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司马长史




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有一个老婆叫沐剑屏,她就是沐王府的郡主。在清初沐王府和天地会共同反清复明,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韦小宝才能碰到沐剑屏。

这个沐王府的首任创始人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沐英,自从沐英跟随傅友德攻下云南后,他就受命长期镇守云南,世代承袭镇守云南。云南沐王府存在了260多年,直到清朝初年平西王吴三桂打下云南为至。


沐英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安徽凤阳人。他自幼父母双亡,从此就流亡江湖,成了乞丐。有一天沐英到了濠州城,正赶上朱元璋招兵买马。当他听到朱元璋熟悉的乡音时,就拜倒在朱元璋面前。这时他只有8岁,就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有了家的沐英就随了朱元璋的姓叫朱英,他非常珍惜家庭的温暖。打小就帮助朱元璋照顾朱标,两个人一起读书,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后来当太子朱标病逝的时候,沐英因为伤心过度,不久就去世了。



从13岁起,沐英就进入朱元璋的军中开始历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沐英很快就熟悉了军队生涯。18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独当一面,担任镇江指挥使。

23岁时,沐英率兵攻打福建,他身先士卒打下了重要的关隘分水关。随后又占领了祟安,连续攻破十八寨,消灭了陈友定的残余势力。朱元璋念其屡立战功,就让他恢复了沐姓。

大明建国后,沐英被朱元璋封为镇国将军,担任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掌管明朝的兵权,事务繁忙,但在沐英的管理下显得井井有条。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进宫拜见朱元璋夫妇,当面向他们汇报工作并问安。马皇后也称赞他是朱元璋干儿子里最能干的,也是最孝顺的。

1376年沐英被派往关陇地区历练政务,体察民情。当然朱元璋还给他了一项秘密任务,那就是主持对吐蕃的军事情报工作。在这年底,沐英跟随邓愈出征吐蕃。

第二年大军凯旋,主将邓愈在途中去世,沐英指挥全军撤回关东地区。回到南京后,他被晋升为西平侯,世袭2500石,这下他们家终于捡到了一个铁饭碗。



此后的几年,沐英一直率兵征战西北,积累了大量对少数民族地区作战的经验,还学会了如何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更重要的是,沐英还是一个武器专家,在征战的空闲时间,他还改进了宋朝的火器,发明了三段击的战术。

三段击在几百年后才被欧洲人发扬光大。因为当时的火枪打完一发后,枪筒发热,必须暂停一会儿。沐英就把火器营分成了三排,第一排射击,第二排准备,第三排休息。这样就可以实现轮番攻击,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1381年,沐英跟随傅友德进攻云南,消灭元朝残余势力。在此之前,朱元璋先后向云南派出了两拨使者,希望梁王尽快投降。哪知道梁王却是死硬的忽必烈后代,他把使者杀死,表达了与明朝决战到底的信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命令以傅有德为主将,沐英和蓝玉为副将,统率30万大军,发起对云南的关键一战。



云南地区地势险要,河流纵横,瘴气流行,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但沐英长期与少数民族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制定了正面进攻和奇袭相结合的作战方式,迅速攻下了云南的要隘曲靖。

这时明朝的骑兵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早已臻入化境。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久明军全歼元军主力,梁王自杀。大理段氏自从宋朝就一直成为大理地区的实际占领者,他们驱动大象向明军发起攻击。沐英利用火枪加大炮,迅速平定了云南地区的叛乱。



朱元璋在战争中收养了许多干儿子,并派遣他们镇守各地。尽管朱元璋后期杀死了许多的武将,但对自己的干儿子却是非常的信任。战争结束后,朱元璋让傅友德大军班师,由沐英家族世代镇守云南。


明朝末年,沐王府的最后一个王爷沐天波跟随着永历皇帝被迫逃亡缅甸。吴三桂逼迫缅甸政府交出永历皇帝,但慑于沐天波的威望,一直拖延了两年。最终沐天波为了保护永历皇帝,在缅甸战死,不久后永历皇帝也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沐英家族260年至死不愈,誓死效忠于明王朝,完成了他们祖先对朱元璋的承诺。


新知传习阁


朱元璋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他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靠着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为生。运气好的时候家人也只能勉强糊口,一旦遇上一点天灾人祸便会破产乞讨。



1343年,年仅16岁的朱元璋在半个月内父母双亡,而且长兄也因病去世。整个家里面就剩下了自己和二哥,两个人也无力照顾对方,于是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已经度过了人生最痛苦的一段时期,并且已经成为了红巾军的将领。有一天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在濠州城巡视,看到了一名小乞丐沿街乞讨。此时的朱元璋伫立良久,他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小乞丐无助的眼神也勾起了朱元璋的恻隐之心,最终朱元璋把这名小乞丐带回了军营。



朱元璋经过询问了解到,这名小乞丐年仅八岁,没有姓名,幼年丧父,前些时母亲也因为战乱刚刚去世,于是自己便开始了乞讨生活。朱元璋越看越像曾经的自己,于是便把这个孩子收为了义子,并且给这个孩子起名朱英,从此朱英便跟着朱元璋开始生活。

朱元璋和马氏当时没有孩子,所以对朱英视如己出,非常疼爱。朱元璋教导朱英带兵打仗,马氏教导朱英识文断字,也因此朱英慢慢的成长为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1368年,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在南京开国称帝,此时朱元璋亲自为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排定座次,徐达为功臣之首,常遇春次之,朱英赫然排在了第六位,以此可见朱英才干和能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让收养的义子改回原来的姓氏,一来可以让他们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避免以国姓封王。但在改姓的过程中朱英却犯了难,朱英父母双亡时年龄幼小,根本不知道原来姓氏。

于是有一天朱元璋把朱英叫来询问道:“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呀?”朱英跪在地上说:“我是陛下的孩子,是沐浴陛下和皇后的恩典才长大成人的。”朱元璋一连问了几遍,朱英都是这一个答案,最终朱元璋突然笑了笑说到:“你是朕的养子,现在不能让你恢复原来的姓,但也不能再姓朱了,既然你说沐浴朕的养育之恩,那你就姓沐吧,从此永沐皇恩。”



朱英虽然改名沐英,但其对朱元璋依旧是忠心耿耿,在之后的岁月中沐英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和蓝玉为副将征讨元朝残部,此战之中,沐英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朱元璋命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而令沐英驻守云南。此后沐英谨记朱元璋教诲,对明朝忠心耿耿,而且在云南驻守期间也大力推广中原文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也因此云南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382年,马皇后去世,闻讯后的沐英悲痛欲绝,咳血数次。1392年,朱元璋长子朱标去世,这一次听闻噩耗的沐英哭的十分伤心,最终因悲伤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朱元璋听闻后下令将沐英灵柩运回京师,自己亲自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从此之后沐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



清军入关后,沐英第十一世孙沐天波坚决拥护南明朝廷,并且在永历帝败亡后,选择追随其入缅,最终在咒水之难被杀。沐天波死后,沐府后人也加入了反清复明的势力当中,积极的谋划推翻清朝的统治者。


我是越关


此人便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

朱元璋想必大家都很为熟悉,明朝开国皇帝,在历代开国君王里面,他的出身背景是最为干净。朱元璋父母都是贫苦农民,早年双亡。朱元璋历尽沧桑,在地主家放牛、在皇觉寺出家、农民军当亲兵,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国家并未统一,只是占据了中原一部分地区,在他建国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为他平定吐蕃、云南的大将便是他早年收养的乞丐沐英。


身世相仿,收留为子

元至正四年,沐英出生在安徽凤阳一带,家中也是十分贫困,父亲早逝,母亲陪着他长大,在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战火中,母亲在逃难路上去世。七岁的沐英再无依靠,从此开始流浪的生活,这和幼年的朱元璋基本相似。

至正十二年,八岁的沐英在濠州城偶遇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这时的朱元璋膝下无子,朱元璋看见大街上乞讨的沐英,便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于是将沐英带回了家。朱元璋和马氏便认他为义子,改姓为朱,此后的沐英便一直生活在朱元璋夫妇旁边,朱元璋夫妇对他也是如同亲生一般。

年少从军,带兵打仗

至正十六年,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一直在朱元璋身边侍奉着他。在沐英十八岁的时候,他开始担任军中要职,先是参与镇守镇江,后来他独当一面,镇守重要军事基地江西广信。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遣沐英攻陷崇安,后来他屡立战功,朱元璋在这一年,让他恢复了沐姓。

征战天下,战功赫赫

建国第三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掌握天下兵马,处理大量繁杂军政要务,解决很多问题十分果断,事无大小,件件清晰。洪武九年,沐英担任副元帅,跟随邓愈征讨吐蕃,此事他和蓝玉是一样的军衔,次年班师回朝。回军途中,元帅邓愈去世,这一战,沐英军功卓著,被封为西平侯。之后的几年,沐英连续征讨吐蕃,立下很大的功劳。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大将徐达北征,沐英独当一面,攻取了公主山长寨,俘虏了知院李宣及其部众。



平定云南,流芳百世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三人率领部队前往云南将元朝残余势力肃清。元朝梁王派遣十万部队前往应战,三十万明朝部队一举击溃元军。次年,沐英和蓝玉去西攻大理,沐英身先士卒,肃清了段氏在大理长达数百年的割据势力。此时的云南大部分地区归依明朝。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命令沐英留守云南,其他人回归朝堂。接下来,有人叛乱都被沐英镇压下来。




沐英在云南支持发展农耕,疏浚河道,支持了农业发展,也开设儒家文化的课堂,让百姓能受到仁义礼智信的熏陶。沐英在云南的名气很大,很受百姓爱戴。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得知太子朱标去世,伤心不已,由于过于伤心,不久病逝云南,追封为黔宁王,从此沐氏世世代代镇守云南260多年。


我是荷马诗人,您若是喜欢我的文字,还望点赞、评论、转发!


荷马诗人


(沐英剧照)

朱元璋喜欢收义子,一生当中收的义子就有二十多个,大多都是无父无母之人。

有一个义子非常特别,因为父母双亡,而在街头流浪,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乞丐。就是这个小乞丐,为朱元璋的大明立下无数功劳,死去后,其后人为朱家守江山二百多年。

这个人名字叫沐英。

沐英的身世

沐英(1344-1392)出生在安徽濠州定远县的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早死,随母亲艰难度日。因为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开始流浪。

流浪途中,尝尽艰难困苦,看尽世态炎凉,让小沐英感觉到了穷人的不容易。但,悲剧的是,本来还未成人,可是母亲又死在了流浪途中,这让8岁的孩子彻底没有了任何依靠。

为了活命,小沐英到处乞讨要饭,就这样来到了濠州城。在这里,小沐英碰到了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朱元璋夫妇。

彼时,朱元璋夫妇膝下还没有子女,看到这个乞讨的可怜孩子,朱元璋不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的讨饭生涯,就这样,朱元璋将其收为义子,并起名叫“朱英”。

在朱元璋夫妇这里,朱英感受到了温暖,吃饱穿暖不说,还受人尊重,朱英仿佛到了天堂,对朱元璋夫妇充满着感激。

沐英的辉煌

为了培养朱英,在其12岁时,朱元璋就将其带在自己身边,做一个近身侍卫。当小朱英长到18岁时,朱元璋开始让朱英担当重任了。

第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镇守镇江,后来又提拔为江西重镇广信(今上饶)镇守使,工作完成不错,朱元璋看在眼里很是高兴。

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打福建,在战争过程中,朱英表现非常突出。战后,除了对朱英的赏赐外,朱元璋夫妇把朱英叫到跟前说道:“现在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你可以恢复原来的姓了。”

朱英哭了,哭得很伤心,“你们就是我的父母,我愿意一直姓朱。”朱元璋夫妇也很感动,扶起来说道:“你还得延续你们家族的烟火,就这样吧!你还是我的义子,但继续叫你以前的沐英吧!”

朱英恢复了原名“沐英”,但朱元璋的重视程度一点都没有下降。

公元1370年,沐英被封为镇国将军,年轻的沐英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人。

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随邓愈征战吐蕃、西藏,还是同蓝玉一起出征西番,或是单独攻打元朝残余势力,沐英都是发挥极其出色,而且和各个将军配合得很好。

公元1381年,37岁的沐英,和蓝玉一起,作为傅友德的副将,一同前去平定云南。虽然,初期并不是那么顺利,但几人硬是在短时间内,把云南大部分地区攻打了下来。

在当年农历8月,云南还未完全平定,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马皇后死了,这对沐英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把这个人当做母亲一样看待,他在马皇后那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但,人死不能复生,可沐英的痛苦不能抑制,最后因为悲伤过度而导致了咳血。

农历9月,沐英心态调整过来后,和大家配合打败了叛军,斩首六万,攻克昆明,稳定了局势。

之后,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沐英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发展了经济,改善了民生,成为朱元璋最放心的边疆地区。

沐英的陨落

沐英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感谢朱元璋夫妇的知遇之恩,收养他的时候,朱元璋夫妇刚成家,还没有孩子,沐英就成为了朱元璋夫妇非常疼爱和重视的养子。

1355年,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出生了,沐英仿佛真的有了一个亲弟弟,非常高兴,一个11岁的孩子,有了一个小弟弟,不开心才怪呢!在沐英的心里,对朱标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他愿意用生命去维护和帮助这个弟弟。

朱标当然用不着沐英去帮助,因为还有朱元璋这个大树罩着。但是,1392年,朱标去世了,远在云南的沐英悲伤过度,日夜啼哭,因为那是他心里最爱的“母亲”马皇后生的孩子,那是他最爱的弟弟,没有之一。

(沐英最爱的三个人)

终于,在悲伤过度下,沐英追随兄弟而去,离世时只有48岁。当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时,感慨不已。然后,命人把沐英的灵柩运抵京城应天府。灵柩到时,朱元璋亲自迎接,并安排了高级官员处理后事,对沐英进行了厚葬,追封沐英为“黔宁王”。

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在明亡后,沐家后人心有不甘,各处活动,积极进行复明大业,虽然没有成功,但其忠诚,确实很少有人能比。

沐英虽然是朱元璋夫妇的义子,但双方都当对方是亲人,这种感情值得尊敬。


蓝风破晓


朱元璋幼时贫穷,当过放牛娃,当过和尚,当过乞丐,尝尽人间冷暖,这都是妇孺皆知的真实历史,但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还曾收养过一个小乞丐,并且把他养大成人,而这个小乞丐长大后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朱元璋世代镇守云南达275年,谱写了一段佳话。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县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

公元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这一年朱元璋16岁,已经父母双逝,家破人亡,就连在皇觉寺当和尚都混不下去,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涯。

沐英的命运也很凄惨,他父亲早逝,值得跟随母亲度日,但在那个兵荒马乱、天灾频仍的日子里,母亲根本无力抚养沐英,只能带着他四处逃难,躲避战乱。

就在逃难的路上,母亲也死了,沐英成了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儿,这一年他只有7岁,比15岁父母双亡,尚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在世的朱元璋更悲惨。


我们7岁时在干什么呢?衣食无忧,读书学习,在父母面前撒娇。

但沐英比朱元璋更幸运,因为他遇到了朱元璋。

公元1352年,8岁的沐英无处可去,跟随难民群流浪到了濠州城。

此时的朱元璋24岁,他已经结束流浪生活,在濠州郭子兴帐下混的风生水起,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当老婆,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正过着衣食无忧的滋润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发现了难民群中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他的目光孤单但坚毅。


朱元璋一下子从沐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比自己还要小很多,就这样孤苦伶仃,茕茕孑立,漫无目的地流浪,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失去自己年幼的生命。

朱元璋的眼睛湿润了,刚刚新婚的他还没有生育,和马皇后一商量,决定收养这个孩子。沐英从此结束了流浪生活,改姓朱,大名朱文英,跟随朱元璋夫妇生活。

由于朱元璋长期征战,沐英一直伴随身边,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完全是在兵营、征途和战争中度过的,环境的耳濡目染和朱元璋的刻意培养,让他很快就适应了战争环境。

公元1362年,18岁的沐英开始担纲军事重任,屡立战功,特别是作为主帅之一率军攻占福建,军功卓著,朱元璋便赐他姓沐,单名一个英字,表示“沐浴皇恩”之意。


此后,沐英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邓愈、蓝玉、徐达等名将搭档,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消灭元朝残余,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1381年,朱元璋决定征讨云南,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

明朝军力正值巅峰,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云南,灭亡大理。

2年后,朱元璋让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但云南地处偏远,当地蛮族众多,形势复杂,必须有一名得力干将镇守,否则很难稳固统治,朱元璋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沐英。

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朱元璋收养过20多个义子,除了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外,沐英是与他关系最密切,也是最受他信任和器重的。

沐英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回报了朱元璋的恩情。

从公元1383年到1392年,沐英镇守云南9年,不但确保了云南的军事安全,还命令军队屯田,鼓励垦荒,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整饬交通,招商引资,兴办教育,有力促进了云南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很大程度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一向猜疑,很多功臣死的不明不白,但他对天高皇帝远的沐英却始终十分信任,听说沐英的治绩,高兴地说:“自从沐英镇守在西南,朕就高枕无忧了。”


沐英在军事有一个贡献——对火器的使用。

根据《明史》记载,沐英在征讨云南叛乱的土著首领时,建立并使用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用于对付对方的大象。为了提高火器的射击效率,沐英改进了射击方式,发明了“三段式”的射击方式,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三段式”射击方式的记载。

公元1392年,积劳成疾的沐英在云南病逝,终年48岁。

沐英的棺椁运回南京时,朱元璋亲往迎接,追封他为黔宁王,配享太庙。

朱元璋没有忘记沐英的贡献,他下令让沐英的子孙世袭黔国公,镇守云南。


从此以后,沐英的子孙牢记教诲,一直镇守在云南边陲,坚持到明朝灭亡。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进入昆明,沐英的十一世孙沐天波被迫逃离云南,沐氏终于结束对云南长达275年的镇守,他们用12代人275年的坚守诠释了忠诚的力量。直至如今,人们依然感念沐氏开发建设云南的功劳。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云南丽江的木府跟沐英和沐氏家族并无关系,丽江木府是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朱元璋赐其姓木)的官府。


黔国公沐英及其后代的府邸位于昆明,后来曾被吴三桂镇守云南时辟为“平西王府”,因沐英死后封王,当地百姓称之为沐王府。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明朝亡国之后,在民间继续抵抗清朝的势力就那么几个。其中天地会是清朝成立的组织,和朱元璋扯不上关系,台湾的郑氏更是海盗出身,是以这个势力只可能是云南沐王府,其先祖就是朱元璋收养的乞丐——沐英


沐英,字文英,明朝初期重要将领,公元1344年出生濠州定远,朱元璋养子。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从元至正十六年起,年仅12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元至正二十二年,十八岁的沐英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后被朱元璋封沐国公,世守云南。

大明灭亡后,沐国公府也受到了灭顶之灾。

1661年,南明永历帝逃亡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国公沐天波倾尽所有力量,护送永历帝逃往缅甸,连自己的小妾都尽数舍弃,虽然事不可为,但沐天波仍然勉力一试,最后死在缅甸王的屠刀下,保全沐家276年的清名。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大名鼎鼎的“沐王府”第一代沐英,曾经是个小乞丐。

说起来,沐英真是可怜孩子,他出身贫困,年幼时父母先后去世,为了躲避战乱,沐英只能四处流浪。

(沐英剧照)

1352年,8岁的沐英逃荒到了濠州城,遇到了起义军将领朱元璋。

朱元璋的身世和沐英的身世相仿,也是出身于苦难家庭,受战乱影响,年少时父母便因病去世。

由于穷得吃不上饭,兄弟姐妹只得各自找各自的出路。

朱元璋幼时给地主放过牛,后来父母去世后,为了能混口饭吃,只得跑到庙里去当和尚。

1351年,小伙伴汤和给他写信,要他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不偏不巧,这封信被师兄发现,威胁要告发他。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到濠州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凭着勇猛和机敏在军中很快便崭露头角。再加上他为人公允,从不争功,因此很快便成了军中推崇的大哥。

朱元璋因此得到郭子兴赏识,先是被调到郭子兴身边做九夫长,后来又让他参与军政要事,还主动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但是随着朱元璋在军中的名望越来越高,心胸狭隘的郭子兴,渐渐提防起他来。

就在朱元璋抑郁的时候,他遇到了小乞丐沐英。他看着沐英如同看到自己的过去,于是起了怜悯之心,把他带回营中。

(马皇后剧照)

马氏为人善良,她和朱元璋夫妻感情很好。见朱元璋平白无故带回个小乞丐,也没有责怪朱元璋,反而觉得两人膝下无子,何不把沐英收为义子呢!

就这样,沐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贵人,从此脱离了四处流浪,缺衣少食的悲惨生活。

朱元璋夫妇待沐英视如己出,不光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武艺兵法。

沐英是个聪明孩子,在学习和兵法上一点就通。再加上他为人乖巧,很得朱元璋夫妇疼爱。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单独拉起了一支队伍。由于他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很多人纷纷前来投靠,他的队伍也迅速壮大。

沐英在12岁时,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在征战中,对朱元璋细心侍奉,从不叫苦。

尽管年少,但沐英胆大心细,作战极为勇猛,因此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器重。

在沐英18岁时,被朱元璋封为指挥使,成为军中高级将领。

朱元璋建国后,沐英被封为镇国将军。

1377年,沐英又作为副统帅,与卫国公邓愈出征吐蕃。得胜归来后,被封西平侯,并赐予丹书铁券。

1381年,沐英和傅友德率军30万,征讨云南元朝残余势力,并消灭段氏势力,平定了云南。

由于沐英不仅善于用兵,还很有才能,朱元璋便下诏,让他镇守云南。

(朱元璋剧照)

由于云南离都城南京太远,运送粮草一直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沐英在打通田州粮道后,便上疏请求军队屯田耕作。如此一来,不光解决了粮草问题,还稳固了边防驻守的积极性。

同时,沐英还组织军民疏通河道,兴修水利,鼓励外来流民屯田耕作。经过他的努力,云南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另外,沐英在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后,又制定了许多利于经商的政策。因此,云南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除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沐英又建立了许多学校。通过兴学,来为朝廷培养人才。

沐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还对稳定边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朱元璋大为高兴,连声说,有沐英镇守西南,朕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马皇后病逝时,沐英悲痛到咳血数升。紧接着,与他感情亲厚的太子朱标又病逝了,沐英痛哭不止,竟引发恶疾,一病呜呼。

沐英的灵柩运回京城后,朱元璋不仅亲自迎接,还命官员将其厚葬,同时将他封为黔宁王,并配享太庙。而他的子孙则承袭爵位,并世代镇守云南。

清军入关后,明朝灭亡。

沐英的11世孙沐天波,虽然看见明朝大势已去,但他认为沐家世代蒙受皇恩,因此抱了殉国的决心,反清复明,追随永历帝。

清军攻占云南后,沐天波无奈,只得与永历帝退往缅甸。

然而,缅甸王室发生内乱,沐天波等人遭遇埋伏,最后不幸遇难。与他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小儿子沐忠亮。

至此,沐王府再无后人。

(参考史料:《明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其实都知道朱元璋是草根皇帝。他是从基层一步步的登上帝位,即使是另一位草根皇帝刘邦,也不曾有过他的艰苦。所以他更懂来自底层人民。

元朝末期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朱元璋作为最穷苦人中的一个,曾经一天之中送走了自己的数位至亲,可谓痛苦至极。所以后来在遇见这个小乞丐时,或许勾起了曾经的许多回忆,于是就将他收为义子了。



朱元璋征战天下,义子众多,甚至可以说朱元璋就是考义子打下的天下。但是这众多的义子之中最为忠诚的几乎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了,就是这次要说的小乞丐了。这个小乞丐应该就是沐英,因为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始终守着这片江山的我印象中的也就只有他一家而已。


或许说沐英,你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但是说到另一个名号你一定会恍然大悟,那就是沐王府了。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镇守云南的那一个沐王府。这个沐王府从沐英开始就一直镇守云南,从未对大明起过反心。

沐英是马皇后抚养成人的,和太子朱标亲如兄弟。后来太子朱标和马皇后相继去世之后,沐英痛哭到了呕血的程度,之后,不久他追随着他们二人去了,年仅四十八岁。在他死后,朱元璋命令沐英的儿子沐春接替父亲镇守云南,沐春也很得朱元璋的宠爱。在沐春之后,沐王府的每一代也都是让皇帝信任的。




在明朝被大清所灭之后,明朝永历皇帝逃往了缅甸避难。 后来永历皇帝和明朝官员被三千缅军团团包围。 缅军首领在对明朝文武官员进行屠杀之前,命人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不想伤害沫天波。沐天波知道横生变数,夺取卫士的刀奋起反抗,杀缅兵九人,最后也被慌乱的缅兵杀害。


围知历史


沐英跟英布一样,都有悲惨的童年,沐英比较幸运的是他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了;而英布的悲剧在于他没有被秦始皇或者刘邦收为义子。因此沐英成为了大明的开国名将之一,其后代长期镇守云南,直至吴三桂全面攻克云南;而英布少轻时就被派去给秦始皇修陵,起兵造反后又多次更换靠山,最终被刘邦逼得逃亡天涯,被百姓群殴而死。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到处讨口为生,八岁时被红巾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此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朱元璋也是贫苦百姓出身,小时候也当过讨口子,后来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关键是他曾在战场上救过郭子兴的命,所以被郭子兴提拨为军中大将,还把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为妻。朱元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要培植自己朱家人,奈何只有一个老婆,生也来不及,所以他采用广收义子的方式扩大自己的亲信势力。沐英虽然是个讨口子,但是骨骼惊奇,容貌清秀,有大富大贵之面相,于是老朱夫妇就收沐英为义子,着重培养他。

沐英确实跟英布一样骁勇善战,十三岁就跟朱元璋一起上阵杀敌,作战勇敢顽强,深受老朱喜爱。洪武九年,沐英以副帅之职征讨吐蕃;洪武十三年第三次北伐残元时,以主帅职务大败元军。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伐时,率西路军连败元军,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明攻云南之战中,以副帅之职屡败元军。沐英镇守云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安定做出杰出贡献。沐英身前官封黔国公,死后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享太庙,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庙。沐英死后,他的后代承袭爵位,一直为明朝镇守云南;末代沐王府主人沐天波追随永历皇帝逃进缅甸,后来兵败被杀,沐王府绝祀。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明朝的大将——沐王府黔的开创者,西平侯(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沐英。

中国封建时代两个最传奇的帝王,他们来自最底层的农民阶级,没有出身贵族,也没有出生豪门。一个是汉朝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朝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关心农民疾苦的一个皇帝,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毫不留情。朱元璋出身农民,一路走来,尝尽了人间滋味的酸甜苦辣。彼时的朱元璋尚未成为大明的开国之君,还只是诸多红巾将领中的一员。有一次朱元璋在一次外出时遇见了正沿街乞讨的小乞丐,两人经历如此相似,更何况沐英出生濠州,两人又都是老乡,这不禁让朱元璋和夫人马氏动了收留义子的恻隐之心。

朱元璋一生收留义子二十多个,个个都英明强干,功绩显著。而沐英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者,而且沐英这一辈子都把自己献给了大明朝。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沐英八岁是就跟在了朱元璋身边,跟随朱元璋习武练功,跟随马皇后识文认字,与后来的太子朱标亲如真兄弟一般,天资聪颖的沐英“孺子可教也”,不论是武功还是文才方面渐渐都通晓明理了。十二岁时就被朱元璋以侍卫的身份带在身边,小小年纪的沐英从小便跟随朱元璋出入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老天爷对这个“乞儿”是怜悯的,十八岁羽翼丰满时,出征张士诚,受任于镇江帐前都督一职。

之后的沐英,骁勇善战,卓著奋战,屡立战功的他,好像真的是天生的将帅之才,在统兵作战这一方面,沐英表现出的是淋漓尽致。此后沐英23岁时,被朱元璋委任沐英为征西大将军,独自领兵出征西藏,果然不负众望,得胜而归。


25岁的沐英接连胜任大都督府同治,官及三品。后来31岁的沐英被委派跟随明朝开国名将邓愈出征吐蕃,在这次出战中。沐英积极向邓老将军请教统兵作战的方法,邓愈也教会了沐英使用了火铳,沐英在面对百象军队时突发奇想创造了“三连换射”的方法,使得火铳子弹达到一种连射的目的,大敗敌军。之后的沐英接连跟随邓愈、蓝玉两位老将军出征转战全国各地,均得胜而归。沐英征战十几年均无败绩,为新生的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当沐英全力奋战于云南的元朝残留势力以及地方的反对势力时,北京先是传来了马皇后薨(hōng)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使得沐英口吐鲜血,一病不起;紧接着又传来太子朱标病薨的噩耗,沐英听后当即吐血而死。

时年四十八岁,朱元璋闻后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由此可见,沐英是多么感恩于朱元璋一家,相反,朱元璋又是多么厚爱沐英。

沐英去世后,沐英的后代也都继承父志,时刻不忘皇恩浩荡,世世代代守护着大明朝政权,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更是以身殉国,真正做到了“世代后人秉父志,满门上下属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