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三毛的作品,你更喜欢谁多一些?为什么?

陌路花开45926


这题点得我有很多想说的话却又不知如何说起。三毛和张爱玲支撑着我整个青春,也都影响到我的价值观。她们其实是相似的,有着不怎么如意的童年,不同的是张爱玲真的经历了世俗眼中的艰苦,却生出一个倔强而外在刚强的她。三毛却是拥有着世俗眼中的温暖家庭,她仿佛不应该在人世,就像一个玻璃艺术品,不小心呵护就会破碎。但倘若你给她足够的阳光,她可以折射出最闪耀夺目的光芒。她们都极其孤独,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不过三毛还是幸运些,曾经还有过荷西。

两者间先看的张爱玲,一连看了3,4本,文风真是犀利果断,也让14,5岁时候的自己就开始习惯和欣赏这种性格。大一些了,越看张爱玲越觉得这是经历多少失望的女人,才能写出这么多露骨残酷的文字。这个残酷不是对别人,更像在讲自己,却又异常冷静。很多人说她刻薄,我不觉得,真实的生活又有多少温暖?这份刻薄又几个文人愿意拿出来。那是真的看透人性,晚年才会独居一人,不与外界往来,算是得了真正的自由,这不就是她一直想的?

张爱玲是现实,三毛就是童话。

三毛真的是童话,她的孤独是深心的孤独和无力感。张爱玲始终是外放而有力的表达,而三毛是内敛的。至今我的电子书库都放着三毛的撒哈拉,那个贫瘠的土壤却真正滋养着她,如果停留在那里,那她就是她自己的童话。她的世界太难进入了,一生能遇到一个荷西已经是万分幸运。三毛自己在家书中也说,她与荷西感情的升华都是仰仗荷西的付出。三毛很细腻很温和很美好,以至于看撒哈拉时时流露着小幸福的笔触,总让人心里惋惜与心疼,没有荷西后的三毛该多么绝望。

喜欢三毛,因为她的善良与温和,有荷西的她就像快乐的孩子,有在这个贫瘠世界发现美的眼睛。喜欢张爱玲,她看透人性,犀利果断,看似刻薄,现实生活中却没有骨气得对爱人一再妥协,这是她的内心无法掩饰的柔软。

她们经历过,感悟过,拥有过最终失去,还是在孤独的人世迷惘。她们不需要同情,她们拥有多数人没有的充实内心世界,她们曾今最真实得爱过,难道不应该被多数的我们羡慕吗?如果可以,无论结果,请认真的度过这一生,像三毛和张爱玲,都已无憾。


官清汝


相比张爱玲性情的阴郁,作品的尖刻,毫不留情的一针见血,我更喜欢三毛的善良、纯真,真性情和书中豁达,乐观的感情流露。

她曾经拿出很大的精力,回复那些受各种烦恼侵扰的青年给她的来信,信中总是循循善诱,充满爱心,不厌其烦的解答青年提出的各种刁钻,难解的问题,如果没有爱心的人,谁会有这样的耐心,她也因此得到广大青年朋友爱戴。

她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生活时,和当地的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兴奋着他们的兴奋,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总是在自己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不嫌弃他们原始的不讲卫生的肮脏,经常把那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孩子领到家中,教他们读书写字。对因陋俗受到摧残的女孩子,深表同情,流下眼泪,并奋力制止那些愚蠢的摧残人性的行为。

她在大加纳利岛对一位被儿女抛弃的陌生老人表现出的大爱,着实让人感动和佩服。她和荷西到岛上度假,在租住的地方,发现了一位无人照管的濒死老人,她把老人充满屎尿的住处打扫干净,又每天爬过破败的墙,去给老人送饭。给老人收拾那流着脓血的伤口。又顶着爱管闲事,给社区管理添加麻烦的压力,呼吁人们对老人献出爱心。最后,她出资把病重的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在万般的痛惜中守护老人离世,又雇人把老人安葬。这样充满大爱的壮举,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

她对荷西真挚的爱情,让人动容。她在荷西的墓前,一遍遍的油刷十字架的身影让人难忘,心声感慨。在那个炎热的下午,花叶里,一个女子,一遍又一遍的漆着一座墓前的十字架和四周的木栏,没有眼泪,她只是在做一个妻子的事情——照顾丈夫。她就一直靠在树下,一直等那油漆干透,再涂一层,再干透,再涂一层,誓要涂出一个全新的十字架和围栏。她倦了,累了,困了,靠着墓前的一棵树,就像靠在爱人的身上,一如过去和爱人相恋的时光,一如过去的年年月月。她在迷离中轻声吟唱: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稍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据说,她沉浸在对荷西的思念中无法自拔,就开始钻研通灵术,期待能和死去的荷西通上话,这是怎样的恋恋不舍的爱才可做出的举动啊!

三毛的作品没有一点的修饰,表露的都是真性情,在那平淡的叙述里,让人感知到她的善良,率真,纯粹。曾几何时,有人说荷西是三毛杜撰出来的角色,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虚构。试问,那一张张三毛和荷西的照片难道是凭空生出的吗?让我看来,写这种文章的人可能是怕自己的作品无人拜读,就弄出这样荒唐的噱头,博人眼球,增加知名度罢了。

三毛,真性情的奇女子,世间不会再相遇


一片枫叶丹


我更喜欢三毛。三毛的文字中有我向往的人生。

三毛,她活成了我理想的样子!在家里,她拥有父母的爱,在女人最美好的时光里,她遇到了荷西。那个男人陪她浪迹天涯,爱她、宠她,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跟她一起疯,一起傻。我想,每个女人的心中都想拥有一个“荷西”吧!


三毛的人生恣意、潇洒!她走了许多女人想走却不敢走的路,她做了许多女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她活成了许多女人向往却没勇气去活的样子!

没能走遍她的“千山万水”,就一次次地在她的书中畅游,跟随她的文字去看撒哈拉黄昏的沙海,去南美洲寻找前世的乡愁!

张爱玲,她的小说非常写实,因为写实,所以有太多人性的阴暗面。年轻时的我真的是不愿意接受她小说中的世界,小说中男人和女人。

不可否认,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把女性自身的弱点批判的很彻底。她笔下的女人,总是让人恨恨的,恨她们明明可以高飞,却偏偏不想飞,比如,白流苏,恨她们明明可以幸福,却偏偏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比如,顾曼媜。


她把每一个女性形象刻画的那么真实,真实的让我喘不过气,看的我心里特别压抑。

她的文学成就高于三毛,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依然喜欢三毛的文字。张爱玲的文字是冷的,而三毛的文字是暖的。我喜欢让人温暖的东西,温暖的文字,温暖的爱情,温暖的亲情、友情构成了我们温暖的人生!


橙橙的天空


看过她们的书后,这两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让我们看到她的感情世界有多丰富,后者让我们看到的是她的感情世界有多幸福...当然,作家写出出来的东西都源自生活,可是我们只能去看而感受不到最真实的情感。

要说喜欢,我更喜欢三毛...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条理清晰,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连去都去的那么干脆!就是不想活了...想不到其他的原因。就像她说的: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在感情里,三毛是很知足的,很坚强但是她很希望有爱的包围,就像她书里写的我们最熟悉的: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只见未见


很多女孩子心中应该都藏着一个三毛梦吧。


至今仍深刻地记得初中时代读三毛时,心中那种感叹: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洒脱的女人,敢爱敢恨,敢于承担自己的选择。


那时候几乎读完了她所有的作品,《撒哈拉沙漠》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沙漠是荒凉的代表,然而在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她仍然能把生活过成美美的样子,因为那里的人都是这样活着的,粗糙但不悲天悯人。


也许跟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有关,三毛的父母都是爱她的,所以即便生活不如意,她还是尽力活得有热气。


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女人都活成了三毛的样子,也许这就是启蒙。

而张爱玲小时候得到父母的爱很少,所以她的文字辛辣现实,面对它,感受到的全是痛。这也是普通人不喜欢她的原因。


成年后我才接触张爱玲的作品,而且是从电影开始的。


每部作品中的女人都既美丽又有很多缺陷,既想掌控自己又无法冲破藩篱,因为旧时代的女人都不得不依靠男人才能存活。


然而,就是张爱玲如此深刻的笔触,才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女人。


沐茶夕小座


大致又翻了一遍三毛的传记,又想到高一时上课自习课囫囵吞枣地阅读撒哈拉沙漠,好像又有了点不一样的感受。

当初看撒哈拉沙漠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本该艰苦的生活被两个这么挚爱的人过的这么有趣,挚爱,有趣,这可能是多少人穷其一生或许也不能得到的,或许在书中看别人真实的生活会觉得不可思议然后对自己说生活还是有希望吧。

对于书中大量篇幅的中后篇,也就是撒哈拉沙漠的精简版吧,发现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两个独立的灵魂,都有自己的憧憬,都有自己的底线,都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后半生交付给对方,甚至到了没了谁不能活的地步。可能太年轻,虽不能体会,但也表示理解。

奇葩说中李诞说了这么一句话,泰坦尼克号伟大是因为它只开了三天。然而个人认为三毛故事的伟大绝对不是以荷西的悲剧为前提,他们故事的伟大,可能除了与泰坦尼克号相同对爱情伟大这一方面,也可能是那种洒脱,率性,自然甚至自信的生活状态对于旁观者太遥不可及了。

回到共同之点爱情的伟大,原谅是我这个小白对于爱情这一酸葡萄包涵的种种的高度精炼概括,最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人世间的记录片,其中部分女性认为的拥有一个孩子才是完整的人生信仰,如果是因为真的热爱,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赌博一场,我表示尊重,甚至同意母性的伟大这一说法,但如果只是因为想要一个孩子强行作为所谓的家庭纽带,我只能表示同情。

看到三毛时才更加觉得差距好大,真的好大。

过得都很艰难吧,可是生活还是得靠自己啊,独立的人格,自信的姿态是环境能够赋予你的吗?

每个女孩子都应该独立,就像刘雯说过的,我可以必须要另外一半有钱,因为我自己有钱,这样的话,喜欢的人富有也不会卑微,贫穷也不至于难过。

愿每个女孩子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依鹿说生活


说实在的,我甚至没有耐性翻完张爱玲的书。三毛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她的思维异于常人,特别能苦中作乐,在撒哈拉那种艰苦的地方,她也能活的有声有色。她和荷西之间的爱情也让人动容。对于一个没有出国远门的人来说,她的书给我构造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奇异世界,我跟着她去了很多地方,见识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她的豁达乐观,奇思妙想也深深影响了我。

反观张爱玲,她是写男女之间的情爱刻画的入木三分,过早看透人心,她的书让人对感情产生怀疑。

我是觉得人生还是积极的,向上的,我愿意相信很多美好的事物,我不想过早去看透一些事情,有时候一辈子傻乐着也是一种幸福。



韩土豆炖鲤鱼


看到这么多回答喜欢三毛的,我的心也坦然了许多,不必害怕被人笑话没知识,没内涵了。至少在头条上,我是个正常的普罗大众。我喜欢三毛,正是因为她的通俗,浅显,不刻意,不造作。而三毛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包括她写非洲的风土人情和她自己的爱情。没有刻意的修饰,也没用追求文采的华美,但是让人感觉真实自在。就像我喜欢鲁迅,爱恨情仇就是那么强烈,不需要靠文字来修饰,只是自然的流露。也如我不是很喜欢的钱钟书,太过刻意的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底了,让人读了并不舒服,不快意。张爱玲也读过,但是只是觉得是一个写的不错的作家,仅此而已。你可以说我低俗,我也可以说我已达到某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


o左右


张爱玲的作品没有读过,三毛的文章很喜欢。


上善若水TONGJiPing


张爱玲一直在缺爱的路上,三毛一直在被爱包围的途中,两个人成长轨迹不一样。张爱玲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才女,她的作品揭露人生不能直视的一面;三毛的散文看过很多,那一句:来生我要做一颗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经典流传!我更喜欢后者的态度,浪漫主义诗人!两者共同之处都是穿衣彰显个性,气质卓越不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