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科技城47個創新平臺亮出“群英譜”

湖州在線訊 日前,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湖州中心成功申請了船舶生活汙水處理的專利。去年,憑藉這套技術,中心解決了長湖申航道船舶生活汙水直排河道的難題。“今年我們將把這項技術服務推向江蘇、廣州等地。”中心孵化企業——浙江築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蘇毅說。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湖州中心位於湖州科技城的中科院創新中心內。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如今湖州科技城已經成為了創新的熱土,基本形成了以中科院湖州中心為龍頭,南太湖藥谷研發中心、新能源創新綜合體、南太湖精英計劃產業園三大創新平臺以及中關村領創空間、浙大網新產業中心等眾創空間整體聯動的創新平臺體系,共有創新平臺47個。

去年與浙江大學譚建榮院士簽約的湖州綠色智能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目前各項工作逐步進入正軌,開展協同研發項目3項,推選南太湖精英計劃5項,並與紫光科技、浙江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據悉,該研究院是全市首個綠色智能製造產業成果轉化研究院,即將入駐新能源創新綜合體。

截至目前,湖州科技城所有創新平臺共有初創型企業(團隊) 528個,集聚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國千”專家33名、“省千”專家66名,“南太湖精英計劃”團隊203個。

窗戶上可以播放廣告視頻,類似這樣新奇的技術在南太湖精英計劃產業園正成為常態。剛剛入駐的顧氏納米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利用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技術,讓玻璃上也可以播放動態廣告。據悉,該項目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A類,也因此進入了南太湖精英計劃產業園。

高端項目有“梧桐樹”,中小企業也覓得“良巢”。日前,入駐中關村領創空間的“夜魚快宿”開發了APP3.0版本,為打開全國的反向訂房市場奠定了基礎,將掘金全國500個城市。在湖州科技城,豐富的眾創空間讓眾多科創型企業獲得了成長的土壤,發展迅速。

創新平臺的集聚,離不開湖州科技城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鼓勵科技項目落戶方面,湖州科技城對引進的單個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補助。在重點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對校(院)地共建的研發平臺、創新中心最高給予3000萬元補助。特別重大的,可“一事一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