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被導彈鎖定能否躲開?

苦酒自己喝1杯


前兩天巴基斯坦用我們賣給他們的梟龍戰機擊落了印度的米格21戰機的消息讓人頗為注意,於是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被導彈鎖定的飛機,能不能逃脫導彈的追擊和鎖定呢?事實上雖然難度確實很大,但被導彈鎖定的戰機確實有機會擺脫導彈的鎖定和追蹤。當然,躲避導彈絕不止是單單扔干擾彈就能做到的事情。

事實上和很多人以為的不一樣的是,導彈的發動機並非一直運行的,大部分時候空空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都非常短,在短時間內加速到極高速度後就靠著自己的慣性想著目標飛去,所以很多武器商人宣稱自家的導彈能打上百千米外的目標,實際上那是指雙方面對面飛行的時候發射導彈而且雙方都不做任何機動的情況下的發射距離。

而現代戰機全部都裝備了導彈鎖定雷達告警器,在發現了敵人的火控雷達鎖定且發射了導彈後飛行員就能開始做機動規避導彈了,先拉出各種機動誘使導彈消耗自己的能量,然後速度高度都下降的導彈就無法命中目標了。

近距離格鬥彈也是如此,飛行員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機動消耗導彈的能量,同時配合熱誘彈干擾導彈的飛行,最後達成脫離鎖定的目的,此外,對於被動雷達制導導彈。

被瞄準的戰機只要飛到敵人的後半球或者雷達無法照射的位置,導彈自然就脫鎖了,或者可以利用地形在地形之間躲閃,利用地面雜波和火控雷達無法穿透地形的特性使得敵人雷達無法鎖定,若是沒有地形可供利用,那就是雙方戰機之間的機動性比拼了,機動性更強的戰機可以使得敵人始終無法獲得足夠時間的雷達照射時長從而無法達成鎖定目的,甚至還能反過來鎖定攻擊方。

至於空地導彈的躲閃相對就更沒有難度了,因為戰機飛行高度較高速度較快,導彈飛到這個高度和速度都需要不少的時間,如果這時候雷達報警,飛行員只要做出幾次規避,導彈打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事實上曾經有戰鬥機飛行員依靠速度和高度優勢連續躲開了六發地空導彈。可見被導彈鎖定並非直接完蛋。


紫龍防務觀察


在現代戰爭中,空戰力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國軍事力量高低的重要標準。這就帶來了一個疑問,現代空戰中的主要武器,空地空導彈,一旦鎖定目標,那麼目標還能否機動規避。對於這種情況,現在國際上普遍的觀點認為難以規避。但規避導彈的襲擊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如果完全沒機會躲避,戰鬥機不就成了一次性的武器了嗎?花費幾千萬甚至數億美元的高價,只是裝備一款“一次性武器”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只能說戰機有一定的概率躲開導彈襲擊,但概率不高。

戰鬥機之所以難以迴避導彈,主要是因為速度和機動性都遠不如導彈。導彈的飛行阻力要比戰鬥機小很多,但地對空導彈和空對空導彈能承受的G要遠超過戰機。由於考慮到飛行員的接受能力,戰鬥機一般最多4-6個G,超過8G基本不太可能,這也決定了戰鬥機的載荷能力。而空地空導彈和地對空導彈能達到30-40個G,其在空中執行高機動的能力遠勝過有人機。如果要比拼機動性,恐怕戰鬥機沒法勝過導彈,自然也沒法躲避。

接著說速度,戰鬥機的速度一般在2馬赫左右,很少有超過3馬赫的戰機。而且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機,往往中低空的性能比較差。實際上在空戰中,跨音速和中低速作戰的頻率遠高於高速作戰,因此有的飛機最大速度只設計到1.8-2.0馬赫。而導彈的速度,一般在4-6馬赫左右,以後會更快,而飛機的速度很難再提升,除非發展無人機。這樣看,如果比速度,戰鬥機也跑不過導彈。

然後就是干擾彈了,以前使用干擾彈是有效的,隨著空空導彈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干擾彈的作用也在削弱。現在比較流行的措施,一般是戰機攜帶電子干擾設備,用電子信號干擾來襲導彈。另一種是利用地形,爭取讓導彈撞山。但最實用的還是發展隱形機,戰機實現了隱身,對方雷達難以鎖定,這要比規避更管用。


兵說


戰鬥機如果已經被導彈鎖定了,那麼躲開的幾率幾乎為0,很多軍事專家都講到,目前空戰基本就是:“發現即意味著擊落”,只要你的飛機在空戰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域內!也正因為如此,隱身戰機才成為了主流!

首先來說說導彈與戰鬥機的機動能力。到底哪是有人駕駛的,受人的承受極限的限制,戰鬥機最多隻能做到機動過載9G以內,超過了9G人體根本受不了甚至暈厥。而導彈個頭小、重量小,飛行性能也比戰鬥好,因此導彈可以輕易做出40G以上的機動,這完全就是連個概率的問題,現在的空戰導彈速度能導彈6馬赫,這對戰機來說就是噩夢,現在主流的中程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域達到了50公里以上,在這個區域的戰鬥機99%可能性被擊中,所以電影裡那種戰鬥機躲避導彈的情節在現實的戰場裡面是不存在的。

然後再說導彈的鎖定問題,由於半主動雷達的不靠譜,現在主流的中距空戰導彈都是在彈頭上裝入了這麼一個小型的雷達系統,導彈靠自己的主動雷達去探測目標,而戰機在發射導彈後不再需要繼續跟蹤,而是直接尋找搜索下一個目標,這就是現在主流的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例如AIM-120,俗稱“發射後不管“。

在火控雷達發現並多頂目標後,火控計算機將目標諸元比如速度、高度、方位等傳輸給導彈中後,導彈的彈頭雷達進行啟動對目標進行探測。探測到目標後向火控計算機發送鎖定目標成功,導彈點火發射!

之後就與飛行員無關了,這就是導彈與鎖定戰鬥機的一場不對稱的較量!由於空戰導彈的速度和機動性都遠遠大於戰鬥機,而且導彈是一直指向目標,那麼目標很難擺脫導彈雷達的探測,甚至在20公里發內內被鎖定目標都不知道導彈是從那個方向飛過來的,目標基本上沒有擺脫的可能!

至於紅外製導導彈基本上原理和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類似,以前對付這類導彈很簡單,一邊機動一邊放出干擾彈,就能誘導導彈攻擊假目標。但是這些誘騙手段對導彈來說都過時了,現在導彈一般都有紅外成像功能或者直接電視制導,戰鬥機就基本擺脫不了導彈的追蹤。

既然導彈這麼厲害,戰鬥機該怎麼辦?未來的方向當然就是隱身和反隱身的角逐了,誰先發現對方誰就是優勢!


狼煙火燎


當戰鬥機被空空彈鎖定時,倘若此彈剛好處在慣性飛行間段,戰機有可能通過機動動作來規避,打開加力逃避導彈的最遠射程,此時導彈燃料已差不多消耗殆盡,戰機就有可能避免被導彈擊落。

當代的空空彈,其射程大都在百公里以內,倘若剛發射在其有效射程內,即導彈的動力飛行段,是不可逃逸區內範圍,那麼飛行員最好選擇跳傘逃生,避免無畏的犧牲。

此時,戰機加力機動擺脫、施放紅外誘餌、進行電子干擾等,基本上已不起作用了,F-15SA戰鬥機被也門胡塞武裝擊落,說明戰機一旦在導彈動力段被鎖定,則躲開的概率非常小。

現代的空空導彈,事實上已越來越先進,有了防誘騙功能,能識別是施放的紅外誘餌,還是戰鬥機尾噴的熱焰,從而選擇真正的目標打擊,所以戰鬥機要躲避有此功能新型空空導彈的攻擊就顯得非常困難了。

特別是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在近距離格鬥時,一旦尾追時發射導彈,只要格鬥導彈不出問題,即便被追打的戰機施放干擾彈,或實施機動規避,被追打的戰機躲開的機率都極低。

綜上,戰鬥機被空空導彈鎖定,飛行員逃生的機會,大概也就對半吧,還得取決於戰機飛行員的臨危處置是否得當。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戰鬥機本是就是一個發熱源,一般導彈都會配備紅外線跟蹤器,你怎麼飛它都會跟著你,加上導彈多,誘餌彈不夠用的情況下,很多戰鬥機都會被導彈追上。

現代導彈一旦鎖定目標很難被甩掉,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導彈機動性一般大大優於戰鬥機。

2.導彈的飛行速度數倍於戰鬥機,留給飛行員的反應時間很短。

3.根據導彈制導方式不同(雷達、紅外、還有符合制導),選擇的應對方式就複雜得多,戰鬥機的被動防禦效果均非常低(不久前,沙特被擊落的F15就是很好的例子)。像電影裡面的帶著導彈秀機動性的場景不可能出現。

所以,導彈相對於飛機來說有比較大的優勢,一旦鎖定想要擺脫概率非常小。這裡多說一句:中距以上的空空導彈命中率就很低,因為戰鬥機有足夠的時間機動,可以選擇的干擾手段更多。

最後,是因為導彈並不是採用擊中才能爆炸的碰撞式引信,而是採用近炸引信,也就是說,導彈並不需要一定就能準確命中飛機,他只要能在可以殺傷飛機的半徑內爆炸就可以,他可以發射到一個大略的方位就可以,這對於飛機而言是很難躲避的,因為你無法判斷導彈的殺傷半徑,也許等到你準備機動的時候,他就已經爆炸了,他的碎片就已經損傷了飛機了,所以飛機很難躲避。

以前的紅外製導導彈的導引頭不是很先進,不能夠分辨發動機的尾噴口的熱源和其他熱源的區別,戰鬥機一旦被鎖定之後,可以利用其它的熱源擺脫導彈的跟蹤,比如向著太陽飛去。

一般的空對空導彈都是熱尋的導彈,依靠追蹤飛機發動機尾噴管巨大的熱能來攻擊目標。當飛機被此導彈鎖定以後,只能釋放高熱的干擾彈,同時做大過載機動來逃避導彈的追蹤。

有時干擾彈並不能誘騙到導彈,那就只能尋找天上最強的熱源,只有太陽了,所以一旦飛機被導彈鎖定,就會拼命向著太陽直飛,等導彈跟上以後,然後突然收油做大過載機動,導彈會尋找最強的輻射源太陽一直飛去,直到能源耗盡自毀。這樣的躲避方式只適用於白天,陰雨天也可以,因為戰鬥機在做逃逸的時候都是開加力超音速了,幾秒就能穿越雲層,見到太陽。




沙漠之湖


戰鬥機作為現今世界在空中作戰最優異的一種軍備武器,它的各種性能都受到非常多的關注。而且在這個技術飛快更新的時代裡,戰鬥機的各項性能也是日新月異,現在的各種型號的戰鬥機,和以前的相比那簡直就是“碉堡了”。由於最新理念矢量發動機的應用,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和各種難度極大的飛行姿態也是大有提升。而且在現在DC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經常能夠從影視節目中看到戰鬥機在空中格鬥和躲避導彈的精彩畫面。我們都知道,戰鬥機主題是以攻擊為目的的存在,它的防禦能力是非常的弱的。雖然現在五代戰鬥機大都是採用了最先進的隱身技術,很難被人用雷達和一些電子設備發現,但是一旦被這些設備發現,肯定就會發射制空武器進行攔截。那麼戰鬥機一旦被髮射的導彈鎖定住了,那這架被鎖定的的戰鬥機還能憑藉自身的飛行特點躲過導彈的追擊嗎?相對來說,的確有些戰鬥機能夠在被鎖定後完成逃脫的,但是能夠成功躲過導彈追蹤的在總體上來說,佔的比例是極小的。

我們都知道,戰鬥機在被鎖定後自己是能夠發現的。就像當年美國支援給臺灣的U2戰鬥機一樣,當戰鬥機的機載電子裝置探測到追蹤的雷達信號,就會在機載雷達上顯示出來其具體的位置。

能夠幫助其躲過導彈追蹤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釋放其唯一的防禦裝備,干擾彈。干擾彈能夠實釋放熱量,具有和戰鬥機相似的性質特徵,能夠干擾導彈的追蹤。而且導彈如果撞到了干擾彈上,也是會觸發爆炸的。

如果幹擾彈起不到作用,那就只能靠飛機的機動性能來擺脫導彈的追蹤。如果在飛行員和戰機的能力都很強的情況下,只要能夠在讓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能夠飛出導彈的探測範圍就能夠擺脫追蹤。

但是想要躲過導彈的偵查範圍,並不容易。目前世界上所裝備的地對空導彈的飛行速度都在4馬赫左右,而空對空導彈的飛行速度能夠到達6馬赫。而當今非得最快的戰鬥機也只能夠飛出3馬赫的速度。所以導彈留給戰鬥機反應的時間是及其有限的。

而且一點發射導彈,就不只發射一枚。在進行軍事打擊時,為了確保能夠成功攔截目標,多會發射多枚導彈用來達到補充攻擊的目的。所以在現在的導彈攔截下,能夠躲過攻擊的戰鬥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這就是隱身戰鬥機的優勢所在。


水鏡曉先生


一般採取一些機動動作是可以的,弄不好還可以反鎖定。如果是導彈已經發射就應採取一些規避動作。如果是紅外製導導彈或者是雷達制導導彈可以釋放紅外干擾彈和箔條幹擾彈。





永煜中原


以前的AAM還是有可能逃逸的,只要離軸角足夠大,現在基本上不可能!因為首先現在的高端AAM都是二元發動機的,導彈接近目標後會再次點火第二級發動機。其次,現在導彈抗干擾能力越來越強,對干擾彈的識別率能超過95%.....

所以,現在空戰,被對方導彈鎖定後逃逸的可能性幾乎為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