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老张谈三农




西门观点:烂书本、报纸、土坷垃、小石块、树叶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的确贫穷落后,不说别的,仅拿厕所和大解完后如何擦屁股这种小事上,就略见一斑。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二十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茅厕和大解之后如何处理‘’后事‘’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的茅房都建在院墙外,就在狭窄的路面依院墙而建。一般都是两堵半墙,一面留有门,大有臭别人不臭自己之嫌。

所谓的厕所(茅房),其实就是两面半用石头或土坯垒起来的矮墙,一般有多半个人高,人方便完站起来只能遮住下半身。



而且一家数口不分男女都在这一个露天茅房如厕。即便是刚结婚的新媳妇也只能在这种地方方便,尤其是你刚经过这家茅房,突然一个年轻漂亮的新媳妇从茅房里冒出头来,见有人来,又赶紧蹲下,吓你一跳。

那时候,只有大城市的有权人家才用卫生纸,普通市民还用不上,没有资格,不过比农民文明一些,都是用书报废纸解决。

那时候,农村人一部分家境好点的用旧书报废纸以及学生不用的书和本子,这是在家里。

不过,那时候,农民大部分时间在田里或山坡上干活放羊,农村田地里可以说到处都是厕所,只要隐蔽住人就行,大解完事后,就地取材,用土坷垃草草解决,如果在山坡上,大解之后一定捡一小石块解决。夏天时候,事先摘几片柿子树叶以便大解后使用,可以说是最绿色最环保的卫生纸。

世事巨变,如今,即便是农村,以前那种临街露天厕所早已没有了,很多人已经用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抽水马桶了,卫生纸更是家家户户每天的必用品了。农村的厕所革命必定给农村带来崭新的风貌。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我出生在5O年代,对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还处在解放初期,百业待兴,尤其是农村更是一穷二白。


50年代的农村,别说是擦屁股纸了,连吃的粮食,烧饭的柴草都成问题,那来的纸擦屁股,只有在拉屎时随手在地里捡两小土块带着,拉完了将小土块在地上将棱角磨平,在屁股上擦两下再扔回到地里去。

到六几年条件有所好转了,一般是在厕所里的墙上挂个小网兜,里面放点稻草,玉米络皮。到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有人家用旧报纸,旧书。再后来用一种很粗的粗纸,直到现在的卫生纸,高级卫生纸。



由于各地方的生活习惯不同,擦屁股的材料也不一样。八O年的时候,听一朋友说,江苏南通一带农村擦屁股用芦柴蔑子,当时说什么我也不相信。八一年到南通三余镇出差,在一朋友家小住2日,上厕所时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厕所的墙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放着一捆芦柴,长有4寸,再低头看粪坑里面飘浮着一层芦柴蔑子。


后来问了一下朋友,南通一带不长水稻,一年当中是蚕豆,小麦,棉花套种,这些农作物的秸秆都比较硬,无法使用。南通沟边的芦苇比较多,取一段芦柴用手镊破,掰开几片,拉完后在屁股上刮一下。

各位友友,那个年代你们那都用什么,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也是一段历史吗!


百花争春我为先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不知不觉,乡居小菜已经30岁了,看到这样的问题,尴尬中有点怀念啊,农村那年代的生活真的很苦,连粥饭都没得吃饱过,上厕所条件更是槽糕,不像现在有卫生纸擦屁股,在卫生间摁下水箱就冲掉那些排泄物。

有手纸卖,没钱买

小时候跟妈妈上街,是看到农村街上有那种专门擦屁股的手纸卖的,纸质比较粗糙不够白有点硬,然而价格却不便宜呢,妈妈也是没舍得买来用。

家里没有专门的厕所,有个洗澡房,那里可以小便,而上大厕则是去养猪的猪房,因为猪房里面挖个深坑,平时猪吃掉的猪食、猪排泄物都用水冲到里面去,而那个深坑上面则搭着三根圆木头,没有用钉子钉住,有点摇晃,每次上大厕就站在上面,每一次老担心脚下一滑掉下去了,不是淹死也会被熏死的,现在想想都觉得超好笑。

一、用树叶

而擦屁股我们家一般用的是树叶的叶子,妈妈说用小树枝擦不干净而且容易伤到屁股;乡居小菜也不记得用得最多的那种树叶叫什么了,就记得那种叶子绿绿的,两面都有短小绒毛,比较柔软,而每次一般都叠两片那树叶来用,不然就一叶太薄了容易弄破弄脏手。

平时妈妈都会摘那种叶子回来放在猪房墙上的一个洞里面,想用就拿;可能是放树叶像个窝,那地方还招来老鼠拉屎拉尿,搞得妈妈又要重新去摘那种树叶。

二、用废旧报纸、作业本

有一回家里没有那种树叶了,我就摘种来当围墙的桑树上的叶子来擦,也还挺好用的;而用树叶擦屁股弄脏手过,见家里有废旧报纸也会撕成小张拿来擦的,还有用完的作业本也撕来擦过。

三、用小树枝、玉米外壳甚至水洗

当然了,那年代生活苦,人们也很懂得充分利用,像从后山砍回来的柴火,有些人也会砍些小条的根枝出来,平时上大厕用,还有像收玉米掰出的那层层外壳也是可以拿来擦屁股的。

而这些用过的小树枝、玉米外壳,并不是直接扔到粪坑里,而是有个竹篓专门装的,集满了拿去烧成灰放到地里施肥。出去外面干活,要是有小河小沟的,还直接水洗呢,哎,越说越不好意思了。

而去学校,厕所就两个坑,上厕所的人多,没那时间去摘树叶了,周边是甘蔗地,也没多少合适的叶子摘,一般都是撕作业本擦屁股的。

后面过了几年,条件好点了,妈妈也买手纸回来用了,上初中再也不用担心上厕所要摘树叶或者撕作业本来擦屁股了。虽然那些手纸不够现在的卫生纸好用,但已经很满足了,起码生活在提高、进步。


乡居小菜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成年人擦屁股大多数是用地里的胡基蛋,也就是土疙瘩,那个擦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小孩上完厕所大人让坐在土路上向前挪,利用屁眼和土路的磨擦来完成。到了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都用废书废纸或旧报纸解决,有的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坚持用土疙瘩,他们说报纸上面有字,会造罪的,记得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去他舅舅家,上完厕所他外婆直接用土疙瘩给擦屁股,他一下子跳了起来还以为他外婆在干什么,嘴里还说你这二求,当时把很多人都惹笑了,后来外婆才知道我们经常是用废纸给擦屁股的。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用什么擦屁股大家都是知道的。


用户5871517439易学研


这个问题谁提的?净提人家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

以前农村有没有手纸不知道,反正我小时候擦屁股没用过卫生纸,不是没有,而是舍不得用,舍不得买,用不起。

下面我把我小时候擦屁股的方法做一下排序,也算是一个总结吧。

最好的是作业本子撕下来的纸。

当然不是新本子,是写过之后不用了,我小时候用本子非常节约,一个本子反反正正用完了才收起来,接下来也就是它发出余热的时候了,就是用这些写完了的本子擦屁股,这样本子的使命才算结束。是不是很会过日子?


第二,就是爸爸抽完了烟的烟盒。

过去老爸爱抽烟,抽完烟的烟盒也会积攒起来放在厕所。以至于我现在对过去的烟盒都很有印象,只不过这种还留有一股香烟味,还有在厕所,我最喜欢用火柴点燃烟盒里面的金箔。

这些都是在厕所里,我们的土话叫茅子,如果是在野外,我们都会用些什么呢?

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叫。胡体疙瘩擦勾子聊的太,说白了就是土疙瘩。但我觉得用这个擦屁股不好。因为土疙瘩容易粘到屁股上,特别难受。


当然这也难不倒农村人,我喜欢那种光滑的石头,凉嗖嗖的,也能擦干净。还有就是瓦块,构树皮,大树叶子,硬柴棍棍。不说了,说多了怕你们笑话。

当然现在的农村水平提高了。一般口袋里都装有手纸,自然想象不到过去人们的无奈。


乡村小二哥


改革开放以前,我去山西最穷的吕梁地区住了几天,当时的贫困状况难以让人相信,全家一条大被,男人们从小就没有穿过内裤,外面的衣服都是穿了几十年,衣服破了以后没有布去做补丁,所以,有的衣服上面能有几十个窟窿,这是穿的,再说吃的,主人和我说过,生活了几十年,没吃过一顿饱饭,白面只有过大年时,政府每家救助几斤白面包顿饺子。最后说拉粑粑以后用什么东西檫屁股,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就是用土块去檫,男女都一样,而小孩子更为稀奇,就是把家里的大狗叫过来,让狗用嘴添干净,现在好了,改革开放以后,生活都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质量有了空前提高,所以,感谢邓小平啊!


大地滋润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有点重口味的农村三俗啊。想想也是,以前的农村人是没有手纸的,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再怎么样,农村人家的厕所里都备有手纸的。

因为工作关系,我去过很多农家院子,去厕所解手的时候,会发现都有手纸可用的,有的是在厕所的墙上挂个塑料袋子装手纸,有的是卖个手纸盒子。有的还是旱厕,有的已经是冲水式的卫生间了。

回到话题,以前的农村人没有手纸,上了厕所以后怎么擦屁股?就事论事的说,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区,以前的农村厕所里面会有一个“箩头”,也就是框子,里面会装有很多的“坷垃蛋子”,也就是小土块儿。这个坷垃蛋子就是用来擦屁股用的。

坷垃蛋子从哪里来的?就是从田间地头用箩筐装回家的,以备上厕所的不时之需。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外面玩,然后拉粑粑了,又没有手纸,我就抓一把槐树叶子擦屁股了,回家后再让老妈给洗屁股,可以说树叶子,地上的草叶子都是以前的农村人的“手纸”来源吧。后来家里有学生的,会把不用的报纸和旧书本子放进厕所当手纸来用,也算是一种进步。

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好了,谁家还会用坷垃蛋子来擦屁股啊,擦不干净不说,还拉屁股不舒服。用坷垃蛋子擦屁股的日子过去了,农村人的个人卫生意识也提高了。也可以这么说,从农村人用手纸的质量的好坏程度,就可以看出这家人家的消费水平有多高。


农村老俗话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说到这里,一下子让自己回忆起了那时八九十年代童年岁月,确实在二十年前的农村基本很少有手纸之类的擦屁股,而且农村的厕所也是非常简陋,在农村一般厕所就建设在距离家不远,而厕所大都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一个简陋的小房子。



童年在上厕所时没有手纸的人,基本上70、80后以前的人。说到上厕所没有手纸就想起小时候一些尴尬又搞笑的事情。我们的小学距离自家所在的村庄有几公里,每次我们读书都会沿着河边一路徒步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学校,而小学厕所就建在距离学校不远,而且厕所只有一个,不分男女,有时候憋不住了,有的同学会跑到附近的林子里解决。



对于厕所没有手纸的年代,也是我们童年时期。其实那时候解决擦屁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使用不用书本或者作业纸带代替。特别是一些草稿纸,用完了都会把他收藏下来,上厕所留着备用。由于草稿纸比较硬,用来擦屁股也是很不舒服,但是那年代普遍贫穷,没有其他代替,也只能这样。而出了使用书本、草稿纸以外,很多小孩还会使用其他更另类的方法。



在厕所没有手纸的年代,很多家庭常常会用竹编或者木棍来代替。进到厕所,旁边就会有一大框没用过的竹编,而上完厕所的人就直接使用一小节竹编来擦屁股。对于没有竹编的,有一些家庭也会用木棍之类的代替,总之那种年代生活过得比较贫苦,而且即使有手纸卖,估计也很少有人每个月购买放在厕所里使用。

对于这种情况大家有活同样的经历吗?欢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讨。


乡村波比


您好!各位好!

以前的农村条件很艰难,昔钱如金。把钱往往是花在刀刃上的,那个时候卫生纸就是奢饰品。不是买不起,而是挣钱不容易。不像现在的孩子,有吃有穿。

记得我小时候,老院厕所门口种了一棵树,每次上厕所的时候,就薅几片树叶,那个时候哪里考虑过卫生纸。感觉只有城里人才能用得起卫生纸。

到了后来慢慢的生活好了,大街上开始有卖卫生纸的。但是农村人节俭,每次上厕所的时候就用一点点。不得不说,那种卫生纸的质量是真的好,任凭你怎么擦,卫生纸都不会漏。

现在想想,当时那么艰苦的岁月都熬过来了,也挺不容易。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那是我记忆中的青春,也是回不去的青春。

如果您觉得我写的不错,就关注订阅一下吧!谢谢!再见!


有意思的佳峰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看到这样的提问,自己忍不住进来回忆那不堪的、辛酸的童年……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说心里话,不敢去回想,也不愿去回忆……


对于一个60后的我,而且出生在一个祖辈都是农民的家庭来说,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心里是十分的难受……

从自己记忆起,记得当初上完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那时是母亲平时把玉米秸秆的外皮剥去,然后在弄成一节一节的放在厕所旁边,大便后用它来擦屁股,由于穷,擦了屁股后还不能扔掉,放在另一边等到干后,还要当柴火烧来煮饭。

还有也是用剥下的玉米皮,也就是包在玉米外的皮去擦屁股。

还有一种办法,利用竹子片刮,也就是家里用竹子编背篓、箩筐……(家里砍来的竹子,用刀把竹子启开,利用带皮的那层去编背篓,剩下不带竹子皮的那个,同样弄成一节一节放手厕所旁边备用)

小时候去外面玩耍、或者给牛打草、给猪打猪草,大便后就用田地里草叶子来擦屁股,或者是用土坷塔来擦屁股……

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的作业本子,那时的纸也十分粗糙并且还十分的黄,为了省钱买作业本,反正面都要抄写作业,使用完了的作业本最后还舍不得扔掉,积攒下来去厕所用来擦屁股……那时一个作业本五分钱,铅笔每支有三分、五分的(五分的一头带橡皮擦,为了省钱,舍不得买五分钱的,用三分钱的铅笔,写错了字,用食指沾点口水去擦那写错了的字……)

想想自己出生在六十年代,生活在改革开放前的日子里,小时候穿衣、吃饭凭布票、粮票才能买得到……平时穿的都是粗布衣服,那布是父母买回家是白色的、而且十分粗糙的那种的布回来,再用蓝色的染料染成蓝色干后,家里请来裁缝师傅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量好尺寸再做好衣服穿。(当然也只是过年才有的待遇,平时穿哥姐他们的旧的)可以说直到上小学里面也没有穿过裤衩,想到上学的时候,现在觉得好笑、幼稚,那时去厕所,见有些同学里面穿有裤衩而自己没有,怕同学笑话、怕丢人,多数时间不愿和同学一起去厕所,甚至还故意躲开。

上学那会,家里还是很穷,连一双新鞋很少有,也只能等到过年时母亲做的一双布鞋穿,(布底的那种鞋)平时母亲要上工挣公分,还要照顾我们兄妹几个,一是没有闲暇时间,二是家里穷,多的旧布也没有,也只能等到过年才有一双新鞋穿。可以说在一年中一双鞋根本不够穿,有时为了省鞋只好光着脚走路,记得上学那会,夏天吃了中午饭去上学,光着脚踩在那石板路上,石板还很烫脚底……记得去学校的路还有泥土路,到了冬天若是下雨天,害怕把鞋弄湿、或者弄上泥土,脱下鞋装在书包里,去到学校找点雨水洗一下脚,然后才穿上鞋。(当时的书包都是竹子编织的……)



以前那个苦日子,太苦了,如今不愿去回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