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是个白痴,为什么晋武帝要选他当皇帝?

钻故纸的书虫


“百姓们没饭吃,那为什么不吃肉呢?”说出这句话的司马衷可以说智力相当感人,在历代皇帝中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连晋朝的史书都认为其“甚愚”。可以说,西晋最终成为短命王朝,与晋武帝司马炎册立司马衷为继承人实在有莫大的关联。

晋武帝司马炎也算得上是一代雄主,也知道司马衷有问题,那为什么还是册立了他呢:

  • 第一,嫡长子继承制是千百年的传统,废长立幼是大忌;
  • 第二,外戚世家的干涉;
  • 第三,司马炎对于皇孙司马遹的宠爱。


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

按照传统的宗法原则,继承人从来都只看嫡庶与长幼,而不看能力。司马衷是司马炎正宫杨皇后的嫡次子,由于嫡长子司马轨早夭,司马衷就成为了实际上的嫡长子。

虽然古代帝王中,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其实并不多,然而皇位继承真正抛弃嫡长子继承制还是清朝。晋朝时代,对于宗法制度仍旧非常看重,司马衷继承皇位是合乎法统名正言顺的。

更何况,在皇家废长立幼从来都是个巨大的忌讳,纵然嫡长子继承制有诸多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相对稳定。所以即便司马炎明知道司马衷有问题,也不能轻易易立东宫。


世家门阀的外戚影响

魏晋时期,世家门阀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司马衷之母杨皇后深受宠爱,虽然她出身弘农杨氏比较没落的一支,但仪仗司马炎的恩宠影响力仍旧不可小觑。

司马炎因为发现司马衷智力有问题曾想改立太子,就告诉了杨皇后。虽然杨皇后还有个聪慧的儿子司马柬,但对于母亲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仍旧反对司马炎易储。

另一方面,当时杨皇后已经为司马衷选了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贾氏一族影响力不小,自然不肯将家族里到手的未来皇后宝座拱手让人。所以贾氏一族为了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也是费尽心思,可谓是绞尽脑汁了。


自欺欺人是晋武帝最后的倔强

虽然司马衷很愚钝,但却有个聪慧且深受司马炎宠爱的儿子——司马遹。隔代亲这种事自古都有,晋武帝认为这个皇孙天赋异禀,将来一定能兴盛司马家,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动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为了向外界证明司马衷没问题,司马炎还公开测试了司马衷的智商。不过晋武帝的做法不像是在测司马衷的智商,而是在侮辱满朝文武的智商——晋武帝在大殿上出题,让人送去东宫给太子作答,无人监考也没有公开审阅,直接宣布太子正常。

大臣们也是无语,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好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为保险起见,司马炎还留下了众多辅政大臣给司马衷,希望他能做个守成之君。

然而司马炎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还是翻了船,澹奕认为,正因司马衷无能而贾后乱政,引发西晋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不但晋朝的江山被断送,甚至整个华夏都险陷绝境。不得不说,册立司马衷,算得上是晋武帝司马炎人生中最大的错误。


澹奕


中国历史上皇帝很多,有明君有昏君,智商不高的皇帝却极为罕见,因为在皇权社会,皇帝一人的能力关系到社稷存亡,这是每一个皇帝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

所谓立长立贤,但在西晋时,却还真的有一个白痴被立为皇帝,最后也不出意料地葬送了西晋王朝。

这个白痴皇帝就是著名的晋惠帝,他有一个震铄古今的名言就是,“何不食肉糜?”当时天下大乱,战火连绵,许多穷苦百姓饥饿而死。

然而,晋惠帝听了老百姓吃不上饭的汇报后,很奇怪地反问:“没有饭吃,怎么不吃肉粥呢?”

众臣听了哭笑不得。

那么,晋惠帝这个白痴是如何被挑选为继承人的呢?

他爹晋武帝难道也是个白痴吗?

细说起来,有四个原因:

1、立嫡立长

我们知道,曹操开始就鉴于袁绍家族内乱的教训,坚持立长子为继承人。

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本着立长子的原则,司马衷是当仁不让的太子。然而司马衷实在是个奇葩,或者是司马懿、司马师等人把家族的智商已经透支光了的缘故,司马衷的智力发展水平简直让司马炎无比抓狂。

无论请来什么高明的师傅,教的东西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偏偏司马炎的杨皇后宠爱笨儿子,天天吹枕边风,软磨硬泡要求立嫡以长。司马炎经不住天天被烦,于是就立了司马衷为太子。

2、认为太子不算呆

不过,司马衷是个白痴,人所共知。某一天,尚书令卫瓘假装醉酒,走到晋武帝坐的椅子跟前嘀嘀咕咕: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晋武帝心知肚明卫瓘啥意思,他自己也不是没有嘀咕。过了几天,晋武帝就找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他先召集太子手下几个官员出去吃饭。

接着,就突然给太子送去几封公文,让他赶紧拟回复意见。太子的老婆贾妃一看,就赶紧让太子老师捉刀,老师什么水平,很快就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好文章。

就在要交给晋武帝的时候,太子身旁的东宫给使张泓看了试卷,连忙阻拦,说,皇上本来就知道太子水平不高,这个文章写得却是满分,一看就知道请人代写。

贾妃一听,确实有道理,就赶紧让张泓重新抄了一份看似粗浅,但也文理通畅的文章。

果然,交到武帝那里之后,看了文章感觉虽然不高明,但是起码有问有答,于是“览而大悦”,就不再把卫瓘的提醒放在心上。

3、立同姓王辅佐太子

不过,立皇帝非同一般,晋武帝也不是没考虑到太子水平太差,他就做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分封同姓王。

于是,他就把25个儿子和其他宗室都分封为诸侯,这些诸侯不仅有地盘,还有兵权。

其中最有实力的十个,分别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囧,长沙王乂,梁王彤,淮南王允,成都王颖,东海王越等,此外,还封自己的叔叔汝南王亮为太尉,管理中央。

可惜,这些被寄以厚望的宗王都是些狼心狗肺的野心家,司马炎死后没多久,他们就掀起了八王之乱的滔天巨浪,最终把司马家族打入地狱,悲哀的是北方中华文明也一同陪葬。

4、太子有个聪明儿子

据说司马炎立司马衷这个白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子生了一个聪明儿子。

说起来,司马炎曾经和一个谢姓宫女想处,觉得这个女的既聪明,又漂亮,用完之后就把她转赠给司马衷。

老子用过的女人,儿子心甘情愿接受,大概也只有白痴能做到。

一年之后,谢宫女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司马遹。

据说,司马遹长得很像爷爷司马懿(鹰视狼顾?),而且非常聪明(我怀疑是不是司马炎自己的种?)

司马遹5岁的时候,去司马炎那里玩耍,正好宫中失火,武帝准备登上高楼看看什么回事,结果司马遹紧紧拉着爷爷的衣服不松手。

司马炎问为什么,回答道,“现在夜色已晚,您登高瞭望,目标明显,万一是坏人故意纵火,就很危险了。”

据说司马炎没想到5岁小孩能有这么高的见识,武帝本人异常惊讶。(就我看来,5岁小孩能有这样的见识,可能性极度低,很可能是后人为了贬低贾南风所编出来的)

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遹并没有传说中的能耐,年岁渐长后,性情残暴且奢靡无度,还热衷一些奇怪的巫术。

最后,司马遹也没能活着继承皇位,而是先被贾后所废,接着又被害死。

反倒是白痴皇帝司马衷本人,在西晋末年的腥风血雨中,硬生生的坐了17年皇位,最终还逃过亡国之祸。

实在让人感慨。


小奔说史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研讨性,我们知道三国时期魏国末年司马家族总览魏国大权,司马炎更是废掉魏王建立西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晋武帝。西晋在之后几年终于统一中国,结束了混乱的三国时期。

但好景不长,西晋在短时间内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这也跟晋惠帝有着极大的联系,我们知道晋惠帝智商的确低于常人,但为什么晋武帝还要选他当皇帝呢?

晋武帝到底有多傻

西晋年间国家出现了一次大饥荒,百姓们如何生存下去成为了一个大难题,人们纷纷吃草根、树皮,更有甚者为了填饱肚子吃起了观音土。大臣将这件事情上奏之后,晋惠帝竟然不敢相信地问:“百姓没有粮食可以吃,为什么不喝肉粥呢?”。这个笑料也成为了千古奇谈,就连许多后人都评价他“惠帝地愚蠢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吧,晋惠帝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得白痴,他的智商只是比正常人低一些,晋惠帝上台后将大权交给了自己的老婆贾南风,相传贾南风长相非常丑陋,而且残忍无比,真是不知道晋惠帝是怎样看上她的。贾南风的祸国殃民也将西晋带入了深渊。

司马炎也知道他有点傻,为何还传位于他呢?

司马炎一生阅女无数,他在灭掉东吴之后将孙皓后宫之中的妃嫔全部召到了他的宫中。他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晋惠帝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也是由杨皇后所生。其实一开始晋惠帝并不是皇太子,只因他的大哥英年早逝,这个皇太子的帽子才扣到了他的身上。

其实司马炎一开始并不想传为给他,司马炎对这个儿子的智商多次表现出忧愁,但因为杨皇后的

多次阻挠和嫡子继承皇位制度的关系,他最终还是决定将他立为皇太子。杨皇后曾说:“新皇子必须由嫡子继承,这是传统。”因为司马炎非常宠爱她,而且他也觉得可能这个次子只是发育的较晚,可能以后就会好了。但是晋惠帝因为自己的无知成功地将自己的国家给玩没了。

晋惠帝是一个不幸但又有点幸运的皇帝,为什么说他幸运呢?只能说他投胎投的太好了,这要是投胎到了普通家庭估计连生活温饱都不能解决,谁知道他恰好在皇族出生,甚至当上了皇帝。

为什么说他不幸呢,晋惠帝有着非常悲惨的结局。八王之乱爆发之后,晋惠帝被赵王司马伦囚禁了起来,虽然在司马伦被杀之后,他重新复位,但他还是被东海王司马越给堵死了。


汤姆猫谈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次子,母亲是皇后杨艳。司马衷(公元259年一公元307年)活了48岁,当了十八年皇帝。司马衷在位期间没有解决好朝政大事,成为几个如狼似虎诸王爷的傀儡,八王之乱的元凶之一,最后被司马越赐死。司马衷软弱无能导至晋朝灭亡,史称其为白痴皇帝。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长子早夭,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公元267年,九岁的司马衷名正言顺的被立为太子。司马衷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但称他了白痴有些刻薄了。流行的一个故事是,有一天司马衷路过一个池塘,见青蛙叫,问左右,“蛙叫,为官乎?为私乎?”左右的人告诉他,青蛙在官家,是为官家叫,在私家是为私家叫。

从小生活在深宫里的少年,脱离生活,有好奇心并不奇怪。另一个故事是,司马衷做了皇帝之后,有一年河南弄灾荒,饿死无数百幸,司马衷说:“何不食肉縻?”弄得群臣啼笑皆非。久居深宫里的皇帝不识民间疾苦,历朝万代有知,这和人的智商不是一回事,清朝皇帝无昏君,还因吃不起几个鸡蛋苦恼,因为长期脱离百姓生活造成的,一个有同情心的皇帝怎么会是傻子呢?

晋武帝选司马衷做皇帝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他的群臣都没看好司马衷,有一次喝酒的时侯,卫瓘借着洒劲拍着司马炎的龙椅说:“可惜了。”司马炎听出弦外之音,他不希望司马家族经过几代人努力取得的天下葬送在儿孑手里,决定测一下他治国理政的能力。他出了些题,限司马衷三天之内交卷。

司马衷当然答不上来,不过他有一个聪明绝顶的老婆贾南风,贾南风找来一邦老学究轻松完成作业,司马炎一看还可以,遂取消撤换太子的想法。司炎立司马衷为太子还因为有一个聪明的孙子司马遹。贾南风不能生育,司马遹是才人谢玖生的。有一次宫里走水(失火),司马炎站在楼上观望。五岁的孙子司马遹说,深更半夜情况不明,站在高处,容易被灯光照到,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司炎听后大喜,认为能够振兴司马家族事业的一定是这个孙子。司马炎看在孙子份上决定立司马衷为接班人,司马炎病重时,对后事做了重要安排,老丈人太傅杨骏作辅政大臣,确保万无一失,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媳妇贾南风会毁掉晋朝江山。贾南风有强烈的政治野心,设毒计除掉辅政的杨骏,杀死司马遹,把司马诸王玩弄于股掌之中,酿成八王之乱,晋朝国力衰竭,五胡贵族趁机起兵,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距司马炎去逝反几十年矣!







关东侠客


这事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母爱者子抱"。


本来这是司马迁评价刘邦宠爱的戚夫人时的评论,意思不外就是当母亲的被父亲宠爱,生下的子女就会被父亲抱到膝盖上抚爱,就更有机会得到父亲的位置,财产之类。刘邦确实宠爱戚夫人,也非常喜欢刘如意。这才有了后来的妻妾不和,太子位动摇一事。

话回到正题。司马家族欺负孤儿寡母,夺了曹魏政权,翻山越岭灭蜀汉划船渡江平江东。由此一统中国。司马炎称帝后,纳了杨骏之女为皇后,生了儿子司马衷。并重用替自己家抛头露面逼宫谋逆的贾充和卫瓘。

本来,司马炎也知道儿子不是当皇帝的料。朝堂上所有的大臣也跟皇帝的认识高度统一。但是,司马炎宠爱杨皇后,什么都由着她。杨皇后一冲气,司马炎就坐上羊车到处逛。逛过之后,又找杨皇后去了。


杨皇后见皇帝不理,就抱着儿子哭,这跟《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抱着贾宝玉儿呀,肉呀地哭一个样,这本不足为奇的,奇的是老太太听到后,一块儿哭,然后"携妇将雏"要出宫……这司马炎贵为皇帝,也倒底是人,人就得有点孝心良心。司马炎雄才大略,给杨皇后几经折腾,也就具备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妇人之仁"。答应了杨皇后要求,立蠢笨如牛的儿子司马衷为太子。群臣立即匿名上书,望陛下为江山社稷之故,慎重云云。但司马炎圣意不违,置之不理。为保证儿子呆傻无能,平安了此一生,他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来拱卫,以为这样就长治久安了。

司马炎一错再错,在选太子妃这件事上,明知道卫瓘女儿比贾充女儿各方面更适合做太子妃,但他拗不过杨皇后要贾充女儿贾南风。杨皇后贪图贾家送的贿赂,执意如此。司马炎再次让步。把又狠又丑又忌妒的贾南风接入宫中,立为太子妃。

这一女人进宫之后,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让太子服服贴贴。她制服老公之后,从此把司马衷甩在一边。凭着感觉先与杨皇后一家争权而杀了婆婆一姓人,又与司马诸王勾结倾轧,一手开启了八王之乱的按钮,中国由此陷入动乱。

这些祸患,无疑就是始作俑的司马炎播下的种子。而司马衷也是一生颠沛流离,在动乱中被利用他的人扔来扔去,最后悲凉死去。


劉一千五


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主要是晋武帝的同情心在作祟。

晋武帝司马炎可以算得上是英明神武了,因为他纵横沙场,灭掉了东吴,实现全国统一。为晋王可谓是尽心尽力,耗费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实现了“太康之治”。



可是,果敢英明的晋武帝却做了一件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那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天下交给了一个傻儿子来继承,使得西晋王朝动荡不安,成为了像秦朝一样短命的王朝。


那晋武帝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第一,大儿子的夭折。

在古代,帝王都默认皇位应由嫡长子来继承,这是祖制、祖训,不能变,而且历代想要立贤不立长的,都会使国家动荡不安,严重还会亡国。

而很不巧,晋武帝的长子早年夭折,那么傻儿子晋惠帝就成了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的人。再说了,晋武帝曾经和晋惠帝的母亲承诺过要将皇位传给司马衷,那可是君无戏言啊。

第二,司马衷的母后一直缠着晋武帝。

其实晋武帝在司马衷小时候就发现他这个儿子有些不对劲,有些傻。不过晋武帝还是抱有希望,觉得长大以后会好。但是,最后晋武帝还是失望了。便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质疑。有想过要换继承人,不能让祖宗的江上落在这样一位傻儿子手里。

但是,司马衷的母后不同意,说自古立太子都是立长不立贤的,不能因为儿子笨一点就更改规矩,破坏了祖宗制度。所以在司马衷九岁时便被立为太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对司马衷有同情心。

那这个同情心从何而来呢?就算有同情心,应该也是对每个皇子都有才对啊,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

晋武帝单单对司马衷有同情心,还要从他爹司马昭那里说起。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司马昭的长子,却一直不怎么受父亲司马昭的重视,甚至有几次险些丢掉自己储君的位置。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才回下意识的同情自己的这个傻儿子,进而保护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皇帝,应该是没有人可以影响自己作决定的,除非是自己。所以,什么立长不立贤,什么皇后的干扰都不过是外边因素,影响不会太大,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对这个傻儿子的同情。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说


司马衷作为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后人评价他是个白痴,为什么司马炎让他当皇帝,司马炎的儿子那么多,为什么要让一个说出“何不食肉糜”的傻子当皇帝呢,我认为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司马衷应该不是完全的白痴,如果是的话司马炎不可能看不出来,只是脑子比正常人笨一点,脑子没有那么灵活,所以才会说出来傻话。而且司马炎也稍微看出来一点,在《晋书》中记载;司马炎肯定会对继承人有很高的要求的,司马炎对于司马衷的能力有所怀疑,也曾经多次对司马衷进行考验,只不过司马衷在贾南风和谋臣的帮助下通过了考验,所以司马炎就不怀疑了。

还有就是司马衷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司马衷的哥哥早夭,司马衷其实和长子是一样的,而且司马衷的母亲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司马衷可以说是嫡长子,所以他有先天的优势,古代嫡长子继承制还是很认同的。而且司马衷可以当太子他的岳父也出了很大的力气。

而且八王之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贾南风,司马衷自己的结局也不是很好。不少研究认为,司马衷只是无法应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和现在我们说的白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师哥讲史


晋惠帝并不是完全的白痴,只是一个智商低于普通人平均智商的弱智皇帝,晋惠帝虽然笨一些,还是能够读书识字的。晋武帝司马炎立晋惠帝的主要原因是嫡长子早逝,排行老二的晋惠帝司马衷就成为嫡长子,司马衷性格忠厚,晋武帝的杨皇后非常心疼这个傻儿子,加上晋惠帝虽然愚笨,却有一个阴险狡诈的老婆贾南风,她出谋划策帮助晋惠帝掩饰愚笨,导致雄才大略的晋武帝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犯下大错,让弱智的儿子晋惠帝继承皇位,为西晋王朝很快天下大乱分崩离析埋下隐患。


厚德载物49847


杂交育种生出来皇子聪明过人但是皇家婚姻讲究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近亲结婚比较多的,所以说每一个朝代要不了几代王朝大都是因为近亲结婚造成了〈基因〉变裂出现愚昧无知的一些皇帝继位最后自取灭亡告终……


大提琴深


是不是司马衷,还有皇后假难疯,前者是半弱智,可以说话,只是孩子话。假南疯的父亲是位高权重的权臣,控制了廷堂,他想要丑八怪女儿当皇后,自然就是皇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