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制礼作乐的诗篇

青铜器是指用红铜与铅、锡配比而成,刚制成之时是金色,故称为吉金。

青铜器源远流长。新时期时代末期,很多文化已经掌握了高温的烧制工艺,也能在自然环境中见到铜制品,比如山东龙山文化晚期就发现了铜制品。

青铜器一般被分为五大类:容器、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类和杂器。今日先来说说青铜器里的容器。

容器含炊煮器、食器、贮藏器、酒器、水器等。种类繁多,大部分由新时期时代陶器类型演变而来,也有随着时代演变的创新。

一、炊煮器、食器

1、鼎

大家最为熟悉的物件,鼎只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夏禹治理洪水制九鼎。夏禹之九鼎随后为各朝代(秦之后就失踪)所传承。

亦有成语故事"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鼎早已成为那个时代身份地位的象征,虽然他一开始的功能是食器,用来烹煮和盛放食物。亦是贵族祭祀和宴飨的礼器,更是周代墓葬规格体现身份的礼器,周礼有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五鼎五簋、士大夫三鼎或一鼎这样依次减少。"现今保存的一些周代墓葬,可以看出存在许多这样的鼎簋制度。代表器物很多例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院的大盂鼎、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大孟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安徽博物院馆藏的楚大鼎在共和国初期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前往观看。

2、鬲

用途和鼎是相似的,炊煮器。外形也和鼎相似。青铜鬲由陶鬲发展而来,广泛使用在商代晚期,战国晚期就渐次的消失。

陶鬲


青铜鬲

3、甑

蒸煮器,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部分是甗、下部分是鬲。

就是上面第二部分提到的鬲。这样我们脑海中应该可以浮想出这可能是个青铜版的蒸笼。

甑这个器物的青铜器也是由陶器演变而来,也随着历朝历代审美和功用的变化,这些器物在外形上也发生了变化。


4、簋

青铜器常见的器形。盛放五谷类的器具,在周代是重要的礼器,与鼎搭配使用。

簋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早期,战国之后簋很少见。

簋很好辨认,圆腹、肩部四耳或者双耳、底部有一方形座或圆形圈座。现存的藏品有武王征商簋,是现在已知最早的西周铜器。武王征商簋明确记载了武王于甲子日伐纣之事。为武王伐纣的时间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5、豆

豆,从外形看浅腹、有盖、有柄、柄或长或短、或粗或细。专门用来盛放肉糜的器皿,由陶器豆演变而来,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很是盛行。

青铜豆

二、酒器

熟悉影视剧的同学们应该对酒器不会太过于陌生、封神演义中纣王常用的酒器——爵。爵在本质上它是一件温酒器或者煮酒器,并非是饮酒器。酒器分为饮酒器、温酒器还有取酒器。古人的雅致喝酒生活是不是又再一次震撼到了我们。

酒这种东西自原始社会被发明后,一直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东西方的古文明都会在考古发掘中发掘出一些酒制品的遗存。

夏商两代都喜饮酒,青铜器中酒器的数量最多。武王克商后,周代认为商亡于酒,周初周公发布酒诰,训诫贵族少饮酒。正因为这种政令的出现,西周的青铜器中以鼎簋这样的食器为主,酒器的地位大大降低。

1、

煮酒和温酒的器物、由陶器爵发展而来。形状有方形或者圆形,有流槽,即可以倒酒又具有审美的价值。流口处有两个柱。腹部有一个把手、下面有三足。三足是用来温酒的部位,将铜爵插入火中,便可以起到温酒的作用。

2.斝

温酒器,上部分类似于杯子的形状、敞口、口上有柱、三足、把手。由陶器斝演变而来。夏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商代早期到西周的早期。

3.觚

饮酒器,器口喇叭状,器身长筒状。手握便可饮酒。商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商代的中期和晚期大为流行,西周之后就很难见到。

4.尊

大型的盛酒器,最近很火的国家宝藏刘涛来的哪一期就是为妇好墓出土的妇好鴞尊作为守护者。

尊可分为三类,以肩尊、觚形尊还有鸟兽形的三类为主。鸟兽形的尊很是常见如虎尊、羊尊、牛尊等。

代表器物是何尊,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文的青铜器,记载了周成王五年为何这个人所做的器。

5.觥

觥筹交错这个成语便是能最好解释这件器物的用途,饮酒器。椭圆形腹部、圆足、前端做龙首状、有盖后有把手。

6.卣

盛酒器,形状像壶,有提梁。商代青铜器中虎食人卣在湖南出土,鲜明的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神秘狰狞的特色。

7.彝

盛酒器,方腹有盖、盖像屋顶的形状。

8.罍

国家宝藏皿方罍那一期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便说的此器物。类有两种一种是方罍(皿方罍)、另一种就是圆形罍。

9.壶

盛酒器,秦地典型器物。长颈、鼓腹、圈足。有圆形、方形、扁形等。随着战国后期秦人不断的东征西讨,壶也在其他六国盛行。最负盛名的应当是上个世纪出土于河南郑州新郑李家楼郑公一号大墓里的一对莲鹤方壶。制作工艺之精美,仙鹤立于壶鼎。一只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只则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现今馆藏于四川博物馆的宴乐采桑攻战纹壶是战国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圆形有圈足,上面有四层纹样,大部分表现生活中的场景,具有世俗化的气息。

三、水器

水器在三代种类并不多,有用来洗手的器物或者用来盛水照面的器物。楚地也曾出土了一套专门用来洗澡的器物,但此类器物比较少。也于楚地处于江南,比较潮湿有关。

1.盘

形状大口,腹部比较浅。有两耳。是用来洗手的器物,常常和匜搭配使用。,匜舀水,洗手,盘接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虢季子白盘是现在已知最大的青铜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盘,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复杂的镂空纹样,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虢季子白盘

2.匜

匜的后身可能是今日的水瓢,形状近似椭圆形,腹部像瓢,有尖尖的流,后面还有一个把手。方便舀水。与盘搭配使用。

3.鉴

鉴,镜子之意。最早的鉴为盛水器,用来照面。大口深腹平底。器形较大。流行于春秋战国,西汉的时候仍有铸造。

四、量器

铜制的量器最早出现与战国,秦汉时期比较多见。量器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釜、升、尺、权。秦朝商鞅变法后铸造了新的量器,例如比较有名的商鞅方升。釜为坛形,升常见的是方升,腹部是长方形,一端有方形中空的长柄。

五.小结

容器种类繁多,既有炊煮器,也有酒器。即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又是制礼作乐的礼器。现在的我们可能对于青铜器的名字觉得陌生,难读甚至不会读。当你要走进一座博物馆总会遇到一件或者许多见青铜器,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文化、事件。亦在对我们的文明追根溯源。


参考文献:

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

马承源《上海博物院馆藏青铜器》

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