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暂时不能取消,那么评聘分离好?还是即评即聘好?

洪爷33344611


我认为,教师职称的评聘,无论实行"评聘分离",还是“即评即聘,评聘结合”,只要依然存在“名额指标"的限制,两种形式在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换汤不换药而已!

"三味"所在地在2016年以前,教师职称实行的就是“评聘分离"形式,自从2016年以后,才开始实行“即评即聘,评聘结合"形式。"三味"2017年评的高级教师职称,正是“即评即聘"政策的首批“受益人"。

下面我简单谈谈这两种形式的好与坏:

首先,关于“评聘分离"。

所谓“评聘分离”,就是评职机构与聘职部门互不干涉。职称评审机构只负责对教师职称的申报资格和条件进行审核,对满足某职称条件的申报者,予以评审通过,并没有指示名额的限制。

而职称的聘任,是由政府人社部门负责管理的。人社部门根据学校编制人数比例,对各级职称限定了聘任名额指标数。人社部门不管你学校有多少人评上了职称,反正只给你一定的聘任指标。至于谁聘上谁聘不上,那是学校内部的事。

记得以前,我们老师有两个职称本本:一个是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另一个是专业技术资格聘任证书。


当时,我们很多老师评上了初、中、高级职称,但是却经历了漫长的“待聘”岁月。我校有位老师2010年评上高级,但一直到2016年实行"即评即聘"时才无条件聘上。就拿“三味”本人来说,1998年评上中级职称,2005年才聘上中级职称。

其次,关于“即评即聘"。

“三味"所在地从2016年实行“即评即聘”,意味着只要评上,就能聘上。

表面上看,它避免了过去那种漫长的"待聘”煎熬,但实际上又增加了“待评”的煎熬。因为虽然可以“即评即聘",但对“评”的名额指标作了严格的限制。因此,依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满足“够条件的老师"如愿评上职称。

实行“即评即聘",对乡村教师确实带来了很大好处。因为现在职称制度改革,多地已实行“乡村教师不受岗位指标限制"的优待条件,作为具备一定乡村教师教龄的教师,只要资历、业绩等条件充分,职称上不再有障碍。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一直关注率很高,因为教师工资是以职称级别来确定的。

由于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许多教师呼吁要求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但教师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从目前情看,中小学教师职称是不会取消的。

因为国家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作了明确。2018年2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加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一2022)》中明确:“修定高等学校,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师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所以只能围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深化改革进行讨论和建议。今天笔者就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好还是即评即聘好谈点看法,与教师同行们一起分享。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有的地区执行的即评即聘,有的地区执行的是评聘分离。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即评即聘。

即评即聘也就是评聘合一,就是评审取得资格就马上对应聘任。比评聘分离有更多有力因素。

可以评聘一次性到位,减少2次繁锁手续。及时兑现教师的岗位工资。

只要按程序做好公正,公平,公开,优秀者上,次一点的同志让,

可以减少矛盾,平静心理。(全体教师就一个关注点)

没有评聘上的教师只要认可,就会安定人心,努力工作,下次再评聘。

而评聘分离,指的是评审归评审,聘任时再谈聘任。有一些不利因素。

重聘任,轻评审。会导致评审取得资格时松,放宽条件,甚至搞一些弄虚作假。使取得资格的人数增多。

等到有指标开始聘任时,排长队,出现多人持资格证拥挤过独木桥。竞争更加激烈,各种矛盾增多突出。

手续繁锁,2次材料准备,浪费人力精力。

持有资格证未聘任的人员会长期牵挂于职称聘任,分散精力,影响思想情绪,不利于工作。

有的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七八年,甚至十年都没有被聘任。落在谁的头上都不好受。心中肯定有很多怨气,这是人知常情。

综上所述,建议各省区落实好国家指导意见,增加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人数,简化手续,重业绩,向农村教师倾斜。实行评聘合一,即评即聘,及时兑现工资待遇。




洪爷33344611


制约教师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职称。而职称因素影响并不是评聘分离和即评即聘,主要是极少的岗位比例,如副高,乡镇才7%,农村10%,而且一些地方还补充规定,不足整数的指标全部不算,也就是0.9个都不算1个。也就是说,30名教师的学校,高级岗位才2人,导致很多教师具备评高级教师的所有软硬件,但因无岗而评不上,要等别人退休或调离才有机会。现在职称一片骂声就是此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参照公务员,任职多少年,只要考核合格就能晋升上一级,不受岗位限制。但教师是一个大群体,也不是受待见的群体,教师的一点变动,影响到财政的大额支出。这也是这些年教师收入和公务员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主因。在很多人眼里,面上说重视教育,科教兴县,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实际是把教育看作负担,教师亦是负担。所以,要想解决职称问题不是那么容易。那就熬吧!


手机用户9143656813


如果公平公正的话,当然是评聘分开合理了;但如果是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的话,那也挺让人寒心的。


竹叶红老师


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简而言之,聘任不是问题,如果是问题,教师也无能为力;评的问题是个难题,难在让不让评?给多少名额(下达的名额与未下达的名额)?原来是教育局说了算,人事局备案,现在是二者都说了算,人事局掌握决定权。何时评、评多少、何时聘任等均是人事局说了算,一句话:政府说了算;评的学问大,聘任基本上是一刀切。因此,应该讨论评的指标名额问题、谁主导的问题才有点意义。


白雪清风


一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名额都很少,很多在等了一二十年了,评上不聘,这叫什么事?副高级职称名额只有百分之几的比例名额,还设置参评障碍,一个名额都废了!什么基层政府啊?!三十多年了好不容易有两个名额,还废弃了一个!简直恨死人了!

这是什么黑暗基层政府!还让学校审核赋分和成立专家委员会,来评课和答辩赋分,一项也没有进行,就定出了女流氓主任推荐上去了,结果是伪造执教年限!这么搞就是老不正经!草菅人命!济南市政府和教育局同意搞得这一套!


远方的美好


事业单位职称制度原设计就是评聘分开的,最初聘书由用人单颁发,聘期一般为3一5年。但聘任的各级各类人员的占比,是由人事主管部门控制,这就起到了调节各单位使用人员的构成,当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但在原单位无法被聘时,可流动到其他有聘位指标的学校。在实践中由于聘与不聘的矛盾,下放到了各单位。而各单位主要干部又是上级委派的等等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并没有达到原设计的理想状态,最后只能改成评聘合一。所以无法说清哪个更好,只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阶段评聘合一要比评聘分开更符合实际一些。


手机用户3336219227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回答的意义,职称要先评上才能说聘不聘的问题,有指标限制,你就是教的再好,没指标,你连评的机会都没有,何谈聘任。


田野46385227


应该评聘合一,教师有这个水平有这个能力,评上了就应该聘,人尽其才。否则,评上了又不聘,与画饼充饥有什么分别?大大打击了教师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用户8816608353370


中小学教育管理最大的败笔就是编制职称!!不但没有起到调动教师积极性!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我爱说实话,现在学校编制一潭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