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

棒奔霸


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

题主的这个问题,可能会勾起很多人儿时的回忆,几乎所有80后这辈人是肯定经历过小时候打虫的。那会儿,村村都有一个小卫生室,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都会去到村卫生室开几颗药丸子,一准没几天就好了。打虫药,就是由村卫生室的医生发放的。


小时候,每年都会打肚子里的蛔虫,这个对我来说真是记忆犹新,现在想起都觉得一阵尴尬,怕是这辈子都会记住那一幕了!可能小时候自己经历过的,很多人也经历了。宝塔糖,甜甜的,带着一点沙质口感。虽然不喜欢吃药,但那会儿的宝塔糖,还是不错的。

说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很少打虫,而以前的孩子却年年要打虫。其实,我觉得和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八十年代的农村,大家都整天忙些干活增收,以期望一家人年年有个饱饭吃,忙碌的大人们对于小孩子的看管就疏忽了很多。
更何况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俗语的广为流传。农村人对于孩子们的教导基本就依着这句话来了,掉地上的饼干捡起来就吃,树上摘下的果子用手搓搓就吃,口渴了拿起灶台上的水瓢直接去水缸打水喝,甚至路过一个小泉坑,趴着就开喝。

可以预想到那会儿的孩子们肚子里怎可能没个蛔虫啥的,年年打虫就成了必然。而作为新时代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金疙瘩。吃水果,用这洗洗,还削皮,小孩子还得去洗手。掉桌子上的饭菜不许吃,很何况掉地上的了。喝水,必须喝纯净水,而且还必须烧开。

大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小孩子们接触到的寄生虫就少之又少,并且吃了现在的打虫药后,不像以前那样整条跑出。以至于很多大人们以为孩子肚子里不一定有虫,于是给小孩打虫吃药的就很少了。

大家觉得呢?


着迷丶大乡村


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

其实,并不是只有以前农村的小孩子每年要吃打虫药,城里的孩子那时候也是要吃打虫药的。那时候我们小孩子称打虫药为“尖儿糖”,口感甜甜的,没有药味儿,所以小孩子们吃的时候也不抵触。其实,现在的人还是隔三差五的吃打虫药的,只不过不是每年一次,而且药品品种也不是过去的那份“尖儿糖”了。

建行渐远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每年都要打一次蛔虫。记得那时候的打虫药是一种类似于圆锥体的,有着螺旋花纹的“糖”,小孩子们称为“尖儿糖”。一般来说,小孩子对吃药很抗拒的,但打虫药除外。那时候,农村条件不好,平日里就连块糖块都捞不着吃。所以,就将这种甜甜的尖儿糖当做糖块,甜兮兮地吃了下去。

一般来说,吃了尖儿糖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虫子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那时候,甚至可以看到排出体外的虫子还会蠕动呢。也有的排到半截,啷当在半空,大人如果在一旁,便会帮忙拽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些恶心和可笑。然而在那时候,这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那时候,大部分小孩子们体内有虫子呢?

相对于现在来说,过去农村卫生条件很差,人们对于孩子拿的也不是那么娇贵。一个家庭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孩子,大人们基本上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对于孩子,都是粗放式“放养”。那时候,玩儿渴了回到家,抓起锅台上的水瓢,掀开水缸上的破锅盖,舀半瓢水,咕撴咕撴喝下去完事儿,甚至是冬天也是这样。

有时候,冬天渴了,哪里还用得着回家喝水啊,顺手从路旁的雪地里,伸手从下层掏一把积雪,按到嘴里。还有的时候,从河沿儿砸下一块冰溜,嘎嘣嘎嘣咬着就吃,那香甜劲儿比现如今吃块冰糕都带劲儿。也有时候,从房檐儿上,用棍子打下一根根的冰溜尖子,握在手里吃的津津有味,完全不考虑卫生问题。大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殊不知,这虫卵,就是从平日里这些地方进入体内的。

所以,那时候,村里卫生室每年都免费给孩子分发孩子们叫“尖儿糖”的宝塔糖驱虫药。孩子们吃了尖儿糖以后,尖儿糖中所含的药物成分能够麻痹虫体,使肠道内的寄生虫无法附着在人体的肠道壁上,然后就随着粪便一起被排出了体外,所以有的时候那寄生虫还是活着的,因此能够在大便中看到寄生虫。

现如今还是有人吃打虫药的,不过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用药

如今,还有一部分人吃打虫药的。有时候,因为卫生原因,人们也会摄入带有虫卵的食物,造成体内寄生虫作怪,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医生会开肠虫清给患者服用。肠虫清药片和过去的打虫药尖儿糖的药虫原理是不一样的。

我们称作肠虫清的药片,还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名字叫做阿苯达唑片。人们服用肠虫清药片以后,它在肠道内会被体内的寄生虫吃下,同时它还能够破坏寄生虫的肠壁细胞,造成细胞胞浆内的微管系统被抑制,这样寄生虫就无法从人体肠道内摄入葡萄糖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就会被饿死。而且,现在的打虫药肠虫清可以破坏和分解寄生虫,这样一来,那些摄入药物的寄生虫就会被消解、破坏,人在排泄的时候,这些虫体残片混杂在大便中排出,用肉眼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所以如今吃打虫药的人也较以前少了。但是,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们日常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建行渐远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

看到这个问题,脑中清晰的记得儿时吃打虫药“宝塔糖”的情景,也相信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吃打虫药的经历,特别是以前的农村孩子,因为那时候大人们太过于看重作物劳动,每天都忙于干活,对孩子疏于看护,对卫生保健认知很差,家中的孩子都是“放养”,农村的小孩是在每天的泥土滚爬摸打中长大。

以前农村生活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在饮食上面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能吃饱就行,对于卫生条件不是非常的重视。咱们农村孩子从小都是在土里长大的,玩疯了的时候,渴了沟渠里的水都能喝上几口,饿了,野果之类的东西随便摘下来不洗也能充充饥。玩耍了一天到了饭点,被爹妈叫回家吃饭通常都是不洗手就直接上了饭桌,脏兮兮的小手抓起苞米饼子就吃。所以就很容易造成了“病从口入”的情况,让蛔虫的病源乘机进入到了小孩的肚肚里。




蛔虫是寄生于人类内脏最多的寄生线虫,可长到15到35厘米长。它的感染率可达70%以上,孩子体内有了蛔虫后,营养不良、失眠、流口水、磨牙等症状特别常见。它的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这种虫子很容易被忽略,它呈白色,非常细小,很短,也是最常见的孩子体内寄生虫之一。



记得在小学时期,我同班的一个小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常常会闹肚子疼,好不好的就因肚子疼请假回家,那时候别的同学都笑话她,说她是不爱学习,找猫由逃课。在又一次引发肚子疼的时候,那个小同学感觉鼻腔里闷闷的憋气,就在她起身报告老师要请假的时候,一条长长的虫子从鼻子内爬了出来,当时很多同学都被吓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寄生在我们小孩肚子里的蛔虫。像我儿时同学一样的现象在过去很多小孩子身上都发生过,蛔虫不但会从鼻子里爬出来,有的还能从胃中返回到食管里在从口中爬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原因都是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每年都要吃几次打虫药的原因,农嫂那个年代的打虫要多是螺旋型宝塔状的五颜六色的宝塔糖,那时候学校和村里还都给配备发放。在过去不小孩肚子里藏有蛔虫病菌卵,很多的成人因为自身不注意卫生,身体里蛔虫病菌也是存在的。


那时候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小孩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 现在的人们对卫生保健认知特别注重,几个人看护一个小孩,拿什么东西过后都得洗手,让孩子养成了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孩子感染蛔虫病菌的机率少了太多。虽然现在人们也为孩子定期的吃点打虫药,但是现今发达科技的医疗水平,让孩子吃上的是无色无味的药片,比起我们儿时吃宝塔糖的那种不情愿的心情,孩子心里的阴影也少了很多,小孩子心里没有压力,不用去想我肚子里住着一条大虫。


农嫂话农事


为什么以前农村孩子每年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我是从哪个年代过来的人,当年也是一个经历者,我来给大家回答。


大家知道,80年代向前的农村孩子,小时候都会经常发生肚子疼,有一种叫“蛔虫导胆"的肚子疼要把你疼死。病因就是肚子里的蛔虫钻到胆道里去了,以前小孩子在大便时,肛门里经常会有条长长的蛔虫钻出来,都是大人帮着把它拉出来,还有的孩子在呕吐时,嘴里也会有长长的蛔虫钻出来,就象一条大蚯蚓一样。

哪么这些蛔虫到底是从哪是来的呢?大家知道,那个时期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农民的生活还都处在缺吃少穿的状况,由于整天的处于饥饿状态,大人一般都是采取忍,而孩子就不一样了,肚子饿了就要去找食物充饥。许多瓜果蔬菜就成了孩子们的食物,象生山芋,生萝卜等等,在加之条件有限,渴了都是喝生水,有的人家水缸里的水中都有小虫子在游动。



以前没有化肥,瓜果蔬菜都用人粪肥,人粪肥中带有大量的蛔虫卵,生的瓜果蔬菜又不清洗,手搓搓就吃了,这样就有大量的蛔虫卵被吃进肚子,时间一长就会长出蛔虫成虫,成虫蛔虫在人的肚里再产卵随粪便排出,就这样反复的交差感染,这就是以前农村小孩肚里多蛔虫的根本原因。


大家还记得以前给小孩打虫吃的虫药“宝塔糖"了吗,圆锥形的五颜绿色,跟现在的酥糖一个样,小孩子都爱吃,一岁一颗。先一天吃下去,第二天拉大便时,会有成堆的蛔虫拉出来,有的蛔虫还在动呢。

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须要吃虫药了呢?现在的孩子肚里没虫了,现在谁还吃地里的生蔬菜瓜果,现在谁还喝生水,谁还吃生的食物。没有了传染源,也就没有了蛔虫病,没有蛔虫还须要吃虫药吗?不知我的回答大家是否认同,请发表不同看法。


百花争春我为先


我相信,70后60后都吃宝塔糖打过虫。

宝塔糖

宝塔糖是甜的,所以孩子们爱吃,也能打下来肚子里的蛔虫。蛔虫样子很恐怖,长有十来公分以上,白色,两头尖尖的,有筷子粗细,刚打下来时会动。

蛔虫

有的孩子能打下来几条,有的孩子能打下来一疙瘩。这样可怕的虫子在肚里,孩子能好受吗?这也是那个时代孩子偏瘦的原因。

我们小时候为什么肚子里为什么有虫,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虫从口入。

那个时候食物匮乏,孩子们饥不择食,只要抓到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比如吃水果不洗,有伤的也吃……这样很容易把带虫卵的食物吃进肚子里。

第二。吃的环保

那年代的农作物很少打农药,就拿枣树来说,我的老家出产红枣,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打过农药,所以三分之一的枣子有虫,不但把虫卵吃了而且把虫子也吃了,等等。

总之生活条件有限,没有你挑吃挑喝的余地。

现在孩子不打虫,吃的卫生是主要的,不过农作物上的虫子虫卵让农药收拾的干干净净,农药不但杀死农作物的虫,也杀死我们肚子里的虫。


大漠甘露5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很少有人吃了?

提起蛔虫我就怕,小时候有很多个惊悚的日子都与它有关,有一次我竟然还从嘴里吐出来一条,把我怕得要死。


小的时候去菜园子里常常吃生蕃茄,吃生黄瓜,还不爱讲卫生,在地上到处乱滚乱爬,低头就把嘴凑水塘里喝生水,却不知道这就是感染蛔虫病的主要根源。

农村里的小孩肚子里有虫,肚子经常会绕脐痛, 还会淌口水,夜里磨牙,营养不良,脸上出现生“狗屁癣”(虫斑)等症。

农村人不知道脸上生虫斑是肚里有蛔虫的表现,还会笑话生虫斑的小孩一定是在狗放屁时笑才出癣的。


我姑爹是个医生,他一到我家就会翻我的眼睛看,看我的手指甲,过后会开一种叫三道灵的打虫药给我吃,顺便还带几盒大山楂丸来给我吃,说是我肚子里有虫,得打打虫。

有时我也会从爷爷手里得到一包宝塔糖,吃时觉得苦甜苦甜的,过不了几个时辰就会发生恐怖的事情,哭爹喊妈的,都不好意思讲。

有些时候母亲还会给我们姐妹俩吃一些生南瓜籽,说是可以打虫。后来我们都怕活的蛔虫,母亲就给我们吃肠虫清,据说此药可以溶化分解蛔虫。

但凡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蛔虫这种无脊椎软件线虫属于寄生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由于长时候生活在黑暗中,眼睛都退化了,但生殖力却是非常的强。

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受精卵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脱变成可以孵化成小幼虫的卵,人一旦吃了带有这种虫卵感染的瓜果蔬菜,蛔虫就会孵化出来寄生于体内。

所以那个时候的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一次打虫药,防止感染蛔虫病而继发胆道蛔虫病,胆结石,身材瘦小营养不良等病症。

现在的人都讲究卫生了,条件也是越来越好,吃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地里的生番茄,生黄瓜除了做菜吃,也无人吃了,感染蛔虫的机率一小,吃打虫药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泥糖小丫


问题描述: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拉蛔虫”的经历

蛔虫这东西,看起来长长滑滑的,非常恶心,看到它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所以说,拉蛔虫绝对是很多以前农村小孩子的噩梦……你想象一下,你正在蹲在以前农村地区的那种土厕所的木板上,屁股悬空,拉着拉着突然掉出一大截扭动的蛔虫,尤其是剩下的半截蛔虫你拉不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只能哭着跑出厕所,屁股夹着半截蛔虫,让家里人帮忙把蛔虫“揪出来”……多么恶心的一副画面……甚至更恶心的是,有些农村朋友还有呕吐出“蛔虫”的经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吃“打虫药”了

现在的孩子很少吃“打虫药”是因为人们对于小孩的卫生要求高了,不像以前的农村父母对于孩子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想想,以前的农村孩子,渴了就拿起葫芦瓢舀一瓢生水喝,饿了就随便用手抓东西吃,或者去农田随便找点西红柿、黄瓜之类的生蔬,由于吃了这些带有病菌细菌的不干净食物,所以体内生了虫。哪像现在的小孩子,渴了喝凉白开,饿了洗手在吃。

以前的农村孩子为了打虫,常吃一种叫“宝塔糖”的打虫药。这是因为,一旦不及时打虫,蛔虫给身体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比如腹痛、发烧、厌食、磨牙、流口水、营养不良等。村郎记得,小时候体内有虫的时候,脸上甚至长出了“蛔虫斑”,类似于白斑。


村郎俊秀


我小时候也吃过,而且是经常吃


为什么要吃打虫药?是因为那时的卫生条件差,吃的、玩的没现在这么讲究,容易得寄生虫,至于是只有农村小孩吃?还是城市的小孩也吃,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是生在农村,吃打虫药也是我儿时记忆当中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现在当然很少了,农村的卫生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主要是我们自己讲卫生了。但是,我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总是觉得他们没我们小时候玩的有意思。

小结:条件改善了,肚子里的虫子也少了,许多“回忆”也慢慢消失了。这本来应该是一道讨论“虫子”的题目,可我回答着回答着就有些伤感起来,烦人的“虫子”没了,童年的记忆淡了,亲爱的爸妈老了……


村官小丰


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

过去的农村人吃水都是吃井水,不能说井水不干净,其实井水应该说是泉水,而泉水是最干净的。但是过去农村的井,都是敞着口的,经常的会有鸡鸭或者猪掉进井里,掉进井里以后,要等村里人有时间的时候再打捞上来,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发现的,淹死的动物就在水里泡着。如果赶上下雨天,四处的脏水就那么随意的流到井里,半个村子的人吃一口井里的水。即使井水再脏,也要等到村民们农闲的时候,才能把井水淘一次。

井水里的寄生虫很多,大人孩子都吃井水,而且那个时候,喝开水的人很少,大家喝的都是生水,所以大人孩子身体里面都有寄生虫。那时候的小孩子经常闹肚子疼,大人们就到村卫生所买几颗三角糖回来给孩子吃。五颜六色的三角糖很漂亮,大人们为了哄骗孩子吃药不会告诉那是药,而说成是糖。不过那种虫子药,也的确吃起来很甜,只是那种甜是一种带了药味儿的甜,跟正常的糖味儿不一样。吃了三角糖以后,把肚子里的虫子大便出来,肚子就不痛了。


过去不单单是井水脏,各方面的卫生条件都很差,所以人体内难免滋生很多的寄生虫。而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不仅提高了饮食卫生意识,更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保健。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要求更是非常严格。现在的孩子用的奶嘴奶瓶,每天全部都要用开水煮过,孩子的一切生活用品,父母都是严格把关。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当然不需要再吃过去的“三角糖”。


小十六123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自己特别有发言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小的时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黄毛丫头。稀疏的头发。黄面寡瘦的脸上东一块西一块白色的虫斑。一双何时伸出来都是黑黑的手,不时还会有腹痛。

记得那个时候,大人就会跑到乡村卫生所要来甜甜的打虫药给孩子吃,自己清晰的记得,孩子们都叫它宝塔糖,酸酸甜甜的,对于这种打虫子的药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根本见不到糖果零食的孩子们来说,是特别受欢迎的,甚至有些体内没有虫的孩子,也会跑去一脸狡黠说自己肚子疼要吃打虫药。

通常服用宝塔糖1~2天就会很清晰的看到,随着大便排出的虫子,长长的还慢慢蠕动着。看到虫子排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终于放下心来。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都需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很少有人吃了呢,其实我觉得这代表着生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要知道在那个时期。

卫生医疗条件,尤其在偏远的农村,是十分落后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大都在野地里玩耍疯跑,渴了跑到谁家水缸里舀上一瓢水,就往体内灌,饿了哪家都有窝窝头,剩菜剩饭,也是抓起来就吃,体内长虫也都是普遍的现象。

哪像现在的孩子稍微有点不舒服,家长都会急忙带去医院,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做检查。所以在我看来,农村孩子如今没有人需要吃打虫药了,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是开拓未来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们需要这份基础。

努力扎实,学好各类农业,工业知识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对于儿时农村宝塔糖酸酸甜甜的味觉记忆,相信会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伴随我们一生,任何时期回想起来都会是满满的幸福感。大家说对吗?你有吃过宝塔糖吗?你还记得它的味道吗?反正我是记忆犹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