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導讀:光緒七年的三月初十早晨,紫禁城裡突然傳出了慈安太后生病的消息。到了晚上,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竟一命嗚呼了!慈安太后發病和死亡時間相差不到一天,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惑。如果說她真的是因病離世,患的又是什麼病?或者是遭人暗算,又是誰能下此毒手呢?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據清史稿記載,光緒七年的年初,慈禧太后因患重病臥床不起,朝政由慈安太后一人打理。三月初九日,慈安依然能和軍機大臣商討軍國大事,身體並無異樣,只是有些“兩頰微赤”。可是就在第二天早上,感到身體不適的慈安太后以偶感風寒為由沒有上早朝,沒想到晚上就突然暴斃身亡。是什麼突發疾病能讓慈安太后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就病死了?還是她一直就患有某種慢性疾病?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有“兩朝帝師”之稱的軍機大臣翁同龢在《翁文恭公日記》記載,在慈安年輕時曾患過嚴重的內疾,在她去世前曾發作過兩次: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初九,年僅26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暈厥,無法言語,病了近一個月才有所好轉;第二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慈安舊病發作,症狀也是突然暈倒,長達半日不省人世。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這兩次發病都來勢兇猛,又突然好轉,而且暴斃前一天出現“兩頰微赤”的症狀。有醫學專家通過這幾個症狀分析,得出慈安有可能患的是腦血管疾病——腦出血。因為腦血管疾病都是急性發作,而且現代醫學技術都缺少根治這類疾病的方法,那一百多年前的太醫們就更一籌莫展了。

難道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那也太不符合咱們最新思維的宗旨了!

因為當時慈禧身患疾病,慈安一人獨理朝政,這沒什麼稀奇的。但就在慈安突然暴斃了當晚,患病多時的慈禧突然現身了。當天夜裡,得知消息的慈禧快速趕到鍾粹宮,為慈安準備了隆重的葬禮,規定凡是在京的王公大臣都必須參加。

可是,在大殮現場卻沒有看到慈安太后的孃家人——鈕鈷祿家族。慈安的孃家人並不相信一向安好的慈安是病死的,認為慈安是被人害死的。那麼,誰又有能力和膽量去謀殺位高權重的慈安呢?恐怕在整個大清國也只有慈禧太后能做到了。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在外人看來,慈禧與慈安兩位太后一向是關係緊密的後宮姐妹,二人聯手誅殺“顧命八大臣”,兩度聯合垂簾聽政,共同培養小皇帝同治和光緒,朝政上相互配合,從未發生過大的意見分歧。那麼,說她倆是“塑料姐妹情”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咸豐帝在臨終前,慈禧還是懿貴妃的時候,就在政治上展現了超於常人的才能,一度成為咸豐帝在政務上的“左膀右臂”,這也讓咸豐帝隱隱感覺這個懿貴妃有著強大的政治野心,再加上又是小皇子的生母,他擔心這位賢良淑德的皇后鈕鈷祿氏震不住子憑母貴的懿貴妃。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傳說,為了以防不測,咸豐帝曾在臨終前特意賜了慈安一道密詔,如果慈禧不守規矩,可以直接誅殺。如果這道密詔真的存在,那無疑給慈禧下了一個緊箍咒。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再說一說這道密詔在兩位太后之間發揮的作用。由於“誅殺安德海”、“立後之爭”等事件的影響,慈禧和慈安的矛盾日益加深,面對陰險毒辣的慈禧,慈安已經無法忍受,最終她決定動用先帝密詔來震懾這個傲慢狂妄的慈禧太后。當慈禧知道有這道密詔存在後,於是痛哭流涕,訴說孤兒寡母的不易,保證以後會痛改前非。善良的慈安聽了慈禧的一番言語,頓時心軟,於是收回密詔,就此作罷。為了能脫掉這個緊箍咒,慈禧老佛爺為慈安演了一場感人的“苦肉計”。一次,慈安太后得了風寒病,多日不見好轉。為了給慈安“治病”,慈禧割下了自己手臂上的一塊肉為慈安熬藥,解釋為:民間有個用人肉做藥引子的秘方,對慈安的病有奇效。此事讓慈安太后極為感動,竟當即拿出咸豐帝賜的密旨在慈禧面前燒為灰燼,以示姐妹和好,從此再無猜忌。

腦洞時刻:善良的慈安萬萬沒想到這竟然是慈禧的詭計,慈禧之所以在表面上對她恭恭敬敬,正是由於這道密旨的存在。當慈安燒燬密詔的那一刻,陰險毒辣的慈禧心中塵埃落定,同時也起了殺心,終於可以安心除掉這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眼中釘”了。

支撐起慈禧和慈安“塑料姐妹情”的竟是咸豐帝臨終時的一道密詔?

相傳密詔被毀掉後沒過多久,也就是慈安太后暴斃當天,慈禧曾送給慈安一盒精緻的點心,說是御膳房新制作的吃食,特意讓姐姐嚐嚐鮮。果然,沒有任何防備的慈安吃了有毒的糕點便在當晚中毒身亡。

慈安太后的突然死亡確實有種種的謎團,也產生了多種說法,而且學者對慈禧與慈安神秘的關係也做出多種猜測。慈安太后是怎麼死的先且不說,誰是此事的最終受益人是毋庸置疑的:從此,兩宮垂簾聽政的局面被打破,再也無所顧忌的慈禧太后獨攬大權,一宮垂簾,成為了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