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之前,中國一共經歷了23個朝代,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讓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無辜犧牲,他們只能在戰爭中流浪甚至是乞討,能存活下來的都是幸運的。當新的皇帝登基後,又開始了新的朝代,然後又新的社會運作。前朝及其制度伴隨著前朝皇帝的喪生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在23次朝代更替中,我們卻只能聽到反清復明的聲音,在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後,不少人扛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就這麼得民心嗎?

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在歷朝歷代中,統治階級大都是漢族居多,除了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和滿族人統治的清朝外。自古以來,皇家對於自己的血脈都看的非常重要,而且不管哪個皇帝或是哪個朝代被推翻,但站出來的永遠都是漢人。被外族人統治對於中原人而言才是真的亡國,所以元朝統治了沒多久就被起義軍推翻了,當然其中也是因為蒙古族對漢人的殘忍,所以也引起中原人的不滿,於是出現不少起義軍最終元朝滅亡。

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雖然今天我們都知道56個民族是一家,少數民族也是我們的同胞,可是在古代人們卻不這樣想,甚至在清軍入關,統治整個天下的時候,對於中原人而言他們就是侵略者,滿人在建立清朝之前並沒有在中原生活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是朱由檢登基後清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雖然他勤於政事,算是個年輕有為的好皇帝,可是仍然無法挽救清朝要滅亡這個結局。他在位期間爆發了農民起義,不管是中原還是關外有不少人都對其虎視眈眈,知道李自成攻入皇宮,34歲的他自殺身亡,清朝終於滅亡了。

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然而滿人建立清朝後,因為漢人數量龐大,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所以出臺了很多政策。例如留長辮就是當時滿人規定的,對於古代的中國百姓而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算是死也不能剪頭髮。由此可見漢人與滿人之間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很大的差距,然而統治者為了讓漢人服從他們的管理,出臺了很多殘忍的政策,專門針對漢人制定。甚至在漢人抵抗的時候,清軍在很多地方進行屠殺,當時有很多百姓遇害。

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面對滿人的統治,很多漢人都心有不滿,因此有不少人投身於“反清復明”的事業當中,他們希望天下仍然是漢人當政。於是他們聯合明朝的一些舊臣想盡各種辦法試圖推翻清朝的統治,這些人他們不怕犧牲,他們之所以反抗,不是因為對於明朝有多麼的熱愛,只是為了自己的民族,他們覺得當權者應該是漢人,不然漢人將永遠生活在壓迫當破。其中最主要的有鄭成功所帶領的軍隊,鄭成功祖上都是明朝的將領,在東南沿海有很大的威望,因此鄭成功組織隊伍與清軍對抗,然而結局卻是敗退臺灣。還有一些宗教組織,例如天地會等等,他們打著宗教信仰的旗號,實則是在為反清復明而努力。

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面對漢人的反抗,滿人實行高壓政策,當時不少漢人被害,對所有反抗清朝的組織進行阻止,對有反清復明思想的人進行打壓,文字獄和幾次大屠城都是滿人的手段。甚至在政治上打壓漢人,當時朝中當官的也有漢人,然而他們的地位大多都沒有滿人的地位高,對於一些重要職位是拒絕漢人擔任的。

為何在古代只有“反清復明”的大旗,難道明朝統治真的得民心?

清政府讓漢人剃髮留長辮,最終大部分漢人還是照做了,他們留起了長辮,穿著滿朝服裝,那些堅持不願意的妥協的人最後都被殺了。清政府實行一系列高壓政策,給漢人頒佈各種規定,一切都源於他們對漢人的不信任,所以有了對漢人不公平的行為,這種歧視讓漢人生氣,所以有了不少反抗的人,也算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然其中也包含著中國百姓千年來深入骨髓的家國思想,滿人對於他們而言是外敵,所以奮起反抗也算正常。而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的思想更是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明白不管來自哪個民族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的文化也在漸漸的融合,不存在壓迫也就不存在反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