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五脏中的每一脏器,都是从其所生处接受病气,后又传给其所克的脏器,并将病邪留在生己的脏器,死于克己的脏器。当病到要死的时候,必须要等到邪气传到生其的脏器,病人才会死亡。这就是所说的病邪逆传,从而引起死亡。例如,肝脏从心脏处接受病气,又将病气传于脾脏,停留在肾脏,当邪气传到肺脏时,病人就要死亡了。心脏从脾脏处接受病气,又将邪气传于肺脏,停留在肝脏,当邪气传到肾脏时,病人就要死亡了。脾脏从肺脏处接受病气,又将病气传到肾脏,停留在心脏,当邪气传到肝脏时,病人就要死亡了。肺脏从肾脏处接受病气,又将病气传到肝脏,停留在脾脏,当邪气传到心脏时,病人就要死亡了。肾脏从肝脏处接受病气,又将病气传到心脏,停留在肺脏,当邪气传到脾脏时,病人就要死亡了。这都是病邪逆传而死的例子,如将一天一夜划分为五等份,并分别归属于一定的脏腑,就可以推测出病人死亡的大概时间了。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人体内的五脏之气是相互贯通的,五脏病气的转变也有一定规律,五脏病气的转变是按照五脏相克的规律进行转变的。如果不及时治疗,时间长的话或三个月内,或六个月内,短的话或三天内,或六天内,当传遍五脏时,病人就会死亡,这是病在五脏内顺传的次序。所以说,能辨别疾病在表,就能判断疾病是从哪来的;能辨别疾病在里,就能推测出病人死亡的大概时间,也就是说,到了不胜的日子时就要死了。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风是造成很多疾病最首要的邪气。风寒侵袭人体时,会使人的汗毛竖直,皮肤毛孔闭塞,阳气被阻塞而引起发热,这时可用发汗之法治疗。如出现痹症,肌肤麻木不仁,形体浮肿疼痛,这时可用热水熨、艾灸、针刺等法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向里传到肺脏,就叫“肺痹”,会出现咳嗽、上气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从肺脏传到肝脏,引起肝病,就叫“肝痹”或“厥病”,会出现胁痛及呕吐等症状,这时可用按摩或针刺之法治疗;如果还不及时治疗,病邪从肝脏传到脾脏,就叫“脾风”,出现黄疸、腹中发热、心烦、小便黄等症状,这时可用按摩、药物、汤浴等法治疗;如果还不及时治疗,病邪从脾脏传到肾脏,就叫“疝瘕”,会出现小腹烦热疼痛,小便白浊,这个病又叫“蛊病”,这时可用按摩或药物治疗;如果照样不及时治疗,病邪从肾脏传到心脏,出现筋脉牵引拘急,就叫“瘛症”,这时可用艾灸或药物治疗;如果继续不及时治疗,病满十天,病人就会死亡。肾脏将病邪传给心脏,心脏又将邪气传给肺脏,便会出现恶寒、发热的病征,这样三年就会死亡,这就是疾病按五脏相生规律转变的次序。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