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桥耳形制,本为国子监适用。盖桥耳者,以桥梁为形,寓意通达,即传道授业解惑也,多为文人宝爱。按耳形制可分虎眼耳和凤眼耳,虎眼圆浑,凤眼尖扁。传世品中以凤眼居多,且多为薄胎,拍品即为一例,但样式较为独特,且体量小巧,不多见。

炉身扁,薄唇口,耳部下方口沿内缘尤显锐利。器口两端顺势缓缓起双桥耳,纤薄峭立,精神俱现。短凹颈,折肩,扁鼓腹,底微弧,三矮棋足列布,亦称碁石脚,可爱茁实。整器皮色深沉,包浆油润。炉底中央开框,镌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开框深,铸字浅,留白多,字迹利落整齐,乃标准沈度体或称台阁体。炉壁上薄下厚,重量集中在下半部。内膛麻子地,并可见放射性跳刀痕,时代特征鲜明。

此炉形制少见,变体处较多,如细薄的桥耳、凹颈折肩、矮棋足等,几处特殊的元素却搭配合宜,气质脱俗,细微之处见匠心,乃明代早中期小炉逸品。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小炉整体铸作六棱式,唇口微侈,口沿两端出扁冲耳,见外倾。耳洞半圆,不同于清中期城门孔状耳洞般瘦高,更显圆润和谐。短束颈,垂鼓腹,向下渐收出平底,下承三直立乳足。内膛麻子地,跳刀痕细碎。器身栗壳皮色,包浆厚润,色泽深沉。炉底署「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款识体量小,结体方正有度。

综上,此炉当为明清交际时期的产物,薄耳、麻子地等保留明代遗风,半圆耳洞、直立乳足等又见入清后的细微变化。整器比例谐称,沉稳中见秀逸,乃时代使然。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炉身较扁,平口折沿,不见内倾之势。凹颈双弦,精细平直。肩部出双朝冠耳,S形向上。扁鼓腹,平底微弧。底承三兽蹄足,外包近三分之二,内中空,这种做法在明代宣铜器中会有出现,是为时代特征。周身蟹甲青皮色,均匀完整,现哑光质感。炉底开倭角长方框,内镌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地深字浅,字体小,留白多。

此炉时代特征鲜明,体量小巧却不失法度,周正严谨而不乏秀气,赏玩咸宜。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此炉乃炉谱所载索陶耳三足分裆小鬲炉化裁之作,变体较多,搭配合宜,新颖别致,不为多见。且索耳炉少见口径三寸之内的小器,可赏可玩,颇为难得。

又知晚明时期,文人极大程度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他们喜用自然花卉之形入器物造型,当时的沉香、紫檀、黄花梨、象牙等方物皆被制作成各式花形文玩小物,成为时代风尚。此炉造型乃时代使然,整体铸作六瓣花苞式,平口折沿,俯视呈六瓣菱花状。口沿边缘随形起灯草口一周,是为细工。口沿两端起双索绳耳,见外倾。直颈,扁鼓腹作六瓣花囊式,曲转美观,与花口相呼应。肩部突饰如意云头纹一周,胫部突饰火珠莲瓣纹一周。炉底平,承三兽蹄足,足墙刻花叶纹。通体秋葵皮色,完整统一,黄中带青,自然光润。炉体虽不大,入手颇沉坠,见铜质缜密。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小炉形制纤巧,不盈三寸,十分讨喜。造型如洗,整身规圆。斜敞口,口缘薄削,见精工。外壁斜直向下,口沿与炉身交接处内凹,器身顺势细起线,是为细工。胫部突饰一道带状宽弦纹,上下呼应。通身栗壳皮色,完整统一,光润抚腻,特别漂亮,几近镜面光泽。内膛平整光素,外壁仅以弦纹装饰,全凭造型与皮色取胜,素雅毓秀。底平,中央开框,镌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体长方,笔划平粗,字风朴拙,似乎可窥见入清后所流行的榜书风格。

此炉小器大样,线条洗练流畅,细节处见匠心。气质脱俗,文雅之至。可爱灵巧,盈手持握,随行携带,适合品香。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宣德」篆书款

鬲炉本为礼器,古有分裆鬲、索耳鬲,皆为寺院宫观礼神敬佛配置。后经改制,得此佳形,合裆为腹,去耳平口,双弦为颈,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爱。

炉体适中,周正严谨,沉稳雅致。平口,不见明炉内倾之势,口缘起线一周。凹颈双弦,精准平直,简洁美观,是为细工。扁鼓腹,圆润饱满。底近平,下承三柱足,势瘦高、直立。炉身通体现藏经纸雪花金色,经年累月,悉心盘养,光泽熠熠,具宝光,抚之绵滑,妙丽不凡。炉底中央开框见方,内铸「宣德」篆书款,地深字深,结体长方,规矩有度,典型雍正时期官铸款识特征。内膛平整,入手沉坠,可见铜质精炼缜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