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只是个演员


□王春雷

其实,我不只是一个演员;此刻,我就是我自己。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其实,“我”不只是个演员

这是电影《喜剧之王》中,男主角尹天仇的一句台词。

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尹天仇在各个剧组间辗转,去演一具死尸,去演一出场就被子弹击中倒下的群演。每一次,尹天仇都期待演完之后可以如愿分享到一份盒饭。梦想虽小,现实却坚持不懈地给他一记记重锤——每一次,尹天仇都被嫌弃、被鄙视、被扫地出门……

1999年拍《喜剧之王》时,张柏芝19岁,周星驰37岁。有人说,尹天仇就是周星驰自己,在成名之前,星爷整整跑了6年龙套,经过了生活的淬火。《喜剧之王》的动人处,正在于周星驰“自传体”式的本色表达:其实,我不只是一个演员;此刻,我就是我自己。

那部老片子里,有两个片段鼓舞过我。

片段一:在演艺路上四处碰壁的尹天仇,面朝大海,心暖花开,大声呐喊:努力,奋斗!

片段二:男女主角在海边相互依偎、望远方,柳飘飘说:“你看前面,好黑啊什么也看不到。”尹天仇答:“也不是啊,天亮了就会很美。”

20年过去,《新喜剧之王》“开篇”处,大海边,新女主角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从一群在海滩边起舞的广场舞大妈身边走过,依旧重复尹天仇当年的戏码。新片中再现老款的动情点,已经不足以打动观众。不是导演周星驰和演员们不努力,新片最大的问题在于,演员只是为演而演。努力地演别人,发力再猛,人物缺乏灵魂。

这几天,一段段“流浪汉国学网红”的短视频在网上疯传,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坐在马路牙子上,倚在垃圾桶边,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左《左传》中《论语》右《史记》,上谈庙堂下说江湖,旁征博引讲“不与民争利”,深入浅出侃“善始者众,善终者寡”。有网友为此感叹: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穿得像丐帮弟子,吃的是残羹冷炙,说的是名言警句,在短视频中,这位爱书如痴、谈吐不俗,大有人生导师范儿的“流浪汉”,用强烈的反差表现了一个“流浪汉国学网红”的自我修养,确实是走红“体质”。

他是谁?他为何流浪?热心跟拍者找出了多个版本的答案,姓甚名谁就至少有四种说法,其中一个版本说他“出自名校、曾是公务员、热心垃圾分类、遭遇家庭不幸”,言之凿凿,却无准确信源的交叉印证。为何“流浪汉”信手拿起的书全是新书?拍自马路牙子、垃圾桶旁的视频,为何拍摄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全无?“流浪汉国学网红”是真人还是假戏,这个问题仍需证据链来锁定,时间会给出答案;短视频平台、账号的借机营销、推广表演,却已经相当明显。

在我看来,“流浪汉国学网红”纯属角色扮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国人中读过经典、涉猎过国学、有些文学根基、谈吐不俗的大有人在,给流浪汉网红贴“大师”标签,也大可不必。大师不世出,千万别逮谁都加封大师称号。

其实,“我”不只是个演员

当然,“流浪汉国学网红”最新的视频声明,仍值得尊重:我不接受救助,不需要可怜,只希望得到尊重。我喜欢自己选择的艰苦生活方式。

每个守法公民,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为父母,为子女,是家庭角色;为上司,为同僚,为下属,是职场角色;为农民,为企业主,为公务员,为医生……是社会角色。

其实,我们都是演员。

其实,我们不该只是一个演员。因为,一味地只去扮演,入戏太深,便会“假作真时真亦假”了。电影《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是我国台湾导演侯孝贤青壮时期的代表作,吴念真的剧本、廖庆松的剪辑,都是侯孝贤屡出佳作的根底。廖庆松说:“我的剪辑对象更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电影。”

拿到《悲情城市》拍摄素材,廖庆松没有沉溺于电影炫技,为了剪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兴味,他借鉴《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翻检叶嘉莹教授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研究杜甫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

从冗杂叙述中找到表达核心,在断裂的镜头语言里重建叙事,让电影脱去形态外衣回归故事本身——这便是廖庆松的剪辑“秘诀”。

上周末《2019歌手》继续鏖战,本赛季最后一位补位歌手龚琳娜登场。“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一曲《小河淌水》声声入耳。这场比赛,刘欢唱了一曲天然去雕饰的《弯弯的月亮》。最终,两首咏唱月亮的歌,让龚琳娜、刘欢名列第一、第二。不一味炫技,更专注讲述,好歌不只动听,更能动情。

蓦然回首,我又想起《喜剧之王》中,为一份盒饭努力、奋斗的尹天仇。片子尾段,尹天仇、柳飘飘一问一答:“不上班行不行?”“不上班,你养我呀!”

其实,“我”不只是个演员

“我养你啊!”这是尹天仇的真心话。

记得20年前看《喜剧之王》时,我在尹天仇身上看到了许多身边人的样子。一句:“我养你啊!”影院里,不少人,哭了。

在努力、奋斗中,20年过去了。此刻,我想说:其实,“我”不只是个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