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慢打有什么好处?

普教太极养生馆


太极拳主要练的力量

额定功率=力×速度

太极拳越慢,力量就越大!

要不怎么说搭手即飞,打人如挂画呢?

当然,大家根本没见过!

但拳经上既然写了,肯定有创始人和武林前辈练成过!

我们不应该去质疑拳经理论!

我们学拳,有没有走遍全国,遍访名师,自己有没有努力!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太极拳并不是练着慢,打着快,也不是蹬腿,跺脚,抖胳膊!

太极拳就是慢打的,讲究沾贴粘随,后发制人!

挨上一拳,你就起不来!


在世丹王


慢打太极拳,我们先围绕太极拳的核心来讲,这样会不太偏离太极拳的主题。

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太极拳是神意的知觉运动;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太极是生命的能量来源。

人的习惯是很难改的,意在先,你的手臂必须放下力的本能。要适应这样的太极状态,你不从慢入手,根本进步了太极的无极状态。在这个过程,慢是你体悟身体的灵魂。

从太极运动来说,内运外动,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这样的太极打起来才有味道,才有太极精髓。如何做到筋膜的,经络的气动,内动。你要做到里层的动,才能感受其中的奥妙,骨头和肌肉,筋膜,你只有身心灵的空静,才会有内在的感受,这个过程是慢的,你快了,你的里层肌肉你也难练到,别说筋膜了。

生活无处不太极,太极是奥的,也是生活的。

通則健康,先练通吧!







生活无处不太极


我学过陈氏太极拳,师承陈伯祥入室弟子柴庆玉老师,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太极拳作为修身养性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运动,跟修养身心!太极拳由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家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理论、《黄庭经》养生学说创编,荟萃了中华传统哲学、武术、医学、兵学等诸多优秀文化精华,融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于一体。

陈氏太极拳最初并没有大小架之分,十九世纪前期,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家传的太极五路、炮捶一路、长拳一百零八式的基础上,由博返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这种套路被称为老架(也称大架)。同时,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基础上,加入自己的风格,形成了一个新的套路,这个套路圈比较小,没有大架宽大,人们就称它为小架。大架圈大,动作大方舒展;小架立足腰裆,中正安舒,小巧紧凑,精致细腻,更加儒雅。但无论大架小架都是从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二者同根同源。

小架历代名师高手辈出,代表人物有:陈有恒、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陈克忠、陈伯祥和陈伯先等。其中陈仲甡、陈季甡为孪生兄弟,父陈有恒、叔陈有本俱以太极拳闻名,两人自幼受父辈熏陶,少年,双双为武庠生,及壮,因战功卓著又均被清咸丰帝御赐为“武节将军”。文字理论尤以陈鑫在整个太极拳发展史中著书立说最为完整、系统,其著作《陈氏家乘》、《陈氏太极拳图说》、《三三六拳谱》,现在无论大架小架,乃至太极拳其他门派,皆袭用其理论,为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野狼207


太极拳的早期有一个流派叫做绵拳。那个是打的很快的。陈氏太极拳的炮锤发力也很凶猛。那个时候太极拳被认为武术的最高境界,用于战场杀敌,生死的拼搏。

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早期,不仅打的很快,而且发力也很凶猛的。

后来太极杨露禅,到北京献艺,一战成名。很多王公贵族都想学习太极拳。于是杨把太极拳的节奏放慢,并且去掉一些腾挪转折蹦跳的姿势。此后创立的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等等,都遵循了杨氏太极拳的理念:不仅越打越慢,而且把发力动作尽量的减少了。

由于社会发展已经脱离了冷兵器时代。现在社会更注意健康和养生。所以太极拳的这种变化非常适应社会的发展。

太极拳已经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美国的《时代杂志》评为最适合人类的运动。其治病康复的效果被举世公认。这些都是太极拳慢练的功劳。

太极拳是一种呼吸吐纳的内功。虽然是慢点,但仍然要求很高的技巧,这个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大家不要以为太极拳练的慢,就是不能实战,实际上是因为健身的需要已经把太极拳致命的练法屏蔽了,现代人也没人去练了而已。


雪灵儿教育


古人云:心息相依,息调而心静,此摄生之至要也;神气交养,气定而神全,此养生之至要也。也就是说任何运动都与他的呼吸和心律密切相关,真正的太极拳打起来举动轻灵缓慢匀速,故其心律平静呼吸深细匀长,从而达到气功的效果。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断续处,勿使有凹凸处…"。对照拳论,那些张目怒目、忽快忽慢、忽刚忽柔的所谓的太极拳能做到心律平静呼吸深细匀长吗?





凤谊1


慢打是慢练吧,慢打的好处不如说慢练的作用。

拳论讲"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可见太极拳用时并不是一味的慢。"动静之机",太极拳不以练速度见长,但特别强调把握时机,也就是训练反应力。

太极拳在很多时候也确实在慢练,因为想快都快不了,一快就找不到感觉。一般人看着是慢动作,其实是在练功。当然,太极操者,仅慢而已,不知何为练功,另当别论。比如,中正安舒,很多人看似慢,可一起腿,身子就不稳。脚下无根,关节乱动,别人碰不得,更别说实战了。不练拳本来是稳的,练了反而不稳了,这个拳练了何用?练中正、中定,就是练功。

至于慢练健身,我要说,太极拳发明出来原本不是为了健身的,健身只是不期而然的效果,巧合了当下的健身热潮而已。


太极拳玄机


太极拳是隐藏于拳术表象下的人体炼丹术。

外形,即拳架,不是靠筋骨之力运作的,而是真正的内在能量流在髓路、经络中被清晰觉知情况下穿行,从而催动人体外形做出协同、适配的动作。内动引外动,外动感召内动,内外由此合一。

丹道,是有为法的极致。太极拳慢打,就是要在这种频率下满足丹头聚散运行,能量周布全身。

进入无为法,就能见元神,感召先天一炁灌身。能否见到先天一炁入身,是练功人的重大分水岭。

河洛内修太极是如何让拳者感召先天一炁入身?外表在行拳,其实已经忘我,入定,后天识神退位,先天元神主事!



河洛三易堂


万法归一,传统武术实际遵循的都是内外三合,即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慢练的过程实际是为了更好的体会这个过程,最后追求的应该还是为了能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

现在的太极拳界似乎很推崇慢练,都在攀比谁打的越慢,谁的水平越高似的,比广场舞或曳舞都慢,这样就能出功夫了吗?我认为是出笑话吧。

太极拳原称绵拳,拳意本身就应绵绵不断,一人一太极,每自性格喜好不同,慢的快的实际都可以,但基本原则是不能断劲,不然就不成拳了。

我认为按拳的本意,快慢相间,绵绵不断更合适。


莲山陈


太极拳慢打最简单地说是为了以意行气。快慢相间,慢不是故意把动作做慢,而是在拿住丹田用意缠丝向心力地做圆形运动。敬请关注“混元太极讲堂”。


混元太极讲堂


有个p好处。就显摆显摆。有点像一个喜欢吃臭豆腐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吃得起臭豆腐 ,故意把它们带上公交车慢慢舔啊舔的,不慢慢舔无法充分发挥它的营养价值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