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說] 《傷疤》(四)

山裡人

(四)

經過八年抗日戰爭洗禮的“老八團″,這支從大別山打游擊誕生的紅軍部隊,成長為新四軍的一個主力團,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英勇頑強的戰鬥力。

八年抗戰,這個團的主要作戰對象,除了日軍,便是國民黨的廣西軍。

從某種意義上講,廣西軍更難對付。他們作戰頑強,行動快速靈活,單兵戰術比較全面。

桂軍的一七一師,以大別山為依託,不斷地向東蠶食我淮南和津浦鐵路路東根據地。

為了自衛,老八團與兄弟部隊,進行反擊,每一座山崗每一條田埂,都浸染了新四軍戰士的鮮血。終於建立了一道被稱之為羅炳輝的防線,橫亙在根據地的西部,直至抗戰結束,桂軍也沒能越這條“羅炳輝防線"。

當齊二癩子在棗莊狂妄地叫囂,讓新四軍從他褲襠鑽過去時,這小子就死定了!

[原創小說] 《傷疤》(四)

吳團長將任務佈置完畢,部隊就不動聲色地快速行動起來。各連都保存了佔半數以上的戰鬥骨幹,或稱老兵。老兵是不需要提醒的,他們很快做好了戰鬥準備。綁腿打得牢靠,個人裝備在行動中不出異響。有人還把每顆子彈頭在鞋底蹭得鋥光瓦亮,說是打到對方體內就開花。

熟悉自己部隊的吳團長,舉重若輕,他居然與政委下起象棋。

現時是十月下旬,月亮尚未出來,暗夜裡部隊如一支離弦的箭,疾風般奔向攻擊出發地。那是三營,他們要在野地過夜了。

遠處隱約傳來狗叫聲,狗很少。

當地人喜歡吃狗肉,特別是冬天,人們燒上一盆狗肉,喝上幾杯燒酒,那是最美不過的事情。據說漢高祖劉邦的妹夫,樊噲就是屠狗的,也是這裡的人。劉邦得天下後,聽讀書人的主意,制定了朝綱禮儀。

初上朝時,鼓響三通,鐘磬齊鳴,稍頃,值日官淨鞭三抽,如霹靂在空中炸響,接著高叫:有事出朝班奏,無事捲簾退朝!

這架勢讓百官戰戰競競,不寒而慄。

獨有樊噲醉醺醺地跑上殿來,拔出身後的板斧,照柱子就砍,口中大呼:升什麼鳥殿,弄得弟兄弟們都生分了。他不願受這規矩約束。

劉邦命人把樊噲拿下,咆哮殿堂,對上不敬,按律當斬。

真斬樊噲,劉邦也不忍心。命有司查問樊噲因何鬧殿。

有司心領神會,奏報上來,因酒。

上問:因何醉酒。

下答:因狗肉味美!

於是,樊噲被摁在地上,打了二十軍棍了事,酒也醒了,之後再也不敢了。大舅哥來真的了。

政委邊下棋邊同吳團長聊起這故事,吳團長說:沒有狗叫也好,便於部隊隱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