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公司市值一年縮水近三成 中影、光線和北京文化利潤逆勢增長

典型公司市值一年縮水近三成 中影、光線和北京文化利潤逆勢增長


據藝恩數據統計,截至目前A股上市主流影視公司基本都已公告2018年財報或快報,上市影視公司營收及盈利整體性下滑,市值不斷縮水。隨著上市影視公司2019年一季度業績快報陸續披露,相關指標並未起色。藝恩統計的15家典型影視公司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底市值較年初蒸發了近三成。從營收看,5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從盈利能力看,只有3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利潤增長最快的光線傳媒增長68.47%,其次是中國電影增長了52.5%,再者就是北京文化增長了4.99%,北京文化也是近年來轉型影視業務最為成功的上市公司。

市值“坑跌”:典型影視公司市值一年縮水近三成 200億市值僅剩三家

大環境小氣候、行業自身特點以及市場調節變化等多重影響下,2018年影視傳媒板塊整體繼續延續疲軟態勢。商譽減值的“坑”、市值回調的“跌“,成了影視傳媒板塊的主要標籤。從上市影視公司看,藝恩梳理的15家典型影視公司整體市值2018年底較年初減少了667.2億元,降幅達28.9%。其中,縮水超30% 的公司有9家,其中市值腰斬公司有4家。唐德影視跌幅最大,華誼兄弟跌出200億陣營,萬達電影、中國電影、橫店影視、華策影視、北京文化等5家公司降幅在30%以內。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能夠在這輪資本寒潮和行業洗牌中留存下來並表現相對堅挺的電影業務相關上市公司,主航道業務都有著比較顯著的核心優勢。中國電影自不必說,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渠道為王”,光線傳媒、北京文化等制宣發公司的“內容制勝”與運作模式的平臺化專業化等,構成了其在電影市場的抗跌能力。


典型公司市值一年縮水近三成 中影、光線和北京文化利潤逆勢增長


“財”能比拼:中影、光線和北京文化利潤逆勢增長 毛利率北京文化最高

在15家典型影視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盈利(歸母淨利潤為正)下滑,僅3家公司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光線傳媒、中國電影和北京文化。在民營影視上市公司中,光線傳媒和北京文化表現較好。而光線傳媒盈利主要原因是出售新麗傳媒獲得的約22億收益,作為非經常性損益而言,扣除這部分後光線傳媒盈利依然為負。北京文化財務表現相對比較穩健。從各家已公佈的銷售毛利率上看,北京文化毛利率達51.1%(同比增加2.3個百分點),也是截止目前唯一實現了銷售毛利率同比增長的民營上市影視公司。


典型公司市值一年縮水近三成 中影、光線和北京文化利潤逆勢增長

對比光線傳媒和北京文化財務盈利原因,光線傳媒年報顯示淨利13.73億元,同比增長68.4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2.85億元,同比下降161.73%。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於報告期內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處置資產的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作為影視“新勢力”公司的北京文化,在影視項目業務盈利表現上相對亮眼。據2018年公司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文化實現歸母淨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5%左右,實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影視業務產生的收益都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從兩家公司的電影業務看,北京文化毛利率更高,光線傳媒營收最高。光線傳媒計入電影及衍生品的營收約10.8億元,毛利率約32.2%;而北京文化在電影業務上的收入為5.2億元,同比增長了約0.5個百分點,毛利率更高,約42.3%。

穩定優質項目是關鍵 光線、北京文化頭部影片營收超2.5億元

從電影業務來看,頭部作品對於電影上市公司來說至關重要,一方面高票房會給相關公司帶來直接收益的增長,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增強資本信心,與二級市場股市形成正向聯動效應。而頭部作品一般誕生於大體量大製作的現象級影片,亦或是小體量高口碑的黑馬影片,這就要求影視公司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注重類型覆蓋的多元化,以質量為核心精準把握市場。從民營上市電影公司發佈的2018年財報或業績快報披露的信息來看,在電影業務方面具有豐富的項目儲備,同時具有持續產出頭部作品的能力是公司盈利的關鍵。盈利增長的光線傳媒、中國電影和北京文化在優質項目開發運作上表現比較明顯。

得益於合理的選片標準、多類型的片單組合與電影項目儲備等,北京文化穩定的項目產出帶來了較好的財務收益。2018年北京文化年報顯示,電影業務營收約為5.16億元,毛利率約42.3%。報告期內,電影業務中共有7部電影作品確認收入,平均單片收入約7370萬元。其中,來自《我不是藥神》的營收為2.55億元,《無名之輩》為0.99億元,《英雄本色4》為0.41億元,營收TOP3電影項目收入約佔電影業務收入的77%。2019年一季度,繼《戰狼2》和《我不是藥神》之後,2019年春節檔北京文化出品和發行的《流浪地球》再次成為爆款,累計票房46.5億元。截至2019年4月11日,《流浪地球》預計為北京文化帶來約2.3億元至2.6億元收入,該片盈利約8350萬元至8650萬元。優質電影項目有效提振了北京文化的股價和市值,實現了頭部電影作品與二級市場的正向聯動效應。《戰狼2》上映首周,就讓北京文化在7個交易日股價暴漲約50%,公司市值也因此一度飆升50多億元;《我不是藥神》從點映開始,公司股價和市值就一路走高,從點映到上映的9個交易日內北京文化股價再次暴漲約50%,市值漲了35億。《流浪地球》更是在啟動宣傳階段,北京文化股價便已經拾級而上,1月份累計漲幅超過20%。

另一家淨利潤同比增長民營公司光線傳媒在報告期內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15部,依舊保持了穩定的項目數量。頭部電影項目營收也很可觀,其中《一出好戲》據其早前公告內容顯示,公司來源於《一出好戲》的營收超過2.4億元。

對比而言,老牌的華誼兄弟2018年營收和利潤紛紛下滑,重點影片收入未達預期。華誼兄弟報告期內主要出品電影包括《江湖兒女》、《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雲南蟲谷》等6部電影,整體票房表現欠佳,成為其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場一再證明,穩定優質項目是電影公司的命脈。

併購/轉型風險爆發 轉型成功者北京文化表現亮眼

隨著2018年報及2019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陸續披露,影視板塊進入最低值。時間回溯到2015年以來,影視傳媒板塊猶如過山車。縱觀當年影視產業黃金年份產生的大量投資併購以及轉型公司,也讓市場唏噓不已。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國內文化傳媒行業分別發生併購從79起增加到169起,披露總金額超過千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影視傳媒公司商譽超過400億元。到如今,“輕資產+高估值”模式使不少影視公司因此揹負了鉅額商譽減值。另外,早前通過“買買買”爭相跨界轉型影視產業的公司也經歷了大浪淘沙。上市公司層面,通過對2018年各家上市公司公告的市值變化及盈利情況對比來看,北京文化表現亮眼。

北京文化於2013年底以投資併購方式開啟向影視公司轉型歷程,從投資發行切入電影市場,通過成功運作幾部現象級影片而迅速提升市場影響力。隨後該公司不斷“加碼”影視內容的投資、製作和宣傳發行,逐步實現了主營業務的順利切換,實現“重生”。另外,在2017年的《戰狼2》,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和《無名之輩》,以及2019年的《流浪地球》等優質項目驅動下,北京文化整體盈利能力得以穩步提升。


典型公司市值一年縮水近三成 中影、光線和北京文化利潤逆勢增長

除了初期較好轉型切入策略和優質項目運作,北京文化也逐步形成了以“大娛樂產業模型”為核心戰略,聚焦核心項目,構建了泛娛樂全產業鏈佈局,平臺化體系化專業化運作模式更趨成熟。梳理北京文化2018年報中電影業務信息看,以《封神三部曲》為代表的電影項目儲備約21部,選片策略及類型組合較為合理,為穩定的項目產出數量及質量提供了較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