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家三甲醫院今起統一實施“急診分級” 打破“先來後到”看病順序

央廣網北京5月1日消息(記者車麗 北京臺記者韓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醫院急診科是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場所,承擔著24小時不間斷的緊急醫療救治任務。為解決“急診不急”的難題,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要求,從今天(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診服務的北京市屬三甲醫院,將統一實施急診預檢分診、分級就診。

也就是說,在北京市的這20家三甲醫院的急診科,將打破過去患者“先來後到”的看病順序,而是按病情的輕重緩急將患者分為四級,以確保病情危重的患者優先得到救治,而病情不太緊急的患者,掛急診號很可能會等待很長時間。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分診臺前,記者見到一對夫婦攙扶著一位神情痛苦的老人前來就診。

一名護士詢問過病史後,另一位護士給老人量血壓、測心率和脈搏等,並將數據錄入電腦。記者在現場看到,急診電腦系統根據老人生命體徵和病史等情況自動分為4級,但護士手動調成了3級。護士說,通常會根據患者狀態再次評估,原則是“就高不就低、保障生命安全”。“目前看起來像是腦血管病,因為他的眼和嘴歪了,他不是急症期,已經有2天了,但是我也要根據他血壓的情況再看。我們做完了分診的病人,到他就診前,病情有什麼變化,我們要隨時關注,採集病人心電圖,20分鐘到半小時沒有就診的我們都要過去關注一下。”護士表示。

這時老人的名字出現在大屏幕上,後面還標註為3級。在候診期間,分診護士會隨時關注病人病情變化。為保證不同級別的患者能在科學的時間內得到治療,系統有自動排序的功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介紹:“1級的病人有生命危險,就立刻送到搶救中心就搶救。我們這裡是2、3、4級的病人,2級是紅色的,3級是黃色的,4級是綠色的。2級的病人,我們規定10分鐘就要看到,前面有病人你也要排在後邊,但是當接近十分鐘時,你就跳到頭一個去,下一個就是你。3級的病人30分鐘要看到,4級的病人要等3、4小時以上。”

包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在內的20家提供急診服務的北京市屬醫院要將急診科的患者按照瀕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四級分級管理,優先處理較重病人。對於這樣的變化,不少患者都表示支持。

有患者說:“太好了,以前也有過看不上的時侯,很難受也得等著,這次來了一會就看到了。”也有患者家屬表示:“得到重症也能第一時間得到治療,而不用簡單粗暴地‘先來後到’,讓最需要的人得到最急需的資源。”

急診預檢分診是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區分病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專科,進行初步診斷、安排救治的過程。為有效保證分級的科學公平和安全,各醫院急診科都安排經驗豐富的人員從事急診預檢分診工作。醫務人員依據專業儀器對患者採集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數據,再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作出最終科學的分級。北京天壇醫院急診流水區護士長杜嶽表示:“分診的護士對病人進行評估,同時我們的監護儀採集了病人的生命體徵數據,然後根據病人的主訴及其伴隨症狀綜合地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分級。”

近年來,隨著我國急診醫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三級醫院急診量逐年增長。目前,北京市市屬三級醫院的年急診量已達235萬人次。而造成就醫人數攀升、環境擁擠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非急診患者佔用了有限的急診資源。調查顯示,在急診就診的患者中,非急症患者比例大約佔30%到50%,甚至有個別的醫療機構高達80%。

北京市屬醫院急診工作專家組成員、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郭偉表示:“大家到醫院掛號看病往往是這樣的一個觀念:‘我掛了號了,那麼我就排隊,輪到我了就該我來看’。這是門診的秩序,在急診就診,我們是按照急重優先的次序進行分級。”

根據北京市醫管局的安排,在20家提供急診服務的市屬醫院會盡快實現急診預檢分診信息系統全覆蓋,並與排隊候診叫號系統連通,提高預檢分診的工作效率。北京市屬醫院急診工作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郭樹彬表示:“要求所有的市屬醫院推進分級診療這種標準,有很多沒有進行分級診療的醫院能夠快速實施,實際最重要的是保證了各家醫院急診的診療均質化,最大可能保證危急病人到醫院後第一時間獲得救治。”

北京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各醫院分診臺的護士會根據當時患者的候診情況進行大致估算,但4級急診患者的候診時間確實不容易確定,等候兩三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也有可能。兒科則因醫生緊缺等原因,等候時間可能會更長。原則上建議非急症患者儘量選擇到門診就診,把有限的急診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