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黄河以北,为什么还叫河南省?

异名磁极吸引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在黄河以南,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北,因此叫河南还是很贴切的

叫河南省并不意味着其辖地都在黄河以南,就像是山东省的本意是“太行山以东”,但这也并不代表着现在太行山以东的地区都是山东省的辖地。在今天,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而太行山以东却并不是山东省,而是河北省。

再说,河南省虽然有一部分辖区在黄河以北,但主要地区都在黄河以南,因此叫河南还是很贴切的。

(图中红线就是黄河,可以看到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在黄河以南)

自元朝以后,中国的条省界都尽量避免完全按照山川河流进行划分,这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依靠山川之险进行割据。

“河南”作为地方行政名称最早出现于隋朝,隋朝政府在今天河南省境内设立河南郡、荥阳郡、陈留郡、梁郡等郡。

到了唐朝,唐朝政府又在河南境内设立都畿道和河南道。(唐代的河南道基本就是在黄河以南,当时河南道面积比现在大多了,除了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以外,今天的山东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都属于河南道。总之,黄河以南,淮河以北都是河南道辖区)

唐朝灭亡之后,河南道被取消,在北宋建立之初,今天的河南省归属京西路管辖。不过“河南”这个称谓并且没有完全消失,只不过降级为“河南府”,受京西路管辖。

由于级别降低了,河南府的辖区面积也大大缩小,仅为洛阳附近地区。

到了元朝,元朝政府将整个黄河中下游以南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合并为一个行省,建立了“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开封。由于这个省的名字特别长,民间多简称为“河南江北省”或者是“河南省”。此时的河南江北省仍旧是基本位于黄河以南,只不过当时黄河的入海口在江苏境内,因此元代的河南江北省不包括山东地区。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

可能是由于版图辽阔的原因,元代的诸省的面积都非常大,但这种过分庞大的省份不利于管理。于是到明代,明朝政府对元代各省进行了拆分,其中河南江北行省被拆成三部分,明政府在河南江北省西部地区设立了河南布政司(仍旧简称为河南省)。

此后为了便于治理黄河以及出于防御的需要,明政府又将黄河以北的几个州府划给了河南省,至此河南省的行政版图与今天基本一致了。

(明朝时的河南地图)


千佛山车神


河南辖域自古便是中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河南顾名思义,也就是“黄河以南地区”之意。

但是,令许多人困惑的是,在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版图上,可以发现河南省并非全部都在黄河以南,而是还有着安阳、沁阳这许多地区都处于黄河以北地带。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称呼它为河南省呢?

从历史考据资料来看,河南行省的源头大致可以追溯到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当时的区划的确不包含当前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

我国疆域广大,山川交错,为了方便测量界定,以及适应各地方的风俗民情的需要,朝廷中央在进行地区区划时,大多都习惯直接以大山大河的走势作为边界,以降低治理成本,提升地方管理效率。

但同时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统治阶级通常又会避免完全地按照地形来划分地域范围的方式。


一则是过度依赖地形的行政区,容易形成相对闭塞的社群环境,致使地区内部产生独特的、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局域文化氛围,妨碍中央对于地方的管辖和控制,从而诱发藩镇割据的后果,威胁到封建政体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二来,地形的阻隔也不利于区域商业贸易的交流往来,容易加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形成各地高低悬殊的商品价格差,冲击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国家经济体系。

因此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攻下开封及其周边地区后,设立了有别于元朝河南江北行省的河南省,并且还将怀庆(今沁阳)、卫辉(今新乡卫辉)、彰德(今安阳)三府都划归河南省管辖。

从此黄河不再作为豫州地区的天然界限,而是从河南中部偏北处穿过,成为南北商贸活动和人文交流的重要链接和纽带。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自然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自古便有“大禹治水”的经典传说,这里的“水”即指的黄河。

黄河作为一条旱涝灾害频繁的、主体分布于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平原地区的大河,再加上流域内多沙善淤,因而变迁无常,在过去的记载中改道多次。

而河南恰好又处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是黄河改道最频繁、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所以黄河的每一次改道,势必都会对其与河南地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的一次大型改道发生在清咸丰时期,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入渤海,于是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黄河。

所以,要讨论关于河南与黄河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黄河改道这一重要环节同样不容忽视。

在一定范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河南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征和文化面貌,地方居民也势必会因此产生出相对统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今豫北地区虽然位于黄河以北,但距离河南的轴心城市开封等不算太远,加上交通的日益便捷,这些城市仍处于河南文化圈的辐射范围之内,所以当地民众更倾向于自认是河南人。

所以说,虽然河南省的确存在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北岸,但由于其面积所占比例和远小于位于黄河南岸的主体部分,再加上自然的历史的和文化习惯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人们仍然保留了河南省这一称呼。

至于某些人关于河南河北以漳河为界的说法,是当代才开始出现的,在两地的地方史料上并无任何相关明确规定,凑巧而已。


历来现实



河南省不是说以黄河为界,而是以人文历史为据,河南的划界并不是凭空捏造,它的形成肯定有一定的依据,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成,它和其他省份形成条件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地理和人文因素,河南省两者都具有。


地理因素:河南省以黄河以南而以此得名,最早形成在元朝,黄河那时还没有改道,仍通向淮河,隋炀帝时大运河通往洛阳的成了主干河道。以黄河为界,直到长江以北设立河南江北行省,那时河南版图最大,在黄河以北设有中书省,以西有陕西行省。一直到明朝,河南才基本形成现有的格局,形成布政司。虽然北部得到一大片,可南面却一部分划归湖北和安微。河南以北有河北省,山东省以西隔了河北有山西省,它们也不这样以真正界限为依据。

人文因素:是先决条件,河南自古是中州,九州的中心,最早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三皇五帝活动的地方,后来夏禹铸有九鼎划分九州以河南为中心统治天下,夏启变禅让制为世袭制,由此拉开四千年的家天下的统治。夏朝在河南留下了二里头遗址,离洛阳不远,后来商朝在河南建立,延续了六百年,朝歌是最著名的商朝中心,在今河南安阳,今天发掘的安阳殷墟就是商朝留下的大墓,著名的当属司母大鼎还有甲骨文,妇好墓。安阳就是位于黄河以北,这也不觉得奇怪,河南恰恰拥有了夏商的一切文化,也不得不称呼河南为中华中心,最早称呼中国。



在河南以南有南阳,毫州,曾是三国著名的诸葛亮和曹操老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许都为中心。所以河南形成最主要还是历史形成的结果,并不是一定是黄河以南,它可以说像陕西西安一样包容洛阳,开封为主的东部帝都群。


在经历漫长的岁月里,东周时期,裂土封侯,最后东周只剩下洛阳一隅,所以这块地方一直是京畿之地,不论两汉还是魏晋时期,河南邹型仍是司隶,就是中央直辖之地,可那时根本就不叫河南,一直延续到隋唐,五代,宋金。后来由于政治中心的北移,河南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它的后来的划分还是有历史依据的。


龙文说史


在元朝时,河南这里属河南江北行省的管辖范围,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就是指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


在明朝时河南的行政区域与现在已经非常接近,但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大部分地区还是在黄河以南的,在此时黄河以北的区域也大致以太行山为自然界限。

在清朝的时候河南的行政区域与明朝相差不大,现在的濮阳还不归河南管辖,从黄河的位置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地区还是在黄河以南,只有一小部分在黄河以北。


新中国成立时,河南的行政区域则全部在黄河以南,以北则属于平原省管辖,虽然只有三年,但在此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河南指的就是黄河以南。

同时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元朝、还是明朝、清朝,以及现在的新中国,河南一词从未改名,所以依据历史传统,再加上大部分地区确实在黄河以南,叫河南省也就非常的合情合理。就像现在的湖北湖南则是以洞庭湖为界,但又不完全限于此,只是大致的地理划分而已。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河南的行政区划最早确定于元朝,当时叫河南江北行省,包含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确实不包含今天的黄河以北的豫北。

明朝成立后拆分了河南江北行省,但是由于核心区域和省会开封都在今天的河南,就保留了河南省的名字。

另外,为了防止地方叛乱和地方割据,各省边界设置成犬牙交错的状态,特别是大江大河高山险关,绝对不完全做为省界设置,防止叛乱割据险而守!这才把黄河以北的三府之地划归河南!

最后,部分省界涉及到黄河改道的原因!


脉脉不吭声


这个问题好没道理!

你长那么白,为啥还叫黄种人?湖北省也在黄河以南,为啥不叫河南省?

将人为的行政划分套用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地理板块头上,是历史和地理学习的最大谬误。

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有多个所谓的兄弟省份,例如,广东和广西、湖南和湖北、河南和河北、山东和山西,以及古代历史上的江东省和江西省,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等。

而区分这些兄弟省份的标志也相当简单,例如湖南省和湖北省之间的洞庭湖,山东省和山西省之间的太行山脉,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之间的千里大漠等。

但有几对省份的划分在历史上一直飘忽不定,两省的界限也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不断摇摆,除了越分越乱的江西省和江东省,就是至今仍纠缠不清的河南省和河北省。

因为我国南宋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苏浙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为巩固对这一区域的统治,与江西相对应的江东先后分出浙江、江苏和安徽三个省份。

自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后,与江西省对应的江东省称南直隶,并在清朝入关后改为江南省。而这个帝国第一富省,有3/4的区域都位于长江以北,比河南省还要名不符实。

而河南省之所以横跨黄河南北,和元朝时期行省制度创立的初衷是吻合的,即打破“山川形变”地理局限,统治者最大限度打破各行政区的地理限制,从而杜绝各地拥兵自重、军阀割据的可能,此时的河南省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囊括了今天的河南省大部、湖北省北部、安徽省和江苏省中北部等地区。

今日河南省的大部分区划在明朝时期定型,但此时的河南与河北却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局面,直隶的大名府在东南方向越过黄河,而河南省的彰德府则向北深入直隶腹地,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建国后,中央对河南河北省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定,原属河南彰德府的涉县、武安及临漳等部分区域划入河北,原属河北大名府的濮阳、东明、长垣等地则划入河南省和山东省。与此同时,为治理黄河的需要,中央在河南、河北与山东省之间设立平原省,河南省彻底成为黄河南部的省份。

不过随着黄河治理的成功,完成历史使命的平原省于1952年撤销,原平原省区域大部分划入河南省与山东省,河南省遂再度成为脚踏黄河两岸的省份一直到今天。

而在河南省与河北省省界重新划定后,原来横穿河南省与河北省的漳河成为两省在事实上的分界线。以漳河为界,河南省与河北省确实名副其实。

所以作为政治考量而设立的河南省,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与地理板块完全吻合的。为了国家管理的需要,即使将河南省完全设在黄河以北也是无可厚非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两个概念好吧,一个是方位,一个是名字。河南省简称河南是省的名字,河南也可指方位~河以南,你说河南省有很大一块在河北,对没错,郑州人偶尔也会说黄河北来代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市统称),相对准确点。


lamixisi


朱元璋北伐以后,现在的河北省那时叫北平布政使司,曾是元朝的核心统治区,而且受封于此的燕王朱棣又蠢蠢欲动。朱元璋为了孙子朱允炆的安全,把彰德(安阳)卫辉(新乡)怀庆(焦作)三府划给河南,这样北平一旦有变,不管是蒙古入侵还是燕王造反,河南地方官可以率先反应。虽然朱允炆最后败了,这样犬牙交错的河南河北省界一直延续到民国。建国后平原省撤销,河南用武安磁县临漳跟河北换了濮阳清丰南乐长垣,最后形成今天的省界。


瀛史拾贝


“河南河北”中的这个河,指得是漳河可不是黄河。远古时代,传说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就是古九州中“豫州”的位置,所以简称“豫”,河北在古九州中“冀州”的位置,所以简称“冀”。这条漳河现在好像没什么名气,但是在古代时期还是很有名的,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就在那里修建了邺城,西门豹就曾在邺河中沉下了害人的巫师。

题主把“河南河北”中的河说成是黄河,看来是张冠李戴了。


正在学历史


主体在黄河以南,所以叫河南。

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也是为了促进地区交流等考虑,咱们国家行政区划会在大山大河两边延伸,形成行政区犬牙交错状,比如信阳地区归属河南省,汉中地区归属陕西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