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打虎将李忠真的打过老虎吗?

恒实说


我个人觉得是打不过的,“打虎将”的由来是因为他将一些地痞流氓给打了,恰好里面的头头叫张虎,并且将他打死了。李忠见打死了人,连忙带着父亲逃离了定州,开始了卖艺的流浪生活。濠州太守接到报案,连忙张榜悬赏这位“打虎将”,从此,李忠这“打虎将”的大名就开始在江湖上流传。

很显然他打死的是人,而不是虎。用现代的话来说,妥妥一个热血青年,武功平平,打几个地痞流氓没什么问题,但真的要打个老虎还差的多。



沝生梦死


李忠在《水浒传》演义中和史进鲁达亍上相遇,书中介绍他叫打虎将李忠,曾是教过史进师傅之一。可史进遇王进前武艺低下,后经王进传授武艺才大有长劲,成为武艺高强之人。可见李忠虽然叫打虎将,但其武艺平庸,不可能真正打死过老虎,只是身体壮,有点武艺,因此其他人叫他打虎将,当然这种叫法不是取笑和贬低他,反而有抬高他的作用,所以李忠也乐于接受。


老夫常谈


李忠打没打过老虎,施耐庵没有交代。若以李忠的本事论,大概是打不了老虎的。但是,这人的绰号就是“打虎将”,施耐庵不会无缘无故的拿一个没本事打虎的开玩笑。何况,打虎仅仅只是打而已,不一定非得像武松那样,凭本事置老虎于死地。

如此这般,难道李忠真的打过老虎?

打虎将没有打虎的本事

李忠原本是游走江湖当街卖狗皮膏药的,与病大虫薛永是一个级别的好汉。江湖艺人耍把式有三重境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从李忠的表现来看,应当属于真把式这个层级。即便如此,李忠作为卖狗皮膏药的,更多的靠嘴皮子功夫,武艺不见得很高。李忠的武艺到底有多高,从史进习武过程就可知一二了。

却说史进被王进一棒打翻后,纳头便拜,对王进说:“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史太公事后也证实“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从史进父子的话中不难听出,九纹龙不断的淘汰师父,一个不行换一个,还换了“许多”。李忠也曾经教过史进武功,而且是“开手师父”,也就是史大郎的第一任师父。

那么,“开手师父”是不是如有的朋友说的,李忠教了史进的入门基本功呢?肯定不是,因为王进说“令郎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花棒”便是花拳绣腿,基本功一点都不扎实。可见,李忠一开始就把史进带偏了。史进没有学到真功夫,第一个就开了打虎将李忠。

大概,李忠卖狗皮膏药时,自己吹嘘为打虎将,史进求师心切,便将他请到家中求教武艺。李忠的武艺不济事,但要比小霸王周通强。周通的这个绰号也是够吓人的,与孙伯符一个级别。但是,周通连李忠都打不赢。桃花山的两个山大王可谓一对牛皮大王,一个比一个能吹。

周通胆大,敢去挑战呼延灼,六七个回合就败走了。李忠稍微强点,勉强抵挡了十来个回合,也是落荒而走。这等武艺能够打虎?

方以类聚,人以群分,桃花山两大头领之所以能够聚会,因他们都有爱吹牛的毛病。因而,“打虎将”与“小霸王”一样,涉嫌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李忠哪能像武松那样打虎?

“打虎将”的由来

其实,施耐庵也并不打算让李忠去打虎,“打虎将”也不是李忠自己吹嘘的。在大战呼延灼前,施耐庵交代了李忠这个吓人绰号的来历。

当时,周通战败,桃花山赶紧派人去二龙山求救。鲁智深、杨志、武松的援兵尚未到达时,呼延灼又来挑战了,自知不敌的李忠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战。此时,施耐庵写道:

原来李忠祖贯濠州定远人氏,家中祖传靠使枪棒为生。人见他身材壮健,因此呼他做打虎将。

为什么李忠在第二回(容与堂本,下同)出场,到了第五十七回才解读他绰号的来历呢?其中缘由,大概是留一个悬念,让读者去想象一个没有打虎经历的人为何得了这样一个绰号吧。到这里揭晓答案,李忠多少令人感到有点失望。原来,李忠并没有打虎的本事,也没有打虎的经历,不过因为身材壮健,貌似能打虎,才得了这么一个绰号。

施耐庵在文本中这样跳跃的介绍一个人物,也是在写李忠以此绰号行走江湖,唬住了不少人,狗皮膏药卖得不错,还做了一回地主老财的家庭武术教师。很明显,施耐庵写李忠,也有说此人实乃“外强中干”的一条梁山好汉,明明打不了虎,却显得十分的咋呼。

施公同时交代,李忠祖传就是靠使枪棒为生的。是不是打虎将的祖上很厉害,有李家枪法棒法秘籍而李忠却没有得到真传呢?这一点,书中有一首赞诗可以从侧面解读这个问题:头尖骨脸似蛇形,枪棒林中独擅名。打虎将军心胆大,李忠祖是霸陵生。

大概李家枪法棒法还是很有名的,能够达到“独擅名”的级别。《水浒传》中,宋江曾经夸赞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看来,宋江并不了解李忠家的祖传棒法,否则,就不会这样说了。

那么,是不是施耐庵的这首赞诗与“打虎将”一样,还是涉嫌浮夸李忠呢?

李忠与朱武是同乡

施耐庵写李忠显得躲躲闪闪的,很令人费解。说李忠身材壮健便叫“打虎将”,似乎也说不太通,很勉强。梁山好汉中有此身材者不在少数,难道都可以叫打虎将?明明武艺不高,却又说他“枪棒林中独擅名”,岂不是要盖过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了?林冲枪法超一流水平,棒法则与史进的师父王进很有一批,实打实的《水浒传》第一,林教头都不敢称第一,李忠凭什么“独擅名”?

李忠身上存在种种矛盾,疑云重重。施耐庵为何要这样写一个人物呢?且让我们从《水浒传》的立意与李忠的简介和赞诗入手,试着探析一番这其中的疑问吧。

简而言之,《水浒传》中隐藏着两个王朝的历史,是施耐庵有意隐伏在文本故事中的两大暗线故事。“九纹龙”隐喻北宋九代皇帝自不待言,而神机军师朱武则有朱洪武的符码,北宋、明朝都潜伏在施耐庵的笔底,波诡云谲,暗流涌动。

施耐庵在“打虎将”的简历中说,李忠是濠州定远人。濠州,即现今的凤阳,定远是濠州下辖的一个县。《水浒传》中,还有一人籍贯定远,此人就是有朱洪武符码的神机军师朱武。原来,施耐庵把李忠写成了朱武的同乡。

但是,十分奇怪的是,赞诗中又说李忠“祖是霸陵生”。大概,李忠的祖上居住在霸陵,后来迁到了濠州。施耐庵为何这样写?

霸陵,即灞陵,是汉文帝的陵园。于是,按照朱武、洪太尉组合成“朱洪武”的写法,李忠难道隐写的是“李文忠”?

“打虎将”大猜想

查李文忠的籍贯,祖上居泗州(盱眙),父辈时迁徙到了濠州。从大范围讲,与《水浒传》的李忠也算得上是同乡了。


假若以李忠喻李文忠,似乎也不对,历史上的李文忠是大明开国第三功臣,虽然偏重于谋略,但却是领军一方的将领,武功(战功)相当的了不起。而且,从《水浒传》的故事中看,“李文忠”也没有打过虎。

从施耐庵“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看,龙虎山上有一只白额锦毛虎,隐写的是“锦毛虎”燕顺。绿野老道曾经解读过,这段故事隐写的是大明王朝的靖难之役。因为朱洪武违背帝位历代帝位传承规则,立孙子朱允炆(生肖属蛇,雪花大蛇),引出了“龙虎斗”。

施耐庵认为,朱洪武如此传帝位,便是放出了妖魔,导致了靖难之役,与赵匡胤结束五代战乱形成强烈反差。若是立燕王这一辈人为帝,恐怕就不会有这场战乱,天下依然是“太平无事日”,百姓便可“受些快乐”。因而,洪太尉所遇到的“锦毛虎”,就是“打虎将”要打的那只虎。

燕王起兵时,李文忠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李景隆成为大将军,率军征讨燕王,与燕兵展开大战。但是,李景隆哪里比得了父亲李文忠?李景隆很快就被朱棣击败,丧师十万,战争形势发生逆转,朝廷由攻势转为守势。后来,燕王攻打到南京,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朱允炆失去了皇位。

这难道不是李忠在《水浒传》的表现?祖传枪棒独擅名,但李忠却武艺平平,貌似打虎将,却一点打虎的本事都没有。李忠外强中干,徒有虚名,李景隆何尝不是如此。

绿野老道认为,《水浒传》之所以被腰斩,主要原因是在七十回书之后隐写了“靖难之役”。这一点,从施耐庵的原著的伏线中可以探轶得到。究竟是否如此,还需要以其他线索予以佐证。此处只讲“打虎将”是否打过虎,不再涉及其他。可以说,李忠打过虎,但却被虎所伤,“打虎将”徒有虚名。

读书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绿野老道不揣愚陋,特以此求教于方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