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平魯古城東門

平魯,原名平虜衛,堡城始建於明成化十七年即公元1481年,屬於大同鎮分守冀北道西路統轄,為大同七十二堡之一。平虜衛堡城背依北固山,西挽蒼頭河又名西澗泉,地控西口古道,扼險據要,戰略位置尤為重要。城堡原為夯土築就。後來,由於大同鎮遷來平虜衛,為了彌補軍事防禦的不足,於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開始包磚。城週六裡,牆高四丈,開東、西、南三門,東為東作門、南為南訛門、西為西城門,門上皆築城樓,外築甕城,因是西路衛所駐地,駐軍最多達三千餘人。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平魯古城西門

平虜衛城牆就地取材大多以青石為主體,垛口用磚砌就,北城牆依北固山山就勢而建,東西二牆合圍於北固山頂,山頂築空心敵臺,居高臨下,對四周來犯之敵一目瞭然,起報警作用,是平虜衛戰略防衛的重點工程,堪稱一城之命脈,現今敵臺已無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巍巍高聳的鳳凰閣。另據《朔平府志》記載,萬曆十五年即1587年參將賈邦直、郭增輝築南關土牆和壩門,並從壩門處到西城牆下,用石砌水壕做暗渠引蒼頭河水入城,以防敵人圍城太久,城內缺水。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平魯古城

平虜衛又名小鳳凰城,在雁門關外鳳凰城共有兩座。一是大同鎮城,因為出皇后多而聞名,諸如晉王李克用之妻劉氏、北齊武明皇后婁昭君、宋仁宗趙禎皇后郭氏、遼景宗耶律賢皇后蕭氏燕燕、北周明敬獨孤皇后、唐元貞獨孤太后(李淵的母親)、隋文帝獨孤文獻皇后等等,故而大同為大鳳凰城。平虜衛之小鳳凰城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在建堡城之初,北固山上空忽現金鳳,凌空鳴叫,盤桓很久,不忍離去,人們就按鳳凰形態建築了此堡城,故名鳳凰城,而今鳳凰閣的位置就是鳳凰頭。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北固山門

隨著明朝中葉的“隆慶議和”,明朝政府和韃靼部軍事對抗的結束,化干戈為玉帛,“茶馬互市”的開通,整個大同鎮邊貿的異常興盛,作為地控西口古道的平虜衛更是佔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也正鑑於此,出於漢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互相尊重,平虜衛生更名為平魯衛。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北固山

平魯衛也由一個軍事重堡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繁華的市鎮,商鋪如雲,店面林立,並大興土木,修寺建廟,特別是在北固山上,建有許多寺廟組群,如,真武廟、關帝廟、玉皇閣、天地祠等等二十多座,後被人們譽為古平魯“古八景”之首。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北固山.鳳凰閣

至清朝天下一統,四海歸一,再無戰爭,平魯衛失去了它的軍事防禦的作用,徹底淪為商、民堡鎮,但此時平魯衛更加繁榮,公元1725年清雍正三年,平魯衛由衛所升格為平魯縣,劃歸朔平府(今右玉)管轄。建國後,出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平魯縣政府於1951年從平魯縣城整體搬遷至井坪鎮。從此以後,平魯縣城被人們稱為老平魯古城,或者鳳凰古城。

雁門關外鳳凰鎮,平虜古城

平魯古城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