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嶽的抗戰戰績遠勝張靈甫,為何在網上的名氣還沒後者大?

張雪-妙妙


張靈甫的存在感比較強,主要是因為孟良崮戰役吧,因為這是強者與強者之間的交鋒,也正是孟良崮戰役的失敗,讓張靈甫名聲大噪的。

張靈甫是個很複雜的人物,他絕對是國民黨將領中的佼佼者。冷血,敢打硬仗,每次大戰,他都是身臨第一戰線親自參加指揮,可以說張靈甫身上,有很多其他將領不具備的特點。

另外,張靈甫還是北大高材生,他算是投筆從戎的。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張靈甫的倔強,他的骨子裡也透著一股高傲,也許,正是這股高傲,為日後他悲慘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抗日戰爭時期,張靈甫的表現,絕對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他所在的王耀武部的74軍,幾乎參與了抗日期間的所有戰爭。

張靈甫絕對是王耀武74軍裡最能打的一面旗幟,他對日軍作戰最為具有代表性的一場戰役,就是死守張古山,在張古山正是因為張靈甫帶領的將士們堅守了五晝夜,然後才得以全殲日軍106師團的。

張靈甫在抗日期間,對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任何人都不容以抹殺的。

但是,張靈甫的身上,也有很多被人詬病的地方,比如說他慘無人道的,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吳海蘭。他頑固不化的幫助蔣介石發動內戰,而且蔣介石公然挑起內戰,張靈甫就是急先鋒。

張靈甫因為抗日期間的表現,讓蔣介石對他是大加推崇,並且紛紛讓他的部下,向張靈甫學習。

抗日時期英勇善戰的74軍,被蔣介石整編成了74師後,張靈甫就任師長。蔣介石一度把這支軍隊視為是自己的御林軍。

張靈甫的74師擁有身體素質最好的士兵,擁有最先進的美式裝備,從衝鋒槍到坦克,無一不是精良所在。

蔣介石曾經還放狠話說,只要國民黨擁有10個74師,就可以消滅共產黨。可見74師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

正是這支軍隊,被蔣介石開向了華東戰場。華東戰場上他們對準的正是陳毅和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

因為華東野戰軍的表現,最為活躍,讓蔣介石一度視為是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

張靈甫的使命就是,幫助蔣介石,化解這一病痛。

張靈甫堅信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他身後有蔣介石的直接支持,這就是他可以高傲的資本。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高傲,斷送了他的前程。

在華東戰場上,張靈甫還是打了一些勝仗的,但是,最主要的一場戰役,他沒有打勝。沒有勝利的話,等待的就是死亡。

大家都知道張靈甫是命喪於孟良崮的,而且他進軍孟良崮的時候,算是孤軍深入。

他正是想利用自己做誘餌,把華東野戰軍給誘到孟良崮,然後給國民黨軍隊製造全殲華東野戰軍的機會。

當張靈甫把自己被圍孟良崮的事情,告訴蔣介石的時候,蔣介石除了有點憂慮之外,就是大喜。

蔣介石憂慮的是,愛將張靈甫被圍,隨時都有犧牲性命的可能。大喜的是,終於可以調動國民黨精銳部隊,去支援張靈甫,然後全殲華東野戰軍了。

蔣介石徵集了幾十萬大軍,向孟良崮進發,當時,距離張靈甫最近的是李仙霞軍隊和黃百韜軍團。

可惜的是,無論是李仙霞還是黃百韜,他們都屬於是雜牌軍,根本不是蔣介石扶持的重點。所以,對於張靈甫的被圍,他們並沒有報以多少同情的心態,而是眼睜睜的看著張靈甫被滅了。

也許他們是想看看這支平日狂傲的軍隊,是如何起死回生的。你們不是號稱精銳部隊嘛,那你和華東野戰軍較量就行了。

所以,他們選擇的是坐視不管。

要怪只能怪張靈甫平日裡驕縱慣了,根本不把別的部隊放在眼裡,所以,在他落難的時候,別人見不得他好,只好落井下石。

也就是說張靈甫沒等到任何一支軍隊,來支援自己就戰死了。蔣介石這個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的夢想,也就此告破了。

張靈甫的就這樣命喪孟良崮了,他戰死之後,陳毅還命令手下,給他弄了一口上等的棺材,把他給厚葬了。

我想正是他這些跌宕起伏的經歷,讓他的名聲壓過了薛嶽吧。


史學達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以往刻意迴避薛嶽,而宣揚張靈甫的必然結果。

以前,幾乎每個大陸人都知道張靈甫。

為啥?因為我們以往宣傳戰略是宣揚孟良崮戰役殲滅74師,打死張靈甫,這是我軍最輝煌的勝利之一。

所以,張靈甫這個名字無人不知。但宣揚張靈甫不是說他的抗日功勞,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抗日鐵軍74軍的抗戰經歷是迴避的。

然而,對於抗戰中戰功赫赫的薛嶽,則在大陸是籍籍無名。

其實原因除了以往淡化國民黨抗戰以外,還有薛嶽個人的問題。

也許大家不知道,薛嶽是紅軍的死敵。

中央紅軍從江西蘇區出發開始長征,薛嶽就率領9萬多追剿軍尾隨其後,一支跟到四川境內。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薛嶽的部隊也度過了大渡河。

由於薛嶽的尾隨追擊,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是8萬6000戰鬥部隊,到渡過大渡河紅軍只剩1萬5000人到2萬人,損失極為慘重。

而傷亡了這麼多人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薛嶽。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

薩沙如果不是寫過長征系列叢書和抗戰系列叢書,也不知道這麼一回事。


薩沙


張靈甫和薛嶽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不具備可比性。

薛嶽是保定軍校六期出身,紅軍長征時已經是軍級將領,帶領國軍的追擊縱隊,跟著紅軍一路尾追。到抗戰爆發時,薛嶽已經是大兵團司令級別,是獨擋方面的高級將領。

張靈甫在圍剿紅軍時期還只是胡宗南手下的團長,抗戰開始後因為殺妻案因禍得福,離開胡宗南,轉到王耀武麾下,才逐步升官。但到抗戰結束的時候,張靈甫的級別也就是軍長。

但張靈甫當上軍長的時候,和圍剿紅軍時期薛嶽的軍長含金量也很不一樣。圍剿紅軍時期薛嶽經常擔任國軍臨時編組的縱隊司令,是在一個戰略方向上獨立作戰的,而張靈甫當上軍長的時候,還是在王耀武麾下,並沒有獨立作戰的資格。

張靈甫真正暴得大名,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戰爭開始後,張靈甫在蘇中戰役等進攻解放區的戰役中,表現都非常突出,而且擔任了號稱御林軍的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很受國軍高層器重。

薛嶽在解放戰爭初期仍然是獨擋方面的高級將領,曾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指揮國軍圍攻山東和華中解放區,但在華中解放軍和華東野戰軍的連續打擊下,薛嶽連吃敗仗,最後被撤職,調離了前線。

薛嶽之所以後來在果粉中名氣沒有那麼大,最重要的原因其實無非就是一條,在解放戰爭後期,薛嶽賦閒期間,曾經積極參加反蔣活動。這也不難理解,他本身出自粵軍,並不算國軍中央軍嫡系,所以委員長對他的信任是有限的。

張靈甫就不一樣了。解放戰爭初期,張靈甫在歷次進攻華東解放區的戰役中都非常積極,雖然曾經遭到華東野戰軍的幾次重大打擊,但始終受到國軍統帥部的青睞,補充得很快,所以戰鬥力一直保持得比較好。

更重要的則是,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雖然葬送了整編七十四師這個國軍頭等主力部隊,但張靈甫本人殺身成仁(不管他到底自殺還是被殺,反正國軍高層認為他是殺身成仁),受到委員長的高度讚揚,被強行樹立為當時國軍將領的楷模。

這其實也是這些年來國軍將領評價的一個普遍規律,凡是有過積極反蔣經歷的,或者是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俘虜並改造比較好的,果粉都不是太感冒,而那些一心忠於委員長個人的,哪怕實際指揮能力並不高,往往也很受追捧。

薛嶽之所以在抗戰期間對日軍戰績比較好,顯得是外戰內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長期是在敵後區域作戰,委員長不能完全控制,他獨立發揮的空間更大一些。張發奎回憶錄裡也說過這一點,這是薛嶽抗戰時期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以,在長沙、衡陽幾次戰役結束後,委員長命令薛嶽向西撤退,進入西南。但薛嶽抗命不遵,直接率軍向東撤退,進入江西,繼續在敵後堅持抗戰。這個時候他手下雖然也有中央軍嫡系部隊,但因為遠離重慶,委員長不能隨時干預,所以薛嶽指揮起來還是順手的。

到了解放戰爭中前期,薛嶽的戰績之所以看上去比較糟糕,其實也同樣是這個原因。因為他在徐州坐鎮,主持華東戰場的國軍指揮。但徐州密邇南京,又是國軍中央軍嫡系雲集的大戰區,所以薛嶽不能完全自己做主,經常要受委員長干涉,手下的黃埔系將領們對他也是陽奉陰違,不完全聽他的。


蕭武


不光是近年來網上這樣說!

記得小時候從學校,課堂,和書本上獲得的知識點中,就只知道“孟良崮戰役”決定了山東戰區的形式!從孟良崮知道了“整編74師”,也知道了“驕兵必敗”的張靈甫!

更是知道了我們的“粟裕大將軍”!其實嚴格了來說那時首先知道的是我們的“陳老總”!

1、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真的很少知道那麼多的國民黨將領!

後來隨著我對軍事的愛好,和年齡的增加,及接觸的有識之人,對歷史知道的更多了!

那時對抗日戰爭的22次大型會戰中只知道“臺兒莊戰役”和“南京大屠殺”!

淞滬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太原會戰等這些戰役知之甚少!

長沙會戰進行了四次,那時我真的不知道!更不知道“抗日第一戰神-薛嶽”!哪裡知道那個“天爐戰法”!

2、最初知道薛嶽是在紅軍長征時,薛嶽是追剿軍的負責人,是個壞人!那也是一筆帶過的!(紅軍走了兩萬五千裡,薛嶽追了兩萬裡!)

今年來的影視題材逐漸的將那一段歷史進行了還原,雖然參差不齊、良莠並存,但是終究還是補上了這一課!

3、張靈甫除了成就“粟大將軍”的一次著名戰例以外!他成為網紅的原因還有就是“殺妻”!他因為懷疑自己 的妻子通共,而且“吳海蘭偷了張靈甫的文件”他就將自己的愛妻擊斃了!也有說是其妻子有通姦嫌疑!但是“團長古城殺妻”的慘劇還是讓張靈甫多了很多的談資!

另外還有很多的消息說張靈甫是抗日名將,這一點在下實在不敢苟同!

4、在抗日戰爭中,張靈甫是因為王耀武的提攜成為74軍51師下轄的305團團長,後來因有戰功升將!但是不管是在萬家嶺、南昌會戰還是在長衡會戰中,張靈甫始終都是基層的指揮官,他沒有戰役的指揮甚至是先知權!他只是個別戰鬥的指揮官!可以說是張靈甫在抗戰時就是執行命令的一個小官!他的工作都是被動的!

更何況張靈甫在戰場上,他心中懷著的是對“校長”和王耀武的感恩!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和提攜之情!

5、可是到了對解放區的進攻時,張靈甫依靠裝備優勢,肆意冒進就是為了搶頭功,顯身價,取悅主子!這時他的一切都是主動的!

6、可惜得罪了上級和同級的張靈甫因為救援不力被擊斃了!也出名了!校長給了他太高的禮遇了!本來他冒進攻擊是導致戰役失敗的罪臣,結果因為死了所以就成了“名人”!

近年來還有個叫“張靈甫之子的XX”的在使用張靈甫這個名字成為了網紅!是何居心不可知啊!

希望歷史被正視!英雄千古!


杜陵閒人


用目前90後,00後的口頭禪就是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靠顏值吃飯。那張靈甫的顏值大家也看了他和薛嶽的照片,肯定他帥啊,這是第一。(張靈甫留下的照片也不少,可能長的帥的人比較喜歡拍吧)

第二,有一句“活捉張靈甫”的臺詞,讓廣大群眾印象太深刻。電影《紅日》讓其廣為所知。其實張靈甫的手並不乾淨,張靈甫的“還鄉團”當年殺了多少解放區的百姓,在電影《紅日》裡有所披露,但是沒有具體數字。當年的人,對老蔣和國軍可是痛恨的,抓不住你老蔣,還打不死你御林軍74軍和張靈甫嗎,所以這個電影當時傳播的太廣了,老一輩人都看過。


第三是張靈甫後來娶了個好老婆,比較會宣傳。張靈甫確實抗過日,激發了國粉的熱情。以及張靈甫遺孀及粉絲的炒作,她也經常參加一些活動。

第四,一個死了一個活著(薛嶽好像活了一百多歲)。不過像國軍很多將領去了臺灣都活的比較久,張學良,孫元良,薛嶽都活到100多歲。孫立人活的短點,但是老蔣其實已經對他很客氣很手下留情了,當年在緬甸私通史迪威,放誰都難以忍受。

第五,整編74軍確實是國軍戰力排名前面的部隊,能圍殲這支部隊以及其師長,確實值得我軍驕傲和宣揚。74軍是拱衛南京的御林軍,曾經的抗日勁旅,也讓日本人印象深刻,知道74軍不好打。這下解放戰爭中被我軍圍剿,所以孟良崮戰役和圍剿張靈甫很出名。


李三萬的三萬裡


薛嶽是被日本人稱為長沙之虎的集團軍總司令,是國民黨部隊中指揮著整個戰區的軍事長官,而張靈甫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是王耀武手下的一個團長,在王耀武升任74軍軍長的時候他一步步的提升,在戰爭高潮的時候升為了師長,在1945年戰爭準備收尾的時候升任為了74軍的副軍長。

從上面我們就可以得知薛嶽和張靈甫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薛嶽的職權是可以指揮好幾支74軍這樣的龐大軍隊的,而張靈甫在抗戰之中最高也只做到了74軍的副軍長,連一號人物都不是,他和薛嶽之間的差別在這個時候就非常的明顯了,他們兩個人完全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人,是完全無法相比的。

抗戰中的張靈甫以及74軍

張靈甫最為我們所知名的就是他74師師長的身份以及他孟良崮之戰的慘敗,74師由抗日鐵軍74軍改編而成的強大軍隊。

74軍是抗日戰爭中一支真正令日本人膽寒的軍隊,當時這支軍隊被世人稱為了抗日鐵軍,是一支連日本人都保持著敬畏的軍隊,日本人把74軍成為了“支那第一恐怖軍”,74軍諾大威名的真正締造者是王耀武,張靈甫在當時也是王耀武手下的副手而已。

帶領74軍走向輝煌的人是王耀武

王耀武將74軍帶上了輝煌,他是當時真正的抗日名將,是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者,張林甫只是王耀武的一個左膀右臂。

雖然說在抗戰中他為王耀武的74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很多時候他扮演的都是一個急先鋒的角色,而不是一個主持一場大戰的主將,所以在抗日戰爭中張靈甫是沒有太多出色表現的,在內戰中張靈甫更是將由74軍改編而來的七十四師帶上了毀滅的深淵。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張靈甫是談不上抗日名將的稱號的,他雖然在抗日戰爭中有著很大的功勞,但在抗日戰爭中卻還達不到這樣的資格,理應享受抗日名將這樣稱號的人在74軍中只有王耀武一個人,而薛嶽是名氣一點都不亞於王耀武的抗日名將,他所指揮的戰爭規模更是遠超了王耀武的作戰規模。

薛嶽在抗日戰爭中的巨大貢獻以及他的謊報軍情

薛嶽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非常巨大,他多次重挫了日本人的部隊,因此獲得了日本人長沙之虎這樣的尊稱,薛嶽在戰爭中是真正做出過貢獻的人,但是在他的身上卻有很大的爭議。

現在有很多傳聞稱薛嶽殲敵30多萬,他們稱薛在三次的長沙會戰中消滅了正規的日軍部隊達到了30萬人。

但是當時日軍的戰損數據上卻顯示了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全體只被殲滅了數千人不到上萬人,當時的日本人聽聞薛嶽所報出的殲敵數量後,更是狠狠的斥責了薛嶽紙上將軍的行為。

不僅日本人如此,當時就連很多國民黨的高層們都不願意相信薛嶽的戰報,據統計之後他們發現實際的戰果與薛嶽所上報的大不相同,在很多時候薛嶽所取得的都是慘勝,而不是全殲。

薛嶽謊報軍情的原因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薛嶽會謊報軍情呢?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戰爭的需要,當時的時局非常的嚴峻,在取得一些小勝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激勵人心了,所以在戰勝後薛嶽特意將戰報誇大化了,為的就是讓國民們抗戰的決心激越起來,好為抗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謊稱軍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裡面也可能包含著薛嶽個人的私心,蔣介石當時瞭解到了事情的真相,但他不想、也不能揭破,因為這樣的戰報是最符合當時的時勢的。

無論怎麼說,薛嶽在抗日戰爭中確實是做出很多貢獻的,雖然殲敵數量並不如他所說的那麼龐大,但是死在他手中的日本人卻不是少數,僅是從這點來說薛嶽就不是張靈甫可比的。


張靈甫名氣比薛嶽大的原因

張靈甫之所以在現在的名氣比薛嶽的名氣大,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電影的宣傳,因為很多特殊因素的影響,孟良崮之戰被搬進了很多電影大熒幕中。

作為孟良崮之戰的主角,張靈甫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曝光率,薛嶽和張靈甫之間的對比就彷彿兩個富豪,薛嶽明顯比張靈甫身家豪富無數倍,但是張靈甫這個小富豪比薛嶽得到了網絡以及媒體更大的曝光率,所以身家明顯更加有錢的薛嶽在名聲上反而要大大的小於曝光率更高的張靈甫。


所以說這就是我覺得張林甫的名氣比薛嶽名氣大的原因,單論功績上來說張靈甫是無法和薛嶽相比的,但是因為曝光率的原因導致張靈甫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網紅,他的名氣不僅比薛嶽的名氣大,甚至比他的老上司王耀武的名氣還要大得多,在很多時候名氣高並不等於一個人絕對的優秀,如有異議,請參照現在的某些明星。


孤客生


薛嶽無論是資歷,還是戰績都遠勝於張靈甫。薛嶽早在1921年已經擔任了孫中山警備團的第三營營長,而在北伐時,薛嶽已經成為北伐軍的師長。在抗日戰爭爆發時,薛嶽被任命為第19集團軍總司令,此時的張靈甫,剛剛被釋放出獄,不過是王耀武麾下的一個團長。


薛嶽作為總指揮,先後取得了萬家嶺大捷,指揮了第一、第二、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自創天爐戰法,薛嶽一時名揚天下。而整個抗戰期間,張靈甫始終屬於王耀武麾下,雖然戰功赫赫,但無論指揮戰鬥規模,還是戰果,都與薛嶽不是一個數量級。

但是,為什麼戰績遠大於張靈甫的薛嶽,在網上名氣卻不如張靈甫呢?

第一,在網上,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看看下圖張靈甫的照片,就明白張靈甫為什麼能成為“網紅”了。“帥即正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沒有ps技術,更無法修圖,張靈甫的照片充分證明了他的顏值。同時作為一個國民黨高級軍官,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高富帥”。



再看看薛嶽的照片,實在是無法與張靈甫媲美,從長相來說,薛嶽實在乏善可陳,跟“帥”沾不上邊。因此雖然薛嶽戰功赫赫,但也僅在軍事愛好者中小規模流傳,無法與“顏即正義”的張靈甫相媲美。


第二,薛嶽最終逃往臺灣,並未戰死,不符合很多人心目中英雄的形象。薛嶽最終逃往臺灣,而締造並創造七十四軍在抗日戰場的赫赫戰功的王耀武,最終被粟裕擊敗,投降了共軍,這些人沒有戰死沙場,反而逃跑、“投降”,顯然不符合很多人心目中英雄的“完美”、“悲劇”的人設形象。

第三,別有用心人的炒作。有些人出於對現實的不滿,開始憧憬民國的“浪漫”生活。而這些人不分青紅皂白,推波助瀾、美化甚至捏造完美人物,而張靈甫就是其中之一。

第四,電影、電視劇、戲劇的強大宣傳能力。除了少數的軍事愛好者,很少人願意從眾多資料書籍中查閱薛嶽的赫赫戰功。相反,大多數人接觸的人物都是從電視電影中得到的。而孟良崮戰役,早已被拍成電影,堪稱家喻戶曉,自然作為主角之一的張靈甫,也會被很多人記住並認識。他的知名度自然也就高於薛嶽了。


鳶飛九天2018


可以說張靈甫是在用生命博人眼球-張靈甫本人相貌英俊

,自己也特別會引爆關注點,換到現在活脫脫的一線“網紅”還能自造熱門話題:

一、孟良崮戰役他完全是“躺槍”出名-親手葬送老蔣精銳的74師,成就一位共和國元帥陳毅、一位“準元帥”第一大將粟裕。他只是恰巧是74師師長,幸運的列入教科書名揚四海。

二、戰敗身亡還不忘留下千古謎題
-到底是自殺的?他殺的?致命傷口還無法確認究竟是腦後還是前胸?導致攻破其指揮部的我軍多名官兵遭受審查。

三、事業低谷時,憑藉傷害妻子致死入獄,引爆當時全國紅男綠女的八卦,甚至延綿至今仍引發眾多網友的注意,最重要成功引起蔣介石關注,“七七事變”後第一批特赦迴歸軍籍。

薛嶽將軍一生為人低調,戰果輝煌-是中國抗日戰場第一戰將:先後率軍斃傷日軍超10萬餘人;與飛虎隊陳納德將軍並稱抗日兩虎將-天有飛虎(陳納德),地有奔虎(薛嶽)-令日軍又恨又怕又尊敬,;不僅被蔣授勳青天白日勳章,同時因戰功被美國杜魯門總統授予自由勳章。無奈網絡宣傳力度少,自身又無炒作意識,遠離國民黨政治中心-僅在軍事迷中推崇備至。


走心的推薦


薛嶽之所以沒有張靈甫出名,兩個原因。

第一:薛嶽是國民黨方面軍的指揮,是帥;張靈甫最高不過軍長,是將!為帥者,運籌帷幄於賬下而決戰千里之外;為將者,短兵相接於前線而殺敵於戰場。

現實中絕大部分人都不是什麼軍事愛好者,對於薛嶽的什麼天爐戰法毫無興趣;但是大部分都有英雄情節,對於在萬家嶺大捷中奇襲張古山的張靈甫印象要深刻!



第二:張靈甫最出名的戰役應該是解放戰爭中孟良崮戰役。有人評價說孟良崮戰役是中國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而張靈甫的整編74師又是此役的主角,只不過是反面的!




孟良崮戰役是我軍值得大書特書的經典戰役。如果把解放戰爭比作是一場考試,那麼孟良崮戰役絕對屬於壓軸題,分值最高的題,是重點中的重點。而張靈甫和他的74師則是解題的關鍵一步,所以會被經常提起,知名度自然就高。

至於薛嶽,在內戰中屢戰屢敗,沒有啥好題的!

當然,有些人覺得張靈甫長得帥,為其加分不少;也有人認為張靈甫殺妻也提高了其話題度。


小鎮月明


很少有導演紅得過一線藝人的,一曰幕後,一曰臺前,殺敵為民族,報國重社稷,將軍百戰死,不為名與利。

陸軍中將張靈甫成為網紅是借了“抗日鐵軍”第74軍的光,這支部隊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淞滬會戰起步,打滿抗日戰爭全程,張靈甫也從1937年的團長升為副旅長、旅長、副師長、58師師長到副軍長 ,最終接掌由74軍改編的整編74師師長。



同一時期的薛嶽,1938年則已是豫東兵團司令、武漢衛戍區第一兵團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從河南蘭封到萬家嶺再到湖南戰場,一直領導著74軍作戰,與張靈甫是兩個層面的軍事人物。

一個是戰略級高級將領,一個是戰術級步兵指揮官,抗戰開始時張靈甫是上校團長,而薛嶽已是上將兵團司令,自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張靈甫有萬家嶺戰役率團夜襲張古山的勇猛,有上高會戰督師逆襲大賀茂的果敢,出鏡率較高;可總不能讓兵團司令薛嶽也提槍上陣殺敵吧,他的崗位是在司令部裡運籌帷幄。不妨形象點說,薛嶽是導演,張靈甫是個不錯的男演員。

偏巧殺妻罪犯張靈甫還長的比較帥氣 ,穿上軍裝扮像出眾,而年長七歲的薛伯陵又老又矮又不帥,活脫脫馮小剛和李易峰的關係與對比,自然張靈甫在網上要紅一些。

張靈甫成也74師,敗也74師,正是他一意孤行 將整74師帶上缺水多石的孟良崮,終至全軍覆沒,一手毀了這支抗日鐵軍,他自己也兵敗身亡。國民黨方面為了挽回顏面提高士氣,大肆宣傳張靈甫的“殺身成仁”,而薛嶽由於解放戰爭初期即已失寵,閒居三年餘,當然不是國民黨方面的宣傳重點,淡出眾人視線。



薛嶽在解放戰爭中戰績較差也是個因素,先敗山東,後敗海南,標準的“外戰內行,內戰外行”,作為軍人算是晚節不保,然而打內戰算什麼本事?其實三十年代,兩個人分別在江西蘇區和鄂豫皖蘇區作戰過,只不過出身胡宗南第一軍的張靈甫彼時官職太小默默無聞罷了。

薛嶽是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張靈甫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幾乎是兩個時代的人物,其實並不具備可比性,若是較真的話,薛嶽的抗日功績遠非張靈甫可比。從對手方日本軍隊的評價來看,薛嶽、衛立煌、湯恩伯、以及張靈甫的老長官王耀武才是勁敵,很多時候,名氣未必代表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