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防治荒漠化技术支撑非洲建设横穿大陆的万里树墙

新疆头条讯(文/记者 赵梅 图/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防沙治沙团队将在非洲建立一个活样板展示区,以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为非洲万里“绿色长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团队成员周娜说,团队已经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将在6月前往毛里塔尼亚。

非洲“绿色长城”是非洲11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联建的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树墙,长约7100公里、宽约15公里。周娜团队的项目除了向非洲提供荒漠化防治技术,还将为当地人民的生计探索新途径。


新疆防治荒漠化技术支撑非洲建设横穿大陆的万里树墙


非洲西部国家毛里塔尼亚面积逾百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是沙漠。周娜说,第一次到毛里塔尼亚时深感震惊,“从飞机上往下看,看不到一点绿色。”

在毛里塔尼亚,大部分植物难以成活,生活用水要从南部200多公里外的塞内加尔河调水。周娜和团队的20多名同事从2012年起开始了对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国家荒漠化防治考察和研究工作。多年来,他们为毛里塔尼亚提供了首都圈防护体系规划,培训了技术人员,建起了植物引种基地、固沙材料试验地、风沙危害综合观测场等,提升了当地的荒漠化防治能力。


新疆防治荒漠化技术支撑非洲建设横穿大陆的万里树墙


多年来,新疆科研人员不断取得防治沙漠化新成果。例如,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并在公路两侧建成千里生态防护林,保障了沙漠腹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系统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对策,为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实现了全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统一管理等。


新疆防治荒漠化技术支撑非洲建设横穿大陆的万里树墙


目前,新疆的防治荒漠化成果正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在非洲及其它地区获得推广和应用。针对非洲“绿色长城”国家面临的不同土地荒漠化问题,科研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形成多个适合当地的技术模式,例如:干旱区集水造林技术模式、流沙治理模式、戈壁风沙流治理技术模式、沙漠公路沙害治理技术模式等。

未来,新疆科研人员还将开展“一带一路”沿途地区荒漠化防治技术合作,推进中国荒漠化防治模式在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中的应用,将以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为重点建立技术试验示范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