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京东鏖战5年后,阿里发现老巢被偷袭,今年将是最艰难一年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自古至今,用兵高手,都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再等待观察敌人是否有可乘之机。电商领域的拼多多,就是抓住了阿里和京东鏖战一二线城市的时机,利用“社交+电商”为自己创造条件,在两大巨头力量较为薄弱的三到六线城市和乡镇深耕,迎合低线消费者升级趋势迅速崛起。

拼多多3年时间拥有4.18亿用户,超过淘宝7亿用户一半,并且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有抢夺淘宝现有用户之势。淘宝是阿里大生态体系的流量蓄水池,拼多多想挖走淘宝用户流量、中小商户流量,就是要撼动阿里的根基。

和京东鏖战5年后,阿里发现老巢被偷袭,今年将是最艰难一年

风云突变,阿里开启“品质惠战略”欲夺回失地

其实,在聚划算完成为淘宝导流和GMV的历史使命后,阿里一度想将聚划算和淘抢购等主打低价业务合并。但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抉择思路,阿里未能付诸行动。它认为未来电商会出现阿里和京东两极,而且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一旦回到低价抢购时代,天猫近十年的品牌转型升级之路将付诸东流。

但拼多多的异军突起,相当于偷袭了阿里的老巢,并切断其粮道。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阿里岂能容忍拼多多待在错位竞争的舒适区逐渐做大。

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京东,此时的拼多多对阿里更具威胁。于是,阿里采取措施,上线淘宝特价版APP,支付宝首页上线拼团模块,淘宝全面改版、强化Feed流商品推荐等。但真正对拼多多造成威胁的是,蒋凡兼任天猫总裁后,对聚划算、天天特卖和淘抢购三大入口的统一,并在手淘首页上线特卖专区“便宜好货”,为C2M做好铺垫。

淘宝将复制拼多多的玩法,依靠数据分析和算法,筛选出极致性价比的爆款SKU;同时降低商户获客成本,不卖关键词、不做广告推广,对商家只收取佣金和保证金,完全按照数据和算法分配流量。

未来,阿里将围绕三大目标:在中国200座城市下沉,打造中国的1000个产业带做C2M和C2B的定制,引爆30000个淘系品牌。

这一招既狙击了拼多多低价爆款的惯用招数,又能保证淘宝to C端、天猫to B端的协同发展,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分层运营。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与孙子兵法所言的“先为不可胜”不谋而合。

欲带皇冠,必先承受假货口碑之重并快速升级供应链

和京东鏖战5年后,阿里发现老巢被偷袭,今年将是最艰难一年

本质上,拼多多是基于电商形态的商品流分发平台。它是靠大数据和算法,让商品和潜在用户进行快速匹配。

尽管它低价和社交购物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让三到六线消费者乐在其中,但仍然饱受争议。拼多多如果只满足于通过补贴等手段将价格敏感型用户收入麾下,并没有在技术、产品和供应链上进行迭代升级,低质劣质品横行,用户只会薅完羊毛就走,并不会持续产生价值。

好在拼多多一直力推农产品原产地上行,它的“少SKU、短爆发、高聚合”优势,在地大物博的农村市场非常有效,农产品供应链垂直化也做得很有特色,几乎可以与以3C为主的京东,服饰为主的淘宝相媲美。

同时,拼多多还推出“新品牌计划”,扶持1000家本土制造与品牌企业,尤其是有生产能力,但是缺乏渠道和品牌的优质代工厂。拼多多将通过大数据、流量倾斜、用户洞察等数字营销服务,通过C2M模式打造民族品牌。

当然,黄峥也强调,供应链与平台品质建设,会是未来一个较长周期的核心任务,不会松懈。毕竟像淘宝那么大的企业,也是花费了巨大时间、人力和成本才摘掉帽子的。

尽管拼多多也上线了品牌馆,但黄峥认为,拼多多不会复制淘宝与天猫的平台分层,而是会借助分布式AI构建新的服务,兼容多种形态。

正面交锋,称王或没落就看这一年

和京东鏖战5年后,阿里发现老巢被偷袭,今年将是最艰难一年

阿里的全面进攻,让原计划更多精力投身供应链、品牌升级的拼多多,不得不继续打低价的消耗战。而这也达到了阿里延阻拼多多脱帽时间,

“以待敌之可胜”的目的。

在这场战争中,最终比拼的就是两大平台的大数据和选品能力,谁能够帮助中小商户更好的优化供应链、做好商品和用户的精准对接,谁就能笑到最后。

但愿,价格战的持续推进,不要因为过多压榨厂家利润,导致假货劣质品盛行,破坏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电商生态。

正如黄峥的师父段永平曾说的,“给黄峥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们厉害的地方。”但是,面对阿里的步步紧逼,拼多多能否扛住这一年就非常关键。扛过去并将品牌升级继续推进,它就是未来阿里最大的威胁,扛不住了那就不好说了。就像孙子兵法说的:胜可知,而不可为。虽然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强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