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1910广州标志性建筑和景观,见证晚清最后40年


1863年的中国,十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正走向尾声,但已经把大清闹得天翻地覆;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大清彻底滑向了深渊。而此时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工商业悄然发生着改变。当然不变的是那些静静伫立在这座城的古迹和流淌不息的珠江。1863-1910广州标志性建筑和景观,见证晚清最后40年。图为鸟瞰广州,景致看起来不错。

1863年广州六榕寺花塔。

1870年,广州六榕寺花塔及周边的民居。

1880年代,广州六榕寺花塔。六榕寺建于南朝,而花塔又是这座千年古刹的特色标志。我们发现1880年代的花塔和1863年的花塔有些不同,这是因为花塔曾经遭遇台风侵袭损坏,后进行了修葺。

1860年代,广州商人一家。相对于普通民众,此时广州的商人生活条件要好得多。

1863年广州一间学堂,先生和他的学生们。

1875年,广州琶洲塔。这座建筑靠近珠江,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座八角形的亭子式宝塔,用蓝砖砌成。它有9层楼,17层,50米高。晚清时,琶洲塔是多少游子魂牵梦绕的记忆。

1870年,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镇海楼建于明朝1380年,当时将广州北城墙一直延伸建到越秀山上,几百年后的晚清这段城墙依然保留着,镇海楼也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

1880年代,广州越秀山镇海楼。

1893年,广州越秀山镇海楼。10年间镇海楼及周边没多大变化。

1910年,广州越秀山镇海楼。我们能看到镇海楼另一边的样子。

1880年代,广州鸟瞰,可以见到珠江和外国领事馆区。

1880年,珠江。珠江是广州标志性景观,清朝时沿江可见到逐水而居的民房和成片的疍家船。

1893年,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这座天主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和巴黎圣母院一样,都是哥特式建筑风格。

1897年,广州沙面西桥。1861年,英国人为方便进出沙面地界,用进口红砖修建了这座桥。

1906年,建设中的粤汉铁路广州黄沙总站。粤汉铁路1900年动工,1936年全线通车,当时都是烧煤的蒸汽火车,时速只有35公里,从广州到武汉,火车得走44个小时。

1910年,白云山上的豪华大墓。白云山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址,自古以来都是游览胜地。

1910年,广州一座教堂开业合影。广州这些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替,也见证了晚清最后40年。如果它们能说话,或许也会来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