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類對水循環的利用和影響

人類對水循環的利用和影響: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庫,改變地表徑流的季節分配,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削峰補枯);同時由於水面面積的擴大和下滲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發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調水,改變地表徑流的空間分佈,也可以使蒸發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樹造林、保護溼地資源,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減少地表徑流。

④城市鋪設滲水磚,可減小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大地下徑流量。

⑤實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某些環節進行正向利用,不僅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如修建水庫進行攔蓄洪水,減少洪水威脅和水災發生,城市鋪設滲水磚可防治城市內澇現象。

(2)負向影響

①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平時會減少蒸騰,空氣中水汽減少,使降水量減少;降雨時,下滲減少,大量地表徑流產生匯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②圍湖造田則減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減弱了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徑流,減少下滲,減小地下徑流,地面蒸發量減少,易造成城市內澇。

④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對地下水的過量開採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

高考地理:人類對水循環的利用和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