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主要查哪幾項?

幽草Vic


血常規檢查主要查哪幾項?能檢查出什麼疾病?作為一個檢驗科醫生,每天要面對成百上千的血常規結果,對於血常規的熟悉程度不亞於臨床醫生。沒錯,一個簡簡單單的血常規檢查,可以直觀的初步判斷出某些常見的疾病,而且因為價格低廉,檢查時間短,一直都是醫生喜歡開的檢查項目之一,現在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我們不要被上面的幾十個項目搞得暈頭轉向,我們只看重要的,醫生也不會每項都看的。首先,我們先了解血常規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檢查:一是白細胞系,二是紅細胞系,三是血小板系。



白細胞系:主要包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等。

而白細胞系主要對臨床上的感染、創傷、惡性腫瘤、白血病等作出初步判斷。比例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就說明身體有炎症,感冒可能是細菌性引起的;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升高或單核細胞升高,就說明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就沒效果了。當然如果白細胞高得厲害,就有可能是某些血液病或者腫瘤引起的。可引起白細胞變化的疾病太多了,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而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只需要知道白細胞就是判斷身體有沒有炎症感染,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行了。



紅細胞主要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等。

醫生主要通過紅細胞系項目的檢查來了解身體有沒有存在貧血以及放療、化療、抗生素治療、貧血治療等的監測,當然臨床上還可用於輸血指徵的判斷及臨床補液量的參考。而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只需要知道紅細胞系就是用來判斷你有沒有貧血的就足夠了。



血小板系主要包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壓積等。

血小板關係到一個人的止血、凝血功能正不正常。如果一個人的血小板太低了,就容易出血;如果一個人的血小板太高了,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血小板檢查也是一個重要的項目,例如急性白血病、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都可引起血小板減少;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脾切除、外科手術後等都可引起血小板增多。而作為普遍老百姓,我們只需知道判斷止血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就行了。



所以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時,主要看這幾個大項目就能初步懷疑患有什麼疾病呢?通過我上面的講解,你們是不是清晰多了,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


說醫話藥道健康


血常規檢查的項目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其中白細胞還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包括它們的百分比和計數。紅細胞還包括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分佈寬度等。血小板還包括平均血小板體積,平均血小板分佈寬度等等。有的醫院的血常規也包括網織紅細胞計數和百分比。

血常規檢查的作用:它是一種在全身體檢中基本的體檢項目,它的意義在於可以發現許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跡象,診斷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反應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會使白細胞的數值和分類發生變化;貧血時血紅蛋白或紅細胞的檢驗值會降低;而血小板的減少會導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後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會增多血栓發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腫瘤、變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規檢查部分數值的變化。

1、判斷是否有其他細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為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應注意是否合併細菌感染。

2、判斷有無脾功能亢進。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進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明顯降低,應考慮存在脾功能亢進症,應注意檢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斷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擾素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尤為明顯,因此在進行抗病毒治療前及抗病毒治療中,應定期檢查血常規。

一般來說,當外周血白細胞總數<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時,不要選用或停用干擾素,可選用核苷(酸)類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等)進行抗病毒藥物。我院目前是採用抗病毒免疫療法結合這些藥物綜合使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4、判斷是否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現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應考慮是否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


跪射俑


(1) 紅細胞計數(RBC) (單位:10^12/L)  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  

(2) 紅細胞壓積(HCT) (單位:%)  男: 40-50%,女:36-45%,新生兒:36-50%。  

(3)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單位:fL)  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兒:97-109 FL。  

(4) 紅細胞分佈寬度 (單位:%)  男:10-16%,女:10-16% 新生兒:10-18%。  

(5) 血紅蛋白濃度(HGB) (單位:g/L) :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兒 170-200 g/L。  

(6)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單位:pg)  男:26-38 pg,女26-38 pg,新生兒26-38pg。  

(7)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單位:g/L)  男:300-360 g/L,女300-360 g/L,新生兒300-360 g/L。  

(8) 白細胞計數(WBC) (單位:10^9/L)  男:4-10×10^9/L,女: 4-10×10^9/L,新生兒1.5-2.0×10^9/L。  

(9) 單核細胞計數(MONO) (單位:10^9/L)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兒0.3-0.8×10^9/L。  

(10) 單核細胞比例(MONO%) (單位:%)  男:3-10%,女:3-10%,新生兒3-10%。  

(11) 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 (單位:10^9/L)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兒2.0-7.5×10^9/L。  

(12) 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 (單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兒50-70%。  (13) 淋巴細胞計數(LY) (單位: 10^9/L)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兒0.8-4.0×10^9/L。  

(14) 淋巴細胞比值(LY%)(單位:%)  男:17-50%,女:17-50%,新生兒17-50%。  

(15) 血小板計數(PLT) (單位:10^9/L)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  

(16) 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PDW) (單位:%)  男:10-18%,女:10-18%,新生兒10-18%。  (17)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單位:fL)  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兒7-13 fL。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單位:%)  男:10-50%,女:10-50%,新生兒10-50%。  (19) 血小板壓積(PCT)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兒0.10-0.35%。


璀粥談健康


血常規是臨床檢驗的三大常規之一,是我們檢驗工作者最常打交道的檢驗項目,血常規又可稱全血細胞分析,所以它的檢查都是與血細胞有關的。目前,血常規檢驗的項目均包括三大細胞系:紅細胞,白細胞,巨核細胞(血小板)。

紅細胞檢驗部分可判斷是否貧血及貧血程度,並初步提示貧血類型。包括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濃度(HG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分佈寬度標準差(RDW-SD)以及紅細胞分佈寬度變異係數(RDW-CV),共8項。

白細胞部分可提示機體是否有炎症發生,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是否有過敏反應?是否有白血病等。包括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計數(NEU#)及百分含量(NEU%)、淋巴細胞計數(LYM#)及百分含量(LYM%)、單核細胞計數(MON#)及百分含量(MON%)、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S#)及百分含量(EOS%)、嗜鹼性粒細胞計數(BAS#)及百分含量(BAS%),共11項。

血小板部分可提示機體止凝血系統是否異常,是數量不足還是形態(功能)異常。包括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壓積(PC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分佈寬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共5項。

有條件的實驗室,還可以加做紅細胞系的網積紅細胞計數,檢查是否存在溶血性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