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背誦《三字經》違規”,是對“去小學化”的一種誤讀

一個人的成長有不同的階段,成年之前,從小到大依次可分為嬰兒、幼兒、兒童、少年、青年。每個時期,其身心發展都有獨特的規律和特點。

特別是嬰幼兒階段,他們的大腦正處於飛速發育階段,對世界的認知剛剛開始,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問,把什麼都想塞進自己的大腦中去。這個時候,我們的教育要順勢而為,儘可能地讓他們學、多學。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小孩子的大腦和他們的腸胃一樣,是柔弱的,纖細的,因而,他們的學習,也就像他們不能和成人吃飯一樣,讓他們學“成人的知識”,否則,就會消化不良,會敗壞了他們學習的胃口,拔苗不能助長。

因此,幼兒園小孩子的學習,應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尊重和保護兒童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順其自然地進行學習,紮實好人生的起跑線,任何的“搶跑”行為都可能導致他們的大腦的過早地“固化”“僵化”,使去後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幼兒園孩子背誦《三字經》違規”,是對“去小學化”的一種誤讀

近年來,不少幼兒園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旗號,進行“小學化”教學,忽悠著不少家長趨之若鶩,而實際上,“小學化”嚴重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對幼兒後續學習和身心成長都危害極大。

近日,為貫徹落實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山東省教育廳發佈了《關於深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大排查大整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繼續在全省深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大排查大整改工作,並公佈了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讓孩子學拼音、強識字、超標算數,強學英語等都被列入整改範圍,值得關注的是,“讓幼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也均屬於教學方式違規。對此有不少人提出異議。

記憶是人腦的本能,是知識儲存的最基本方式,是人思維創新的基礎,沒有記憶,人也就無所謂思維和創新。記憶的知識越多越牢,人就越能創新。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而,背誦是學好知識的最好方式之一。

“幼兒園孩子背誦《三字經》違規”,是對“去小學化”的一種誤讀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典故,以及典故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經》在格式上,三字一句,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在內容上,淺顯易懂,順口易記一直是我國傳統的少兒啟蒙教材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的說法。

幼兒園孩子,正是大腦記憶大門打開之時,讓孩子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對讓他們掌握背誦——這一學習最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背誦學習習慣,訓練強化他們的記憶能力大有裨益。

但是,大家一定要分清,山東省教育廳公佈的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中的不讓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是說,不能“用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而對於採取寓教於樂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遊戲和快樂中背誦記憶一些國學經典,還是可以的!並且應當是鼓勵的!

“幼兒園孩子背誦《三字經》違規”,是對“去小學化”的一種誤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