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衡車出發,「九號機器人」要講一個AIoT新故事

從平衡車出發,「九號機器人」要講一個AIoT新故事

相比於出行領域,智能服務機器人既順應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的趨勢,也順應了中國互聯網整體to B的趨勢,對九號機器人而言是一個天花板更高的故事。

作者 | 李威

不久前,九號機器人公司成為上交所科創板申請名單中首家擬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申報企業。同時,九號機器人也是又一家申請登陸科創板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招股書顯示,九號機器人擬發行不超過7040.92萬股A類普通股股票,作為發行CDR的基礎股票,佔CDR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基礎股票與CDR之間的轉換比例按照1股/10份CDR的比例進行轉換,預計融資20.77億元。

九號機器人的主營業務為各類智能短程移動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公司的主要產品線為智能電動平衡車與智能電動滑板車,同時在拓展智能電動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和戶外非道路新能源車輛(ORV,Off Road Vehicle)領域。

截至2018年底,公司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等核心產品銷售區域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美國、德國等地區具備限制性競爭優勢。2017年7月進行的C輪融資中,公司的估值為15.2億美元。

基於公司在智能短程移動設備取得的成果,九號智能機器人還將觸角延伸到了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積極開發樓宇內配送機器人和戶外配送機器人等產品,以在基礎能力之上建立更高層次的競爭壁壘。

從平衡車出發,「九號機器人」要講一個AIoT新故事

目前,九號機器人的主要單一大客戶為其投資方之一的小米,雙方的交易金額佔比達到總營收的55.75%,共計銷售1384213輛九號機器人的產品。在小米之外,隨著2018年共享滑板車在海外的興起,Bird、Lyft、Uber等海外共享出行公司迅速成為九號機器人的又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從招股書來看,九號機器人未來的戰略依然將繼續綁定小米,為其提供訂製產品,同時進一步拓展自身在出行領域的產品線,並將自身產品經驗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為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競爭做好準備。

相比於出行領域,智能服務機器人既順應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的趨勢,也順應了中國互聯網整體to B的趨勢,對九號機器人而言是一個天花板更高的故事。

01 | 滑板車為主,機器人萌芽

2016、2017、1018年九號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15287.77萬元、138130.14萬元及424764.87萬元,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15760.42萬元、-62726.81萬元和-179927.8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440.18萬元、-6160.47萬元和54389.08萬元。

招股書指出,2018年與國外出行領域知名企業Bird建立合作關係,幫助九號機器人在當年實現收入的快速增長。公司扣非前淨利潤存在大額為負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會計處理造成。

2018年,九號機器人智能電動平衡車的銷量為700638臺,智能電動滑板車的實際銷量為1610539臺,合計2311177臺。按照產品類別對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進行劃分,智能電動平衡車佔比為29.14%,智能電動滑板車佔比為66.46%,智能服務機器人佔比為0.31%,其他產品佔比為4.09%。

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高祿峰、王野分別控制公司13.25%、15.40%比例的股份,且均為公司全部已發行的B類普通股,合計佔公司投票權的比例為66.75%。在員工認股期權全部執行完畢後,高祿峰、王野仍擁有57.44%的投票權。

2013年9月,九號機器人推出全新智能雙輪電動平衡車“Ninebot E”系列產品 ;2015年10月推出了第三代智能電動雙輪平衡車“九號平衡車”;2016年12月與小米合作推出第一款智能電動滑板車產品“米家電動滑板車”;2018年8月推出智能電動平衡輪產品Segway Drift W1。

2018年6月,首款搭載在智能電動平衡車上的服務類機器人產品“Loomo/路萌”正式上市。該產品除具備人體識別、人臉識別、人體追蹤等功能外,還可直接作為智能電動平衡車使用。在2017年初開始,九號機器人基於路萌技術平臺研發的“智能配送服務機器人” ,可以提供室內智能配送服務。

從平衡車出發,「九號機器人」要講一個AIoT新故事

2015年7月完成對“電動平衡車始祖”美國賽格威(Segway)公司的收購之後,九號機器人在電動平衡車領域擁有了較強的技術積累。目前,賽格威在消費級產品之外,還會推出更重型的專業級智能電動雙輪平衡車升級產品和智能電動三輪設備。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賽格威的總資產為22799.16萬元,淨資產為-4799.13萬元;2018年度,賽格威的營業收入為16839.29萬元,淨利潤為-2415.77萬元(注:上述數據未經審計)。

目前,九號機器人擁有產品品牌Segway和Ninebot,機器人品牌Segway Robotics,服務品牌Segway Discovery,以及技術賦能品牌Segway Inside和定製化品牌Powered by Segway。

在軟件方面,Ninebot APP目前已有接近280萬註冊用戶(不含共享滑板車業務),平均月活躍度約為40萬;公司產品(不含共享滑板車)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行駛里程累計達7.1億公里;Ninebot APP與智能短交通產品全球互聯累計達9800萬次,日均互聯約18萬次。依託現有數據積累,九號機器人計劃逐步建成大數據及雲計算中心。

02 | 綁定小米,押注共享出行

在九號機器人的主營業務中,平衡車、滑板車業務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報告期內,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過90%。在銷售渠道上,公司產品銷售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採用直營與分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

報告期內,九號機器人主要銷售給小米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智能電動滑板車兩種系列產品,因為與小米的合作是以利潤分成模式為主,所以銷售給小米兩種系列產品的平均單價一般低於公司平均銷售單價。

利潤分成模式下,按照九號機器人與小米之間簽訂的業務合作協議,在不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下,小米會買斷公司生產的小米定製產品。公司按照成本價格向小米供應硬件產品,再通過小米的銷售渠道實現對最終用戶的銷售,然後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對利潤分成。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九號機器人與小米發生的關聯銷售交易金額分別為 64278.34萬元、101884.39萬元及243418.10萬元,分別佔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55.75%、73.76%及57.31%。九號機器人在已經存在對小米的單一大客戶依賴。

過去三年中,九號機器人境內銷售實現的收入分別為74134.11萬元、102071.10萬元和267305.1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4.30%、73.89%和62.93% 。小米的交易金額被記入其中,九號機器人在國內市場對小米有更強的依賴。

“線下渠道方面,公司多款產品通過小米之家平臺推出後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就,公司與小米的聯合使得公司在市場渠道方面具備其他同類企業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招股書顯示,小米渠道在2018年共計銷售1384213臺九號機器人的產品。

與小米的合作增加了直接客戶的集中度,幫助降低了九號機器人的營銷費用。2018年九號機器人的營銷費用為18521.53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36%,遠低於2017、2016年的7.80%、8.73%。

無論是在主營產品的銷售方面,還是線下渠道方面,九號機器人都與小米進行了深度的綁定。而且在資本層面也與小米進行了綁定。小米旗下的公司PEOPLE BETTER持有九號機器人10.91%股份,擁有5.08%的表決權,而同樣歸屬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也擁有同樣比例的股份和表決權。

從平衡車出發,「九號機器人」要講一個AIoT新故事

意識到這一點的九號機器人也在有意對自己的業務進行多元化擴展,藉助賽格威在海外的品牌優勢,九號機器人成為Bird、Neutron、Lyft和Uber 等共享業務客戶的供應商,為其提供電動滑板車產品。小米之外,2018年新增共享滑板車業務銷售收入大幅增長,也推動了營銷費用佔比的降低。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九號機器人境外營業收入分別為41153.65萬元、36059.04萬元和157459.69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5.70%、26.11%和37.07%,已成為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2018年共享業務客戶合計為公司新增 97070.93萬元的收入。

2018年度,九號智能機器人的綜合毛利率較上年上升了5.12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智能電動滑板車系列產品的平均單價為 1396.66元/臺、1437.91元/臺和1752.77元/臺,平均單位成本分別為 1183.81元/臺、1215.28元/臺和 1239.16元/臺,2018年的平均毛利要遠高於2016、2017年。這與共享出行業務的開拓關係密切。

海外共享業務相比於小米仍然具備更高的風險。儘管公司海外線下訂單的貨款結算方式以先款後貨方式為主,但是,2018年九號機器人依然對Bird單獨計提 了3362.97萬元的壞賬準備。

03 | 拓展出行領域,突破服務機器人

九號機器人的招股書同樣對未來的規劃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說明。在生產方面,九號機器人將更多借助OEM廠商的力量。在繼續開發智能電動平衡車之外,九號機器人將在出行領域進行電助力自行車、電動摩托車、ORV在內的更多產品線的拓展,並積極進入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

九號機器人於2018年開始與OEM工廠展開合作,目前九號平衡車自主生產主要有公司境內全資子公司納恩博(天津)、納恩博(常州)進行生產,代工生產模式主要由欣旺達等代工廠進行,欣旺達同時也是小米和小米生態鏈公司的重要供應商。

按照九號機器人的規劃:位於境內的自有工廠以生產小型智能雙輪平衡車、智能單輪平衡車、自主品牌/ODM智能電動滑板車為主;位於美國的自有工廠以生產大型智能 雙輪平衡車、智能電動三輪車為主;位於境內的OEM工廠以生產米家智能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平衡輪產品為主。

從平衡車出發,「九號機器人」要講一個AIoT新故事

在實際操作中,2018年九號機器人智能電動平衡車的產量一共為788567輛,佔總產量的29.81%;智能電動滑板車的生產則由自有工廠和OEM工廠共同完成,自有工廠的產量為953639輛,佔總產量的36.05%,OEM工廠的產量為844005輛,佔總產量的31.91%。

九號機器人計劃未來將進一步加大OEM工廠產量佔比,公司自有工廠將主要用於工藝探索期產品、技術較為領先的新產品及部分核心成熟產品生產,以確保產品供應的穩定性。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7133.67萬元、9133.03萬元及12308.38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19%、6.61%及2.90%。

研發方面,目前九號機器人的外商獨資企業為公司的核心研發中心,公司協議控制下的VIE公司及其下屬公司持有經營相關的大部分生產相關資產。其中,納恩博(北京)主要負責整個公司的研發、鼎力聯合為 VIE 公司主體且存在部分研發職能、納恩博(常州)及納恩博(天津)為公司的生產中心、九號聯合為公司的銷售中心。

未來,九號機器人準備利用自身在智能短程移動領域的技術和品牌積累,將業務範圍擴展至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領域,並擴展到ORV領域,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公司將具備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ORV各品類車輛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為此,九號機器人投資了電動摩托車生產商虯龍科技,並引入了專業人才。在招股書披露的高管信息中,ORV事業部總裁朱坤於2018年6月開始任職,此前曾於2005年7月-2018年5月,歷任摩托車生產商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質量部經理、技術部經理、工藝部經理、新產品項目經理、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

同時,九號機器人還擬新建年產100萬臺智能電動車輛的工廠及相關配套設施,以滿足產品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需求。以及年產8萬臺ORV的生產工廠及配套設施,具體生產車型包括:ATV全地形車、UTV全地形車和 SSV全地形車。

九號機器人目前的主要在研項目包括:物聯網電助動腳踏自行車,即將進入小批量試製階段,投入產品線24人,技術中臺40人(兼);第二代共享租賃電動滑板車,馬上進入正式量產階段,投入產品線18人,技術中臺27人(兼);物聯網智能電動摩托車,在第二次小批量試產階段,已完成10000公里路試,投入產品線32人,技術中臺55人(兼)。

在出行領域進行拓展的同時,九號機器人逐漸將業務鏈延伸至智能配送機器人領域, 研發基於“通用化”理念打造的室內配送機器人,滿足“貨物”到“人”場景下的智化移動。

目前,樓宇內配送機器人項目正在進行第五版設計,並已完成累計10萬公里的運行數據,投入產品線32人,技術中臺約50人(兼)。其競爭對手包括國外成熟公司Nuro、Startship、Robby、Dispatch、Marble等,以及國內初創公司雲跡、真機智能、YOGO Robot等。

對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探索是對未來的下注,如果九號機器人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將在未來以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為主的對舊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中,拿到一張想象力更大的入場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