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父母卖房供娃留学,6年花200万,结果孩子学成回国求职被开两千元”这件事?

彩虹下的自已


眼光不要总盯着钱。鲁迅论父母三条: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养,完全的解放。

卖房另有住处,"尽力"而己,不是为当官发财投资,纵为当官发财,也不会立竿见影。养儿女算经济帐,不如丁克。为国家奉献优秀人才,完成自我生命的光辉延续,学知识开眼光才是根本。回国就业两千多,当村官、公务员,五险一金近两千,国内大学生起跑线并不丢人。上岗学子,吴下阿蒙,赵家班,郭家班只管吃饭,洋墨水报国,心,已经难得。热豆腐冷嘴巴快莫心急。赛翁马,得与失,安知非福?昆明池,富春江,"风物长宜放眼量。"


周宗明217


关于留学归来这件事情,其实我身边还是接触过有几个这样的人的,不过其实大多数留学能够回来的,并不像所说的那样月薪少的可怜。

就拿我身边比较熟悉的两个例子来说吧。一个是本家的表哥,一个是工作的同事,都是留学过来。

先说我的那个表哥吧,他出国的时候我好像还在读高中吧,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因为身边没有接触过出国的人,所以我那表哥要出国的事情一定下来,在家里知道算是一件大事情了。大伯为了表哥出国的事情当时也是没少操心,出钱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是为了表哥出国把老底都收拾干净了。本来我大伯两口也就是普通县城的工人,我哥当时出国的时候他们俩人已经都退休了,平时也只有靠养老金来维持生活,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就说表哥要出国了。记得当时送表哥出国的时候,大伯家里还请客吃了饭,把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都叫上了。当时记得很清楚,都说表哥出息了,让我们这些年龄小的跟表哥学,争取将来也能出国。

后来自己上了高中,听老妈说过一次表哥在那边混的不错,在那边读了大学,后来就在那边定居工作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他走上了人生巅峰。

再后来就听说他回国了,具体原因当然是不详了,回国后好像是找了几份工作,但干的时间都不长。再后来就是不工作了,现在整天呆在家里,很少跟亲戚们接触,很摸不着头脑,不知为什么,现在感觉很可惜。

另外一个就是工作的同事,也是标准的留学生,回来后家里就安排了工作。可人家到单位后根本就不是来干活的,天天跑车来跑车去的,晚上不是飙车就是酒吧里耍,就我们这点工资估计连油钱都不够,可人家天天还是乐呵呵的,生活里依然都是阳光。

所以留学不留学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当然如果确实能力过人的话,出国深造也是极好的选择。如果能力一般,家庭一般,不如按部就班的上个大学早点毕业找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也不错。



石家石头哥


说实话,我一向不赞成:父母倾其所有让孩子留学的,因为真的没有多少意义。

几年前,一个邻居在和我聊天中问我,你知一个留学生回国,在上海找到工作,第一个月工资是多少?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二千元!她吃惊地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行情就是这样。再说假如我是老板,我也只能给这工资!因为孩子是拿父母钱镀金去的,学到多少还是未知数。去年,老同学准备化四五十万让女儿出国一年!我说一年能学到什么?学完回来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四五十万什么时候出本?你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结果她听取了我的意见。目前她女儿通过招聘进了一所小学当老师!

最后奉劝天下家长,不要对子女教学太疯狂!做人比学历更重要!更何况你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子女有能力公费出国深造!


青藏高原一株柳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想到我之前的两个同事。

女的在美国留学归来,男的是新加坡留学归来,最后都因为无法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要求,而被约谈离职。比较尴尬的是,接女的岗位的是一所极其普通的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校普通到拿百度查都没几行字。接替男的岗位是某工大研究生毕业,没有留洋经历。

我最初觉得是不是人力资源部门存在偏心或其他问题,因为那家公司人力资源是从别的行业跳槽过来的。后来经过约谈,才知道,确实是无法胜任工作。

虽然是留洋归来的,外语却并没有明显优势,翻译几次出错,还把专业术语弄错了——发现错误的居然是法律部的。要知道那原本不是法律部的事啊!法律部的律师不负责翻译工作啊!捎带手给改了,这让老板也很尴尬——因为这俩留洋归来的精英是他自己跳过人力资源直接招聘的。

随后,这两位精英在工作中与各部门的关系都相当紧张。动辄提及国外如何,美国要怎么样,新加坡是有什么类似项目——公司财务总监在管理层季度例会公开批评他们俩人,虽然只批评了“不够成熟,处理问题不够稳重”等,却再次让老板对他们俩的能力和水平陷入了茫然。

加上,他们负责的项目,大半年过去了,迟迟不能落地,也无法再也进一步开展,其他部门都等着,但是无力配合,因为完全不知道方向。包括我,是是被外聘过来做咨询管理的,但是我到岗四个月,就没见过几次直接和我对接的那位新加坡归国精英——他只要求我提供很多文字性的资料和数据分析,但是再什么也没有谈。四个月啊!我摔啊!项目有没有 做不做给句话啊!我们每星期去等他,但是他总是让等好几个小时后说下周再说。然后还背着我们,悄悄接触我们的签约单位——签约单位发信息问,我们才知道。当时的感觉相当不好。于是也和大老板反馈了。

当然,不是所有留洋归来的都是如此。但是,这种眼高手低,又看不起本地或者学历低的留洋党是存在的。因为他们这种工作做派,导致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最后必然影响到工作。

再加上这几年留洋归来的越来越多。

各公司在聘用留洋经历的岗位的时候,也不再盲目“海归”,而是更多在团队配合和工作执行方面,有了更详细的考虑。

所以待遇这方面,也不再是留洋给高薪,而是按团队贡献为更重要的标准了。


小黑豆


出国留学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是我,有能力,有实力,我肯定会选择让孩子到国外上高中。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等也是想象而已。


我表妹就是出国上的高中,然后在国外上大学,考研,现在留在国外工作。她为何出国,原因很简单,成绩不佳。没办法,家长就花钱送她去国外读书,没想到,到了国外,特别是上了大学后,她边读书边打工,一个人打了三份工,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养尊处优的独生女,怎么那么自立。研究生毕业后,她直接应聘到一家不错的公司,现在薪酬可观。

有些人认为出国留学是为学习不好的孩子找了一条退路,虽有一定道理,却也不尽然。孩子后期的发展,还需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孩子不懈的努力。花六百万让孩子去留学,回国月薪2000,这个反差确实有点大。不过,已经有老师给我们澄清了事实真相,我也不必赘述。我想说的是,看一个人发展的好坏,不能单依靠金钱,也不能只看眼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关键。如果孩子留学回来,学有所得,无论是学习还是能力都超出了原来的自己,就值得。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钱人,送孩子出国,而且年龄越来越小,除了学业的原因外,更看重的是国外宽松的教育环境,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孩子的发展会更全面,综合素质也会更高。不过,出国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家长除了“量力而行”,还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素质来做决定,避免悲剧发生。


静等花开2579


出国留学的就一定好吗?很不尽然。很多很多的留学生说白了只是到国外渡一层金而已,学识也只是和国内的大专差不多,更甚者连大专都不如,要不要然他也不会出国渡金了。我认识的就有,高考100多分,家人通过一些渠道让孩子上3+2(国内三年大专国外两年)回来本科,你说这样的留学生真的有真才实学吗?那个回来拿2000多的不奇怪,因为他没有真才识学他挣不了高工资,现在的企业对学历学校一查就明白,你不是那种名校你就不会有才学,所以用人单位也不会高看你,所以你也不用心里不平衡,理应如此。


博爱的酷吏


卖房供娃留学跟卖房炒股、卖房做生意是一样的,都是属于投资,投资就有风险,从目前看只是回报较低,要看长远,看孩子留学是不是学到了东西,如果只是混了个文凭过了个语言关,应聘当了个英语辅导老师,这就算投资失败,我身边的亲身经历:一个表姐的儿子美国留学已经花了几百万了打算回国找工作能否挣回学费钱还是未知数,不过好在家里有钱能给负担得起;另一个表姐小孩考起大学没去读要家里卖了门面送出国留学,回国在补习机构教英语亏了,所以我小孩坚决不准我卖房供他出国哪怕考不上大学读大专出来打工都愿意,家里三套房他都不准卖要求留给他,想想老子这辈子才是白干了,被儿子搜刮干净了。


user8761465249057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题面意图就是想用200万和两千元来造成一个巨大落差,说明留学回报如何低的问题?我大胆延伸一下,全国范围很多很多的人,投入全部积蓄以及所有的心力创业,最后颗粒无收还欠下一屁股债,是不是简直是蠢蛋?而这样的蠢蛋为什么还那么多…

人生好多好多的事情不是单用钱的投入和回报可以衡量,数字可能最容易吸引注意,最有触目惊心的效果,但对人生来说,真的说明不了什么。



特别是留学这样的事。我刚到澳洲的时候就是投靠的一个朋友的朋友,他当时就在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读本科,刚到的几天,他带着我和我朋友去办电话,开银行账户,申请税号之类之类的一系列事情,他笑说你们很幸运,我当年来的时候都是自己搞定的。我忍不住想象,他当时也就是高中刚毕业20岁还不到,英语还没有现在好,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这样一个异国他乡,他是如何鼓起勇气走进营业厅,怎样开口第一次跟金发碧眼长得跟我们不一样,说着带着澳洲特色口音的当地人说话的?而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他对这些习以为常,随手拿起电话可以咨询税务问题,账单问题,有一些当地的朋友…



在学校的知识学习所得之外,生活中的这些从不会到会,从茫然慌张到自如…这所有的成长,数字怎么概括?在人生20岁的那几年,一个人面对所有生活,学习自立,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这样一种经历,数字怎么概括?

况且真要论数字,对她们家来说,200万不过是一套正确投资的房子就能挣到的,而2000元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最初的起点而已,相对于可能的经历所得,算什么呢~


Xiufen在法国留学


又一次读书无用论的出现。

这个和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的话,没有什么区别的。

第一,别不谈概率只谈个例

说这些话的人,永远都是不谈概率只谈个例,我就问有多少人读书毕业最后给小学生打工的,又有多少小学生都成大富翁了?

放在这个提问也一样,这个回国求职两千元的情况多吗?

第二,别谈现在不谈长远

我刚毕业实习的时候😊,在电视台是没有一分钱的,这时候难道成了,大学生花费家里那么多钱,父母辛苦供出来,居然求职只有免费给别人打工?

每个职业环境和背景不一样,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看重当时的工资价值,而不在乎其他方面的提升。

职业不分贵贱,但是绝对分优劣

每个工作给人的提升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岂止是简单的用钱衡量,现在的工资低,可能不过是为了厚积薄发,累计经验,后期可以拿到更多。

否则要赚钱,学个手艺,或者好好创业即可,读书还真没多大必要。但是钱怎么赚到的,轻松还是辛苦,给你多大的成就感,就真的相差甚远

第三,丰富一个人岂能简单金钱论

出国留学,或者继续深造,如果仅仅以为是回来找个工作赚钱这样的目的,未免太可笑。

一个人的宽度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其实非常重要,你去过的地方,读过的书,见到的人,都会一点点融到你的骨子里。

可能都是一个月两千元,但是其三观,见识,你会发现层次感是迥然不同的。

最后想说,一定要多读书,不要相信一切读书无用论的鬼话,对于家庭一般的人来说,你别怀疑这就是你最好的出路,它不仅仅让你有了所谓的敲门砖,而是你可以有机会接触更多更好的人,扩宽你的认知,全面拉升你自己。没有大学的人生是遗憾的。

对于本来就是富二代的人,更需要读书,中国喜欢说富不过三代,很多人就是因为钱忽略了提升自己,读书可以让人修身养性,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土豪和所谓的贵族可能还真不是仅仅因为钱的区分。


廖彩琳律师


无语,这道题根本是个假“噱头”,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出于什么心理呢?之所以出现这样一道“歪曲事实”的题,大概是出于酸葡萄效应,嘲笑海归的心理,但真实的情况是,如今的海归虽然不如以往值钱,却也不至于混得太惨。】

首先介绍一下事情经过:

(1)2011年,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三女生小林,成绩中等,预计参加高考只能上普通大学。

(2)小林父母不甘心,决定让女儿选择出国,避开高考。

最后选择的是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学习金融专业。由于需要参加预科,而且学习金融专业的学费较贵,虽然仅仅是留学澳洲,而不是留学费用昂贵的美国或英国,但在其后的6年里,共花去200万元左右。

(3)小林的父亲是个生意人,家里条件不好不差,但她父亲很有魄力。

当初小林出国时,她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套老房子卖掉,得到150万元,其中的120万留作女儿留学基金,还有30万,再加家里的积蓄,用作首付,另外买了一套180万元的新房。

(4)6年之后,小林留学完毕回国,他父亲买的那套新房子,已经涨到了400万元。

(5)小林学习的是金融专业,这个专业很高大上,到找工作比较困难。

回国后,小林一共参加面试6次,但由于仅仅是一所国外普通大学的本科学历,在求职中并不占明显优势,而且招聘单位的条件也很苛刻。

在其中一次求职时,招聘单位居然当场宣布称:“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99随便观点:

第一,如今留学生为啥不值钱了?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现在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的确不如以往值钱。

(1)十年以前留学海外的都是优秀学生,那时候以公派留学生为主,自费生,也就是自己花钱出去留学的,仅占总人数的大约1%比例。

有一项统计数据:

1978年至2007年前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的各类出国留学总人数14.4万人,这其中自费留学生仅占极少数,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学业出类拔萃的,少数家里特别有钱的。

然而,到了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总数达到了54.45人。

10年时间里,留学生总人数暴增近4倍!

另一项数据表明,2007年之前,从国外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4.4万人,而这个数字到了2016年是43.25万人,几乎暴增10倍!

(2)增加出来的大量留学生,已经不是所谓“优秀学生”了。

从小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当初的小林,如果参加高考,她仅能在国内上一所普通大学,就连211高校也无法考取。

然而,这样的学生花费200万元,就能拿到一张“还算像样”的澳洲大学文凭。

(3)国内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的国内名校,尤其985大学,都有与国外大学的合作项目,甚至于,有的名牌大学,与国外名校之间,有交换生名额,可以让国内的大学生,直接出国在国外大学里,学习,生活半年左右,以此熟悉国外的教学环境。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中档以上国内985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比国外大学差。

【综合以上原因,一方面,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人数增加,质量降低,而在另一方面,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提升,此消彼长之下,留学生不再那么值钱,就不奇怪了。】

第二,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并非真的烂大街了。

要说留学生不再那么值钱,这是事实,然而,留学生所谓的不值钱,那不是相比于国内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而是和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相比。

就拿杭州的留学生小林来说。

她手里拿的是澳洲莫纳什大学的金融专业文凭,当她的竞争对手,是国内普通大学的金融学本科毕业生,谁的竞争力更强?

这根本就是不需要比较的问题,当然是小林的竞争力,更强!

当然了,如果让她去和浙江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相比,去除掉非专业知识方面的因素,她肯定处于弱势。

这一点都不奇怪,她的基础原本就比浙大的本科生,差得很远!

第三,所谓的“求职被开2000元”,根本是玩弄噱头。

小林学的是金融专业,这个专业虽然现在很热门,但这个专业的求职是很困难的,国内的从业人员,需求量比较小。

而且,这个专业的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高,薪资水平偏差很大,很多都是与业绩挂钩。

说白了,这个行业靠的不是工资,而是提成!

这也就不奇怪,当小林求职时,招聘单位会公开表示那样的“苛刻条件”。

这样的条件,不是针对小林一个人,而是所有的求职者。

第四,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出国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

事实很清楚,小林的父亲是聪明的。

他有什么损失呢?

当初卖掉了家里的老房子,看似为了女儿出国留学,已经“倾家荡产”,但真实的情况是,他在保证女儿留学费用的前提下,给自己买了一套180万的新房,6年后涨到了400万,他不亏。

小林的父亲不愧是一名生意人,这个算盘打得精!

对于小林的女儿来说,她也得到了最佳结果。

假如没有出过留学,她只能在国内普通大学读本科,等她毕业后,像她这样的大学生,在国内非常多,最大的可能,她只能从一个最普通的办公室文员,慢慢往上爬。

但现在呢?

现在的小林26岁,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虽说她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砖”,但她的这个“搬砖”,可不是简单的“搬砖”。

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她老爸当初的明智和果断,小林这个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人生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结束语:这个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我们不能想当然,人云亦云,那样只会是自己骗自己。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985高校 = 国外名校 > 211高校 = 国外大学 > 普通大学 > 不上大学,这就是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