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岚悦呢喃


你好!

我是“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家有两岁萌娃小久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家长说:“我家孩子真的是,一秒钟都停不下来,真是受不了他了。”

其实这不能怪孩子,随着身体机能的发育他需要很多的活动探索空间,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

在孩子眼里,一切都很新鲜,他们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在吃饭的时候,会发现邻桌小哥哥的车子好漂亮,或者地上有个亮晶晶的小东西。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

1、在游戏中培养

在班上,我会和孩子们玩一个“三分钟”的游戏:守护糖果三分钟,可以得到第二个。如果三分钟内没忍住吃掉了,那就没有机会了。

开始的时候大半的孩子都坚持不下来,他们觉得太难了,但是看到三分钟后有些同学得到了第二颗糖果又心里痒痒的。

下一次游戏发现更多孩子坚守住了糖果,慢慢的他们觉得坚持没那么难了。

这就是游戏的魔力,不知不觉间就培养了孩子的自控力。

静坐对孩子很有帮助

总所周知,静坐冥想对成人有很大帮助,同样对孩子的自控力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1. 我们可以和孩子玩安静三十秒的游戏,类似于“一二三”木头人,三十秒内不许动,闭上眼睛。

2、我们可以陪着孩子安静的听丛林中的鸟声、青蛙声或者趴在地上静静的看虫子爬行,这样对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有有帮助。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因为是麻麻


孩子到了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开始要求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这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一些自控力的训练。

一、让孩子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父母平时多鼓励孩子大胆说话,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让孩子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二、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父母要加以引导,耐心说服,让孩子能够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以达到自控。

三、不能有攻击行为

孩子们在一起正常的打闹是可以的,但不能有攻击行为,孩子有攻击行为,不论是否伤害到别人,都要制止。

四、制定规则

父母要在家里制定好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养成自控能力。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侯妈家庭教育


孩子的自控力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引导。下面涉及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1、充足的睡眠: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对大脑的影响与轻度醉酒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在醉酒的状态下,人是毫无自控力可言的。对低龄孩子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睡眠习惯,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规律。建议每天10小时以上,让他们白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来应对生活和学习。

2、规则的自我意识:孩子从2岁左右就开始萌发自我意识,意识到我和爸爸妈妈和周围都是独立的。这时候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成人看似叛逆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孩子在寻找自我认同感,来区别我和别人是不同的。这时候我们在对待孩子的行为上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又能及时引导孩子建立合理的规则意识,从而发展出更好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对自我调节的发展做过许多研究,强调父母尊重和爱的关键。她说:“孩子的自我控制来自哪里?他来自想要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的愿望,想要得到爱和积极情感的愿望。孩子不会因为规则好就遵守规则,孩子不喜欢那样。他们想得到爱和积极的情感,如果他们遵守规则之后得到这些,他们就得到爱和积极的强化。”因此,我们在给孩子约束和规则的同时,不能缺少尊重和积极的关爱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爱相伴,规则之中需要有适度的自由并行。这样的管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发尊重,如此的规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觉遵守。

3、适当的延迟满足:这里的延迟满足指的是一种能力,是人对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够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学上,经常和自我控制相等同。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可以说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欲望能够克制,能够学会等待。

4、借助一定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正面管教中的日常惯例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日常生活流程和时间管理意识,这能慢慢发展出孩子对生活的规划和计划的意识。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也是自控力很重要的一点。还可以使用一些小工具和小玩具来帮助孩子逐步养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意识。比如在孩子写作的时候,适当使用10-15分钟的番茄钟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提高专注力和自控能力。游戏有123木头人的游戏看谁能立定得更久;找不两个图形的不同和拼图的活动来锻炼专注自控。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关于问题,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作答:

一、孩子的自控力指的是什么?

经常会有家长反馈:

孩子容易情绪失控,乱发脾气
孩子沉溺游戏,无法自拔

孩子磨蹭拖延,不能管理自己……

孩子的以上行为体现的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表现。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的能力,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

不过,两岁以下的婴儿还不具备自控 力。但在两岁左右,这种自控能力开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个两岁的孩子在被允许触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够单独等待四分钟左右。从这个时候起,孩子就能不 断提高对自身的责任感。在大多数孩子中,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至少要到三岁时才开始。

所以我们所说的孩子的自控力多指能够理解自控、有能力进行自我控制的孩子行为。

二、为什么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

心理学上有个关于自控力最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表明,自控力强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表现更出色,包括:

  • 有良好的情商,坚定而自信

  • 应对挫折的能力更强

  • 在美国高考中比自控力差的孩子高出210分

    <strong>

    自控力强的孩子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使没有父母监督,也能管理好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自控、有力量的孩子,活出人生的精彩。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该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照本宣科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不尽然。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细节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具备了规则意识,有利于提高自控水平。比如在生活常规方面,父母可以辅助孩子制定类似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规则。父母长期坚持一贯的规则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

除了生活常规,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和善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2.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

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3.父母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父母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在情绪上控制的能力。

4.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你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发生了偏差?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待于进一步养成?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5、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妈妈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与孩子之间建起了绝对的信任,以便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强了父母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训斥、压制。

再者,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自控行为,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6、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期待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训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而要理智的去爱孩子。

我们在给孩子约束和规则的同时,不能缺少积极的关爱和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爱相伴,规则之中需要有适度的自由并行。这样的方式才能得到孩子的自发尊重,才会逐步帮助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早教老师丛丛


孩子在公共场合耍赖,是一件让大人非常恼火的事情。

比如,在商场,孩子抱着玩具不撒手,明明家里有了好几个一模一样的。如果不给买就躺在地上耍赖,孩子哭个不停,大人束手无策,周围还一堆人围观。场面就十分尴尬了。

像这样爱无理取闹的情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无理取闹其实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一种表现。自制力是指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无理取闹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现“越轨”行为,这将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孩子为什么会失控呢?那是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做事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比如说,你的孩子哭闹着要吃冰激凌,但是这两天正患感冒。作为家长,肯定是不愿意让她吃。但是一味的压制孩子,效果并不会太好。对孩子而言,他的问题是在激动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会以哭闹来反抗。

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办法

1角色扮演。

让孩子装扮成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让她想象这个角色会怎样抵抗住冰激凌的诱惑。角色扮演时,孩子会从第三视角去看待问题,会更冷静理性,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通过角色扮演,增加孩子与冲动之间的距离,心理距离远了,情绪就冷静下来了。在面对难题时,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少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又或者,可以带领孩子玩一个画冰激凌,吃冰激凌的游戏。让孩子把想吃冰激凌的情绪,通过“画出来,写出来,说出来”释放掉。

2转移重点。

对于可能引起孩子冲动而又不利的行为,可以通过增加对事件的客观描述,或者转移重点,帮助孩子更加理性面对自己的冲动。

比如,孩子很喜欢吃巧克力。如果强硬拒绝可能会鸡飞狗跳。但是,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研究巧克力的原料和热量表,或许他就会感兴趣,顺着你的思路走。然后再告诉他,一天的巧克力摄入量最好控制在100g以内,而儿童的摄入量更少。同时,吃多了会发胖,会长虫牙,会影响健康等。让孩子明白可食用的范围,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并且让他自己承担。也许他对巧克力就没有那么渴望了。

在孩子做了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时,注意力反而会更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比如玩水。越制止,他玩得越起劲。

这时候,不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想玩水的时候,给他一个替代选择。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又被允许的事情上,让诱惑物远离孩子的视线。

3适当鼓励。

孩子最初表现自控力的方式很多样,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并留意孩子有哪些就进步。切忌与其他做得更好的孩子去进行对比。要观察他与之前相比有哪些进步。并且当孩子在自控力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并且,在满足孩子之前先让他等待一会儿,慢慢增加等待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孩子做到之后再满足他。同时,让孩子意识到自控力带来的好处。这些点滴的反馈都能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循环。

4勤加练习。

孩子的自控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的。家长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比如,可以带孩子玩棋牌游戏,告知孩子棋牌游戏的规则后,让孩子觉得自己出牌的顺序。但是父母要避免反复提醒孩子,还没有轮到他出牌。


培养孩子自控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家长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让他们意识到“我能控制我自己”。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好的自控环境。


当然,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管教他,让孩子感受到爱,他就能获得更多的自控力。


晨之微光


自控力差的孩子,一言不合就闹情绪。这样长大以后很难成功哦~该咋办?看《焦糖猫的99个“育”言》,教你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n

{!-- PGC_VIDEO:{"status":0,"video_md5":"47ba38e37223dbc9775d33208dadf11d\

白船


周六,妈妈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出去玩。可是刚打开作业本,一群小朋友跑过来,邀他去溜旱冰。那孩子经不住诱惑,合上作业本就悄悄地走了。这是自控力差的表现,这样,严重影响孩子未来事业的成功与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一,让孩子明白,想得到更多,必须控制小欲望,比如,孩子要吃糖,就可以告诉孩子,马上吃,只能吃一粒,等妈妈洗完衣服,可以吃五粒。五粒,对孩子来说,诱惑力足够大,孩子必须自控,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二,让孩子明白,无论做什么,必须有始有终。比如,让孩子到店里买味精,并强调,快去快回,妈妈在等着你啦。路上,看见一个马戏团正在表演精彩的节目。面对诱惑,他会想起妈妈的话,告诉自已,我买了精精,送到家里,再来看。妈妈还在等着我呢。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成功的重要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孩子自控力就能得到提高。


深山老林34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难以“搞定”的孩子:没有耐心,做事虎头蛇尾;爱使小性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情绪失控,大吵大闹;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要,不给就闹;不能安静下来听父母讲道理,容易激惹……面对这些缺乏自控力的熊孩子,很多年轻的父母感到难以招架。广州儿童心理咨询为您解读:缺乏自控力的熊孩子,你拿他怎么办?!

  家里的玩具已经摆得满满的,但是已经5岁的薇薇还是不满足,只要去外面玩耍,看见新出的芭比玩玩、公仔都吵着要。甭管妈妈怎么跟她解释分析,薇薇就是不依不饶,非要不可,要是父母不答应,肯定是在商场大哭大闹,有两次甚至在地上打滚,最后父母不可不买才让她安静下来。薇薇的脾气也是很臭,只要不高兴,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都直接把手里的书、玩具扔掉,搞到爸妈好生尴尬。在幼儿园里,老师也多次反映微微非常活泼,根本就做不住,聪明但缺乏耐性,在舞蹈课上总是自顾自的玩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刚开始,妈妈觉得是老师管教太严,小孩子就应该活泼好动,但中班后薇薇的情况更加严重,根本不听老师的,上课难以认真听讲,小动作特别多,老师很担心薇薇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

  其实,孩子的自控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控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良好的自控力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功,自控力好的人,既善于激励自己去完成目标,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而自控力不足,则比较任性,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不考虑事态发展和行为影响。所以,父母一定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教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形成与年龄相当的自控力。

  自控力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要相互适应。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0-2岁这一阶段的宝宝由于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还很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他们往往生气时就发怒,不舒服时就大哭,高兴了就笑,自控力比较差。宝宝所表现的不愿等待、不愿忍耐、不遵守游戏规则、脾气差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宝宝年龄的特性,是宝宝身心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细胞也不断发展成熟,生理机能慢慢完善,孩子的自控力也就越来越好。但孩子的自控力也是在家长的教育和培养下逐步建立的。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宝宝年龄特征就听之任之,其实家长在这个时期就已经要开始注意培养宝宝的自控力了。

  在婴儿时期,家长可以多抱抱、亲吻宝宝,帮助宝宝进行自我安抚。调查显示,自我安抚能力对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等宝宝大一点以后,2-4岁,可以独立行走的时候,家长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多积极引导,培养宝宝的自控力。婴幼儿的自控力训练首先是从控制自己的身体开始的。2岁的孩子额叶皮层快速增长,奠定了冲动控制的生理基础。3-4岁孩子已经能根据成年人的要求进行初步的自我调节,但需要成人的协助。这阶段父母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要,给予笑容、拥抱、亲吻等亲近行为能够缓解孩子的情绪。同时,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学会体验自己的感觉和运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身体方面促进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5-6岁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游戏。游戏是儿童宣泄压力、放松机体、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重要“功课”,游戏也是儿童获得成长经验的重要手段,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调节情绪、坚持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等自控行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适合用鼓励的手段来锻炼他们的自控力,为了鼓励孩子提高自控力,父母可以制定一定的奖励制度。父母平时要多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如孩子最喜欢玩的玩具、最喜欢的东西,孩子越喜欢的事物越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6岁以后将进入小学生活,孩子的自控能力将会进一步体现。孩子6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多用讲道理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将成人不断重复说的道理与规则内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进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慢慢学会自觉自律。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首先需要父母有要求和指导,并持续不断的鼓励、督导,最好内化到孩子的心里,变成孩子的思想。父母在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注意道理要和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联系起来,不能简单说“不能”“不要”;当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安抚情绪,再讲道理。而且,道理要简单、有针对性,每次只针对一个具体的行为反应,而不是一下子说很多道理,或把孩子之前的错误也翻出来,这样孩子记不住也会从情感上很反感。

  广州心理咨询提醒:孩子自制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形成的,一方面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来教导和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需要以身作则,因为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起着榜样的作用,如果家长自身缺乏自控力,经常为小事而充满各种负面情绪,或者孩子做错事就大发脾气、大声呵斥,或者家庭气氛紧张,家庭矛盾复杂又频繁,孩子即使听了、懂了很多道理,也难以做到,难拥有良好的自控力。


听说吧心理咨询


自控力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是心理行为的一种,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先给孩子建立制定一些心里行为的规则,其次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最后示范活给孩子讲解一些自控力好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