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掉队!外媒:德国紧锣密鼓进军新兴太空市场

外媒称,面对来自中国、美国甚至是弹丸小国卢森堡的激烈竞争,德国正在加紧起草新法律并吸引私人投资,以确保在一个新兴的太空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据路透社4月28日报道,这个市场的规模到本世纪40年代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这项让德国在航天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努力,该行业可望提供从外层空间资源的勘探到开采的各种合约。

报道称,德国经济部表示,新立法将限制在太空轨道上发生事故时私营企业所需承担的财务和法律责任,为航天作业制定标准,并提供激励措施以推动新的项目。经济部航空航天与航天事务专员托马斯·雅尔聪贝克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向议会提交这些法律。此项行动是在企业和行业团体催促德国当局针对这个利润丰厚的新市场建立一个监管框架以鼓励私人投资之际采取的。

确保留在第一梯队

由法德两国主导的航空航天集团空中客车公司的防务和航天业务负责人迪尔克·赫克对路透社记者说:“我们正在发出警报:德国和欧洲在航天方面正落在中国和美国的后面。我们处于一个对于确保我们继续留在第一梯队中十分关键的节点上。”

报道称,德国是欧洲的经济发动机,也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不过,根据总部在巴黎的市场研究机构欧洲咨询公司的初步数据,德国的国家航天预算规模2018年在全世界排名第七,估计为11亿美元,仅为排在第五的法国的一半多一些。

这个数字——其中不包括德国对泛欧计划的出资——只是美国的一个零头。美国是航天支出最多的国家,其预算几乎达到400亿美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航天雄心可以提供救生绳索。赫克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支持的新的“门户”月球探索计划,为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在这个市场中认领一个关键角色的机会。他说:“在我看来,我们作为平等的伙伴参与进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为这样一个门户性项目开发技术。”

该计划包括设计和开发一个环绕月球飞行的小型航天器,它将作为宇航员的临时住所,以及在月球表面进行工作——并且以后执行前往火星的飞行任务——的基地。NASA曾打算在2026年前建成这个门户,但现在华盛顿有意在2024年前让人类重新登上月球,这可能会导致计划的提前。

报道称,而即便在此之前,在世界各地的企业考虑如何在10年内从小行星开采矿石以及从月球汲取水源之际,德国正面临人才流失。一些企业已经在考虑迁往卢森堡,该国通过颁布限制责任和放宽采矿业务管制的法律,在欧洲取得了领先地位。卢森堡还设立了一项1亿欧元的投资基金以支持航天项目。

总部设在柏林、负责制造小型卫星的德国轨道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韦尔特·鲍尔海默说:“德国很久以前就被超越了。但现在还不算太晚。如果说他们足够勇敢,并且采取了明确的航天政策……那么作为一个主要的出口国,我们仍然会有一块应得的蛋糕。”

加紧立法吸引投资

但是德国并没有止步不前。

雅尔聪贝克正在与行业团体、企业和其他专家一起起草航天法,并计划在9月后的某个时候把法律草案提交议会。雅尔聪贝克和经济部的一位女发言人说:“我们的目标是制定一部适应未来发展的精简的基本性法律,国家航天法首先将把重点放在激励措施上,从而使德国航天业可以在全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柏林还将力促联合国为月球、小行星和其他天体的开采制定标准。

雅尔聪贝克参与确保了欧洲航天局计划中的2020年至2023年间2.69亿欧元的经费增长。但同期德国的航天经费总额——包括欧洲航天局和本国的计划——预计不会增加。2019年德国的航天经费总额略有下降,为15.7亿欧元。拥有18个会员国的欧洲航天局负责管理在太空探索和发射方面的合作,但各国拥有自己的研究和利益,其经费来源并不列入欧洲航天局的预算。

德国工业联合会的航空航天专家马蒂亚斯·韦希特尔说,航天领域的进步对自动驾驶等未来技术极其重要。他说:“德国一瘸一拐地掉队了。”

任何的开支计划都将不得不克服不断上升的预算压力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德国正处于经济扩张的第10个年头,但去年刚刚勉强躲过了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