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孩子不再任性吗?

钟勇180607335


任性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由于孩子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生活中很多事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判断能力。所以在面对孩子任性时,家长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宽松式管教

面对喜欢摔东西,打人的孩子,家长不要用体罚式管教,因为你会发现,这种管教方式也许暂时管用,而不能终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摔东西或者打人,家长可以用严肃的态度和语气制止孩子,然后利用一些孩子平时喜欢或者想要的方式去限制他。比如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限制他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

2尊重孩子

不要用家长的权威形式去摆架子。当孩子犯错误,就去呵斥孩子。生活中,遇到孩子想去尝试的事情,哪怕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不要过度去限制,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然后让孩子去尝试。

3 示范作用

与其说教,不如用行动去带动孩子。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进行说教,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应该首先自省,是否自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善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也许就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4 不要过分迁就孩子

生活中,不要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家长有分辨能力,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进行分辨,进行适当满足。不要因为内心对孩子的溺爱,而一味表现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方面。我们经常发现路边的孩子随意哭闹,而实质是“假哭假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家长注意,让家长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类行为就是因为平时生活中家长对过分溺爱行为而产生的。

5 言行一致

父母对孩子需要言行一致。当孩子发现家长说话不算话,他也会模仿有度,随意答应别人的要求,而不去做,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没有责任感。父母言行一致,能够增强父母在孩子心里的诚信度,言而有信,孩子才会信任父母,对父母的要求会服从。

6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意识

孩子任性,也是一种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因。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比如培养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必须是做作业,做作业-收拾书包-收拾书桌,整体完成后才能去做别的事,这样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孩子学会约束和控制自己,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又有着同样的生长轨迹。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既要积极配合,满足一些孩子的合理要求,又要不失时机的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来约束他,让孩子摒弃任性行为,健康长大。


程小Yao



凤146983974


现在的孩子都很任性,尤其是让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是惯的不成样子,我家的宝宝今年四岁了,曾经也是如此。


比如到超市买东西,孩子看到什么就一定要买,不给买就当众哭闹,让家长很难堪。这个时候如果家长顺从了孩子,那么无疑就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我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孩子,肯定不会给他买,最好是马上把他带回家,也不打骂孩子,给他讲清道理之后,就认他哭闹,等他苦累了,发现这招不管用了,也就习惯不在任性了。


有时候孩子也是在试探家长,如果你妥协一步,孩子就会前进一步,所以,家长还是要直接了当的告诉孩子不可以,模棱两可的态度,会让他觉得自己通过哭闹可以办到,一旦得逞以后就会变本加厉。


我是焱垚


1.冷处理:当孩子发脾气打滚撒泼时是由于某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你会心疼他、怜悯他或者迁就他,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父母可以采取躲避他的方法,暂时不让他见到你。当无人理他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孤立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较有效的。

2.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适用于的阶段较少,比较适合年龄阶段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东西、事物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更他新奇、有趣的事情或者东西上。

3.提示预防:在事先了解清楚了孩子在哪些地方会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的“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在超市总哭着买一些无用的东西,可在带孩子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超市只可以买或者不可以买的东西,实在想买可以用一些规定交换,不然以后就不会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5.适当惩罚:教育只靠正面的方法很可能是不够的,对于孩子在较小的年龄阶段,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过度的发小脾气、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过多劝解,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海啸谈辅导


怎样叫任性?是倔强?固执?死活不听?我搜出了这个

“有钱任性”理当不在令家长头疼的孩子任性范围。执拗可能是孩子的有主见,信念坚定。但孩子可能阅历、经验不足,认识有偏差,所以所坚持的也可能是错的。这就需要家长平心静气,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与孩子全面地分析看待问题。有可能就是家长想错了孩子。

几天前一个晚上,5岁儿子告诉我天上有颗蓝色的星星。我直接说他看错了,我说除了地球是蓝色的,天文学上从没发现过其他蓝色星球。儿子哭了,非拉我下楼看。我当时在炒菜,摆脱不了他的纠缠,就关了火,随他下楼。竟然真的看到一颗星星微微闪着蓝光,我承认是有蓝色的星星,儿子这才满意地和我上楼。

家长眼里的孩子任性,可能只是孩子正处于一个敏感期。孙瑞雪的《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中,敏感期分为秩序敏感期、完美敏感期、诅咒敏感期等。如婴儿吃手;喜欢仍东西,看物体坠落或跳跃滚动;摆好的积木被碰变一点点外观就哭闹不止;自己要开门,若大人开了就哭闹,非要关上再重新开;无论怎么阻止,总说那一两句粗口话……这些可能会对家长造成一些麻烦,但确实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宽容、等待。

有一次回到负一楼,停了电动车,本来可以从负一楼直接乘电梯上楼,忘了因为什么事就从负一楼走上一楼,然后我带着孩子就顺便从一楼乘电梯。儿子死活不同意,我拉他进家了,他还哭闹着拉我出来,乘电梯到一楼,然后走到负一楼,再从负一楼乘电梯上去。这种类似的事,有些家长觉得坚决不能顺着孩子,会被宠坏。但孙瑞雪老师却不这么认同,觉得孩子得到了敏感期里应该得到的满足,性情性格才能更好。

有些是孩子确实任性,影响他人,影响交往。这很可能是早期家长无原则让步的结果。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哭闹,孩子一哭闹就满足了孩子。使孩子不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会考虑他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迟早要步入社会,家长应该坚持原则,从小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则,教导孩子人的克制不合理的欲望。

曾有个20岁姑娘为逼爸爸买手机,不惜横躺车水马龙的公路上。如果在她小时闹着要某个玩具,家长不愿意时能任她在地上撒泼打滚而不退步,可能就不致于为手机而躺路上。孩子越小毛病越容易纠正,长了可能就本性难移了。

但家长首先要确定是小毛病还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状态,是打骂镇压还是诱导疏通。家长也不全对,家长也需要学习。


在职妈妈


任性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常用的手段,在独生子女中非常普遍,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有没有让孩子不再任性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在孩子任性闹得最凶时,千万别劈头盖脸地打骂一顿,按捺住自己要暴发的脾气,耐心给孩子讲道里,讲明理由,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二、孩子任性哭闹时,转移孩子注意力,小孩子的兴奋点很容易转移,赶紧从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

三、必要的惩罚是不能少的,这个惩罚就是冷淡他,小孩子聪明得很,发现大人不理他,他就会主动搭理大人,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教育,效果会很明显。

最后强调的是,一家人在教育孩子上要保持一致,别让孩子找到可以任性的靠山。

记住,所有的教育都必须是有爱的教育。


五瓣丁香


我认为脾气是惯出来的,毛病是宠出来的。

我的孩子小时候特别倔强,她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支持孩子,错误的一定要给予纠正。比如说他学习不用功,首先指出他的不对,上课不专心听讲,贪玩,看电视,玩手机等,他改进了表扬,不足就批评,不听就做出相应处罚,没收手机,关停电视等,再不听就得罚站检讨,不让吃饭,火了还体罚孩子。主要是:让他知道错了,必须受罚。

当然不能打重了,适可而止,也不能老唱黑脸,红脸也要唱,这叫打一巴掌给块糖吃。


落叶稳又轻


孩子是看你的态度,你态度不变,坚持原则,她就会退步。甚至最后承认家长是对的,其实孩子自己认为任性也是不好的,只是在试探家长的态度,看看你的底线。坚持不心软,理智就会占了上风。


胡萝卜妈妈育儿说



龙辉65434577


有底线,有原则。表现好了不吝啬夸奖,做了错事要惩罚。惩罚讲究一些方法和环境,轻声但语气严厉的告诉他错误的地方,并要求下次怎样做才可以。

尽量不要打骂孩子,不过如果实在太过份可以适当,但注意轻重。

如果家里人多,孩子会更加释无忌惮,所以要统一战线。或者严厉的一方单独带孩子一段时间,管教的人少了,孩子没有左右求援的心态,说话会更听得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