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书才有效果?

黑V乄


我有读书的习惯,这是大学期间被老师给逼着养成的习惯,关于怎么读书才有效果,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吧,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关于看书的故事。



我一直都挺喜欢看书的,但是我读的书好像没什么用,因为看的就是一些网络小说,用我们老师(历史专业)的话说就是一些“没营养的垃圾”。大学以后,老师说我们应该多读些好书,从那以后我觉醒了,我读了很多老师推荐的书籍,可是我发现我读了就跟没读过一样,故事情节如果是我喜欢的还好,如果是不喜欢的,就会一点映像也没有;另外就是如果碰到观点与我相反的书我就不再读了;久而久之,我还在原地踏步。但是我的一个同学恰好相反,她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看的都是一些名家著作,她会把老师推荐的书全部买回来认真读,边读还写读书笔记,写的内容也很丰富,她会摘抄喜欢的词句,或者写一些自己的读后感等等。有时候遇到书中观点是她不赞同的或者不理解的,她会找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毫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我特别不理解他们这种做法,我认为不赞同就不要看了呗,何必呢。毕业后我们在同一所中学成为实习老师,我总算明白了她那么做是有道理的。我上课只能照本宣科,学生呼呼大睡,可是那个同学上课时除了书上的东西,还会提出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而那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皆来源于她多年阅读积累下来的,所以她的课深得学校师生的喜欢。



工作后,我也适当学习一些那个同学的读书方法,效果确实挺好的。他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第一、要多读书,读好书。很多东西都要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我们应该广泛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当然,要选择有营养的书来读,网络小说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但不要沉迷于其中。第二,多动脑动手。读书要多思考,思考书中能给我带来什么。有想法要动手作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三,有冲突才会有进步。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多跟那些观点与我们不同的人交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有时候多种不同观点碰撞出的火花可能就是一个新的观点。

各位小姐姐小哥哥们,你们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呢?


被驯服的象cium


读书是获得智慧的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的读者,才会提高读书的效率,才会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历史上许多名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华罗庚

读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领悟到新的收获,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真把知识活学活用。那又如何做到呢?

首先:不能死读书,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

作为学生,我们读书、学习,要把新知、旧知相互联系,找出内在的关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的读书获取新知来丰满知识体系,而非生搬硬套。

其次:读书要举一反三,做到一通百通。

作为学生,我们读书、学习,要将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做到分类汇总。比如,在语文方面进行主题学习,通过高效课堂,引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课内阅读、课文学习,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也就是部分地市提到的语文大阅读或者是主题阅读,并且有主题学习丛书与之配套。

最后:读书要学会对比,从对比中发现问题。

比如,同是描写人物的,为什么会有侧重点。老舍、朱德都有描写母亲的文章,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同是一道理科题,为什么会有多种解题思路,他们所运用的知识是否一致,哪种更合理。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激发我们的思考,才能把知识学活。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正如朱熹所说,读书要专心、要聚精会神。我们要静下心来读书,才会有读书的收获。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大声诵读,利用晨读时间,都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大声诵读。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读书要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补自身之短。作为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特别是中高考改革后,对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我们的阅读量,我们不仅要读文学类的书,哲学、历史、科普等等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进而丰富我们自己的知识。


其实,读书的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写读书笔记,摘抄,在书上进行批注,二八读书法等等。方法虽多,但只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好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总结经验,善于思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读书,方法重要,更要养成习惯。从小通过绘本讲故事、亲子阅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孩子自己就能找到自己的读书方法。


辰心听雨


 

怎样读书才有效果应该因人而异,我就我自己的经验说一下吧~

我从高中才算是真正喜欢上读书,然后到高三才算会读书。从一开始的只是“看完”到现在的“看懂”,自己也调整了许多方法。之前买的一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教别人如何系统又快速地去阅读并且获取书本里面的知识。后来我自己也尝试了一下,发现有些适合我,有些也并不适合。

我自己现在去读书,我基本会这样做:

首先我会看作者的简介(当然,很熟悉的作者就可以忽略这一步)。看作者的简介基本可以了解这位作者的文风,以往的作品,看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兴趣(兴趣很重要),兴趣是带你看下去的动力,你有动力才会主动愿意从书中获得新知。

然后我会把书本的目录仔细浏览一遍。目的是要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架构,以及作者的思路安排。扫一遍之后,自己基本可以掌握每一章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自己也可以预计哪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然后就是序言。我一开始也不太重视序言,觉得有时候会夹杂着写序者的个人观点。但是后来我慢慢还是会去看,但是会保持着中立的态度。毕竟序言里也是对本书的主要内容的浓缩,当做自己预览了一边全书。

接下来就是正式阅读啦。我一般都会拿着铅笔阅读,一来可以按着一行行的字快速阅读(真的会快很多),然后有时候遇到一些好的句子可以标出来,或者遇到有跟作者观点有出入的表达,我会在书页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标上日期。这样,如果日后再翻看的话,会有新的收获。

然后最后的最后就是,在看完全书之后,还会对有记过笔记的地方再看一遍。再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表达是否完整,是否如今有不一样的感受了。

然后就是全书完。

以上是我个人的阅读习惯,不知道适不适合你哈~


Rachel43226197


首先明确你读这本书的目的,然后来选择读的方式。如果是娱乐类的,那就正常阅读。如果是实用类的,那最好做读书笔记,然后再去读一遍。在读的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书中的知识点,看看是不是有效果,也许这个效果见效比较慢,你要选择坚持。


水古月森林木


读书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才有效。


美好人生9056


思而学,学而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