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偶遇“冰火两重天”的西长街

一片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商务酒店、公寓旁边,就是臭气、腥味熏天的鸡鸭鱼肉、蛇虾螃蟹贩卖市场,这样的景象,不用现场去看,就知道一定是格格不入,令人匪夷所思的。毕竟出入高端写字楼、商务公馆的那帮人,大都连家中厨房、超市菜场都不愿意进的,更别说进小摊小贩组成的农贸、水产市场了,他们看到那些刚刚屠宰,还滴着献血的鸡鸭猪肉,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好恶心!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但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完美结合”,就真实地发生在长沙的西长街上,每天都在上演。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第一次遇见西长街,是去这条街西侧的写字楼里见客户。这里是时尚、现代的万达广场的天地,万达在这里建设有写字楼、公寓、公馆、商业广场等,在这些楼宇上,你能俯瞰整个长沙城;出入这些楼宇的,都是时尚、年轻、朝气的白领,或多金的老板,还有国民老公王思聪。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那是我第一次到这里,当走出写字楼后,已是中午,饥肠辘辘,很想在附近找个饭店吃点东西。当时并不熟悉这附近商业的分布,只知道向西走是湘江了,肯定没吃的,那就向东侧走吧,那是通往中心城区的方向。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可是当真正向东走出这片写字楼时,我傻眼了,紧挨着写字楼的这条街,杂乱不堪、臭气熏天……这里确实有不少吃的,可都是生的……街的西侧是二十多层的万达写字楼,东侧全部是低矮的民房、破败不堪,墙壁、屋顶、房檐都有明显脱落的痕迹,很多建筑一看就是拆除后的残垣断壁。街上还到处挺满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货车、私家车等。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沿街的门面,全部是卖米面粮油、鸡鸭鱼狗蛇虾蟹的,夹杂着个别小米粉店、饭馆,还有个小打印店,大概是为写字楼里的人服务的吧。

看到街上店主在为顾客从铁笼里一把抓出一只活鸡、从盆里提出一个班长长的黄鳝到砧板上,一刀下去黄鳝被从头到尾解刨了,粘液与血水混在一起,滴向地上……这情景,我真的是没有半点食欲了,看饱了……于是匆匆离开,走到接口才无意间瞟一眼,看到指示牌上写着“西长街”。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或许也是因为有缘吧,此后因为办事又多次从这条街上走过。其实,作为一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 一个经常逛菜市场、做饭的人,对这类水产、农贸市场上的脏乱差并无反感,早习以为常。令我不解的 是,为何会在如此现代化的大厦旁,出现这么一条脏乱差的街。而且就其街名“西长街”来看,应并非 一条普通的、临时自发形成的街巷。

西长街源于明朝王府,仿北京长安街而建

此后我便开始特别留意有关西长街的报道和消息,逐渐还原了这条街的历史风貌。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确实,西长街并非一条普通街巷,有记载来看,它应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朱元璋得天下后,将朱氏子 弟分封到各地镇守,各占一方。如后来夺位的朱棣就是其中被派往北京镇守的燕王。而分封到长沙的, 先后有潭王、谷王、吉王。吉王一系几代经营长沙,在长沙城内仿照北京紫禁城建设了一座庞大的吉王 府第,有说法“一座吉王府,半座长沙城”,可见规模之大。而西长街就是当初吉王府西牌楼外的一条 街道,是仿照北京长安街而建设的,故名西长街。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但随着明朝的衰败,如同国运一样,这座雄伟壮丽的吉王府也衰落下去,据说最终毁于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的手里。今天长沙城内早已没有吉王府的存在,究竟当年的王府有多壮观,我们也只能靠想象。但却 留下了无数与吉王府有关的地名,如西长街,如东牌楼、西牌楼、木牌楼、三泰街、三王街、樊西巷、 走马楼、四方塘、红牌楼、司门口、左局街等等。

清朝时期王府虽无,但西长街繁盛

清朝初年,归顺大清的汉臣洪承畴驻兵长沙,曾下令拆毁吉王府留下的墙体用于修建城池,于是许多百 姓也趁机运走不少墙砖,用于自家建筑,此后王府便荡然无存。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这一时期西长街是什么样?并没有清晰的记载,但我们都知道,历史教科书曾教导我们,明朝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此时的长沙商业也借着湘江的交通优势及统治者对商业的重视等条件而发展起来。明朝政府在长沙城西、湘江东畔修缮了数座码头,用于商品的运输及仓储。西长街正处于其中的驿码头(大西门)附近,是车水马龙之地,这样的地方必然是随着长沙商业的繁华而繁盛的。

西长街西侧有个落蓬棚桥(巷),前些年在棚改中被拆。明朝时这里建有紫竹禅林,清朝乾隆时期这里算命盲人的祖师庙,供奉鬼谷子,还成立有算命行业组织“知命堂”;光绪时期这里叫“乐朋桥”,是红灯区(娼妓聚集的地方)。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清末光绪年间长沙城图中有标记西长街,其中可以看到西长街西侧曾有一座观音寺,大概位置就在今天西长街五一路口处。据专家考证,寺前有雕刻精致的石坊,寺内观音铜像高约7米,另有十八罗汉铁像,寺至抗战时才被炸毁,佛像被移入了开福寺内。

民国西长街一带,是长沙繁华的商贸区

清末民初,应该是西长街乃至整个长沙真正繁荣的开始。历史上的湖南因为不是政治、经济中心,境内又多山,交通不便,一直都不富裕,要说那时长沙有多繁华,也只是与境内其他落后城市相比而言,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并不算什么。但清末民初的长沙确实已经令全国人民刮目相看,有了骄傲的资本。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只是讲到了晚清的湘军打败太平军,讲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但却没有告诉大家,湘军打败太平军的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财富从何而来?军饷、赏赐、缴获,以及其他途径。这些财富聚集在长沙及其周边区域,直接带动了本地的“消费升级”及经济发展。省会长沙自然收益最多,而处在湘江岸边、码头附近的太平街、西长街

为何晚清湖南出人才,也直接和这些财富有关,有钱了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去看世界。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另一方面,在外国列强的要求下,1904年长沙开户埠成为通商口岸,此后大量外商企业进驻长沙大西门、小西门一带,轮船涌入湘江码头。就连橘子洲上都成了外商、外国领事馆、洋行与海关机构与人员的聚集地。大西门至西长街、太平街一带正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区,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在此集散,商人、船员、码头工人、车夫各色人等你来我往,也就自然少不了各类商铺在此经营。今天虽然无法看到西长街上的民国老商铺,但太平街众多老铺子扔仍然保留完好,两街本就相通,可侧面反映当时西长街的盛况。

当年英国人在此修建了循道会教堂,教堂建筑一直保存到近年,不少人都见过,甚至在里面工作、居住过,2010年时被拆;西长街上一栋保留至今的红砖建筑,墙面上砌了一个偌大的“N”字,据说是民国时俄国商人的房屋。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另一件事也可反映此时西长街之繁华。1913年,政府在长沙设立邮务管理局,负责湖南邮政区邮政事宜,选址就在西长街。直到30年代后期,小吴门的邮局大楼建成,湖南邮政管理局才从西长街搬离。如果并非繁华商贸之地,相信政府也不会选址于此建邮局。

50-70年代的西长街,厂房众多,还能“水上漂”

新中国成立后至七十年代,西长街到湘江一带都是长沙湘江航运的重要码头、仓储和厂房聚集地。这一时期有长沙港大楼、客运中心、市轮渡公司、海员俱乐部、长沙手帕厂、绒布厂、制帽厂等,前面说的循道会教堂此时也变成了红卫织布厂,底楼做礼拜的大堂成了浴室。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还有一个令很多生活在此的街坊难忘的经历——遇到长沙暴雨时,西长街常常会因地势低等原因而被淹,于是大家都得想各种办法“水上漂”。这种记忆直到四五年前还常有,后来政府对下水道系统进行改造,才算好一些。

七十年代,随着橘子洲大桥的建设,以及通南达北的公路、铁路网的逐渐建成,此处作为轮渡码头和商贸集散地的地位才逐渐下降。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80年代以后,长沙最大的水产市场

今天我们看到的西长街一侧的水产、农贸市场,真正形成主要还是在八九十年代,是长沙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现在长沙城不少做水产、海鲜、餐饮生意的老板,都是在西长街发家的。尽管现在我们看西长街西侧这些店铺脏乱差,环境真不能说好,但这里的市场曾经有多辉煌,或许你都想不到。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小龙虾,如今长沙人爱吃小龙虾是出了名的,口味虾、油爆虾、卤虾等等,还因此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老饕。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长沙人是不吃虾的,即便到九十年代,小龙虾在长沙依然很少上餐桌的,三五毛钱一斤都很难卖掉,只能喂猪,甚至当垃圾倒掉。2000年以后小龙虾才逐渐火爆起来,而在世纪初的几年里,长沙人吃的小龙虾几乎全部都来自西长街市场。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后来,随着长沙城区其他商圈,及如马王堆、红星、毛家桥等新兴市场的起来,同时面临街区老化、竞争激烈的西长街市场越来越惨淡经营。10年前,西长街被纳入棚改区,西侧全部拆除改建现代化商业大楼,只剩东侧一半。当年在拆迁时,还在此处挖掘到了一段难得的南宋古城墙,引发各界的大讨论。此后,这里便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半阴半阳”“一半繁华时尚,一半落败不堪”的奇特街景。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我想,很快西长街剩余的这一半老居民区也不可能留存下去,城市的发展必定要给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老旧的建筑已经没法满足居民的对小康生活的追求,凌乱的街景、巷道也影响市容,必定会面临拆迁改造的结局。

这条落寞的百年老街里,藏着长沙无数的繁华记忆!

只是,我们走向新生活的同时,也因不忘曾经老街的历史和繁华,无数老居民生活于此所沉淀下来的老街文化,这些是当地的文化底蕴所在,是长沙人生活的“烟味”,承载着无数老长沙人的记忆。

*文/可可,长沙生活集经授权发布。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