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尛萘


吕不韦(前292~前235年),战国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拜秦国丞相,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古卫国濮阳)。

吕不韦还有一个很牛的身份,据传他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然而就是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

在他57岁时,被亲生儿子、秦国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活活逼死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秦始皇写给他30个字的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着这封信,吕不韦嚎啕大哭,“都说窦娥冤,我吕不韦比窦娥还冤”。

吕不韦泪眼朦胧看到信的第一句:“君何功于秦?”心中暗骂:“小冤家,我是你爹你知道吗?没有我哪有你今天的皇帝身份?你说我有何功?

吕不韦骂的好,讲真秦始皇就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当初他老爸子楚不受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爷爷)待见,不是吕不韦子楚就会客死他乡了。

子楚是秦始皇的老爸,当初他被当做人质抵押在了赵国,吕不韦此时是个商人,他发现子楚是个“潜力股”。他要对子楚投资。于是对子楚说:我想让你荣华富贵,子楚看了他一眼,说,“你还是自己先荣华富贵吧!”



吕不韦接口道:“只要你荣华富贵了,我也就荣华富贵了”。

子楚说,“我一个落魄之人如何才能荣华富贵呢?”吕不韦于是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原来吕不韦要走“夫人”路线”。

子楚的老爸很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无子,吕不韦打算用语言和金钱打动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儿子,这样一来,只要子楚老爸一死,子楚就会顺利继位为王。

经过吕不韦的一番运作,又是送礼又是攻心,华阳夫人果然上钩了。

事情果然如吕不韦所料,老爸一死,子楚在吕不韦帮助下回到秦国继位为王,他就是历史上的秦庄襄王。

这一年庄襄王32岁,吕不韦43岁。庄襄王有了荣华富贵,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加封吕不韦为丞相。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这是一个投资成功的商业典范。双方达到了共赢。

亲们想想看,吕不韦是不是有功于秦?关键吕不韦所作的一切秦始皇并不知情,因为在他3岁时父亲庄襄王就死了,这个秘密被老爸带到了阴间地府了。

秦始皇不知道的秘密太多了,就连庄襄王到死都不知道为吕不韦辛辛苦苦养了三年的儿子。说实话,庄襄王头上早就一片森林了(绿帽),其实这不能全怪吕不韦,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说起这事还要回到秦始皇老爸(子楚)当人质的时候,有一天,子楚相中了吕不韦的一个小妾——赵姬。

赵姬长得太美了,脸似芙蓉,身似绵柳,走起路来婷婷袅袅,透着一股风骚,胸脯高耸,细腰粉臀,道不尽的妩媚。如下图:




子楚在赵国当人质孤枕冷被太寂寞了,于是开口向吕不韦要赵姬当自己的老婆,吕不韦当时很生气,觉得子楚提的要求有点过分了,赵姬已经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估计有三个月身孕了。

吕不韦有心拒绝,但转念一想,“我为了让他当上华阳夫人的儿子花了不少银子,眼看要成功了,假如为一个女人伤了和气有些得不偿失”。

想到此,吕不韦忍痛割爱把赵姬送给了子楚,随后赵姬和子楚一起回了秦国。赵姬怀孕12个月生下了嬴政(秦始皇)。

从上面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生父无疑是吕不韦。

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艳福太浅,和赵姬缠绵了不过三年就死了,虽然嬴政继承了王位,但他刚满3岁肯定不能管理国家。于是由赵姬和吕不韦摄政,其实就是亲爹亲娘为亲生儿子打理江山。




从这点来说,吕不韦对秦家居功至伟,秦始皇没脸写下“君何亲于秦”这句话。

无论从国家和家庭角度来看,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秦始皇在羽翼未丰时感恩图报,称吕不韦为仲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始皇到了16岁时,一切发生了变化。他要亲政,他要从仲父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这是历史上永远无解的难道,新皇要树立权威,势必要打击摄政老臣,换言之,老臣的倒下才是新皇的站起。历史上的张居正、多尔衮等人莫不如此。

秦始皇要大开杀戒,他要杀人立威。他要清算旧账。其实吕不韦早就想到了这一天,他觉得秦始皇逐渐长大,再和赵姬来往就有点不合适了。



但吕不韦此时想急流勇退为时已晚,秦始皇也听到了一些关于他身世的风言风语,秦始皇心想:“假如我的真实身份公布于众,皇位将不保,毕竟自己是庄襄王的继承者。”传统宗法继承制不容秦始皇认亲爹。

秦始皇不能把这个定时炸弹留在身边。首先他废黜了吕不韦的丞相之位,把他赶回了河南封地。(为了权势秦始皇够狠的)

过了一年后,秦始皇害怕吕不韦谋反,于是写了这封信派人送给了他,就30个字,翻译过来就是:“(吕不韦)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有多远滚多远)



吕不韦看到信伤心大哭,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不是过河拆桥吗?你羽翼丰满了,你可以自己掌天下了,老朽没有用处了,呜呜呜呜……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都是你秦始皇的。哪里有我吕不韦容身之地?

“从国都迁到河南,从河南赶往四川不毛之地,这是往死整我啊!”吕不韦边哭边诉说委屈。

我儿早晚会杀死我的,与其在惊恐中活着,为了守住这个秘密,我不如一死了之,于是吕不韦喝下了毒酒,死前大呼“我冤啊!”。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吕不韦到死都为儿子考虑,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知秦始皇做何感想?


秉烛读春秋


吕不韦是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做不了皇帝。嬴政的生母,以前是吕不韦的歌姬,俩人早就欢好一起,只是当时吕不韦势力太大,所以没人敢告诉嬴政而已。

后来因为嫪毐事发,连带着送嫪毐入宫的吕不韦,也因此而浮出水面,牵连之下被罢官流放。就是在这个时候,嬴政写了一封信,不加标点的话,确实是只有三十个字(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那为何就是这么寥寥数语,却让这他服毒自尽呢?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种。嬴政要亲政,吕不韦自知被他盯上,与其被羞辱而死,还不如自尽。

此事发生的时候,嬴政已经有21岁,已经有了自己理政的能力,但是此时的朝廷里,形势却有点棘手。干扰他亲政的最大的人,就是这个一手将自己推上王位的吕不韦。此人门下宾客无数,掌握着朝中的军政大权,在过去的时间里,他已经掌握了整个朝廷的运作。在这之前,嬴政是没有借口突然解除他的权利的。



而且这段时间内,除了吕不韦,又新兴起一股势力。嫪毐受到太后宠幸,这太后不但愿意给他生孩子,还多次向嬴政索求,不但封了他侯爵,还赐给了封地。经过几年的发展,连这个家伙门下都有千人的食客。有这么两股势力,嬴政当然不爽。

于是在获悉母亲的不堪一面后,不久就消灭了嫪毐的势力。那作为引荐人,吕不韦自然很快也被查出来,于是嬴政就有了理由将其罢官。如果吕不韦不死, 他的那些宾客就会以他为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作乱,而朝中多年和他交好的人,也很可能作乱,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嬴政必然要杀死吕不韦,而吕不韦也深知这一点,所以选择了自尽。



吕不韦真的是嬴政的父亲,不想被儿子下令处死,而服毒自尽。

如果他们的关系属实,吕不韦确实是嬴政的父亲,那他用毕生的努力,将儿子扶上王位,自然对于儿子是非常在意的。不管儿子知不知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他肯定还要继续对自己下手的,儿子杀了父亲,这样的事情外人听了是个笑话,而对吕不韦来说,这肯定是极为难受的,所以为了不出现那种惨剧,他宁愿自尽。

为了家人考虑,必须自尽。不管是哪个朝代,几乎都有连作的处罚,有时候后甚至是九族并除。如果自己不是嬴政的亲爹,那他更会下手,如果自己执意不肯自尽,那贬谪之后可能就是斩首。到那个时候,也许嬴政会很生气,直接将自己的族人都给斩杀,所以为了自己的家人,他必须这样做。

其实,嬴政的信里面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对于他的功劳,嬴政奖励过了,关系也相处很融洽,那就是说嬴政做得也够意思了,所以现在他犯下这样大的罪,让他去西蜀居住已经是很便宜的事情了,也许后面的惩罚,就在他去西蜀的路上。而他自尽以后,家人并没有受到伤害,显然他是懂了这封信的含义了。


小镇月明


吕不韦(前292-前235),卫国濮阳人。秦国丞相。《史记》记载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各地游走。属于中间商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积累了不少财富。


吕不韦还真有可能是嬴政的父亲?

钱有了,吕不韦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权上,于是精心设计了一个大局。彼时,秦异人正以人质身份被赵国(邯郸)软禁。

吕不韦一番波折来到了邯郸,当时华阳夫人正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夫人,却迟迟没有儿子。

后来在吕不韦的鼓动之下,将异人过继了去,不久被立为嫡子,后来顺理成章登上了皇位,即秦庄襄王,而这时吕不韦也如愿以偿做了丞相。

早有先见之明的吕不韦,在盯上庄襄王后还把自己宠爱的歌姬赵姬献给了庄襄王。赵姬为庄襄王生了一个儿子,待其登基后,被封为皇后,也就是嬴政之母。

庄襄王身体欠佳,在位仅三年便去世了,也有人说是被毒死的。他一死,嬴政继位,因为嬴政尚年少,所以吕不韦成了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说到这,可见这几个人的关系有多曲折繁琐。很明显,这庄襄王就是个傀儡,能当上皇帝得感谢吕不韦。


至于他的皇后,那以前可是吕不韦的宠姬,所以嬴政该管谁叫爹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嬴政登基时只有13岁,曾公然称吕不韦为仲父。一方面也许这样一来可以依仗吕不韦的势力,二来算是感谢吕不韦对他这一家子的扶持。

仲父,是大伯的意思,这个称呼也许是嬴政的缓兵之计,又或者是太后赵姬的意思。毕竟,嬴政很有可能在赵姬被送给庄襄王时就有了。

吕不韦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相,不光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头脑,文化上还留下了《吕氏春秋》一书,在秦掌权曾长达十年。

总结下:吕不韦早年投资嬴政父亲秦异人,把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秦异人,后来赵姬生下了嬴政。距离送给秦异人刚好一年,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测,嬴政到底是前一任的还是吕不韦的。

30个字为何能让吕不韦自尽?

题目里说嬴政一封信使吕不韦自尽,这信上的三十个字,想必大家也很好奇。

这封信的内容如下: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大致翻译过来就是,你对秦国有哪些功绩?秦国封给了你河南封地,还给了你那么多粮食;你和秦什么关系?我称你一声大伯,让你和家人迁到蜀地。

这三十个字是在繆毐之乱以后,嬴政当年二十一岁,羽翼渐丰,开始收揽政权。


而秦始皇的母后赵姬,是一个放荡成性的太后,宫中丑闻人尽皆知,两个丑闻主角就是繆毐和吕不韦。

后来繆毐之乱牵涉出了吕不韦的朝野众多枝节,也让秦始皇更加警觉。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也是有名的,于情于理都不会容忍这么一个危险人物存在。

这三十个字看着无关痛痒,仿佛警告斥责。可细细分析,吕不韦无功吗?他功大着呢,于秦始皇于秦国都是功臣恩人?他和秦始皇的关系?难说啊。

所以,功高盖主的风险,吕不韦自知。从他权倾朝野那天起也该料到了。这三十个字的背后,是满满的威胁。

言外之意,不管你功多大,什么关系,我将你们举家迁到蜀地,不是为了让你去享福的,(当时的蜀地还没有开发,无异于流放),你还不愿意去,好好想想!

吕不韦当然明白,所以他选择了服毒自尽。如此痛快就从令,司马迁给的解释是“恐诛”。

这三十个字字里行间,他家人的全家性命都是筹码,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为保家人性命,不株连九族,以死效忠恐怕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他自尽也可能是为了成全秦始皇。秦始皇当时虽然还年轻,但其治国之才和野心吕不韦有所察觉。

看到亲生儿子这么优秀,吕不韦心想死也值了。如若他是嬴政生父之事天下人尽知,嬴政的皇位怕是也坐不稳了。

所以,与其日后遭罪,不如顺势推舟。吕不韦想“老子死就死了,谁让你是我亲儿子呢”。虎毒不食子,不代表虎不自尽啊。

至于二者到底是不是亲生父子,无从考证,不过大量史实是偏向这个说法的。

而嬴政到底有没有对吕不韦动杀心也无从定论,毕竟非正常死亡的背后不会是郁郁而终。

总结一下:秦异人死后,嬴政年幼,赵姬吕不韦掌管朝政,背后经常厮混。后来吕不韦年老,赵姬正好30多岁,身体满足不了赵姬,给他找了嫪毐。

嫪毐又和赵姬鬼混,甚至两个人生了两个孩子,也就是说秦始皇多了两个弟弟。而且嫪毐喝醉后出言不逊,说自己是秦始皇父亲,秦始皇得知后将其杀死。

秦始皇知道嫪毐是吕不韦介绍,而且吕不韦本人也不干净,和赵姬就不多说了,而且在朝廷当中拉帮结派。秦始皇处死嫪毐后,本来想敲打一下吕不韦,没想到他自己吓得自杀了。


史之策


吕不韦自杀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到底是害怕饮毒酒自杀,还是沉溺快乐而死?

这个不得而知,不能把吕不韦挖出来问一问?后世有两种推测,一种是因恐惧而喝毒酒死,一种是因快乐喝酒喝多了而死,这两种死法,源于杜预的解释和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两种死法留给历史学家去争论和解释吧。

嬴政和吕不韦:

言归正传,在此只专注于吕不韦为何自杀? 历史的事件放到历史的当时环境中去解释,才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秦王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文信侯写信的? 最近比较流行的电视剧《皓澜传》,演绎的宦官嫪毐与赵姬轰轰烈烈的爱情,颠覆三观的狗血剧,就是演绎的当年秦王面临的真实历史。

公元前238年,嫪毐与赵姬的事件爆发之后,嫪毐被车裂,两个私生子被杀,赵姬被幽禁,吕不韦被贬官,返回封地河南。

吕不韦和嫪毐:

公元前239年,秦王给吕不韦写了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如下记载:“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翻译成现代文:秦王嬴政害怕又有新的变化,于是给文信侯吕不韦写了封信:你给秦国建立什么样的功劳,秦国给你十万户如此大的封地?

你跟秦国有什么亲戚关系,号称仲父?你还是搬家去蜀地吧! 吕不韦研究了很久,于是就自杀了!

有一个巨大的疑点:秦王恐其为变。 后世人很多解释为,秦王害怕吕不韦叛乱,于是就写信给他。如果害怕吕不韦叛变,那还写哪门子信啊,按照他处理嫪毐和两个私生子的手段,如果怀疑吕不韦,那必然是雷霆手段,绝不留后患的!

吕不韦:

还能规劝他去蜀地吗?有人说蜀地是边远地区,这属于发配边疆,这个说法也占不脚!蜀地自古以来都是富庶之地,这属于发配边疆吗?

这封信其实是秦王和吕不韦一次的权力和平交接,吕不韦的自杀其实就是对秦王来信的回答。

这封信里都是说了哪些内容?让吕不韦自杀了呢?

探讨的第一问题:吕公,你的势力太大了,而且你的势力不是靠战功获得的,你现在是秦国最不稳定的因素,怎么办呢?

虽然我知道你是隐蔽战线上第一功臣,扶我登台,你的功劳可以天下第一,但是天下人不知道你的功劳啊。

天下人看到你的功劳是扶我登台,仅此而已,没办法让天下人信服,尤其你现在封地10万户,门客众多,尤其嫪毐的事,已经跟你有扯不清的关系,你必然会成为天下人攻击我的把柄。

探讨的问题二:吕公,天下是姓赵的天下,知道我们俩关系的人太多,这个事很让我担心,怎么办?

嫪毐的事牵扯的人太多,虽然现在已经杀了一大批,但是人言这个东西,我们是防不住的,蛛丝马迹都指向你,加上你的门客众多,尤其是你的仲父名号太大,这个让人会产生联想,我们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把扒出来的,我当天子皇帝的身份会被质疑的。

探讨问题三:我把你安排到蜀地去,那里是四塞之地,相对富裕,但是交通不便,消息传不出来,你看如何?


把你搬走的目的是让你遣散门客有一个借口,带着家人去蜀地,生活有保证,你身边的人知道内幕的人在蜀地,消息也传不出来,我们的秘密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证。

吕不韦看完这个信后,仔细思量以后,用自己的行动给秦王回了信,答复了嬴政:

一是我死了,彰显了你的威望。 在秦国像我这样大的势力,在你秦王手里倒下,还有哪一个大势力敢跟你作对呢?

还有一个我死了,我手里有才的门客,没有了依靠,他们就变成了一个零散的势力,都会另谋新主,他们会变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不稳定因素消失,而且你的威望得到提升。

二是我死了,咱们俩的关系永远成为秘密。所有的人知道的都是零星消息,即使被有心人利用,它也将会成为谣言,无法得到印证,将永远没有人再质疑你的帝王身份的合法性。

青年嬴政:


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的住秘密! 三是我死了,会成就你的英明。秦王你车裂了嫪毐,杀了两个私生子,但是你没有杀赵姬和吕不韦,是你不想背负杀父弑母的不孝之命。

我自杀了,即使有人翻出来,你也不会背负杀父杀母的不孝之名。在古代杀父母那可是要命的罪名。 为什么吕不韦会欣然去死?

是因为他从这封信里读到太多的信息,具体有哪些信息呢?

一是嬴政已经可以掌国。吕不韦的最大投资终于有了最大的回报,回报比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扶植了多少年的王终于出现了,自己的神鬼手段得到了证明,可以永传后世。

二是承认了他父亲的地位。仲父,这个冒牌的父亲,终于在这封信里得到了认可,吕不韦心里终于坦然了!

三是国家已经稳固了。经历了嫪毐事件,21岁嬴政能力完全可以掌控大局,加上信里关于宗族势力、君权神授和治理国家等国家大计的问政,让吕不韦已经可以放手嬴政好好干了。

中年嬴政:



四是嬴政对吕不韦以前所做所为进行了认可。让他迁徙去四川,就是对他和他母亲赵姬所作所为的认可,让吕不韦放下了所有的担忧。

五是父亲必须给儿子扫清最后的不稳定因素。吕不韦所看到的最不稳定因素主要有:

嬴政的天子合法身份、赵姬的淫乱、自己作为最大的分封势力对皇权的威胁这些因素要消除,自己唯有一死,这些不稳因素将全部变成谜团,都变得微不足道。

最后的表演是:恐诛,害怕秦王的威权,选择了自杀。


刚日读史


其实吕不韦的自杀,或许是吕不韦下的这盘惊天大棋的最后一步!

要说古代最成功的商人,吕不韦应该是其中之一。只是他是不是结局最好的商人,其实不太好说。

世人都知道,吕不韦最大的功绩,其实就是进行了一场以小博大的超级投资,他用自己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对秦当时皇室的敏锐判断,成功投资了当时不可能成为后来秦王的在赵国为质的秦王庶子异人,还形成一个成语,叫奇货可居。

当时吕不韦的父亲问吕不韦,为何他要做这种根本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在我国为质的异人,连能不能回秦国都是一回事,怎么可能指望他去当大秦集团的接班人呢!

此时,作为战国时代最大的赌徒,对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耕田或可获利10倍,卖珠玉则可获利百倍,可我想要的是回报无数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就要投资这个风险最大!

决心将全部身价都放在一人身上之后,他开始了自己广泛的布局。第一步他开始使用自己的财力物力为异人在赵国广结宾客,为异人的声名,开始造势。

第二步身为商人的吕不韦,极懂得夫人外交,他选择同当时备受秦国宠爱的华阳夫人角度出发,打通他和异人的关系。利用华阳夫人虽受宠爱,但没有儿子的事实,成功的让异人和华阳夫人结成母子关系,利用华阳夫人吹枕边风。

外有吕不韦财力物力的相助,内有华阳夫人在宫中的支持,异人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被人看好的赵国质子,逐渐有能力去竞争秦王继承人的宝座。

但在此时,吕不韦走了最关键一步棋,这步棋绝对是他赌徒心理的最佳注脚,他把自己宠幸的美姬送给了异人,而这个美姬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生下了秦始皇的赵太后。

这里面一直有一个千古疑问,吕不韦的赵姬,在送给秦王异人之前有没有怀孕?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当时的怀孕了,这不是吕不韦给异人戴了绿帽子那么简单,而是说明吕不韦成功的布下了一个惊天大局,直接让自己的后代成为了秦国的窃国者!

而后来吕不韦的表现证明,赵姬怀孕了,确实是吕不韦的!

其实这一点,本来应该潜移默化的无声中完成,谁也不会知道。可是因为一件事,秦始皇知道了吕不韦可能是他父亲这一事实,天下也有了这个传闻!

为什么秦王会知道吕不韦可能是他父亲呢?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得不提到赵姬和嫪毐的那段故事。

谁也没想到异人刚一登基就无福消受王位,早早就死了。这其实打乱了吕不韦计划,他本来想着政权可以平稳在异人手中过度,自己可以悄然功成身退,然后顺利传到秦始皇手中!谁知道异人发生变故,他只好尽心帮助儿子撑起秦国。

秦王死后,相国吕不韦手握大秦大权,当时的秦始皇嬴政还只是个孩子,并没有亲政,叫吕不韦“仲父”。

年轻的妇人太后赵姬青春正盛,深宫难耐,主少母寡,当时的秦国正是相国吕不韦和太后赵姬两人的天下。此后没想到两人也就旧情复燃,开始纠缠不清,但其实也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数年后,秦始皇渐渐长大,吕不韦是一个头脑非常清醒的人,他知道秦始皇已经逐渐长大,不能在与已经是太后的有什么密切关系。

但是太后又确实很难缠,要摆脱这个包袱,吕不韦就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她送面首,让她玩的尽兴,这样即便以后秦始皇知道了,吕不韦也可以从中择的一干二净。

但是谁能想到,赵姬竟然和面首嫪毐发展出了感情!

一来二去还生下了两个孩子,实在是太难以让人接受了。而且嫪毐公然在别人面前,宣扬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最终秦始皇嬴政一怒之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不仅嫪毐和那俩弟弟被杀,母亲也被他给囚禁了!

他最后追查到嫪毐和母亲之间之所以形成这样关系的原因,竟然是由于为给太后送的面首,而且竟然还追查到母亲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竟然曾经是吕不韦的宠姬。

天子手段,冰冷无情

这就很让多疑的君王害怕了,他并不是害怕自己的母亲,和吕不韦有什么斩不断的关系,她害怕的是自己血统得来的不纯正,万一跟吕不韦有什么联系……,这是会引起轩然大波,天翻地覆的事情。

他不在乎吕不韦是不是他的生父,即便是的话,身为权力的最顶端的人,他不可能放弃自己,已经得到的王位!而且所有威胁到危害到自己王位的人,都得死!哪怕是生父吕不韦。

如果不是的话,他也不允许有关威胁他作为秦王的血统纯正受到流言的质疑,而吕不韦的死是最好的消声办法,所以他试探性的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封信只寥寥30个字,但其中的意义很简单,最关键的就是: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凭什么被称为仲父?

这句话关键在于:秦王暗中的意思是在告诉你,我很不喜欢现在流传谣言说我和你有血缘关系,这威胁到了我的地位。

讲道理,吕不韦唯一的能做就是舍命一拼,作为赌徒的他应该知道,秦王已经有了杀心,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刚一刚。但吕不韦竟然没有刚,他默默服从了,他只是服毒自杀,什么都没说。

作为赌徒的他为什么要自杀,因为他在保护秦始皇,因为秦始皇就是他的儿子,他死了,秦始皇就不用在事实上承担弑父的天谴,他死了,所有的流言也就会终结了,嬴政的位置也就会坐稳了。这时候的吕不韦不再是一个赌徒,他是一个父亲,一个让儿子赢得父亲。

可这种结局,谁知道是不是一手玩出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正想要的呢?

或者这根本就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惊天大局!从一开始,见到异人的那一刻,一个计划就在他的脑中形成;而从他把赵姬送给异人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料到了这个结局!如果是真的,这真是细思极恐了!


历史好奇怪


信只是嬴政的一个文字游戏,按照常理推断,一封信不可能让精明的商人、政客吕不韦自杀,他的自杀,极有可能是被迫的。

吕不韦功绩甚大,没有他,秦始皇的父亲就不可能继位,嬴政也就不可能成为秦始皇。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时,被吕不韦发现,认为奇货可居,于是大量投资,让异人成了秦国的王位继承人。

异人继位,这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

庄襄王为了报答吕不韦,让他做了丞相,大权在握。

庄襄王在位三年后去世,嬴政继位,这一年只有13岁,依然是吕不韦、赵太后等掌权,直到嬴政20岁亲政。

嬴政亲政,政治能力充分暴露,迅速平定了嫪毐之乱(嫪毐是赵太后的情人),不仅车裂了嫪毐,还把嫪毐的两个儿子,装在麻袋里摔死了。

这两个儿子和嬴政什么关系呢?同母异父的兄弟关系!

嬴政的生母就是赵太后,老爹死后,赵太后耐不住寂寞,和嫪毐又生了两个儿子。

对自己同母异父的兄弟如此残忍,嬴政的凶悍可见一斑。

他甚至冷酷无情到把自己的母亲赵太后都放逐了。

这只是开端,此后一系列事件,都充分暴露了嬴政的冷酷无情。

吕不韦在自己当政时,对嬴政的能力似乎没有充分认识,直到自己被嬴政罢了官,他手下的门客李斯取代了他的位置。

吕不韦退休到了洛阳。他还是商人思维,知进不知退,在洛阳大肆豢养门客,交游各国,引起了嬴政的不满。

于是嬴政写了一封信,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他是白吃干饭的,啥功绩没有,薪水还不少;对他的处罚,也很简单:流放四川。

结果吕不韦居然自杀了。

此事必有蹊跷。原因在于:

嬴政既想让吕不韦死,又不想担上杀吕不韦的罪名。

第一,吕不韦是功臣,没有他,秦庄襄王以及嬴政就不可能继位;

第二,吕不韦是赵太后的前夫,后来又成了情人;

第三,有传说嬴政是吕不韦的亲儿子(吕不韦将赵姬送给异人时,赵姬已有身孕),这种传言,如果在当时就流传的话,嬴政应该也有所耳闻。如果他知道这个传言,甚至认为是真的,那么,他会更加矛盾:既想灭了吕不韦的口,又不想担杀父的罪名。

所以,这封信只是一个试探:

你如果听话自杀,我饶你三族不死;

如果不听话,我的凶残,你知道的!

秦王给吕不韦的信,不找快递小哥,而是使臣送去的;既然有使臣,传达旨意就可以了,何必送信呢?

送信,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明秦王心里有鬼吗?

信,只是一个幌子。使臣十有八九会另外传达秦王的旨意:秦王说了,让您自杀。

吕不韦很清楚,一旦触怒了嬴政,嬴政找别的借口杀自己的时候,死的恐不只是自己,而是被诛三族了。

以嬴政的凶残,咱还是自觉一点,自杀吧。


高了高趣评


吕不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经典商业案例就是通过奇货可居成为大秦相国,并且一炮走红。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站得越高跌下来就会越痛。吕不韦在完成身份华丽转身的时候,也在一步步地走向深渊。

再精明的商人,也有马失前蹄的失误,吕不韦也不例外

失误一:与赵姬的关系不清不白。

这段感情从邯郸就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赵姬成为太后。秦始皇作为赵姬的儿子,知道自己的母亲与吕不韦有这么一出戏,出于护食的心理,对吕不韦肯定一万个不舒服。

如果说之前的赵姬是吕不韦的筹码,那现在的赵姬就已经是负资产,吕不韦就不应该毫不犹豫地划清界限。

失误二:举荐嫪毐

吕不韦与赵姬来往密切,也考虑到了不良影响。于是,吕不韦移花接木,将嫪毐介绍给赵姬。他万万没想到,嫪毐不仅“功能强大”,野心、胆量也大。

嫪毐和赵姬不注重安全措施,居然生了两个娃,最后还想取代秦始皇。嫪毐的图谋失败后,吕不韦也应该负连带责任。

做生意,还是要找靠谱的伙伴,吕不韦找嫪毐这样的猪队友,不坑他坑谁?

失误三:把持朝政,号称仲父

历史上,君相权始终都存在矛盾,拿捏不好就容易翻船。吕不韦是秦国的相国,尤其异人去世后,他实际上是辅政大臣,在秦国权倾朝野。

秦始皇小的时候,这种君相矛盾可以掩盖;等到秦始皇长大后,也有自己的权力需求,君相矛盾就会被无限放大。

吕不韦在相国的基础上,还给自己加一个仲父的称号,膨胀得有点得意忘形了。

合伙人壮大后,吕不韦非但没有急流勇退,反而还想赚最后一个铜板,贪得无厌。

对于秦始皇而言,吕不韦不仅没有价值,反倒是麻烦

麻烦一:树大根深

吕不韦在秦国朝堂上经营多年,门生故吏众多,许多关键岗位都被他控制。秦始皇处处受到钳制,长此以往,只怕会沦落为傀儡。秦始皇要想实现真正的亲政,就要在人事上重新洗牌,提拔自己人。

朝堂上的岗位就那么几个,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将吕不韦清理,他的“裙带”就会树倒猢狲散,秦始皇既能树立权威,还能安插自己人。

麻烦二:“私生子”问题

当时全天下人都知道吕不韦与秦始皇母亲是老相好,一直以来,就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不管这个言论是否属实,都是秦始皇心里的一根刺。

假如秦始皇真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就会涉及到王位的正当性问题,那他的王位就坐不稳了。秦国的贵族一看,嬴政并非王室成员,肯定会群起而攻之。

假如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清理了吕不韦能证明给天下人看,吕不韦只与赵姬有关系,与我嬴政毫无瓜葛。

吕不韦是当事人,也是少数几个知道真相的人,万一说出“不利言论”,秦始皇就会百口莫辩。

站在吕不韦的角度,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吕不韦毕竟拥有过一个成功男人所拥有的一切,春风得意、富可敌国、封侯拜相,如今虽然下来了,却也不枉人间走一回。

自尽前的吕不韦已经跌倒了,放现在,他可以申请破产保护,还能跑路,但那会不行呀,失败了就要等待君主的发落。圣心难测,谁也不知道秦始皇会用什么方式处理吕不韦。

秦始皇是猫,掌握着主动权。吕不韦就像无处逃生的老鼠,每天都提心吊胆,不知能不能看到天明的太阳。与其每天在未知的恐惧中煎熬,倒不如一杯断肠酒,一了百了。


秋媚读史


其实吕布韦是聪明人,嬴政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动了杀机了。他若不自己死,恐怕终究要自取其辱,到时候死的不是他一个人了,恐怕让嬴政对他最后的一丝怜悯也失去,就是灭族了。

嬴政说:”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几句话看似只是一番贬斥,但是实际上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无论吕不韦曾经做过多少事,建过多少功,因为嫪毐之乱,牵出他跟赵姬的不清不楚,这也就算了,还给赵姬献了嫪毐,这已经深深引起嬴政的不满甚至怨恨了。赵姬毕竟是嬴政的生母,被你吕不韦当妓女在玩了,嬴政没有杀他,已经就是考虑到他的功劳,做了一定抵消了。现在说他无功于秦,实际上就上已经对他失去了最后的怜悯。

第二、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嬴政实际上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无论你曾经如何待我,无论你是真爹还是假爹,已经恩断义绝,都不会再认了。

第三、其与家属徙处蜀!举家迁蜀,可不是给你换工作的,那就是流放。蜀中山高水远,与外界隔绝,那个地方吕不韦再无半分势力,到不到的了蜀地先不说,即便到了嬴政想动手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吕不韦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再者,吕布韦掌握了秦国长达10年,又在赢异人身上投了不少精力,连自己的爱妾赵姬都献给赢异人了,自认为居功至伟,嬴政这几句话如此绝情,也让他难以接受、心中不平,所以自杀而死,以死明志,保护家人。

另外,野史传说嬴政是吕不韦的血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赵姬生性淫荡, 原本就是被吕布韦睡了之后才献给赢异人的,赢异人原本身弱,赵姬在这期间有没有跟吕不韦私会完全可以想象。

吕布韦自杀,也有可能他知道嬴政是自己的儿子,不想走到儿子杀老子那一步。而且儿子那么优秀,他也满足了,不想再给儿子添麻烦。


明德山人6998


吕不韦是一个好面子的人,被自己儿子说的一文不值,肯定受不了自杀啊!

来看看秦始皇给吕不韦写的信里面这么说的: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心想,士可杀不可辱!我死给你看,证明我的忠心!

一代名相吕不韦就这样死了。

吕不韦受到的书信中三句话,前两句是理由,后两句是处罚决定。这两个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秦始皇真是昧着良心说话,吕不韦对秦朝没没有功劳吗?

不仅不是毫无功劳,反而是功勋卓著!

仅秦始皇的皇位来说,吕不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原本,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是秦王稷最没有地位的一个孙子。秦王稷熬死了母亲芈月,又熬死了大儿子,二儿子安国君柱子当王太子。二柱里里外外生了20多个王孙,最宠爱的正妻华阳夫人反而没有生孩子!

吕不韦看到异人,认为奇货可居,就花光了自己的财产,帮助异人巴结上了华阳夫人,成了安国君二柱子的嗣子,并且改名为子楚。手续刚办完没多久,孝文王稷死了,安国君二柱子也死了。于是子楚顺利当上了秦王。

子楚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代表了华阳夫人和背后的楚国外戚势力。这些人在孝文王前期在芈月帮助下势力很大,后期很受打压,可是毕竟实力尚存。子楚在位三年,也死了。

很明显,吕不韦帮着子楚当了秦王,又帮着政当了秦王,两代的拥立之功,谁敢说没有功劳?

从秦国做大做强来看,吕不韦作用依旧不容小觑。

秦始皇12岁当秦王,22岁亲政,10年时间,实际上是吕不韦这个丞相在掌管着整个秦国。吕不韦之于秦王政,就相当于张居正之于万历皇帝。吕不韦掌管秦国期间,派蒙鹜等将军多次攻打韩魏两国,取得大片土地。

吕不韦的功绩,绝对在蒙鹜等人之上。尤其是灭东周之战,当时秦国连续死掉了孝文王和庄襄王两个王,东周合纵伐秦,吕不韦为大将带兵10万,直接把东周君俘虏了,灭掉了东周国。

吕不韦对于秦国来说,既有拥立之功,也有开疆拓土之功,在秦国历代宰相中,绝对是最优秀的一个。

秦始皇对吕不韦"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的指责,站不住脚。

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

秦始皇这句反问,直击问题核心——你是我们家亲戚吗?

注意这句话问的时间节点是,嫪毐夷三族之后13个月,赵太后恢复了自由和尊荣。秦始皇也在茅焦的劝谏下原谅了亲生母亲,但对吕不韦,绝对不能留。

因为,秦国朝野和六国等地,一直在传言一件事——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如果秦王政是吕不韦的儿子,那肯定会立刻下台,让位给其他王子。吕不韦让秦始皇的王位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吕不韦一死,再也没有人能拿出证据证明了。

如果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更需要狠心逼死吕不韦,来验证二人之间没有父子之情,只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君臣关系。

自从秦王政上台,吕不韦就没有一天睡过安稳觉,赵太后的求欢都不敢应允了。没想到这一天还是到来了。吕不韦只能用自己的死,保住儿子的江山了。

有人要问,秦王政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至少从各种文献上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吕不韦列传》中,明确记载了赵姬隐瞒已有身孕的事实,嫁给了子楚,生下了小政。

后世的《汉书》等历史文献,都使用了史记中的这种说法,有的直接把秦始皇叫做“吕政”。

可是,《吕不韦列传》中,有这样几个疑点:

1,吕不韦听说异人想娶赵姬,一度准备和他拼命。原文是“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如果吕不韦本来就打算让赵姬坏自己孩子去当秦王,为什么要发怒呢?难道是装的吗?

2,秦始皇出生,是足月的。原文中说“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大期”就是足月的意思。如果赵姬知道自己怀孕,那恐怕就已经怀孕1个月多月了。如果这个孩子是早产儿,那才有可能是先怀孕后结婚,但秦王政是“大期”而生,不是早产。

3,赵姬到底是谁?原文中先说了“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后来又说了“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赵姬到底是豪门女子,还是风雨场所的女招待?司马迁前后矛盾的说法给人无尽想象。

4,吕不韦是一个谨慎、不贪婪的人。秦王政继位后,赵太后找吕不韦重续前缘,吕不韦拒绝并推荐了嫪毐。如果吕不韦自己上,肯定可以拿到更大的权势,但他没有,可见这个人很谨慎很理智,不贪婪。对子楚有拥立之功就足够富贵了,有必要让自己孩子当秦王吗?

5,赵姬怀孕后,无法判断男女,如果是女子,如何继承王位?对于吕不韦这样一个商人来说,位极人臣已经很了不起了,秦国稳定才能实现他的利益!

所以我认为,吕不韦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父。

为什么秦始皇一句话就能逼死吕不韦?

从吕不韦的角度来说,主要原因有这几个:

1,吕不韦是一个”好名“的士大夫,受不了秦王政这样露骨的侮辱。吕不韦召集门客搞出来的《吕氏春秋》,说明这个人是想要”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受到这样全盘否定的侮辱,只能自杀。

2,吕不韦担心,如果现在不死,将来会死的很惨。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惠文王杀商鞅,秦昭襄王杀白起,秦王室向来不容老臣掌权,吕不韦不死,以后会更惨。

3,吕不韦被怀疑是秦始皇的生父,只有死了,才对秦国最有利。

4,吕不韦国际上声望太大,原本是到洛阳当诸侯去了,结果六国势力主动到这里结交他。试想一下,如果吕不韦主动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主动退出权力中心,秦始皇实在没有理由再杀他了。

点个关注再走呗!


历史知事


先来个语出惊人的结论吧,吕不韦真不一定是服毒自杀的。

秦王与吕不韦

秦始皇亲政之前,秦国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国家大事,赢政基本上会听从“仲父”的安排。

秦王年幼时,吕不韦公务完毕后,就会去后宫与太后斯混。太后赵姬和他是老情人。可自从当了宰相后,一是政务繁忙,二是年龄也大了,力不从心,他便开始冷淡太后。为了摆脱她的纠缠,便介绍了一个奇才嫪毐来代替自己,让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进宫,陪太后纵情欢乐。

嫪毐依靠自己的“长处”,获得太后欢心,居然捞到了长信侯的封号,势力大有超过吕不韦之势。这个市井无赖在与太后生下两个儿子后,欲望膨胀,居然想谋权夺位。

嫪毐与太后

公元前238年,嫪毐利用太后的玉玺调兵发动叛乱,但他手下的乌合之众哪能成事?嫪毐车裂于咸阳,两个私生子也被杀,太后则被收回玺印,软禁在雍宫之中。

嫪毐失败后,牵连的人也不少,慢慢的这事就查到吕不韦头上了。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职,逐到河南封地。但吕在河南仍广交宾客,门上各国使者络绎不绝。秦王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他,收到信后不久,吕不韦就神秘死亡。  

吕不韦对赢政父子有大功,虽然被免职,但始皇并没有杀他,可以说对他够意思了。当时也盛传“仲父”便是秦王生父,免职只是暂时的,将来必然会东山再起。吕如能就此韬光养晦,闭门谢客,也许不会是后来的下场。要知道此时的嬴政早已不是当年的孩童了。吕不韦罢相后仍然是“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他不能不产生联想。很奇怪的是他并没有下令杀仲父,只是把他迁到蜀地。

  给吕不韦的信上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位仲父接到书信,方知嬴政真实的心意。短短二十九个字,却字字诛心。

吕不韦

“君何功于秦?”“君何亲于秦?”是冷冰冰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地击在心上。吕不韦此时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清楚,也许自己到不了蜀地便会死去,毕竟自己已是六旬高龄。就算躲过这次,以始皇的为人,绝对躲不过下次,也许下次会更惨。所以他 “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请大家注意,吕不韦是“乃饮酖而死”,并不是“饮鸠而死”,鸠酒是毒酒,这个没有疑问, 但在古文中“酖”通“耽”字,是“沉溺”、“过度“的意思。我们要分析“乃饮酖而死”到底是 “喝鸩酒而死”,还是“耽酒”过度而死?

《说文解字》中:“酖:乐酒也。从从酉冘声。”注释为:“酒乐者,因酒而乐,乐酒所及湛以为酖。

“酖”字本意是即喜欢酒。所以《史记》中说吕不韦“乃饮酖而死”,不一定是服毒酒自杀,而很可能是拼命饮酒而死,是痛饮慷慨而死。以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智谋,死也要死得与众不同,才不负一生抱负。

秦始皇

嫪毐死了,吕不韦也死了,嬴政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吕不韦输了吗?也许没有,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权力之巅,可他原本只是个商人,他才是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