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這些押題都將有極大可能出現在高考中。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據近期一項中學生課外文化娛樂生活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關鍵詞"有:詩詞大會、網紅、手機、紙質書、新聞週刊、熱播劇、動漫、遊戲、創客等。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寫一篇文章來呈現你瞭解的中學生生活,並表明你的觀點。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根據關鍵詞之間的聯繫點,可以按以下幾種思路作文:

(1)詩詞大會+新聞週刊:繼承傳統文化,關注現實發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更是我國文化中的精華,近兩年詩詞大會的流行讓全社會再度關注和學習古詩詞,作為高中生更應該豐富自己的積澱,弘揚傳統文化。同時,青少年通過《新聞週刊》等各種媒體關注現實,瞭解時事熱點,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態度思考問題,善莫大焉。 絡遊戲。捧一本紙質書,靜靜閱讀或者交流讀後感受,才是高中生活應該有的最美好的模樣。如果讓美好的高中時代沉迷在遊戲或熱播劇裡,則是對青春最大的浪費。

(3)創客+網紅:培養創新精神,拒絕娛樂八卦。中學時代是最具創造力的時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也特別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所以高中生應利用課外時間多多參加創客活動,挖掘自己的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而不是關注網紅等娛樂八卦。因為,浪費時間也是一種浮躁和庸俗的體現。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表面服從,偷偷反抗。

②我醜,但我媽喜歡。

③老子不但有車,還是自行的。

④光鮮的外表,稀爛的人生。

⑤太強很累,其實不強更累。

⑥輝煌肯定有,就看怎麼走。

網上流行語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含意豐富,對讀者有啟發作用。讀了上面六句流行語,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考生寫作,要根據試題任務指令"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找到流行語之間的聯繫,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併合理引用。

參考立意:環境可以改變人;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成功的秘訣;永遠在路上。

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要增設一名部門經理,本單位的員工張某、王某都符合條件,大家都勸他倆競聘。張某表示對競聘沒有太大興趣,只想過平淡的生活。而王某態度不同,積極準備,想通過此次競聘取得相應崗位。

對這兩個人的做法,人們的看法不一。你有什麼看法?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其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這是一道材料作文試題,首先要把握所給材料。材料中主要涉及了張某和王某對競聘崗位的不同看法,可以據此分別立意,根據張某的態度,可以有如下立意:平淡是真;迴歸自然;不計較生活中的得失等等。根據王某的態度,可以有如下立意:積極進取;爭取自己想要的;要有競爭意識等等。也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立意,即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兩人的態度。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家訓,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極具特色的部分,流傳至今仍然閃爍著祖先對家庭教育的智慧的光芒。例如《顏氏家訓》:"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學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家訓既有優秀文化的基因,也有其歷史侷限性。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本則材料把中國傳統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從現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來看,有一些現狀令人擔憂,所以我們要善於從優秀文化傳統中汲取智慧。從肯定的角度寫,可以分析家訓中一些優秀的文化品質。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孝道",教會學生如何愛父母。"讀書"告訴我們要重視學習,重視文化,勤奮上進。"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教會學生如何自立,如何成人。家訓主要傳遞的是社會的正能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中也存在不少落伍的內容,體現出一定的時代侷限性。從辯證的觀點來說,要懂得變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博上流傳著一個段子: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都是多餘的;一棟豪華別墅,70%的房間都是空閒的。環視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裡,有多少資源待在角落裡被閒置著、浪費著?也許是時候,把身段放低一點兒,要求降低一點兒,讓生活低配一點兒了。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請據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套作。

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學會辨別與放棄。以下立意可供參考:

從"減"的角度立意:①為生活減負;②學會放棄;③懂得捨棄;④學會做"減法"。

從"簡"的角度立意:①享受簡單的生活;②追求簡單;③刪繁就簡,追求心靈的簡單。

從"適度"的角度立意:①擺脫物質的過度束縛,追求人生的境界;②知足常樂,適度最好;③合理利用人生資源;④不為物質所累,詩意棲居。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都有收納物品的習慣,即使用不上也要買來存放著,以備不時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時,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會輕易捨棄,更何況還有長輩在耳邊提醒"東西沒壞就別扔""這東西該留著"……於是,各種物品充滿生活空間。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創作出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斷"就是不買、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沒用的東西;"離"即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的空間。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不同做法?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寫作指導】該作文題由兩段材料組成。第一段材料旨在說明人們習慣留下各種物品,結果生活的空間被填充得滿滿的;第二段材料旨在說明有些東西要敢於放棄、"斷舍離",從而保證寬敞舒適的空間。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對待這些生活中"無用"的東西。

從材料的表層信息立意:①捨棄不需要、無用的物品,以真正的需求為中心,才能讓環境變得寬敞,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不成為物質的奴隸。②不用的物品,是對物品價值的珍視,現在不需要,不等於將來不需要,否則就是浪費的表現,缺少生活的憂患意識。

從材料的深層信息立意:①"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脫離有失本心的執念,解放心靈。"大道至簡",少即是多。②收納、存儲的東西雖無用,卻是一段記憶,可以充實回憶,完滿人生。③隨時清理心中的負面內容,保留積極的內容。 友稱讚為最帥的良心"油條哥"。

一位老父親從外地來醫院看望兒子,看到兒子正在坐診,忙得抬不起頭,根本說不上話。老人家等了兩個多小時後,只好掛了個號,和兒子見了一面。

某地舉辦珍品畫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觀賞時不慎跌倒,損壞了一幅珍貴名畫。主辦方認為男孩只有12歲,又不是故意的,因此僅備案而未報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響。

從以上新聞中選擇一則刊登在《暖聞》專欄上,你認為哪一則更合適?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第一則新聞,可以解讀出賣油條的青年的"暖點"為有良心、有良知、講誠信等。參考立意:①堅守良心,溫暖他人。②誠信經營,傳遞正能量。③面對利益的誘惑,堅守道德底線。

第二則新聞,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從父親的角度,"暖點"為父愛情深、親情、體諒等;從兒子的角度,"暖點"則是堅守崗位、愛崗敬業等。參考立意:理解和尊重親人,凸顯關愛。

第三則新聞,可以解讀出畫展主辦方的"暖點"為寬容、諒解、關愛孩子等。參考立意:①面對他人無心的過錯,主動寬容。②理解孩子的過失,呵護其成長。 絡的普及,學生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筆記卻記得越來越少。上課,我們可以下載相關課件、拷貝老師的PPT、上網搜到需要的內容。看起來學習更加輕鬆了,但並沒有經過系統深入的學習和思考,有些知識變得似是而非,有些觀點變得人云亦云,有些寶貴的想法一閃而過。海量信息影響了我們對知識的選擇與吸收,許多知識還沒有好好消化就成了過眼雲煙。該文提倡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如果不認同周校長的觀點,可以分析現代科技為我們節省了時間和精力,讓我們能夠涉獵更多領域,獲取更多的信息,由此確定立意,展開論述,言之成理即可。

14.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畫面由人、花、雨三個要素組成。畫面的中心是人,花是與人相對的客體,雨是外在環境。可以將三者理解為"家長""孩子""生活中的艱難困苦",也可以理解為"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民族企業""殘酷的競爭環境",還可以理解為"理想追求者""心中的夢想""追求理想過程中的嚴酷考驗"等。漫畫啟示人們需正確處理主體、客體、外在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

參考立意:①讓座是一種美德,是愛心的體現;②不要用道德綁架維繫社會倫理;③獻出愛心不必以傷害自身利益為代價;④換位思考,相互理解等。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位現代詩人這樣讚美蚯蚓:"蚯蚓的舞,排開土、排開大地,為了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蚯蚓把體內的骨頭也排了出去。"然而,也有人壓根就看不上蚯蚓,因為它們與螻蟻為伍,在土裡刨食,終其一生只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

對於蚯蚓的生存狀態,你有怎樣的看法和評價?上面的材料,又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其含義作文,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從荀子(甚至可能更早)起,人們就關注過蚯蚓的生存狀態,然而,人們觀察蚯蚓是為了反觀自己,蚯蚓只是人生的一面鏡子。讚美蚯蚓的堅忍頑強、矢志不移,是因為人類同樣需要這樣的品格;鄙視蚯蚓的卑微、渺小,是因為人們有發展自我的願望。然而,人畢竟不是蚯蚓,人可以活得更自由、更精彩:一方面,我們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志在四方,謀劃並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取蚯蚓之長而去其短,或許會是最佳的選擇。

參考立意:①人生需要堅忍也需要視野,要做一條有理想的"蚯蚓";②好高騖遠未必能成就大業,有堅守之志,方能贏得成功;③卑微者未必渺小,敢於吃苦,樂於進取,才會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其他合乎材料寓意的立意亦可)

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1)品格如同樹木,名聲如同樹蔭,我們常常考慮的是樹蔭,但卻不知樹木才是根本。

——格羅斯

(2)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羅曼·羅蘭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聯繫社會實際或你的人生體驗,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得抄襲,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義。

18.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鼓浪嶼有個只賣一種咖啡的咖啡店,店內只有三張桌子,生意卻極好。老闆偏好用產自牙買加藍山的咖啡豆沖泡咖啡,據說一杯咖啡就足以香濃得讓人終生難忘。

材料二:勞動人事部門將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複合型人才歸為三大類:首先是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灰領"人才;其次是既有國際化運作經驗,又通曉本地實際情況的管理人才;第三類是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營銷的人才。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這道作文題有兩則材料。第一則材料說"只賣一種咖啡的咖啡店""生意卻極好",這體現出"專一、專業"的主題。第二則材料對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複合型人才進行了分類介紹,這幾類複合型人才,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面出類拔萃,還在其他方面具備較高的水平。

因此可以從以下角度構思:

(1)凡事應講求度。合理使用手機,可以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但過度依賴,沉湎在手機的小世界裡,就會讓人們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淡漠。

(2)不應該被手機左右。手機雖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節制,必然給生活帶來麻煩,致使人際關係疏遠,甚至引發情感危機。

(3)低頭族,請抬起頭來。"低頭族"除了容易導致交通事故、損害身體健康外,長此以往會製造人際"溝壑"。不少人手機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孤家寡人",沒有一個可以傾心交流的人。

(4)喚醒自制力。如果因"低頭"淡漠了友情、親情,損害了身體健康,罪魁禍首不是手機,而是我們的自制力。要喚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會給予提醒。

(5)切莫為科技所"害"。科技的發展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確應用,或許會為科技所"害"。正確運用科技吧,現實世界總比虛擬世界真實和溫暖。

(6)不要患上手機依賴症。一味沉浸在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拔,會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和現實世界斷了聯繫,等到需要處理現實中的問題時,就會無所適從。

21、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康德說:"有兩樣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讚歎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

【審題立意】 分析材料,如果同意作者觀點,即在這段話中涉及的觀點"所謂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個人到了無所怕,不會成功的"中任選一個角度來立論。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

(1)敬畏生命,關愛生命;

24、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於無聲處",我們可以看到宇宙、天地、自然、山川、田園、花木蟲魚、歷史遺蹟、現代風物;它們可以告訴我們許多許多;"於無聲處",我們可以思考科學、文化、藝術、生活;它們可以引導我們不斷地探索;"於無聲處",我們可以感受親情、友情、人間情、思鄉情、民族情、愛國情。它們可以溫暖我們,鼓舞我們。

【審題立意】 這是一則新材料作文。"於無聲處"出自魯迅的詩歌,原句為"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意思是在社會沉寂無聲的時候,自己浮想聯翩,心繫國家,透過變幻的風雲似乎聽到了驚雷之聲,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說"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在無聲之處體會到了另一種深深的情感。這就告訴我們,"無聲"不等於"無有",而是蘊涵著無窮無盡的事物、情感,可以觀,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無聲"有時是可以勝過"有聲"的。既然如此,我們就完全可以"精騖八極,神遊萬仞",把世間的一切納入到"無聲"之中去,聯想的天地是無限廣闊的。我們可以在"無聲"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無聲"的事物裡感知真情、體悟哲理,更可以在"無聲"的體味之後,發出有聲的呼喚甚至吶喊。例如明月無聲,可以勾起海峽兩岸團圓情,也可以激發探索宇宙奧秘的雄心(嫦娥一號);又如夕陽下的虎門古炮無聲,可以觸發我們的民族情感,激發我們中華崛起的壯志;再如雷鋒雕像無聲,可以啟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價值;歷史無聲,可以作我們的鏡子,悟透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題材是極其豐富的。

25、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眼光是一種關注,有時透出嚴厲,有時充滿溫情;

眼光是一種洞察,很多東西往往取決於你是否有敏銳獨到的眼光……

1.快速完成審題立意。

答:答案 (示例)"眼光",詞典的解釋是:①視線;②觀察鑑別事物的能力,眼力;③指觀點。

本題既可以實寫也可以虛寫。既可以寫具體的眼光,也可以寫"眼光"的隱含義——諸如眼界、胸襟、境界、思考的深度、人生的智慧等。

對文題"眼光"可做出如下三個層次的解讀:第一層是"眼光"中所傳遞的情愫;第二層是"眼光"所觸及的人、事、物以及對人、事、物的思考;第三層是"眼光"中所承載的意蘊,所展示的胸懷、境界。這三個層面是逐層深入的,作者對其理解的深度直接決定著本文立意的高度。

不僅如此,"眼光"的方向也呈現出如下三個維度:①自己觀察外部世界的眼光,②外界觀察自己的眼光,③自己與外界雙向交流的眼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對待生活。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困難,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運不公,有些人則容易絕望輕生,更有甚者想報復社會,就是因為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鄧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沒有氣餒,沒有輕生。正因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騰飛。馮驥才被下放,生活貧苦,他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還在自家院中種上扁豆花,每日作畫。正因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沒有迷失方向。可見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難挫折時,一定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這樣才能讓我們釋懷,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總之,當你用什麼眼光看世界時,世界也會還給你什麼。如果你想擁有歡樂、健康和成功,擁有豐富精彩的生活,那麼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26、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為了豐富中小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同學們領略科技的魅力,過一把尖端科技的癮,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眾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活動期間,科研人員特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

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

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2019高考作文仿真押題來襲,你看了嗎?

1.快速完成審題立意。

答:答案 (示例)綜觀材料,其主要信息是:在某研究所推出的科普活動中,同學們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發現"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

顯然,材料最後一段的"發現"是理解材料的關鍵,也是作文立意的重點所在。顯微鏡下,蝴蝶翅膀"是無色的",在光線的照射下才"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所以"無色"是其本質,色彩繽紛是表象。

由此可以確定立意角度:現象與本質;宏觀與微觀;樸素與豔麗;淺看與深究;理想和真相;實踐與真知;從不同角度看事物,事物呈現出不同面貌;普通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有令人驚喜的變化;等等。

我們作文時應根據自己掌握的素材確定適合自己寫作的立意。比如從"現象與本質"角度,我們可以立意: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事物的華麗外表迷惑;也可以從反向立意,寫不是對所有的事物都必須溯本求源,對美麗的肥皂泡我們只要欣賞就夠了,不一定非要戳破它。 。"只羨慕而不採取行動,魚兒不會自動上岸,只有親自捕捉才會有魚可吃。玉不琢,何以成器?魯迅先生曾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稱作勇士,並說,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把這道理推廣,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必然都有第一個勇於嘗試的人。

毛澤東曾言:"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