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生活总想调戏我,我却把生活给调戏了

苏东坡:生活总想调戏我,我却把生活给调戏了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瑜伽修炼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仙、在政治上唱反调的人、厚道的法官、月夜徘徊者、诗人、小丑。

尽管林语堂先生颇费笔墨的试图概括出苏东坡的全貌,但依然有挂一漏万的嫌疑。比如苏东坡指出月亮上的阴影是月亮上山的影子。比如苏东坡是个古灵精怪的雄辩家,因为他曾与鬼神辩论,貌似都是苏东坡赢了。比如苏东坡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道士,到死都在研究长生不死之术,顺便也成了半个医生,他就曾用自以为是的办法治好了自己的痔疮。比如苏东坡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吃货......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有过从一个从八品连升六级的辉煌时刻,有过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正二品大员的巅峰状态。也有过从巅峰堕入低谷,没有品级、没有俸禄、不得参与政事的落寞阶段。从巅峰到低谷再到巅峰再到低谷再到巅峰,苏东坡的人生看上去就像是一幅让人费解的心电图。

可是无论怎样,苏东坡都是一幅乐呵呵面对生活的态度。记得有位西方文豪说过,他对生活的热爱,热爱到令自己不好意思的程度,这用来形容苏东坡对生活的热爱也是恰当的。用现今的网络语说,苏东坡面对生活就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而我对苏东坡的生活态度的概括则是:生活总想调戏我,我却把生活给调戏了。在苏东坡一生中,有这太多被调戏和调戏的有趣瞬间。

苏东坡:生活总想调戏我,我却把生活给调戏了

《三字经》中有这么几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个苏老泉,说的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为什么苏洵到了27岁突然要发奋读书呢?话说苏洵27岁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一是他的哥哥参加高考成功,顺利当了国家公务员;二是这一年苏东坡出生了,苏洵做了父亲,突然感觉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了。当然苏洵虽然开始奋发图强,但还是数次高考落榜。直到苏东坡20岁这一年,苏洵带着苏东坡和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父子三人同时雄赳赳气昂昂进京参加礼部会考。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考试毕,欧阳修发现了一篇旷世好文,但欧阳询转念一想,当今天下,除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于是欧阳修为了避免旁人说闲话,就把这篇文章给排了个第二名。谁知揭榜之后才知道,这篇文章原来出自苏东坡之手。本来能得第一,因为一个用心良苦的误会,苏东坡被弄了个第二,这是苏东坡第一次被生活调戏。不过好在,这次调戏很快就被苏东坡调戏回去了。第一是由于欧阳修的误会反而让苏东坡三父子在京城名声大噪,等于欧阳修给苏东坡做了一个反面广告。第二是在接下来的由宋仁宗亲自主考的制考中,苏东坡和苏辙同时大放异彩,宋仁宗还感叹的说:哎呀呀,我总算给我的子孙发现了两个宰相的苗子。到后来的后来苏辙做过副宰相,而苏东坡官至尚书。

苏东坡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记载着一次苏东坡调戏生活的趣事。话说当时苏东坡被贬惠州,因为当时惠州经济不景气,苏东坡旁边的农贸市场规定,一天只能杀一只羊。你想啊,就可怜的一只羊,羊肉自己是被有钱人和官老爷买走了。苏东坡只是一个被贬谪的谪官,显然没资格吃到羊肉了。但是这点小事哪里能挡住一个吃货前进的步伐呢。苏东坡就给羊肉店老板打招呼说让把羊脊骨给他留着。苏东坡买回羊脊骨,用炭火慢慢的烤,一边烤一边往羊脊骨上淡淡的淋一点酒,一边考一边往羊脊骨上淡淡的撒一点盐。烤至骨肉微焦,开吃。苏东坡给他弟弟说,你知道么,用这种办法烤出来羊脊骨,吃着简直有蟹肉的味道。苏东坡大致三、五日吃一次这种烤羊脊骨,并在信中调侃弟弟说,你生活优渥,常年吃上好的羊肉,把牙齿都陷进去了也碰不到骨头,至于我发明的这种烤羊脊骨,你这种有钱人又怎么会体会这其中的美味呢。信的结尾苏东坡还不忘记幽默一把,他说,这种烤羊脊骨好吃是好吃,但就是有个麻烦,就是让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很不开心。想想看,一个朝廷二品大员被贬,连一顿像样的肉都吃不上,生活对他这般调戏,遇到一般人估计只能怨天尤人,叫苦连天,骂爹骂娘了,可是苏东坡却用这种近似于阿Q的姿态,毫不客气的把生活调戏了一番。

苏东坡越是调戏生活,生活好像就越不打算放过苏东坡。

这不,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子,再一次被贬,这此一下就贬到了海南岛。之前的日子虽然艰苦些,好歹有个住处,这一次被贬连个住处都没了。好在苏东坡名满天下,就算被贬到海南岛这种当时完全的方外之地,当地的村名还是认这位大诗人的。于是在老百姓的帮助下,在槟榔林里就地搭建了三间类似于茅草屋的房子,起名“槟榔庵”,住下来。当时海岛上的百姓以捕猎为生,盐巴、咸菜、大米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是从大陆运送。缺米少粮的光景也是时常发生的,当地的百姓时常救济一碗米半条鱼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苏东坡在这里还养过一条叫“乌嘴”的大狗,苏东坡经常会带着“乌嘴”在村里失魂落魄的溜达。有一次苏东坡在溜达的路上遇到一位村妇,苏东坡神经兮兮的凑上去问村妇:人生如何?村妇曰:一场春梦耳。于是苏东坡给这村妇起了个外号“春梦婆”。

苏东坡在海南岛度过的三年一个月的近乎绝境的日子里,当然没有忘记继续调戏生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这里虽然缺医少药,但我每每想起京城每年都有那么多人死于医师之手,我就突然很庆幸。在这段时间里,苏东坡修改《易传》、《论语说》;作《书传》;著《志林》;和陶渊明诗124首;顺便把跟随在身边的儿子苏迈培养成了一名进士。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苏东坡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一想起他的名字,就立刻生起敬仰和嘴角挂起微笑的人。

是的,我们爱苏东坡,不光爱他的才华,我们更爱他调戏生活的态度。

苏东坡:生活总想调戏我,我却把生活给调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