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中医说“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你怎么看?

娱乐刀锋A


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人的健康储备(BAR)值是逐步降低的,运动剂量也应当相应减少。但不完全同意六十岁之后就不运动锻炼的说法。其实现今很多大爷大妈每天都在运动,大多数情况下身体显得很健康。

现今人们开始关注健康,热衷运动,都说每天一万步,健康有保护。适量运动好处多,不仅吃嘛嘛香,身体健康,还能保持年轻态,减少疾病,延年益寿。可是,有些人总觉得“每天一万步”听着耳顺,无论做了啥运动,都得再走一万步才觉得达标。更有甚者为了在社群内攀比路数,每天走路远超一万步,以至于出现许多健康问题。

健康专家们一致认为,运动过量和运动不足一样,都不利于健康。每天一万步是中青年健康人群的运动量粗略估计,这相当于每天的运动总量,而不是跳舞或跑步之后还要再接着走上一万步,也不是年迈力衰者每天合适的运动量。对于那些从来不运动的以及身体虚弱者,更不应当强求每天一万步。在过度劳累、熬夜失眠、不当饮食、代谢性疾病等状态下,原本适量的运动可能会变得超极限,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那么,究竟怎样科学规划每天合适的走路步数呢?

根据个人的健康储备(BAR)值来确定运动量,是基于人群健康行为统计的定量科学方法,一个简单的估算公式为:每天走路步数= 400 * BAR。比方说,对于身体杠杠的年轻人,BAR值达到40.0甚至更高,每天走一万六千步没有问题。人群中平均BAR值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大致为每增加1岁减小0.5,60岁以上老人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健康管理指导,BAR值会降低到20.0左右,每天走八千步左右是合适的。如果由于衰老、劳累、失眠、疾病等使得BAR值降低到10.0左右,每天走路步数需要慎重,应控制在四千步以内。有些人得了重感冒,BAR值可以在一天之内降低至5.0左右。如果BAR值已经降低到5.0,各种运动负担都要小心,否则容易出现意外猝死,因为BAR值趋零就意味着生命终点。

对于大多数缺乏运动锻炼者,刚刚开始运动时,不应当一开始就走上一万步,而是应当逐步增加运动量,以避免运动导致的BAR值降低后不能及时恢复,会感觉非常疲惫也不利于健康。老人由于BAR值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所以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运动。总的说来,随着年龄增大,应当逐步减少每天运动量,建议50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少200步。当然,通过适量运动锻炼及健康管理会明显增加BAR值。这种情况下,年龄大者只要BAR值高,运动量大一些也不在乎。

除了年龄增大和缺乏运动锻炼会持续降低BAR值,其他因素也会降低BAR值,包括过度劳累、熬夜失眠、情绪激动、消耗性疾病等,如果还照着平时的运动量就不利于健康了,甚至会增加猝死意外风险。而有效的运动锻炼及健康管理会逐步提升BAR值,甚至可以逆龄生长。所以,每天具体的运动量还需要根据当时的BAR值变化情况做精细调整。

另外,行走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以静止状态的代谢当量(MET)为单位来估计运动的剧烈程度,慢步行走为1.5MET,快走为3.0MET,慢跑为5.0MET,快跑可达8.0MET。增加走路速度会提高对BAR值的需求,因为运动会显著降低BAR值,并且运动越是剧烈,BAR值降低越显著。BAR值越低则增加运动量越应当谨慎,因此,对于BAR值低于20的人群,比如说年龄超过60岁以及体衰者,快步走的步数需要进一步降低50%。

这个运动量计算可推广至所有的运动项目,因为各种运动都存在一定的心脏风险。根据《Heart Rhythm》杂志2018年发表的研究数据,成人中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意外的活动依次为健身、跑步、足球、游泳、高尔夫球、骑车、网球和篮球;而在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病例中,足球、游泳、健身、橄榄球、篮球、骑车和跑步等活动均有发生猝死,但各组之间病例数量并无太大差异。


YoungTsau


本人男43岁,以前没有健身基础,身高1.66米,体重152斤,肚皮已经是一个皮球,18年9月开始健身,第一个月每天游泳1小时,从笫二月开始徙手力量训练,俯卧撑从最初一口气的lO个到现在40个,正握引体向上从2个到现在9到10个,平板支撑50秒到4分钟,加上卷腹,悬垂举腿,哑铃,臂力器,体重下降到122斤了,腹部也有一点点轮廓了,但是还做不了站姿键腹轮,背部力量不够。平常是周一做引体向上和哑铃,周二悬垂举腿加平板支撑,卷腹,臂力器,徒手深蹲,周三平板俯卧撑加垂直俯卧撑加原地跑步半小时,周四五六日再依此类推的训练,没有吃蛋白粉,肌酸,睾丸酮之类的,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无法突破了,最近加大运动量,感觉身体又吃不消,腰疼,求哪位大神指点迷津,教一教我怎么改善加大运动量就腰疼的毛病。


湖南一一东风


同样是60岁的人,一个坐办公室平时很少运动,一个是普通打工者,班后经常参加球赛和其它运动,两个人站在一起你会发现,一个腰板挺直,神采飞扬!一个弯腰佗背,有气无力。这就是运动与不运动的最大区别,在我的旧同事,有很多70至80岁的老人,一早去饮茶,然后去登白云山,有时我在山顶公园见到他们,据了解他们从不坐缆车,每天从小路登上山顶。我认为,60岁后为了有好的身体,想长命百岁就一定要加强锻炼!别信那些专家的废话,我还有半个月就步入70岁了,我每星期有3至4晚在户外快步走1小时,回耒还要做30个俯卧撑,有人说我变态,都快70岁了,还每日上班,经常运动。正因为我变态,我才有今日的好身体,不知头条的朋友会不会都认为我是变态佬?


车仔佬42104839


有的中医说“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你怎么看?

听中医说的,以后发射卫星都可以不用火箭,老母猪就可以了。

世界上权威运动指南都有针对分年龄段人群的具体建议。

在现代社会,40~,50~,60~65岁年龄段都属于成年人阶段,年龄在65岁及以上才算是老年人。

像美国国民运动指南就有专门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章节。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运动指南

分为两个部分:

与成年人相同的部分:

没有运动受限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也应该跟一般成年人一样,全天尽可能多的活动,少久坐。体力活动,有总比没有好。少坐一些身体活动总比没有好。那些少久坐的人,从事任何量的中等到剧烈运动,总能获得健康好处。

如果想要获得实质性的健康益处,老年人也应该跟成年人一样,每周应该进行至少150分钟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至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等价的中等强度和剧烈强度有氧运动的组合。全部活动最好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在一周的时间内。

每周超过30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以获得额外的健康益处。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也应该跟一般成年人一样,还应该进行中等或更大强度的肌肉强化锻炼,并且每周有2天或更多天进行涉及所有主要肌群的锻炼,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健康好处。

仅适于老年人的指南:

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或可能的运动和受限状况,

为了达标每周的体力活动,老年人应该进行多种组合的运动,包括耐力(有氧),力量(无氧),平衡和灵活性锻炼。

老年人应该确定适宜于他们的健身目标的体力活动水平。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该向医生了解他们的病情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他们安全地进行日常体力活动的能力。


当老年人由于慢性病而不能达到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他们应该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进行运动。

老年人保持持续运动的好处

规律的体育活动的对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健康意义,对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尤其重要。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通过规律的体育活动同样可以实质性健康益处。

除了一般成年人可以获得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健康、保持健康体重等好处外。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大的好处首先在于,保持体育锻炼,可以使得自己更容易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吃饭,洗澡,上厕所,穿衣,上下床,以及遛弯。

——也就是是可以最大限度延长生活自理能力。这不仅对健康有好处,更可以使得自己获得有尊严,和赢得赞誉,获得更大的心里满足。

规律的体力活动,尤其是规律地进行多组合的运动,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老年人的跌倒,即使发生跌倒,也不大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我们知道,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跌倒特别容易发生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如果不及时,或负担不起手术,比如髋关节置换手,或不能获得良好的照顾,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生活是很惨的,这时早死甚至都不算事坏事。

规律的体育活动还可以保持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这有助于延长独立生活的时间,并延迟重大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当然,老年人是一个年龄跨度和身体状况差异很大的群体,大多数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或癌症等,这些病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尽管如此,身体活动对所有老年人都有显着的健康好处。身体活动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关键。

规律运动的其他好处还包括降低痴呆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可以提供参与社交和互动的机会。要知道,对于老年人来说,孤独是最“致命性的疾病”。


挣脱枷锁的囚徒


在这个问题上,呆牛有一些发言权。首先,我做过十年公园健康访谈,近距离接触过很多不同年龄段的优秀健身者。比如天津有个老杨,今年94岁,每天跑步十来公里,曾经几次做客央视《夕阳红》。很少有人知道,30年前他是一个胃癌患者,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一。天津南翠屏公园有个81岁的刘大爷,每天跑步五公里,不认识他的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还有天津的西沽公园,至少有十多位六十岁以上老人玩单双杠比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玩的好。我在全国很多城市的公园也采访过很多老年段的健身达人。其次,我做过十年的医疗,去过全国数百家医院,见过无数的三高、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炎症、风湿免疫病、腰椎颈椎病的中老年患者。只要上前问一问,绝大多数都是平时不太喜欢运动的。再次,从慢病的发病原因来看,世卫组织明确指出,60%取决于生活方式,17%取决于环境因素,15%取决于生物遗传,8%取决于医疗条件。所以,不论哪个年龄段,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快乐,必须重视饮食、运动和睡眠的平衡。如果各位读者朋友还有疑问,欢迎到今日头条阅读呆牛的慢病预防日记。


呆牛的慢病预防日记


我就是这样做的。

今年刚好六十岁了,身体没有原则问题,就是膝盖疼,牙齿有点问题。

年轻时就有晨练的习惯,主要形式时慢跑,四十岁以后改成了暴走,一直坚持到去年,膝盖开始疼了以后就停下了。

今后就不准备刻意锻炼了,想增加一些爱好,意向是:游泳,骑车,加上原来的钓鱼,摩旅,摄影。我想足够了。

我认为年龄大了运动量过大对身体是不利的,特别是膝盖,过度的使用膝盖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老年人的腿一旦坏了,比眼睛,耳朵出毛病还要可怕。

60岁以后不运动并不是不动,是要避免过度运动,还是要坚持: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能走着不坐车,增加一些负荷较轻的兴趣性质的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十月秋风寒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生命在于运动。无论在任何年龄段都是需要锻炼的,当然锻炼强度都是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的。而且“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这种种观点会误导大众,人在步入老年之后,进行适当的锻炼能够使身体更具活力,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现在中国人均寿命已经到78岁了,对于60岁的人来说,刚到中年。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奋斗,反而不怎么注意养生,没什么时间参加锻炼。到了这时候恰好是锻炼的黄金时期。

不过,人到中年,身体的各项技能都在衰退,尤其是50岁以后,人体各项技能衰退的更加明显。正因为技能衰退,就更需要锻炼,以保持身体活力,保证细胞能够得到充分的有氧滋润,能够保持身体健康状态更优秀。

但也因为身体机能衰退明显,所以这时候的锻炼,与年轻时候的猛打猛冲有很大的不同,剧烈的运动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的锻炼,只能用细水慢流、文火清炖的方式进行。尤其是慢跑、快走、游泳等锻炼方式,让心、肺、血管系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供氧。锻炼的量有一定保证就可以,但运动之前要先热身,比如要先有限度的活动手腕、脚腕、膝关节和腰部等关节部位,避免骤然运动造成肌肉和关节损伤。

任何年轻,都需要运动,都需要锻炼。但锻炼的量、锻炼的方式,一定要符合该年龄段的特征。

大家都可以注意到有些百岁老人比较多的村庄,长寿秘笈各有不同,但是基本有一点相同:保持着体力劳动的习惯。适量的体力劳动,相当于一种锻炼,人类的机会需要通过运动来保持活力,这才是有道理的。

“有的中医”的这种归纳,未必科学,未必管用。


波士财经


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是也有观念上的落伍。

有道理的是前两句:40以前多锻炼,50以后少锻炼。

上边这两句按照现代的理论解释的话,就是:

人的训练量,需要和年龄,骨密度,肌肉含量,激素含量,代谢水平相结合。

人体在40岁以前,尽管是已经是度过了最健旺的年龄段

但是整体而言上述的那些要素,都还没有衰减到一个阈值

在这个年纪多锻炼的话,对人生后半场是生命质量是有好处的

尤其需要抓紧的是从20岁左右,到35岁这段时间

这十几年属于发育期差不多结束了,更年期还没有到来的年龄段

多训练的话,其实就是在为老年生活积累健康值。

比方说用老年期比喻人生的冬季的话,年轻时候的训练,就是在冬季来临以前囤积的粮食和大白菜

你储备的越多,年龄大了越是好过些

那么在50岁以后,生理机能就有非常大的下滑了

而且,无论男性女性,在这个年纪都会面临更年期的到来

从性格到身体状态,都是一个阶梯状的下滑趋势

此时减少训练量,是对身体的变相保护措施

当然,有些人从年轻时候到50岁,一直不间断的运动,那么不需要减太多的量

下图这位郑州的老爷子,已经81岁了,他从21岁开始健身,现在还能卧推100kg

因此,训练减量是因人而异的。

训练有素的男士,甚至可以把更年期推迟到70岁左右

----------------------------------------------

落伍的一句话是:60岁以后不练。

因为中医是一门古典医学,很多理念是面向千百年之前的人。

那个时候没有营养学一说,食物也比现在稀缺,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

当时说:“人到七十古来稀”

那么60岁基本就进入了耄耋之年,身体机能退化的厉害

当然是不适合训练的。

而在现代则不同,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达到了70岁以上,营养状况也大大改善

在这种人体素质平均线上升的年代,60岁从事轻度的训练不是错的

一个身体健康的60岁人,可以每天从事一些快走,慢跑,游泳甚至轻度的徒手力量训练。

而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也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不良体质。

同时,在60岁以后,由于肌肉量大约只是20岁时候的60%左右,反而要增强训练,保留肌肉量,才能有健康的代谢水平。

这位是来自印度的健美老人马诺哈尔,在自己的百岁生日上秀二头肌。

这足以说明,健身是以年龄划分界限的。

----------------------------------------

希望有帮到你。


虎山行不行


对于“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这句中医老话,大家不要单纯从字面意思上了解,其实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治病不如防病,防病重在锻炼”!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更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绝对适用于大多数人。长期的运动锻炼不但可以延缓免疫系统老化、防治骨关节问题、抑郁症等多种病症,而且在男女性事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效果,锻炼可以增加生殖部位的血流量,让男女感觉性生活更加的兴奋、愉悦。

当今社会的特点是脑力劳动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长期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生存,使我们娱乐、运动的时间大幅度缩水,这也造成了很多中老年疾病逐渐的年轻化,尤其是很多男性方面的问题,而运动锻炼正式改善这些问题的万金良药!

在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日常运动锻炼配合固定的强肾法,可以有效的强肾健体,增强硬度,如果再配合固精法和控敏法练习,更可以稳固精关、控制敏感度,大幅度提高房事时间质量。每天只需要练习二三十分钟,一个月下来绝对会让你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从中受益了。

任何的运动锻炼都要有技巧、有方法的去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懂不要盲目练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私息交流。


男性健康新理念


我是晓薇,曾于临床工作,然感疾病预防胜于治疗,顾后从事国家慢病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课题研究及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有所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可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如有助于您请点赞支持,有疑问可评论留言!

有的中医说“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这真的是中医说的吗?这是在黑中医吗?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凝神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增强体质,而现代医学也证实运动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等作用。

俗话讲生命在于运动,无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讲健康的四大基石还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都提到了运动,动则不衰,无论什么年纪都应该要运动,只是不可过量运动而已。

中医认为运动应掌握意守、调息、动型的统一,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特色的运动养生方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则建议每天应该6000步,要常做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步跑、游泳等。

当然随着年纪的增加,我们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且要适度不宜过量,避免运动损伤及发生运动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