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之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蓝弥猫深巷


曹操身为一代雄主,也不能随随便便杀,杀人总是需要理由的,而曹操杀杨修其实在史书中已经记载了原因:

《三国志 曹植传》: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曹操顾虑曹植的势力太大会成为后患,因为杨修有才能有智谋,又是袁术的外甥,于是罗织罪名杀了杨修。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曹操杀杨修的两条理由:

1、杨修有才能有智谋,但辅佐的是曹植。

杨修被杀已经是公元219年了,这个时候曹操早已经确立了曹丕的接班人位置,既然立了曹丕,就不会允许曹植的势力过大,也不会允许曹植的身边有太多的人才辅佐,否则会威胁曹丕的地位,造成政治动乱,曹操杀杨修,就是将这种动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至于什么合字谜、阔字谜事件、鸡肋事件以及杨修为曹植通过曹操考核的事件,不过只是个诱因,让曹操找到了杀杨修的理由,根本原因还是杨修辅佐曹植,在政治上站错了队。

2、杨修是袁绍的外甥。

曹操用了近十年时间,从官渡之战开始,到赤壁之战前,消灭了盘踞在北方四州的袁绍势力,袁氏一门基本上被曹操赶尽杀绝,而杨修作为袁绍的外甥,对曹操消灭袁绍一事,可是有仇恨的。

除了这两个原因外,我觉得还要加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杨修出身弘农杨氏。



这就是典型的出身获罪,弘农杨氏在东汉末年的名声不亚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不仅四世太尉、声望巨大,而且与其它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姻关系,曹操对弘农杨氏的厌恶来自杨修的父亲杨彪。

杨彪当年可是护送汉献帝进入洛阳及迁都许昌的功臣,官至太尉,曹操厌恶杨彪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杨彪是拥护汉献帝而反对自已的,就找了个理由想杀杨彪,结果引起众多名士的反对,孔融、荀彧都为杨彪说情,就连曹操亲信的满宠也认为找不到杨彪的罪行证据而建立放过,曹操无奈只得放了杨彪。



曹操没杀成杨彪,并不代表就放过了弘农杨氏,杨修作为杨彪最有能力的儿子,成为替罪羊,曹操杀杨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曹操与弘农杨氏的过节延伸到杨修身上的结果。

而司马懿呢,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很简单,曹操找不到杀司马懿的理由。前面已经说过,杀人是需要理由的,尤其是曹操这样身居高位的权臣,如果随便杀人,就会失去天下民心的,曹操“挟天下以令诸候”之所以与董卓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曹操行事一般来说是有理有据的,不会像董卓那样凭喜好杀人。



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氏,在曹操的晚年,表现得相当的低调和忠诚。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多半是来自后人的附会,在早年,司马懿的表面是相当的低调,而且是士家大族中拥护曹操代汉的人,在所有人的眼中,司马懿就是一个勤勤恳恳支持曹操的人。

不仅如此,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还是曹操出仕的举荐人,对曹操有着知遇之恩,从司马懿的父亲开始,司马氏家族中人与曹操的关系都不错,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曹操控制的朝廷中担任洛阳令、京兆尹,这是首都的行政长官,也是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早在曹操担任司空时,就开始跟随曹操,成为司空属官,历任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重要职务。



但最重要的,还是司马懿是曹丕的重要助手和辅佐之臣,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曹丕四友”,成为曹丕的心腹和登上接班人之位的重要功臣,被曹丕信任和重用,曹丕可是将来的领导人,曹操没有理由杀司马懿。

所以曹操杀杨修,放过了司马懿。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在他死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杀了杨修,曹操的举动让人很诧异。曹操生前曾告诫儿子曹丕:“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不是甘为臣下之人,将来必会干预我们家族之事。”讲真曹操眼光还是比较毒的,司马懿晚年确实掌控了曹氏江山。当然这都是后话。既然曹操看出了司马懿的阴险狡猾的一面,为何临时前没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呢?

首先说下没杀司马懿的原因:

曹操没杀司马懿的原因就是曹操爱才,司马懿虽然阴险狡诈,但他再有能耐也跳不出曹操的手心,曹操基本吃定了司马懿,曹操活着压制的司马懿抬不起头了,他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司马懿

另一方面司马懿结交太子曹丕,曹操发现曹丕很重用司马懿,是太子集团的主要谋士,曹操即便看在曹丕面上也不会杀司马懿。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在关键时刻为曹操出了一个锦囊妙计,为曹操解除了后顾之忧。

这件事是这样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杀杨修的前一年,曹操死前一年)。是关羽威风八面的一年。

关羽在这一年夏天兵围曹仁据守的樊城,曹仁急忙向曹操求援,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前去解围,谁知道二人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斩,樊城此时岌岌可危。

假如樊城被关羽攻陷,当时汉献帝所在的许县就会落入关羽之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砝码就会失掉。曹操迫于关羽的兵锋,打算迁都黄河以北。



▲关羽

此时司马懿冷静分析了战局,他对曹操说,“战争难免有胜败,一时得失不会影响全国局面,迁都只会造成人心不稳,是向敌人示弱的表现。当务之急是派人联系东吴的孙权。关羽做大做强不是孙权乐见的事情,只要让孙权偷袭关羽的荆州,关羽就会不战自退,樊城可解,许都就会转危为安。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接下来是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的大本营被孙权占领,随后关羽走麦城被杀。

从这方面看,关羽是被司马懿用计害死的。想想看曹操怎么能在死前杀司马懿呢?他要把这个人才留下来对付诸葛亮。

曹操必杀杨修的原因。

在我们印象中,司马懿要比杨修年龄大,其实不是,杨修比司马懿大四岁(司马懿出生于179年,杨修出生于175年)。


▲杨修

杨修的文化修养高于司马懿,他的出身也比司马懿高贵,杨修是弘农杨氏显赫世族出身,并且和当时另一望族淮南袁氏有亲戚关系,杨修是袁术的外甥,也就是说,他的母亲是袁术的姐姐。他的父亲是太尉杨彪。

杨修被杀原因有多方面,历史上对他之死传闻很多。比如他的“一盒酥”的故事,据说曹操给了大家一盒酥糖,大家看到没敢动,杨修见到后直接打开盒子,把酥糖分给了大家。曹操让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杨修说:“丞相送“一盒酥”分明告诉大家“一人一口(盒)酥糖”我照丞相吩咐去做的”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小子挺有才啊!”。

还有一个故事是“阔门”事件,有一次丞相府修建了一个门,等验收时,曹操视察了一遍,没说什么,直接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走了。杨修看到后,让施工队拆掉重新往小的修建。


▲曹操和司马懿

过了几天曹操再次视察,满意的笑了。问谁的主意,大家说是杨修。曹操仍然让杨修解释:“丞相在门上写活字,这分明是一个“阔”字,丞相分明是嫌弃门太大了。所以只好缩小。

曹操笑笑”好小子,你挺有才啊!”其实曹操很吃醋,杨修事事猜透了自己,简直是自己腹中的蛔虫。

第三件事是“鸡肋”事件,杨修是曹操随军主薄(管理文书)。有一次作战,曹操久攻不下城池,实际是被牵制住了,打不是,撤也不是。由于发愁,曹操吃鸡喝酒解闷。此时夏侯渊问晚上口令是什么,曹操触景生情,随口说“鸡肋”。于是夏侯渊就传达了下去。

等到曹操要下达撤兵命令时,发现杨修所在的队伍早就整装好了,这让曹操大吃一惊,一问,说是杨修好几天前就告诉手下要撤兵了。曹操依然让杨修解释为什么?


▲杨修(龙吟虎啸剧照)

杨修说:“丞相口令鸡肋说明了问题,“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不正是丞相心中所想吗?曹操大怒,以杨修破坏军纪蛊惑人心把他杀了。有人说曹操嫉贤妒能杀了杨修。

以上都是演义和小说之言,无非是抹黑曹操,说曹操嫉贤妒能小肚鸡肠。其实曹操杀杨修不是对他嫉贤妒能,曹操是很大度的人,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豪杰奇人异士,讲真比杨修有才的人比比皆是。曹操不至于格局那么低下。

曹操杀杨修而没杀司马懿是因为政治原因。

首先杨修的老爸太尉杨彪遗祸子孙,杨修的父亲杨彪是忠于汉室的大臣,他看不惯曹操凌驾于汉献帝刘协之上,换言之和曹操的政治观点不同,他这个太尉是汉朝的太尉,不是他曹丞相的太尉。杨修仰仗他父亲的势力,屡屡和曹操唱对台戏。曹操规劝他多次,告诫他不要这样。杨修执迷不悟。

【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引自《三国志》


▲袁术

另一原因就是此时杨修的舅舅袁术割据淮南,平定了江东。打算称帝,曹操害怕杨修勾结舅舅起事,所以要杀杨修,以上是杀杨修原因之一。

曹操杀杨修原因之二:

杨修很聪明,但只是小聪明。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时,由于杨修和曹植都是诗词歌赋俱佳的“文人骚客”,所以杨修就成了曹植争“储”的得力助手。而司马懿则成了曹丕争储的主要谋士。

两个集团构成人员是:曹丕方都是一些搞政治的老手,而曹植方则是一些文人墨客。这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道理。



▲曹操

杨修文采不错,但是搞政治是短板。比如曹操考验曹丕、曹植时,曹丕吟诗作赋比不过弟弟曹植,于是问计于司马懿,司马懿说,既然比不过曹植,等你父亲出征让你作诗送行时,你只管流泪,不用赋诗一首。而杨修却让曹植发挥他的天赋。结果可想而知,曹植文采飞扬,而曹丕采纳司马懿的计谋,站在道旁一个劲的流泪,表现出了和父亲难舍难分的样子,表现了对父亲眷恋的样子。曹操一想,曹丕是孝子,于是决定把曹丕立为太子。曹丕“以不变应万变”战胜了曹植。

令曹操下决心杀杨修的事还是私闯“司马门”事件。话说当时曹植在外面,他为了尽快见到曹操,居然喝醉酒私闯司马门。原来司马门的驰道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在上面通过,而此时曹植只不过是世子,没有权利和资格驾车通过。

当时杨修也喝多了,他没有制止曹植这样做,发生这事后,后果很严重,曹植被曹操打入“冷宫”,失去了竞争太子的资格。杨修直接被拘捕。曹操害怕曹植集团死灰复燃,干脆临死前杀掉了杨修。



【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彰。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

综上所述,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站错队是一方面,锋芒毕露是一方面,身世显赫也是一方面。各方面原因促成了杨修之死。


秉烛读春秋


杨修是个古代知识分子,在三国时期,知识分子很少,像杨修这样博学多才的少之又少。因为古代没有普及义务教育,贫寒子弟根本没有机会读书,他们只能安安分分的种庄稼。读书做官从来都是门阀士族子弟的事情,杨修就是士族子弟,他家盛产太尉,他的父亲是太尉,他的爷爷是太尉,他太爷爷还是太尉。



杨修书读的好,他也有读书人的通病,喜欢卖弄学问,耍个小聪明。而且他精通心理学,擅长揣测别人的心思,而且还猜测极准,甚至连老谋深算的曹操心思,他也能摸得八九不离十。

这曹操是个奸雄,城府极深,天天谋划着一些权谋之术,哪料到有个人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自己想的什么准备干什么他都一清二楚,曹操越来越感觉不自在。



曹操也喜欢卖弄学问,没事也附庸一下风雅,写写诗提提字啥的,写的不错,他的诗大气磅礴,波澜壮阔,如滔滔江水一般奔流不息。除此之外,他还喜好猜谜语,不仅自己猜,还出谜题让别人猜,偏偏杨修是个猜谜高手,曹操出的谜题,在杨修看来如小儿科一般,一猜即中。自古文人相轻,自负的曹操看到谜题被杨修一下猜中,心中不悦。

当然,这些琐事只是让曹操心中有些不爽,此时还没有杀杨修之心,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让曹操有了杀心。



原来,杨修卷入了曹操继承人之争中,立嫡立长自古就是最为敏感的事情,也是最为忌讳的事情,杨修支持曹植。曹操为了在两个儿子中选拔优秀的继承人,经常出一些军事方面或者国家治理方面的考题,让两个儿子回答,曹植每次都能对答如流,曹操暗暗称奇。后来曹丕告密,才知道都是杨修事先猜中题目,并提前为曹植设计好答案。曹操知道后,大怒,这是典型的作弊啊!此时他已有杀杨修之心,但是还差一个合适的借口。

终于有了“鸡肋”事件,曹操抓住这个机会,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了杨修。杨修不仅死在他的狂,还死在他爱管闲事,立嫡立长是曹操自己的家事,你一个外人瞎掺和,曹操不整死你才怪。



司马懿也是个士族子弟,家族势力非常显赫,他也是个博学多才的智谋之士,这点和杨修有点像,但司马懿不像杨修那般张扬,而是低调深沉。不该管的事情不管,不该问的事情不问,始终和最高领导曹操思想保持一致,行动保持一致,套用现在政治辞令,那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曹操看来,这个小伙子是个可造之材。

但后来曹操发现司马懿抱负远大,有雄心壮志,似乎不甘于人臣,越来越像年轻时的自己,这时他有点担心,凭他的老谋深算,尚可以驾驭司马懿,但他的儿子孙子是不是能驾驭的了他呢?曹操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应该是基于此,曹操戎马一生,阅人无数,直觉还是蛮准的!



可是司马懿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此时魏国元老级的谋士如郭嘉、荀彧等都已死去,大业未成而杀智谋之士,杀之实在于心不忍。

曹操生了恻隐之心,他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他这一时之仁,竟然铸成大错!


一半秋色


曹操临死之前,不杀司马懿的理由;司马懿是能忍的,而且是无人能及;能谋之才也是人中上品。司马懿之谋看大局,做为谋臣,他只管说大局如何,很少说眼前如何?曹操喜欢他的就是司马懿的眼光。说什么曹操能看出司马懿的雄心,都是瞎扯。如果司马懿被曹操看得出以后要夺曹魏的江山,就算司马懿是天才,司马懿也逃不过。

华佗是出了名的神


医,只有他能医治曹操的头痛之病,明明知道只有唯一的华佗,但曹操为了自己,还是给杀了。

对于曹操来说,不管谁只要威胁到曹魏的政权,他都会毫不客气杀之。何况是在自己的谋臣司马懿了。

司马懿之所以没被杀,因为他忠心曹魏,之前在曹操和曹丕时代,他是做到的,曹操死之前不杀司马懿,没有理由能让曹操杀之。当然他知道曹丕需要司马懿,曹操更知道司马懿的谋才,曹操选曹丕为接班人,就肯定了司马懿。所以,曹操不能杀了司马懿,曹丕还得有人辅助,那就是司马懿。


杨修,高官贵族家庭出生,才学超群;智谋在司马懿之上,但锋芒显露太过,再者文采一流,自为请流?司马懿和他比都不在一个档次上。杨修之谋,善言而辩,往往是局部思维而已。他和曹植有共同爱好,那就是诗词。在为曹植争取位置的时候,他太聪明了,用曹植的特长去发挥,这本来说是好事,但对于曹操来说,治国可不是靠诗词,而是要靠政治头脑,如果治国能用诗词,那就用不着拼死拼活的征战了。

司马门事件是杨修不能掌控的,但曹操已经选了曹丕,那么曹植就是弃子,杨修更是。以杨修的能力,以后定能搅动曹魏,毕竟他的家世影响力比司马懿强百倍不止。

曹操留下杨修,既不能为曹丕所用,(他是曹植的谋士),日后以家世之力,不知要翻起多少风雨,曹操是过来人,知道后果。曹植没有如选接班人,那杨修就必须成为牺牲品。


历史戏语


曹操为了后世江山的稳固,杀了杨修,而没有杀司马懿,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太看得懂的事情。

(杨修剧照 )

杨修是个性格很张扬的人,典型的小聪明。他很能猜测领导的意图。但是别人猜中领导的意图,都会装憨,不会表现出比领导更聪明的样子。可是杨修却憋不住,一定要把领导的意图说出来。

不过,正是因为杨修性格张扬,他这样的人,才不会有多大的危害。因为他肯定得不到领导的喜爱,也不团结同事。他这样的人,领导想要他死,那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且还不会有人帮他说情。

总之,这样的人留着,绝对不会对曹魏的江山造成什么危害,曹操根本就没有必要亲手杀他。

可司马懿就不一样了。司马懿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有大智慧,但是这些大智慧都被他掩藏起来了。而且,他还会演戏,经常能骗过别人。一个有大智慧又能演戏的人,那简直不得了。要夺取曹魏的江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要说曹操没有看出这一点,倒也罢了。问题是曹操已经看出来了。曹操请他去,他演戏说有病不去。曹操一下就看出来了,说别演了,不来就砍头。司马懿吓住了,只得去。曹操那时候就评价司马懿,说他“有雄豪志”,有“狼顾之相”,不会“久居人下”。

(司马懿剧照)

曹操既然已经看出他不会“久居人下”,还把他留着,那不是等着他来夺取自己的江山吗?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留下司马懿而杀掉杨修,主要还是想夺取江山的问题。

最早的时候,曹操是想立曹植为世子的。但是后来他发现,曹植虽然文章写得好,但很放纵自己,做事不检点,因此觉得曹植只能是个文人,不能当国家领袖,改了主意,决定立曹丕为世子。

因为改了主意,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就要剪除曹植的党羽,尤其是要剪除杨修这样的党羽。因为杨修留在曹植身边的话,肯定会撺掇曹植干坏事,让他和曹丕对着干,夺曹丕的王位。那样一来,曹丕曹植两兄弟必然会兵戎相见。那样的悲剧,显然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曹操先行一步,预先把杨修给杀掉,免除隐患。

司马懿则不一样。司马懿留在曹丕身边,对曹丕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曹操虽然最终立曹丕为世子,但其实,他并不是很看得上曹丕这个人。因为曹丕这个人,性格比较柔弱,做事犹豫不决,不自信。这样的人,是不太容易成大事的。

但是,曹丕却又是必须成大事的人,因为虽然曹魏已经夺取了权力,但并没有夺取汉家江山。夺取了汉家江山后,还得夺取天下。夺取汉家江山容易,但是夺取天下就难了。要知道,当时已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是难缠的角色。如果曹丕身边没有司马懿这样做事周密,又智谋超群的人辅佐他,别说战胜刘备和孙权,夺取天下,有可能夺取汉家江山,可能都会出纰漏。

所以,就算曹操觉得司马懿是一个危险分子,但他依然必须把司马懿留在曹丕身边。

(曹操剧照)

有人可能会说,留下司马懿,难道曹操不怕给人做嫁衣,最终曹家的天下,被司马懿给夺去吗?

曹操当然害怕这个。但这毕竟是后话,总不可能为了害怕将来江山被夺去,而在夺江山的时候,把能人都给除掉吧?那样一来,还怎么打江山?

刘邦当年为了让韩信帮他打江山,还拜韩信为大将,还封韩信为齐王呢。难道他不怕韩信最终夺他的江山?

再说了,其实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有防备的。在曹操的时候,很多次他都没有听司马懿的主意。尽管司马懿的主意确实不错。同时,他也没有封司马懿很大的官。连曹丕给司马懿封的官都不高,应该说,曹操肯定对曹丕说过什么,曹丕才会这样做。

司马懿当大官,是在曹叡的时候,以及曹叡去世以后的事情。但那时候曹家已经一代不如一代,没有办法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因为杨修和司马懿支持的人不一样,也就是杨修站错了队。

杨修支持的是曹植,司马懿支持的是曹丕。

而曹操临死之前,已经下定了决心由曹丕继承自己的位子。

而曹操最担心的就是子嗣之间发生内讧,而一旦发生内讧,就怕对立的子嗣中都有计谋很深的人,那样,对曹家将是一场灾难。

所以,为了避免子嗣之间发生大的内讧,也为了给曹丕清理障碍,必须要剪除其他子嗣身边能兴风作浪的谋士。于是,杨修作为曹植最可依赖的谋士,只能杀掉了。

之所以不杀司马懿,一是认为司马懿还可以为曹丕使用,同时也认为曹丕完全能控制司马懿。只是没有想到曹丕是个短命鬼。


东邪桃花岛主


方圆论坛观点!

司马懿和杨修,同样两个聪明决定的家伙。但司马懿属于韬光养晦的类型。而杨修属于锋芒毕露的类型。可以说整个曹魏阵营当中,最了解曹操心里活动的就是司马懿和杨修。

曹操对司马懿从一开始就提防着,曹操知道司马懿不是屈居人下之辈,但是曹操有信心压制司马懿。而司马懿显然也十分清楚曹操的厉害。所以司马懿对于曹操一直都是低眉顺眼的。做事认认真真,不该管不该做的事一点都不敢碰。就连曹操立世子的时候曹操问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也不敢发表意见。司马懿也一直对曹操装疯卖傻。曹操对于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曹操为人就是喜欢人才,而且曹操也有信心反手之间灭掉司马懿,所以就一直留着司马懿。


而曹操对杨修则不一样。曹操对于杨修那真真的喜欢他的才华。但随着慢慢的深入了解之后,曹操发现杨修竟然能看穿他的心思。而曹操此人是什么性格我们也都了解,疑心很强。对于所有人都不是完全信任。除了曹家和夏侯家的本人家。其他人曹操都不是十分信任。真正让曹操决心杀掉杨修的原因不是因为杨修恃才傲物,而是他能看透曹操的内心。看透没关系,到处显摆的话那就是找死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显然杨修的嘴害了他自己。

曾经通过三个事件让曹操真正对杨修下了杀心。

一、阔字谜

杨修在曹操时期做主薄的时候有一次陪曹操去看新盖好的府邸。曹操在看过府邸大门之后,便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便离开了。其他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唯独杨修对众人说,门中有个“活”字。那就是阔气的阔字了。曹操是嫌大门太阔气太大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曹操听说这件事后才开始注意杨修。


二、合字谜

有人进贡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之后便放下了奶酪,而且在放奶酪的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互相看看。大臣们都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奶酪传到了杨修那里。杨修便揭开盖子吃了一口奶酪,然后对众人说,主公是叫我们每人吃一口。曹操听完哈哈大笑。但心底里对杨修已经起了杀意。

三、鸡肋由来

曹操还是担任丞相的时候,杨修因为聪明又好学颇受曹操喜爱。曹操就命他当了随军主薄。但杨修不知道收敛,在曹操手下办事依旧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时曹操正在讨伐刘备,因为军事进展不顺利曹操就想撤退,但是又舍不得现在的成果。正在这个时候士兵问曹操当晚的口号是什么,曹操脱口而出说了个“鸡肋”。杨修听了这个口号后就开始收拾行李,别人看见了问杨修为什么收拾行李。杨修就说,鸡肋鸡肋,吃的话没多少肉,丢掉又很可惜。主公这是准备要撤退了。所以大家伙都开始收拾行李。曹操听见外面一片吵闹还以为士兵做乱了,忙询问是怎么回事。最后才知道是因为杨修的原因。曹操心里对杨修就更加的忌殚,杀意也更弄了。最后杨修果然被曹操所杀。




曹操之所以没有杀掉司马懿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曹丕。因为司马懿很早之前就看出了曹丕的野心,但是曹丕没有和野心相匹配的智谋,所以司马懿私底下给曹丕出了很多主义。而曹丕靠着司马懿出谋划策也确实很讨曹操欢心。而且曹丕也越来越依赖倚重司马懿。曹操原本是打算杀掉司马懿的。但一方面架不住曹丕的请求,另一方面司马懿也足够的低调,低调的迷惑了曹操。再加上还有东吴和蜀汉这两个外敌的存在。曹操走了之后他也明白曹丕需要智谋之士辅佐。所以就没杀司马懿。但是却告诫了曹丕等曹家人。司马懿野心很大,如果发现此人不稳马上除掉他。但很可惜曹丕太过信任司马懿没把曹操的话当一回事。结果导致司马懿掌握兵权之后,连曹家的江山都拱手让人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欢迎各位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杨修是死于自己的格局的,这样的人在三国里死了好多了。

对曹操来说,能够给他干活的人,能力就算是差,也差的十分有限。至于给曹操好心办坏事的谋士也多了去了,所以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的格局。

我们熟知杨修的一些故事,比如他特别聪明,喜欢猜曹操的想法,比如”鸡肋“、”一盒酥“的老梗,这些事本质上并不能证明杨修聪明,反而能证明他:特别蠢。

正好题目中有司马懿,我们分别对比一下:

比如鸡肋梗:

曹操打汉中的时候当时非常犹豫,然后就说”鸡肋“。这时候杨修猜出曹操的计划后,就已经开始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

那么问题来了:大部队打算撤退,作为谋士,杨修该做什么?是不是如何善后?你收拾东西回家算几个意思?——说白了,杨修考虑问题,是自我为导向的。这种人的立场放在哪都不会被喜欢的。

十多年前,曹操有个谋士叫郭嘉,他都要病死了,还给曹操写信,说辽东怎么平定的事。我们且不说郭嘉的谋略到底靠不靠谱,但这份格局,所以郭奉孝啊!曹操就怀念很久。

然后说司马懿。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当官并不大。但是司马懿做事特别扎实。举个例子:

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叛变。当时司马懿已经60多了。皇帝曹叡问司马懿:

这事咱怎么办啊?

司马懿:简单,给我一年时间,我亲自带兵灭了公孙渊。

于是司马懿带兵亲征,一年时间,打趴公孙渊,愣是让东吴吃屎都没捡到热乎的。

看到差距了吧?

司马懿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而且这个人资质挺一般的,但就是事业心强,所以魏国皇帝换了几波了,司马懿的地位一直都特别稳。

当然这就是个题外话:

走的快不是本事,走的远才是真功夫。


酒骑风


《三国演义》中有一首诗评价杨修:“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杨修的聪明多智、才华横溢的特点,并感叹杨修最后因才智而惹来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固然在于恃才傲物,引得曹操不满,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曹操当时决定打压世家大族,于是拿杨修开刀了。杨修是汉太尉杨彪之子,袁术的外甥,出身崇尚儒学文化的世家大族,很有影响力。

而曹操出身不好,身份地位较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曹操积极拉拢其他寒族人才,所以才有了“任人唯贤”的政策。司马懿则是出身河内郡,代表了崇尚法家的士族,与杨修等人存在激烈矛盾。而司马懿的思想理念与曹操十分契合,因而获得了曹操的宠信。


老照片


这就要说到一个聪明的人,他并不是说单指一个方面聪明,有的人情商高,有的人智商高。而像杨修这样智商高,情商低的算一类人,司马懿这种情商智商都高的算,另外一类人,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讲,当然是喜欢类似于司马懿这样的人。

其实这就是一种用人的理念,对于曹操来讲,他不怕聪明的,就怕脾气犟的聪明的人,他自然也有聪明的道理。聪明了以后,他知道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你,只要跟他展示一下自己有多么强悍的实力,这种人乖乖闭嘴,而且老老实实本本分在你手底下做事情。

有人说司马懿这样的人最后会背叛曹魏政权,并且给曹操的子孙带来一些灾难,但对于曹操来讲,他不会考虑这些事情。他竭尽全力培养自己的子孙,为的是什么给你们长本事的,不是说创下这个家业给你们败坏的教你们做败家子的,我给你留下人才,你要学会使用你如果不会使用自己丢了江山,你怪谁?(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怪我弄的这个江山给你们吗?荒唐无理,巨婴思想,要是这样的子孙下来,老子几巴掌把他扇死。

当然,曹操这个人呢?留下的那个继承人包括曹丕,他的孩子曹睿,这两个人都是属于那种隐忍的人,两个人都很聪明,而且都懂得察言观色槽脱硫司马懿下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司马懿跟他们是同类人那么从同类人的身上总能找到对付同类人的方法。

所以曹操留下司马懿没有任何问题,谁又能想得到司马懿能活那么长时间,把别人给活活给耗死。

至于说杨修这个人有脑子很聪明,解谜题的时候,一猜一个准儿,这曹操没办法,但是这种人没脑子,没脑子是指情商方面,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吧?

曹操的那些心思,有些事情只能曹操自己知道,但是杨修为了显示自己的真才实学聪明才智,把这些东西全给批露出来了,搞得曹操下不了台的同时,曹操的脸都丢光了。

这种人有一个危险,他是曹操身边的主簿,可以接触到曹操很多的核心利益,这种人为了装逼,什么事情都敢干那么?如果说有人利用他这个性格,从他嘴里套一些情报出来,轻而易举,而且这种人脾气犟,属于那种一旦犯了事情,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所以说这种人不能留在身边,也不能让他在市上呆着这种人太聪明,聪明,容易干大事儿,而这种人又不会真正的为你所用,情商又太低,所以只能让你去死。

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活了下来,杨修死了,二者都是聪明人,但是属于两类人,他们真正的区别就在于情商,情商高的人知道怎么跟上司相处,同时也知道怎么该隐藏自己,但是情商低的人,那就没办法了,即便你聪明可以逆天。那你也必死无疑!而且死无葬身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