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你觉得这句话对吗?你对这句话怎么看?

還夢令


很高兴回答题主这个问题,“父母在,不远游”这只是半句话,后面还有“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父母健在,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也就是说圣人孔子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也不是坚决反对子女出游,但出远门必须要告知自己的去处,而且要在父母健康的时候外出,也就是“游必有方”。父母健在时,照顾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但同时,孔子也同意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做为现代的独生子女,我认为首先要照顾好父母,父母年龄不大,身体健康,自己外出工作奋斗尚可,如果父母年迈或身体欠佳,如果自己还在外工作的话,那就把父母带在身边吧,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老了,子女就是依靠呀,不要让老人老无所依。您说呢?


家乡美家乡事


父母,从狭义讲,是生吾养吾者!父母在不远游,在当今现实亦不现实!所以有了常回家看看的传唱!所以今秋团圆晚会在孔孟之乡东方圣城举行有深远孺教之义!父母老了,不是不能游,而是尽量不要远游,更不要常远游!孝道,是人,都不能忘根本!家和,万事兴!从广义讲,父母也是我们的祖国!那些远离祖国入别国籍,我认为更为世代弃骂!不为国人,偏做外狗!


還夢令


其实,这句话整句是这样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如果健在,最好不要出远门,即使有事出远门也一定要家里安排好。之所以,孔子这么说,一是出于孝道,一方面是时代境况决定的,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基本靠走,消息又不灵通,一旦家里有事,可以说无法善后。所以,这是基于当时代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的一种实际考量,现在社会已没有这种局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