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之路

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需求升級,“顏值”在消費者購車決策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眾多中國汽車品牌開始意識到設計對於品牌提升、市場擴張的重要性,一場“設計革命”正在到來。相較之下,一向專注創新、擁有國際化視野的比亞迪汽車早在幾年前就已開始進行深入全面的設計體系能力建設。如今新車型的設計備受認可和喜愛,品牌形象也隨之提升,讓人不得不欽佩比亞迪前瞻的戰略眼光和雄厚的企業實力。

設計團隊初創

2005年,一支屬於比亞迪自己的設計團隊在上海成立了,初始團隊僅有6人。設計團隊自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一套與之相適的工作模式,其中一項內容是可以直接向現任比亞迪汽車高級副總裁廉玉波彙報工作。這種高效的工作方式沿用至今,企業和員工均受益。2008年,設計團隊遷至位於深圳的比亞迪總部,同時成立了上海分部。設計團隊的重要地位在當時已有顯現,比亞迪所有產品均由設計團隊親自操刀,多年累計開發過數十款車型。

消費者導向促品牌著力“設計體系”建設

出於前瞻的眼光及戰略思考,比亞迪意識到在“造車新時代”,需要用國際一流的設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掌握未來汽車和智能出行生活方式的發展趨勢,來穩固自身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地位。於是自2016年起,比亞迪將“提升設計能力”擺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以空前的力度投入比亞迪汽車的“設計體系”建設。

比亞迪的“設計體系能力建設”包含三大維度:

第一,是設計人才建設。與汽車研發和製造不同,汽車設計的大部分工作是靠人的感性思維來完成的,因此,人的因素至關重要。比亞迪正在建設一個完整的設計師“梯隊”:梯隊的頂層是比亞迪“國際化戰略”背景下引進的國際知名設計大師;梯隊的第二層是專精於某一設計領域的設計專家;梯隊的第三層是年輕的設計師隊伍;梯隊的第四層是未來的設計師儲備人才。

第二,是設計流程建設。設計流程建設涉及到設計開發過程中的流程和標準。它關係到設計的質量、效率,以及設計部門在公司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協同效率。在這方面,比亞迪具有明顯的優勢。區別於傳統汽車品牌,比亞迪的設計總監與管理層可以就項目推進中的問題直接溝通並做出快速反饋、快速決策,因此決策效率和部門之間的協作效率非常高。2016年國際設計大師沃爾夫岡·艾格加入比亞迪後,參與到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的設計中,為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特別是在設計流程建設方面,沃爾夫岡·艾格給比亞迪帶來了國際一流的設計開發理念和開發工作流程,在團隊中十分受用。

第三,是設計工具建設。設計工具是指設計汽車的各種技術手段,其內容可以小到一支筆,大到一套數字化系統,甚至一座設計中心。如果說設計人才和設計流程是設計體系的“軟件”組成部分,那麼設計工具正是設計體系的“硬件”組成部分。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充分激發設計團隊作為思想者、藝術家和創作大師的多元創造力,全新的比亞迪汽車設計中心將在年內正式啟用。該中心容納了國際一流的設計研發裝備,將使設計團隊如虎添翼,為消費者帶來國際一流的佳作。


解讀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之路


全新“設計體系”初見成效

2016年,經過與管理層的深度溝通,並基於對汽車發展理念的高度認同,國際設計大師沃爾夫岡·艾格加入比亞迪,擔任比亞迪全球設計總監一職,開啟了比亞迪的重塑設計之路。在艾格總監的影響和帶動下,國際設計大師胡安馬·洛佩茲與米開勒·帕加內蒂也陸續加入比亞迪,並分別擔任比亞迪全球外飾設計總監和比亞迪全球內飾設計總監。三位大師合力形成了比亞迪設計的“鐵三角”,帶領團隊保持可持續的創造力。


解讀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之路


目前,比亞迪設計團隊已擁有百人以上的規模,分佈在深圳、上海、美國等地。同時,開放的企業文化讓比亞迪得以吸引眾多外籍設計師加入,他們為比亞迪帶來更寬闊的視野和國際性的思想,讓比亞迪的設計更符合國際潮流。目前在深圳總部,比亞迪的外籍員工涉及全球設計總監、全球外飾設計總監、全球內飾設計總監、數字專家、模型專家等5個崗位,預計年內還將增設一名模型專家和硬模專家;在美國,比亞迪還擁有多位碩士以上學歷的設計人員。設計團隊整體非常年輕,30歲以下成員佔70%,他們有著積極、熱情的工作心態,同時也更能理解中國汽車市場主流消費者——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和心理,為比亞迪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全新的設計團隊也帶來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在艾格總監的帶領下,歷經多次突破之後,設計團隊為比亞迪帶來了全新的設計語言——“Dragon Face”,這是西方現代工業設計理念和中國傳統文化在美學方面卓越結合的體現。在2017年上市的宋MAX車型和“王朝”概念車上,該設計語言獲得了市場的積極反饋。隨後推出的全新一代唐、秦Pro車型,以及新款的元EV、宋Pro等車型,都迅速採用了這一設計語言,並被中國消費者接受和喜愛。新一代“龍臉”設計融入了新的情感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元素進行了深度結合,讓比亞迪汽車有了鮮明的符號。“Dragon Face”設計語言用高端技術以及功能元素,為用戶帶來獨特的情感體驗。從“龍臉”開始,比亞迪將一步一個“爪印”,實現未來出行的移動化、運動化、智能化、優雅化與技術化。


解讀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之路


不僅如此,團隊還在更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的基礎上持續設計創新,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相互影響和滲透。對於比亞迪在內飾及一些功能按鍵的標識設計中使用中文字體這一創新之舉,艾格總監就表示非常讚賞:“在我看來,漢字是極具美感的文字,它不僅是溝通符號,更是燦爛的中國文化的載體。來到比亞迪後我一直在學習中文,因為我知道,中國品牌的設計中應該包含這樣的優秀元素,這體現了中國品牌的自信,也體現出中國品牌的責任——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責任。”

2019上海車展上全球首發的E-SEED GT概念車是比亞迪全球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比亞迪全球外飾設計總監胡安馬·洛佩茲和比亞迪全球內飾設計總監米開勒·帕加內蒂在全新設計體系下的共同力作,象徵中國傳統文化的“龍”元素設計在這款車上得到了進一步體現和昇華。它表達了比亞迪在“向新而行”品牌理念下,面向未來的汽車設計理念,彰顯比亞迪的設計能力已躍升到全新高度。


解讀比亞迪“設計體系”建設之路


縱觀比亞迪的設計發展之路,可以看出,比亞迪今天的成功絕非偶然。注重“創新”的科技企業屬性、腳踏實地的行事風格,決定了比亞迪不走短、平、快的“刺激式投入”或“單點式提升”道路,而是走從“心”思考、精“心”打造、用“心”經營的“體系化設計能力提升之路”。與此同時,比亞迪的國際化設計不是“不需要外國人設計中國汽車”的盲目自大,更不是東西方文化的簡單碰撞,而是國際先進汽車設計思想在中國、為中國、愛中國的真情流露,是心靈之間的彼此交融和價值觀的彼此認同。而作為一家國際化企業,比亞迪擁有非常開放的文化,使其願意學習和接納先進的知識和文化,也因此使其戰略部署往往更具前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