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發展階段,玉器是貫通天地、溝通祖靈和神靈、彰顯禮儀的核心物質載體;秦漢以後至明清,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進程中,玉器發揮了延續文明血脈、凝聚民族的共識等重要功能,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1935年,日本人發掘了赤峰紅山後遺址,1954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尹達先生首次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紅山文化研究多年來已成為考古學界中的顯學。紅山玉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玉器文化的鼻祖,它因發現於內蒙古赤峰紅山而得名,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其內涵十分豐富。在這一時期,我國上古先民們的手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制玉工藝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到紅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種類和數量顯著增多,玉雕技術取得飛躍性進步。玉器的拋光、施紋、鑽孔等工藝技術更加規範和成熟。從出土文物來看,幾乎所有玉器表面均經過拋光處理,部分器類的局部或通體雕琢出各種紋樣,如陰刻線紋、瓦溝紋、凸稜紋、網格紋、幾何形紋樣等。線切割技術技法更加嫻熟,不僅用於玉料的切割,在製作斜口筒形玉器、曲面牌飾等器類上廣泛使用,從而衍生出了中華古玉文化的開端。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歷史之久遠、數量之巨大、文化之厚重是紅山玉器所以重要的三個原因。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在紅山文化被發現之前,史學界及考古界一直認為中華民族的起源是新石器時代的夏商周時期,隨著紅山大批玉器的出土,已經證明中華文明超過五千年,甚至達到萬年之久,從而將中華文明追溯到萬年之久,這對於中國的歷史斷代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數量非常龐大,僅僅在紅山文化的中心內蒙古赤峰敖漢旗一帶,近年來已經發現墓穴500餘處,每處墓穴都挖掘出了大量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僅僅在遼寧瀋陽龍根源遠古玉石器博物館就藏有紅山文化玉器超過30000餘件。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紅山玉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氣息,是研究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依據。紅山文化跨越了新時期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當時的磨製工藝已經非常先進。其中,從紅山文化時期墓穴出土的玉豬龍已經惟妙惟肖,頗具神韻:豬龍肥首大耳,圓睜怒目,額頭前傾,夾雜有多道皺紋,口微張,獠牙外露,背部捲曲如環,是豬首龍身相結合的形態。在當時,這類玉器已經不僅僅是佩飾,已經開始成為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祀禮器,是中華民族最原始圖騰的生動再現。

高古文化的鼻祖紅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還讓中華民族尋找到了作為龍的傳人的最古例證。龍的起源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歷代帝王都以龍自居,先民們也都以炎黃子孫、龍之傳人而自豪不已。但是,對於龍的起源卻一知半解。具體地說,紅山文化的中心也是方國的中心,後經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直至封建王朝的最後,在這個傳承的漫長過程中,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