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傳統村落如何編簡潔實用的規劃?

作者:方明,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 院長

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開展以來,傳統村落的保護取得了巨大成效,前後五批共有六千餘個傳統村落將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

傳統村落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定位為特色保護類村莊,是鄉村振興的聚焦點,對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是傳統村落所有工作的基礎,當前傳統村落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的空心化衰落、同質化發展、過度旅遊、甚至大拆大建等現象,都和缺乏科學有效的規劃有著相當的關係。對傳統村落這樣珍貴且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來說,一個錯誤的規劃,往往比沒有規劃的危害還要大,不正確的規劃往往會誤導地方領導和同志。

方明:传统村落如何编简洁实用的规划?

近幾年來,各地都積極地組織開展了傳統村落的保護髮展規劃編制,基本做到了一村一規。但是,通過分析此前大量的規劃成果,發現還存在一些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

一是當前規劃流於形式,基本沒有實際指導作用。從很多規劃成果可以看出,規劃調研、編制、內容、成果均流於形式,堆砌正確但無用的文字,拼湊無意義的圖紙。這樣的規劃,對指導村落解決保護髮展中的現實問題,基本沒有太大作用。

二是不好用,缺乏操作性。規劃目標想當然,不符合各村實際情況和需求;規劃措施空洞,不具可操作性;規劃成果刻意用學術的語言表達,讓基層幹部很難把握。這樣的規劃,各級管理人員不好管理、鄉鎮基層人員很難理解,保護髮展工作缺少抓手和重點,缺少簡明易用的實施辦法。

三是針對性不強。相當一部分規劃仍然沿用城市規劃的思維和辦法,不顧鄉村管理運行的實際情況,生硬的劃出幾個層級的保護區劃

憑空想象出一些原則性的規劃措施,與鄉村發展實際結合不緊密,在鄉村中很難起到具體指導保護髮展的作用。

四是編制經費高。由於傳統村落大多集中於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而我們的規劃編制工作往往進行大量複雜的推演過程和分析,成果很厚,花了很多錢,實際真正有用的不多。有些地方過度要求地形測圖的精度、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進一步提高了規劃編制的成本,給地方帶來相當的負擔。

方明:传统村落如何编简洁实用的规划?

針對這些問題,編制一個實用簡潔傳統村落規劃,變得非常迫切,各地急需一個既有針對性又實用簡潔,能夠指導未來保護修復工作的規劃。

一、做有用的規劃

1.對保護有用:

規劃一定要實用。要讓村民和鄉鎮幹部都能看得懂能用,這不僅從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資源的保護和挖掘,對地方政府發展經濟、促進民生,對於廣大村民能夠改善生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收入都有用,我們的規劃要對這些方面有具體較強的指引和作用。

(1)在規劃中要明確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保護對象,分級分類提出保護方案和行動計劃。對於一些年代久遠、質量較好、較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築,應提出如何修復的具體方案,

做法要精細、要記錄到位,用什麼樣的材質、工藝等要提出具體的方法。而對於那些面比較廣量比較大、年代並不久遠,但還是按照傳統做法修建的一般房屋,要將大體風貌抓準,提出修復的原則。(涉及材質、施工工藝等方面)。

(2)建檔和掛牌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村落有多少處民居、古道、古樹、古井等,這些都要明確並掛牌,必須保留和清楚的記錄村落數量、位置、現狀,並進行日常的增補和完善,各級政府在管理或交接時也要做好保留和記錄;掛牌要明確,時刻提醒村民對其保護。

(3)提出維護和修復的具體方法。由於我國的傳統建築大部分是以土木為主,必然需要不斷維修、不斷更新,既要有按照傳統方式開展的維修,也要有適應新需求的適當提升、完善、創新;比如夯土牆幾年就要進行加固、木質的構件幾年需要刷油,這些都要在規劃裡提出。提出維修指導手冊和更新方案。

針對村落嚴格保護類的對象編制維修指導手冊,用於指導村民或匠人日常維修;對村落一般保護類對象可提供維修選擇方案,在保證傳統風貌的基礎上,完善功能,提升水平。

(4)充分挖掘特色,適度恢復和還原。處在鄰近的區域內的村落一般同質化比較嚴重,各村落之間往往只有細微的差異,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百村一面。因此要充分挖掘村落的特色(比如建築材料的不同,石板、木頭、夯土等),從材質、色彩、形制、符號等方面總結提煉出村落特點,精心提出修復方案,適當還原和修復傳統村落,把細微特點找出來,恢復村落原有的書屋、鐵匠鋪、豆腐坊、古驛道等要素。

(5)提出歷史環境要素保護的具體方法。把歷史環境要素的對象、位置、現存的問題找準,給出明確而具體的保護定位、保護模式,是修繕、修復、簡單加固、原樣利用還是封閉保護等等,都具體要明確。

(6)給出非遺保護利用的具體方法。要明確各類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內的傳統文化活動的場所、載體、活動人員等,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活動線路、活動場所等的保護、傳承人培養、農耕博物館的建設等具體的要求和措施。結合村落的活化利用,組織一些傳統文化活動、特色民俗項目等,進行活態保護與傳承。對村落有特點的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服裝服飾、特色美食等,要做好記錄、適當宣傳、發揮價值。

2.對發展有用

(1)新建房屋要傳承傳統建築文化。增加提出新建房屋的風貌導引。在傳統建築中,提煉比較有村落特色的5-8個要素,提煉出建築的設計導則,進行不同組合,引導新建房屋。在形式上可以總結為好記、好用的三字經形式,例如“立鬥牆、花格窗、明溝渠、石板路”等,運用到新建房屋中。

(2)要提出具體的產業選擇和空間落地。明確村落產業類型和定位,以“主導產業+輔助產業”的方法激活村落產業,豐富和拓寬發展渠道,比如:文化部門活動場所、老年活動機構、中小學生教育基地、校外拉練場地、文創基地、政府辦公場地、民宿等;吸引個人或企業長期租用持有等。要巧借旅遊作為活化利用的藥引子,進行產權流轉試點,重新確定新需求,促進閒置或廢棄房屋的活化利用。

(3)明確對應各級管理需求。縣級明確管理的對象、鄉鎮級可指揮、可建設、可維修,引導式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指導和保護村落風貌的延續;村民可根據規劃內容對房屋進行日常維護或新建。

方明:传统村落如何编简洁实用的规划?

二、做簡潔的規劃

規劃一定要簡潔。傳統村落往往集中在比較貧困的區縣,要拿出大量經費編制規劃實屬不易,因此,規劃要聚焦於最重要最有用的工作,不必進行復雜冗長卻和實際工作關係不大的沒必要的研究和分析。一來地方能負擔的經費就有限沒必要無端增加規劃單位的投入,二來太複雜的規劃既不利於凸出重點,也不利於複製和傳播

1.連片編制。對於一些傳統村落數量較多的縣,鼓勵以縣為單位連片編制,既降低成本,也便於系統的分類研究。對於已編制保護規劃的村落,可以在已有的基礎上把各村落的個性和實際問題找出來,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這樣也能極大地降低成本。

2.成果形式簡明扼要。不要追求大而全、全而空的規劃。現有成果至少能夠減少一半;對規劃的執行者,只需要結論、管控要求、具體方法,不需要推演過程,快準精地根據村民需求提煉要點和乾貨,形成準確、實用的成果。告訴基層人員和村民怎麼做,要有具體的做法,使他們看得懂,便於實施。

對一些分析過程、相關案例借鑑,可以作為附件。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工作量,也更加突出規劃編制的重點,也能降低編制經費。

3.要形成易記易用的村民語言、有約束力的村規民約。規劃成果,儘量避免過於學術化的表述,用村民語言將主要的規劃內容呈現出來,(例如用“石板路、花格窗、馬頭牆、柚子樹、花鼓戲”等將需要保護的關鍵要素告訴村民)。規劃成果可以凝練成易記易理解的條款,納入村規民約,更利於村落的保護和發展。

方明:传统村落如何编简洁实用的规划?

三、做有針對性的規劃

規劃要針對傳統村落。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必須是針對村落實際問題的規劃,是為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而編制的規劃,必須要有針對性,不要把一些城市規劃、歷史街區的規劃手法帶到傳統村落規劃中,不能有假大空的規劃內容,一定要針對農村的現實情況,用村民和基層能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明白的表達方式,告訴大家該做什麼、該如何做。而不是像名城或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更主要的是面對專業人士或行業部門的管理需要。

1.明確保護對象。城市是片區管理,農村是分散管理。村民、村幹部是規劃的實際執行者,往往關注的是村落中的具體對象,比如建築、街道、古樹、古井等等,但規劃師往往是劃定保護範圍完事,而且村落中需要保護的對象數量是有限的,可以一一指明的,一般都不是很多,完全直接標明保護對象更有利於保護。

2.用圖則或導則的辦法指導建設,提出傳統村落的設計指引。目前的規劃多停留在保護規劃層面,對具體的建設指導重視不夠。應對村落進行分類指引,採用圖則式或表格式,有針對性的提出不同級別的保護重點、原則和方法。導則當然不能取代重要節點的設計,但可以指導一般性房屋的建設方向,避免保護性破壞,村民和基層幹部也能看得懂。同時,導則能夠極大的減少工作量,降低編制經費。

3.用傳統的方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認真發掘傳統村落中處理環境問題的傳統智慧,比如鼓勵垃圾源頭治理,循環利用,少量垃圾運出村落;保留村落明渠排水,汙水鼓勵使用傳統處理方式,適當加以技術更新,不提倡無原則地在村落裡安裝集中汙水管線。

4.

用農村的辦法進行綠化美化。保留傳統村落景觀風貌的鄉土性,避免用城市的方法進行綠化。比如鼓勵在房前屋後栽種實用性的蔬菜、多用結果實的樹木、爬藤植物進行綠化美化,用鄉土的要素去提升村落環境。針對村落中水塘、路邊、空地進行有效使用的景觀導引,多使用鄉土景觀,在環境提升中多使用鄉土的元素,儘量保持原有鄉土氣息。

方明:传统村落如何编简洁实用的规划?

四、做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要有新的突破和研究的規劃

規劃要有一定的突破性。當前,有關部門對如何更精細的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和遺產,如何做好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如何做好多規合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必須跳出狹隘的規劃、文物保護或建築、景觀的專業思維,擺脫形式主義的窠臼,積極探索新時代、新條件下的規劃編制辦法、內容和手段。

1.針對村落的空心化提出具體保護髮展的要求。空心化是當前傳統村落面臨的最大問題,規劃需要因地制宜和培育村落的內生動力,積極推進宅基地整理和產權流轉制度,復興鄉村公共空間,實現建築空間傳統與現代的更新。規劃要想各種辦法在空心化背景下去研究,怎麼把人引進來、留下來,研究它的產業、使用價值、人居環境改善、交通等。

2.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精細化記錄和管理。在規劃編制中充分運用現代工具和數據化手段,

把傳統村落中有價值內容進一步明確數量、找準位置、全面記錄下來,做到家底清楚、變化可溯、及時增補,永記在案。

3.要做到多規合一。傳統村落規劃要與村莊佈局、農村人居環境、土地利用規劃等取得一致,特別是對傳統村落各類資源,包括山林、用地、房屋、土地權屬、產權歸屬等,都要做到科學協調和有效管理。

4.以行動計劃為導向簡化規劃編制。傳統村落保護規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規劃,而應該成為一個各相關職能部門、鄉鎮幹部、村民等能夠清晰理解並實施的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和建設指引。要能夠起到整合各級力量、科學地指引項目落地、具體指導村落建設等方面的作用。

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是個新鮮的事物,需要我們不斷地豐富和完善,還需要我們不斷更新和創造,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揚我們中華農耕文明的最後遺產。

以上為一些簡略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積極的討論。

相關閱讀

方明:鄉村規劃到底有沒有用?

光明日報|方明:源頭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關鍵

劉守英:農業工業化理論與貴州農業產業革命雛型

方明:市縣如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用鄉村空間規劃指引美麗鄉村建設

王凱:一拆了之就是撕毀城市成長的照片

韓俊: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八個關鍵性問題

方明:全國市縣如何通過特色小鎮撬動城鄉發展

觀點|賀雪峰:鄉村建設的重點在於保底

方明:如何培育和創建特色小鎮

黨國英: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基本保障和實現路徑

楊保軍:中歐城鎮化的智慧│要聞

方明:國家級特色小鎮的申報與創建

潘魯生:從民藝保護到傳統工藝振興

中國傳統村落如何保護與發展

楊保軍:城市設計轉型與城市特色塑造(上、下)

馮驥才:守住底線,遵循科學,和諧發展,為中華文明守護好家園

作者簡歷

方明,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住宅設計、海綿城市等多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常務副理事長。

從1992年起,一直從事村鎮規劃建設領域的相關標準制定與研究工作,重點參與村莊規劃、小城鎮規劃、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特色小鎮、傳統村落等研究,近年系統地研究鄉村振興並在全國各地授課;是我國村鎮建設領域資深專家,著有我國第一套《新農村建設叢書》等書目。

先後參與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的中國傳統村落、村莊規劃、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全國重點鎮、特色小鎮、美麗宜居城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特色旅遊景觀名村等。

同時,長期從事規劃設計一線工作,做了大量的城市規劃和設計、鄉村規劃設計、住宅小區、建築設計等工作;先後多次獲得聯合國人居範例獎、國家設計金獎、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建設部優秀規劃設計獎等獎項。主持和參與第二屆、第三屆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所在地的試點規劃。參與全國多個地方的鄉村振興規劃、特色小鎮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導則等。

《鄉村建設》旨在尋索村鎮建設的發展方向,踐行村鎮建設的理論實踐,聚焦鄉村建設各領域專家的最新前沿論點,分享各地村鎮建設的豐富實踐經驗,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