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丁奉就有点像蜀汉的廖化。“ (丁奉)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丁奉曾给甘宁、陆逊、潘璋当过手下,后来做了偏将军。廖化是“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开始做关羽手下,关羽失败了之后到了吴,为了回国就诈死。这两位都是三国晚期才走向“人生巅峰”的。以上来自《三国志》。

(《三国演义》中的丁奉)

要说丁奉杀张辽那是《三国演义》里的事情,这情节又有点像《三国演义》黄忠之死。张辽的死发生在曹丕亲征伐吴之后,伐吴不是件容易的事,曹丕丢盔弃甲,张辽早保护他的过程中中了丁奉一箭,后来箭疮迸发而死。但这是箭伤后遗症导致的,并非题主所谓的“斩杀”,黄忠则是被马忠给射了。历史上则都是病死的。

(《三国演义》中的张辽)

但由于位高权重,难免性情自负,多有人诋毁他。丁奉死后,暴君孙皓追究其过时,还牵连到其家属。在此之前,孙皓就表达过对丁奉的不满,丁奉师出无功,孙皓怒而杀丁奉的向导。

在《三国演义》中发生的丁奉故事可以在《三国志》找到影子。

比如《演义》中“丁奉雪中奋短兵”,在《三国志》中也是在雪天,丁奉手持短器,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动员手下建功立业的话也大体一样。

(《三国》中的张辽)

比如《演义》中的“丁奉定计斩孙綝”,孙綝是吴的权臣,在孙峻之后依然把持朝政,让吴帝大权旁落,丁奉虽然不是文人,但是很有计谋,他认为谋杀一事不能仓促对待,人心隔肚皮,举办个“鸿门宴”派亲近的卫士杀了孙綝即可。孙綝的部下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最后的出场则是曹魏伐蜀的时候(曹魏此时名存实亡),丁奉率领吴国的盟军要策应蜀汉,但是没搞出什么名堂。蜀汉就灭了,丁奉只能退兵。

其实“三国”作品中,很多都是借着别人的武力来抬高下一个,比如借助华雄、颜良、文丑提高关羽,借着文丑和关羽表张辽和徐晃,借着张飞、关羽表现吕布。这些都是强强对抗。还有就是借着张辽略表丁奉,但是丁奉杀人方式却与杀了黄忠的马忠别无二致,算是以弱胜强。


泊图泊途


正史中的张辽是病死的;张辽被丁奉用箭射伤后在许昌逝世,是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丁奉一战斩杀张辽是不存在的。

在曹丕称帝之后,张辽继续守卫着合肥这个曾经让他名扬天下的地方,曹丕封为晋阳侯,对于张辽的赏赐都是多于其他将领的,因为张辽可以算是一个封疆大吏。曹丕对张辽也是非常的尊敬和爱戴,经常询问他打败孙权的战斗细节。孙权非常的害怕张辽,张辽生病的时候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张辽病情加重,在江都病逝,曹丕都为张辽留下了眼泪,封张辽的谥号为刚侯,用一个“刚”字概括了张辽的一生,也算是实至名归。

后来曹丕对张辽的评价是:合肥大战,张辽和李典用八百步兵,击败了孙权的十万军队,自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战例,让东吴至今还没有士气,可以说是国家的栋梁。

张辽是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在曹魏集团当中唯一一个受到后人读者尊敬和爱戴的一个魏国将领,因为张辽不仅和蜀汉的关羽是意气相投,而且是曹操身边的一个得意的将领,位居曹操的五子良将,在曹操帐下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要说到张辽最有名气的一场战斗就是威震逍遥津,张辽带领着李典和乐进在逍遥津这个地方设下埋伏,孙权大军过了小师桥之后,便把小师桥拆掉断了孙权的退路,要不是东吴诸将死保孙权,碧眼儿就领盒饭走人了,三国的历史就会改写。张辽在三国纷中的人气很高,笔者也算是张辽的一个小小粉丝吧。

丁奉作为吴国的大将,有记载的是四朝元老了,最早出现在周瑜帐下,赤壁之战时期经常和徐盛一起被周瑜分配作战任务。服侍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的东吴皇帝,孙策在世的时候丁奉是否已经在东吴为将也没有确切的记载。演义中的丁奉在三国的前期和中期都没有很大的名气,只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出现过几次,还是周瑜手下的一个牙将。

三国后期丁奉逐渐有了名气是因为他做了很了不起的三件事情:

第一次是一箭射中张辽。刘备永安托孤之后,诸葛亮继续奉行的联吴抗曹政策,派遣邓芝到东吴联盟,两家联盟之后,曹丕就率先攻击东吴。徐盛就带着丁奉一起抵抗曹丕大军,曹丕战败之后张辽来护驾,被丁奉一箭射中张辽腰部,被赶到的徐晃救下,后来张辽因为箭伤在许都逝世。演义中张辽是因为丁奉射出的一支箭而死的,张辽威震华夏,丁奉也就算是跟着张辽这个三国明星也是出了名了。

第二次是丁奉雪中奋短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因为孙权病死后孙亮继位,司马师在得知孙权死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起兵攻打东吴,派他弟弟司马昭为大都督,统领三路兵马,丁奉当时是带领的三千水兵去和魏军决战。当时的魏军将领胡尊根本看不起丁奉的三千水军,却不知道丁奉不安套路出牌,水军上岸去打步兵,给胡尊来了一个措手不及,魏军大败。司马昭得知胡尊兵败之后,带领其余两路分别都退兵了。

第三次是丁奉计除孙綝,当时的孙綝在吴国位居大将军,掌握着吴国的兵权,对于当时十七岁的皇帝孙亮处处压制,孙亮这个皇帝在很多事情上也是不能自作主张。孙亮走了和献帝一样的道路,安排国舅全纪设计除掉孙綝,不想计谋泄露,孙綝废了孙亮,后立孙休为吴国皇帝。孙休继位之后,孙綝还是一样的欺负孙休,孙休就找来了丁奉如何除掉孙綝。丁奉让孙休请孙綝吃饭,在宴席上杀了孙綝,看来在古代去吃饭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后来的结果就是孙綝过于自负,和当年的何进一样认为没人敢杀他,结果是赴宴被杀,三族被灭。

所以无论从正史还是演义的角度看,丁奉一战斩杀张辽是不存在的,正史当中并未记载张辽和丁奉交过手,虽然年轻时的张辽是个武将,但是后来做了一个封疆大吏一样的人物,不会亲自上战场吧。就哪怕从演义的角度看,张辽也是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伤及了内脏,不治身亡,未有张辽和丁奉大战的场景。正史中的张辽因病而死,也算是守住了他一世的英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英雄形象。

那么丁奉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呢?丁奉终其一生为了吴国和北方政权从曹魏时交战到了西晋初期,见证了三国的兴衰。作为三国晚期的东吴重臣,丁奉带领着东吴军队多次和西晋的司马氏交战,互有胜负,为了东吴算是兢兢业业。只是在丁奉病逝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并没有得到他的福萌,反而是下场很悲惨。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於临川。

这段话的意思是,丁奉在世的时候很高贵,而且是战功累累,慢慢的骄傲起来了,就有人开始诋毁丁奉了。当时的孙皓追究丁奉之前在军事上的失误(吴军北伐时丁奉与万彧商议撤兵的计划泄露了),但是那个时候丁奉已经过世了,孙皓还是用丁奉出兵阳谷没有功劳的名义,杀害了丁奉的儿子,丁奉的全家也被迁徙到了一个叫临川的地方,等于说就是被流放了。

对于丁奉的最终结局,笔者看来是比较可悲的,为东吴征战一生,服侍四代皇帝,最终虽然得了善终,但是却把灾祸留给了子孙。相比于继承了张辽爵位的儿子和孙子,丁奉的结局着实是有点凄凉。就像毛阿敏唱过的歌词一样: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记身后评。所有的人和故事,最终都会汇聚在历史长河当中。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也是无限唏嘘。

张辽张文远,丁奉丁承渊,都是《三国演义》里面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张辽出场比较早,在第十一回首次跟着吕布露了一脸,丁奉则比较晚,在第三十八回。

威震逍遥津

张辽最初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是劝说关羽降曹,并约法三章。当然了,张辽最出名的一战还是“威震逍遥津”,带着800将士,愣是两次打败了孙权带领的十万大军,经此一站,张辽威震江东,也留下了“张辽止啼”的传奇故事。还顺便给孙权同学戴上了一顶“孙十万”的帽子。

雪中奋短兵

丁奉自出道以来,一直是个不得重用的名将。这就很奇怪,他有名,能打,但就是得不到重用。杠精不要来杠,我说的不得重用是跟其他名将相比,不是说丁奉没用。

但是作为名将,咱们说他大器晚成也好,不得重用也好,他毕竟也有令人震惊的发挥,比如东兴之战这一场“雪中奋短兵”。

彼时,已经是公元252年,距离张辽去世已经过了30年。

这一站打得惨烈啊,曹魏本想趁着孙权欣丧,给孙吴致命一击,于是兵分三路南下。出战迎敌的就是丁奉,他带着3000人马就怼了上去,为了鼓舞士气,他们脱去战甲,光着膀子,拿着短刀冲上去就是干,你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啊,寒风彻骨,这群不要命的战士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曹军败,丁奉大胜而回。

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丁奉VS张辽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话说曹魏正和孙吴打得开心,突然后院起火,赵云领兵出阳平关,直取长安。当场就把曹丕吓尿了,慌忙退兵,孙吴大军趁机追杀。曹丕慌忙逃命的时候,突然一个大将杀了出来,不是别人,正是丁奉。

眼看曹丕要命丧当场,张辽拍马赶到,在慌乱中,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要不是徐晃来得及时,只怕活不过三秒。

魏军大败,回去之后,张辽箭创崩裂而死:

曹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曾经那个威震逍遥津的张文远,只得了一句曹丕厚葬之。

丁奉的结局

丁奉作为三国后期大放异彩的人物,因为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功劳,就开始骄傲了,得罪了不少人,就有小人要搞他。

还没来得及下手,丁奉就去世了,也算是得了善终。但是要搞你的人绝不会就此罢休,孙皓这个二货领导,开始追究丁奉生前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秉承着父债子偿的原则,他一刀把丁奉的儿子丁温杀了,还把家属流放到临川。

所以说,做人啊,不能骄傲,更不能跟错领导。

其实啊,以上都是胡扯,真正的张辽隐居了起来,直到500年后,被菩萨点化,成了取经人,有图为证:



也可自话


张辽死于丁奉是小说家之言,是为了让张辽死的悲壮,加深印象,也是为丁奉加戏

毕竟丁奉在三国后期也算权臣,当过东吴的大将军,有过立君的功劳

丁奉虽然没有廖化那样经历几乎整个三国,但也是从赤壁之战就开始登上舞台

不过权臣一般下场都不好,死了被清算

能力的话,可以说和张辽不是一个等级的


吉喆28


丁奉,三国东吴名将,据说少年时就异常骁勇善战,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尤其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丁奉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让所有部将和士兵脱去盔甲和头盔,不用长枪大戟,一律带短刀去和曹魏士兵作战,最后魏兵因为轻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丁奉在这一战大获全胜。)

丁奉在东吴官拜大将军,是疯了东吴从孙权到孙皓四位主公,可以说见证了整个三国的兴盛衰亡,直到公元271年去世,享年86岁。

丁奉杀了很多人,但是张辽确实不是丁奉所杀,张辽是病逝,濡须之战之后,曹操就下令,张辽、李典等人驻守合肥,在这里张辽多次抵挡东吴进攻,公元215年,张辽以7000士兵大破东吴10万大军的逍遥津之战,一时间名声大噪,因为连东吴的领导人孙权都差点被捉住,可以说这一战将张辽推上了顶峰。

丁奉剧照

公元221年,张辽驻军雍丘,此时的他身体虚弱,身患重病,曹丕特意派太医前往看病,还命令虎贲卫士时刻禀报张辽身体状况,曹丕非常重视张辽,张辽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然而孙权依旧不敢轻举妄动,第二年张辽带病出战东吴将领吕范,成功击溃。

张辽因为久病不愈,曹丕还特意将张辽接到自己的行营居住,甚至驾车亲自前去看望张辽,给他穿衣服,张辽也非常尽忠职守,没有丝毫的放松和怠慢,但凡身体稍有好转,就去军营工作,最后也正是这一年,张辽在江都因病去世,时年54岁。

为什么会说丁奉杀了张辽?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这其实是《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也是剧中的情节,里面写了丁奉和张辽的对战,丁奉突然杀进岸上,张辽看见之后立刻骑马前去迎战,然而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好在徐晃前来相救,但是这一战魏军损兵折将,反观丁奉却立下战功,获取了魏军的马匹、船只和器械,受到了重赏,而张辽回到许昌之后,因为箭疮迸裂复发而亡,曹丕下令厚葬张辽。


羽评郡主


张辽威震逍遥津,丁奉雪中奋短兵,无论在正史上,还是在演义中,张辽与丁奉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一代名将张辽正是死于丁奉之手,不过这毕竟是演义,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丁奉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箭杀张辽

在演义中,张辽确实是被吴将丁奉所杀,《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写道:

“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时丁奉一箭射中张辽腰部,张辽虽逃得一时,然终因箭伤不治身亡,因其所中之箭乃丁奉所射,固有张辽被丁奉所杀的说法。

张辽的真正死因

演义中说得很明确,张辽之死与丁奉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在正史上,张辽之死却与丁奉没有半点瓜葛!

据史料记载,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奉魏帝曹丕之命屯驻雍丘,不幸在此期间染病。时恰逢孙权反魏,张辽忙于军事布防,曾抱病击败了来犯的吴将吕范,然而在这期间苦于战事,伤病一直未能痊愈,故张辽的病情每况愈下,在击败吕范后不久,便于江都病逝了。

丁奉的最终结局

丁奉在三国前期并没多大名气,但后来却是成为了吴国的柱国之臣!丁奉征战一生,侍奉了吴国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论丁奉之功,不亚于当年周郎,吕蒙。公元252年,魏国伐吴,东兴之战中,丁奉身先士卒,"雪中奋短兵",大破了来犯的魏军。此后丁奉计除权臣孙綝,辅佐吴主孙休,让一度混乱的吴国得以有喘息之机。

只可惜这样一位功臣却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公元271年,丁奉逝世,然丁奉死后,吴主孙皓却因之前丁奉北伐无功而返而追究其责任,后将丁奉之子丁温杀害 ,其家属也被流放到了临川。

所幸这样一位忠臣义士没有被世人所忘,后人感念丁奉之功,称其为总管菩萨,封为靖天世帝君,并为其建庙立像以供奉!


灵魂的感触


丁奉斩杀张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出自第86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剧情如下:

222年蜀吴两国罢兵修好。得知消息的曹丕大怒,认为两国修好必然攻魏,于是决定御驾亲征。他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起兵30万渡江进攻东吴。

孙权以徐盛为都督,孙韶、丁奉为大将,率南徐、建邺等处兵马迎敌。曹丕来到江边,望江兴叹,未敢主动出击,只是乘龙舟在江中,以待时机。

忽然狂风大作,江上惊涛顿起,曹丕不能站立,慌忙下令撤退。曹丕刚刚上岸,孙韶、丁奉前来截杀。张辽前来救驾,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幸好徐晃赶来将其救下。张辽回到许昌后不久,因箭疮迸裂而亡。曾经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就这样被丁奉射杀。

其实在历史中,张辽之死和丁奉没有任何关系。

张辽曾是吕布部下,归顺曹操后长期镇守合肥等处,多次挫败孙权,使东吴胆寒。222年,张辽染病。但此时孙权反叛,他抱病出征,在广陵击败了吴将吕范。

战后不久,张辽病情加重,逝世于江都,他的死和丁奉没有任何关系。而丁奉当时只是一个基层军官,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他和张辽两人甚至都没有见过面。

丁奉的结局如何?

丁奉字承渊,是东吴后期的重要将领,辅佐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堪称东吴的一块活化石。他不仅勇猛善战,最著名的战例当属“雪中奋短兵”。他还颇有计谋,曾为孙休设计除掉权臣孙綝,确保了东吴政局的稳定。

孙休死后,丁奉拥立孙皓为帝,被委以重任。他多次领兵北伐,胜少败多,耗损了东吴的国力。271年丁奉去世后,受到了一些人的诋毁,孙皓又以北伐无功为由对其进行了清算。他的儿子丁温遭到杀害,他的家属则被流放到临川(江西南城县)。


石头说历史


《三国演义》中张辽之死

在《三国演义》第86回中,详细描述了张辽的死因。

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张辽曾经在合肥逍遥津大战孙权,并且以7000对10万以少胜多,并且差点活捉孙权。在最后一战中被丁奉射中腰部,大败而回,最后死于箭伤。(张辽剧照)

真实历史中的张辽

张辽曾经跟随不少的主公,但是主公大都不成气候,最后跟随了曹操才逐渐显现出大将风范。

赤壁之战后,张辽、李典等驻守合肥,孙权集中东吴的主要兵力和战将准备乘势攻取合肥。此战在合肥的逍遥津开打,张辽亲率800猛士,直取孙权的主帅所在地,东吴名将陈武被斩杀,曹军一直杀到了孙权主帅位置,孙权狼狈逃窜。发现张辽的军队只有几百人后,孙权部队围住了一部分张辽的敢死队,张辽见部队没有全部突围,随即杀入包围圈,救回了被围的部队。此后,孙权部队疫病流行,撤兵过程中遭到张辽部队的掩杀,大败而回。张辽大战逍遥津,以少胜多,从此闻名天下。(威震逍遥津邮票)

张辽病故的那年,率军进攻东吴,击败东吴吕范的部队而归,最终病死。

丁奉的最终结局

丁奉(186-271年),活了85岁,侍奉了四代吴主,从曹操打到司马炎时代。赤壁之战时期的将领们大都已经凋零,丁奉在东吴军队的地位水涨船高。公元252年,66岁的丁奉在魏军进犯东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败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权臣孙琳把持朝政,孙休求救于老将丁奉,丁奉设计将孙琳等除掉,被封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是东吴后期主要的将领。(丁奉光着膀子在雪中进攻魏军)

丁奉大权独揽时期,难免骄纵。人生的最后时期,是吴主孙皓(孙权的长孙)掌权。

268年-271年期间,丁奉率军同西晋的军队在淮南作战,共大规模进攻三次,不是被击退就是无功而返,这让孙皓大为不满。丁奉死后,孙皓追究进攻无功而返的责任,将丁奉的儿子丁温处死,后代被流放临川(现在的江西南城)。


穿越再现彼岸


张辽并不是被丁奉所杀的,张辽是病逝的,但他提前病逝倒是和东吴有点关系。在合肥大战后,张辽依旧镇守于合肥,多次打退孙权的进攻。公元222年,由于东吴与曹魏关系稍微缓和,张辽于是奉命返军,屯兵于雍丘,但不幸却在此处患病,而且久治未愈,于是曹丕将其接到自己那,让太医为其他诊治,才有些好转。


而这个时候东吴乘机再犯,张辽于是抱病迎敌并打败了来犯的吴将吕范。赢是赢了,但由于忙于打仗,没有好好养病,导致刚有好转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在江都逝世。东吴虽然多次被张辽打败,但也算是用多次败仗推动了张辽病情恶化,加速了张辽的病逝。

张辽被丁奉所斩杀是演义中的故事。背景是公元224年,当时曹丕在公元224年伐吴,张辽在保护老大曹丕撤退时,不幸被丁奉用箭射中了张辽腰部,使张辽回营后旧伤迸发、不治身亡。

但其实正史上张辽在两年前,即公元222年就已经去世了。演义中安排张辽为救主而死,或许是不想让一代大将张辽死的太平凡,因救主而死,更能突出情怀。而演义中让丁奉安排了张辽则是为了给丁奉加个功绩,让读者对他加深印象,毕竟丁奉在三国后期还有不少传奇故事要讲。



那丁奉结局是什么呢?这里我只来说下正史上丁奉结局吧。丁奉是三国后期吴国元老级别的人物,他侍奉过东吴四代君主,几乎见证了整个三国。

年轻时他就已是甘宁、陆逊等大佬的部将,不过他当时只是以勇闻名。在老一批大将都去世后,他被提拔了起来,被封为冠军将军,而他在多次征战中也从一位勇将成长为了一个将才。他的成名之战是在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他由于“雪中奋短兵”,大破了来犯的魏军,立下了大功。

在此后他又计除权臣孙綝,扶立孙皓为帝,稳定了东吴当时的大局,走向了自己人生巅峰,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在东吴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了。在此之后,他还曾在公元268年到公元270年这三年内多次北伐,有几次是响应蜀汉,不过可惜都没有什么实际性进展。丁奉最终于公元271年病逝。而在丁奉死后九年后,东吴灭亡。


夏目历史君


张辽是病死的,不是战死的,丁奉本人也是权谋胜于军略,而本人也死于自己拥立的皇帝孙皓之手。


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本来张辽就是带病出征,孙权告诫诸将不要掉以轻心,虽有病在身,但勇猛不减,可以说张辽当年以八百军士击退孙权亲征的十万大军,已经在东吴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了。

而在《丁奉传》里记载,丁奉属于后辈人才,起初只是作为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先锋小将,以勇冠称,真正位列一流将领是从孙亮继位时期开始,与诸葛诞、文鸳、杜预等名将属于同一时期。


在孙亮时期,丁奉完成了其成名之战,魏国诸葛诞率军攻伐吴国之时,诸葛恪率军迎战,丁奉随军出征,与唐咨、吕据、留赞等人据守徐塘,正直天寒,北风凌冽,大雪纷飞,丁奉看准时机,谓众将士日“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于是令将士解除盔甲,手持短兵,引得敌军大笑,防备因此懈怠,此刻丁奉突然发起攻击,大破敌军前阵,待后军到达后,一举歼灭魏军。此战过后,丁奉又在大小战事屡建奇功,官拜左将军。

待孙休继位以后,张布评价他为“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也就是说丁奉文化水平不怎么样,但有勇有谋,孙休便交给丁奉一个大差事,那就是诛杀权侵朝野的权臣孙綝,事成之后丁奉被拜为大将军。

孙皓继位后,因拥立之功,丁奉被封为大司马左军师。据《三国志》记载,“建衡元年,奉复帅众治徐塘,因攻晋 穀阳。穀阳民知之,引去,奉无所获。晧怒,斩奉导军。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晧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丁奉也就这样被自己拥立的孙皓所斩杀,并牵连及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