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华文化的糟粕?

通渭关注


中华文化,是个很大的概念。孔子之前的礼,尧舜禹的禅让,夏启的家天下,伏羲文王的八卦,周公的礼制。诸子百家的论述。三家九流的滥觞发展。东汉流入中国的佛教,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唐朝的摩尼教、祆教、基督教(景教),和我国本土的道教,到宋朝儒家文化经二程和朱熹的发挥,成为理学,禁欲修心。再到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宋时的契丹、女真,藏,蒙古,满洲等各少数名族文化的交流。最终汇成中华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往往是精华糟粕并存。我们只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区别对待。

举例说明一下。儒家文化经孔子总结归纳,董仲舒"大一统"发扬光大。在汉武帝的倡导下,汉朝实现繁荣昌盛。轻徭薄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理学发展成礼教,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结果孔夫子也奄奄一息了。现在“仁义礼智信”还有人在攻击。为富不仁,大家都觉得不好;见义勇为谁也觉得是英雄;有礼貌的孩子、大人,大家都喜欢;智慧的化身,谁都觉得是好词;守信用是大家都喜欢的,芝麻信用也是大家在努力积攒的。

道教无为在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都起到了与民休息的作用,同时也消磨了人的斗志。鼓励人避世出家的同时无意中发明了火药。

佛教在告诉人们修来世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乱世修庙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普通百姓的生命。佛教的壁画无意中延续了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封建帝王的修书修史客观上延续了中华文明。

问题来了。既然中华文化这么复杂,精华糟粕混在一起。我们怎么办?简单,从良心出发,存一颗善心去做人做事,简简单单。


月淡风青


答:谁说中华文化糟粕了?我怎么没觉得糟粕了?是某些人,被西方文化洗脑后,才说中华文化糟粕了。他们崇洋媚外,拿着煤球当圆宵,你也当真吗?

中华文化五千年,在古代,确实存在着,只有信佛才能救世,他们宣扬,《男尊女卑,女人无才便是德》不科学的言论。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不信奉这些。提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这些先进思想及文化。并纳入宪法。这是多么大的进步。怎么能说,中华文化糟粕了呢?

那么在当今社会,从西方搬来的,领导称呼老板,上司。服务员称小姐,丈夫称老公,找工作叫打工,职工称员工,旅馆称酒店等等的,代名词。就不糟粕了吗?现在有些人,在网上散布恢复繁体字,那你也当真?如果是真的,把时间浪费在写字上,你认为是糟粕还进步呢?结束。



du184567027


个人觉得文化的本身是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的,有些传统文化你觉得它是糟粕,很可能是因为你所处的时代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换一个环境或者方向看待这些传统文化,可能又有所不同,下面我简单的举几个列子。

一、裹足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从四、五岁开始就要用布把双脚紧裹,让双脚畸形变小,因为封建社会的人人为女子的脚不宜过大,要小巧如三寸金莲,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看来肯定是被认为是封建思想,不被大家所接受的。但是我们换一个环境看待一下,现在很多舞蹈演员为了让自己的形体更美,不惜动手术去掉身体的骨头,以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又或者举重运动员为了比赛疯狂增重或减重,这些舞蹈演员和运动员他们为了艺术和国家荣誉残忍对待自己身体,与封建社会中的裹足文化其实差不多,但是我们能接受舞蹈家和运动员的行为却不能接受裹足行为,其实是与我们生活环境有关的,有些文化只是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了,并不是文化本身有好坏之分。

二、贞操观念

古代贞操观念在现今社会看来是对妇女的片面苛求和极不公平的道德观念,现代社会讲究人人平等,每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那种不平等的观念应该摈弃。但实际上现在我们夫妻制度下,有良好的贞操观念也可以促进夫妻和谐相处生活的正面意义,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风气,所以也不能全盘否定。

三、孝道

古时候有为母埋儿、卧冰求鲤等孝感动天的事迹,一直被大家所赞颂。但是放到现在来说这些尽孝的方式就可能不被大家所接受了。

所以说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对文化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文化问题!





烦恼饭桶


另类君答题^_^

“糟粕”一词本意是指造酒后剩下的残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是指美酒,而糟粕就是用剩下的酒糟。

中华文化的糟粕这个题目是老生常谈,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视角和态度。

五四时期,鲁迅、陈独秀等提出废除文言文,甚至废除汉字,态度不可谓不激烈,建国后仍有人继续坚持废除汉字,全国学习拉丁文或英文字母,后来转为用简化字;

经历数十年碰撞磨合,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华文化的糟粕”大致是:太监制(魏忠贤)、裹脚(三寸金莲)、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德思维)、厚黑学(脸厚心黑)、忠君(岳飞)、真命天子(天命所归)、出将入相、才子佳人。

这里特别提到的岳飞忠君,忠君和爱国并不冲突,但岳飞忠君是单纯的忠君,尽管也有收复失地的想法,但收复失地并不是为国家收复失地,而是为了赵构收复失地,所以他尽管冤死于风波亭,但他是以忠臣的身份而死,并非以爱国的名义而亡,他也是封建糟粕的受害者。

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封建糟粕,这些东西存在的前提是它们的存在都对封建统治者有益处,而受到伤害的却都是忠臣良将和平民百姓。

另类君一直无比操蛋的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糟粕的主供应商。忠君爱国、出将入相这种当时所谓的“主旋律”和“政治正确”,五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认真思考,会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为帝王当奴才的宣传画册罢了!

请看今天仍在抛售糟粕的犬儒的表现:

于丹为雾霾站台:“只要不让雾霾进入你的心里就好了”;

余秋雨“苦劝”地震中因校舍倒塌死难的学生家长:“你们的孩子爱这个国家,也爱学校和你们,不要让他们在天国失望!”

以上例证试图说明,糟粕的存在前提是有上位者的需求,这种需求对某个群体大有益处,时至今日,糟粕仍大行其道,真是让人怒发冲冠,艹了个蛋!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中华文化最大的糟粕,就是几千年来,一直想用道德教育治理国家,失败了,又重新再来,一代一代,一朝一朝,就是不尿法制。

也不知道这些人笨,还是太聪明了。他们不厌其烦的这样做,日日讲,时时讲,不行?也还是讲。

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一是首要的,必须尽快做的是完善和细化法律,同时,健全严格执法守法的机制,把法律这个底线打实打牢,也就是把他律的强制手段打实打牢。首先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跟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如果社会底线风气不良,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力量大打折扣,甚至令人反感。三是儒佛道等各家的糟粕,各家自己去清理。能清理掉的仍纳入正能量体系,清理不了的由社会各方共同清理,甚至打入冷宫。四是一些儒呀什么的,别幻想成为官方独树的宗教和派别了,几千年的教训,早该使当政者清醒了。还是踏踏实实的在民间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奉献吧。五是媒体、网络和国人理智监督是执法守法和各种职业道德、公共场所道德及一切公德得到全覆盖,无死角落实的有力有效的武器。希望各方正确运用、充分运用。国家依法规范和引导。


鱼磊卫静


专治愚民思想垄断是传统文化最大的糟粕,从汉开始独尊儒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消失在历史长河,在愚民这一点传统文化惊人一致,儒家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道家:“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法家更加直接,《商君书》:"有道之君,务在弱民。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民贫则力富”。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者若不灵,杀之”。内儒外法基本是两千多年来最重要的统治术,而且两千多年来强化到牢不可破,根深蒂固,以至于鸦片战争以来尽管积贫积弱,然而社会变革改良屡屡失败,传统文化没有妥协共利思想,只有绝对权威。盲目排斥外来思想文化,以几千年历史辉煌不能自拔,强调方方面面的社会等级,没有平等自由概念,读书人的理想是出仕为官,光宗耀祖,当人上人,跻身上一层社会等级,脱离底层社会层次。英国公使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十八世纪末在他的传记中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做官便譬如他们的宗教。在这里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没有权势作为依靠,财产和生命很容易化为乌有。”经国先生晚年感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管是军人也好非军人也好,一旦掌握权力以后就开始扬威耀武了,欺凌比他地位更低的人,当发现比他更有权力地位的人,立马就变成低头哈腰的奴才,两千多年来都是如此,中国人饱受没有约束权力的欺凌。历史上没有永远的权力,打江山坐江山那是封建的思想,权力是该放下架子回归平民视角的时候了……”











遗失在密林深处



传统文化的糟粕。集中在法家思想中。

一、法家是帮君主驯服奴才。

法家是让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

韩非子谓之: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韩非子对良民的定义:寡闻从令。

韩非子还提出了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诛臣,焉有过!

而儒家认为,把人民当奴才的君主,必须诛杀。孔子谓之汤武革命,孟子谓之,汤武诛独夫。

二、法家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法律体现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牢牢钳制刑法——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夷族连坐—— 一人死罪,夷灭三族,株连十户。

宁枉勿纵——商鞅谓之:刑用于将过,则大奸不生。

三、恶政——驭民六术:愚民、贫民、疲民、弱民、辱民、虐民。

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术。 法家是民主、法治、宪政的头号死敌。法家思想不灭,中华民族不兴!


杨朱学派


专治愚民思想垄断是传统文化最大的糟粕,从汉开始独尊儒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消失在历史长河,在愚民这一点传统文化惊人一致,儒家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道家:“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法家更加直接,《商君书》:"有道之君,务在弱民。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民贫则力富”。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者若不灵,杀之”。内儒外法基本是两千多年来最重要的统治术,而且两千多年来强化到牢不可破,根深蒂固,以至于鸦片战争以来尽管积贫积弱,然而社会变革改良屡屡失败,传统文化没有妥协共利思想,只有绝对权威。

盲目排斥外来思想文化,以几千年历史辉煌不能自拔,强调方方面面的社会等级,没有平等自由概念,读书人的理想是出仕为官,光宗耀祖,当人上人,跻身上一层社会等级,脱离底层社会层次。英国公使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十八世纪末在他的传记中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做官便譬如他们的宗教。试试在这里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没有权势作为依靠,财产和生命很容易化为乌有。

”经国先生晚年感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管是军人或者非军人,一旦掌握权力以后就开始耀武扬威了,欺凌比他地位更低的人,当遇到比他更有权力地位的人,立马就变成低头哈腰的奴才,两千多年来都是如此,中国人饱受没有约束权力的欺凌。历史上没有永远的权力,打江山坐江山那是封建的思想,权力是该放下架子回归平民视角的时候了……”

中华文化,是个很大的概念。孔子之前的礼,尧舜禹的禅让,夏启的家天下,伏羲文王的八卦,周公的礼制。诸子百家的论述。三家九流的滥觞发展。东汉流入中国的佛教,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唐朝的摩尼教、祆教、基督教(景教),和我国本土的道教,到宋朝儒家文化经二程和朱熹的发挥,成为理学,禁欲修心。再到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宋时的契丹、女真,藏,蒙古,满洲等各少数名族文化的交流。最终汇成中华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往往是精华糟粕并存。我们只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区别对待。


巴山原野


有一句俗话叫“狗改不了吃屎”。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诠释。

先说说狗为什么改不了吃屎。先从屎的由来说起:人活着需要维持日常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像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人一天需要大量的进食,事物被人咀嚼粉碎进入胃里发酵,发酵是通过其它脏器——肝脏、胰脏等分泌的各种酵母(酶)、分解素(胰岛素)到胃里协助发酵。发酵好了的糊状物首先尽管十二指肠通过血管把营养素吸收入血液中去,然后余下的进入大肠和回肠吸收糊状物中的液体和热能进入血液。最后杂质进入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屎。其间,根据人的不同吸收消化能力,屎中依然剩余一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都是被最高级的系统处理过的,非常容易回收利用。于是有聪明的低级一点儿的动物就把它当做优质食物吃掉利为己用。其实是正常不过的普通行为。

那么,吃屎和文化糟粕又有什么关系吗?我想,说到这儿已经露出来一些“端倪”了。何谓“糟粕”?屎是糟粕,可狗还吃呢!当初所谓的“糟粕”可是人们当做美味佳肴津津有味的吃了进去的啊。……。既然一些“文化糟粕”能够留存传承至今,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是在历史上对人们有至深的影响力才为人们接受传承至今。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对待所谓的“文化糟粕”,我们用不上,可以放一放,看其能否搅拌上其它新鲜的它族文化信息更新复出。何必急于撇清一竿子打死呢!


顽石补天


所谓的"糟粕",是指那些时代特色过浓,不能与时俱进的形式,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分清文与质的区别。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我们不听,那没有办法。

更有甚者,自己不知变通,不知变通的原则,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出了问题却归疚于古人,这对解决问题更是没有任何裨益。

这就如同穿衣服,古人只告诉我们,人要知廉耻,懂冷暖,善护体肤,须着衣裳,这个就是质,是不变的。

至于穿什么样式的衣裳,则汉有汉服,唐有唐装,宋、元、明、清,各有不同,各以所需,适宜而已,这个就是文,此谓可变。

但不管怎样变,人总要穿衣服,现在连有些禽兽都穿上衣服了,又何况人呢?所以只有知变与不变,才能分清精华与糟粕,也才有资格继承并弘扬我们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