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的災難遺址裡,母親懷抱幼兒骸骨的場景令無數人動容!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無數次的巨大災難,地震、洪水還有火災等等,這所有的災難讓人們在漫長的時間裡無所適從,更讓一些人永遠的被埋葬於塵埃之下。位於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的喇家村,就有一處4000多年前的災難遺址,通過考古發掘,現代科學帶領人們看到了那場災難下死去的人們,也更深一步的認識了這處被稱作“東方龐貝”的喇家遺址。

資料顯示,喇家遺址主要為齊家文化中晚期遺存,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巨大聚落,抑或是一個遙遠的城邦古國。尤其以發掘出非自然性死亡人體遺骸,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災難過後,就是一地廢墟和漫無邊際的死亡。

是我國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已經發掘出的部分骨骼中,據考證,年齡最小的僅2歲,並且這個災難遺址的骸骨主要以少年兒童為主。或許是因為突發且不可避免的災難瞬間而至,這些遺骸姿態各異,有的曲肢側臥,有的匍匐於地,有的上肢牽連,有的跪踞在地。其中有一副骸骨是母親懷抱幼兒,仰天求助的場面,讓人不禁感嘆親情的偉大,也為之心傷。


這副骸骨就是懷抱幼兒的母親,像是在祈求上蒼能夠讓孩子存活下去。這場景曾經看哭了無數的人,親情在眾多情感當中,顯得尤為重要。2015年8月初,在青海喇家遺址博物館,母親守護孩子、返身救助親人的約4000年前突發的災難遺存完整保留下來,展示給前來參觀的世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的倖存者,我們要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和親情的無價。

對於喇家遺址的發掘,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穫,那就是發現了結構相當完整的窯洞式建築遺蹟,明確了窯洞式建築應當是齊家文化的主要建築形式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問題。而且對於黃土地帶窯洞式建築的發展歷史和聚落類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可以說是,在遙遠的3500-4000年前,這裡的人們就已經有了先進的建築形式來穩定自己的住所。

關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有專家學者作出來這樣的場景分析:一場強烈地震在積石峽引發了大規模滑坡,滑坡堵塞黃河6到9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多達110億至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洩,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然後,這片土地上所有一切事物,都被瞬間吞噬,然後一直到幾千年後才重見天日。恐慌的神情讓人心情壓抑,脆弱的人類在災難面前不堪一擊。


統計資料顯示,喇家遺址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距今4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遺址。並且在考古發掘中發現多組非正常死亡的人類遺骸,多以成年女性和幼兒為主,發現了中國考古目前最大的石磬王“黃河石磬王”,石磬清純悅耳,音律完整。喇家遺址在2002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喇家遺址的發現及發掘的意義,對於研究西北地區先民的居住環境、玉文化的發展、4000年前中國的災難現象和探討史前文明歷程具有重要價值。而我們普通人在看到這處災難遺址的時,尤其是看到母親懷抱幼兒骸骨的時候,那樣無助的場面,令人心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