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紅籌企業衝刺科創板獲得受理,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首家紅籌企業衝刺科創板獲得受理,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Ninebot九號機器人

上交所官網顯示,4月17日,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九號機器人在開曼群島註冊,主要生產經營地在北京海淀中關村,是首家申報科創板上市並獲得受理的紅籌企業。

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本次擬向存託人發行不超過704.09萬股A類普通股股票,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佔CDR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

九號機器人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主營業務包括各類智能短程移動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目前的產品線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小米平衡車就是其代表產品。目前在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申請中的國內外專利達1000 餘項。截至2018年底,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等核心產品銷售區域覆蓋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德國等地區具備限制性競爭優勢。並且和BIRD、Uber 等達成了合作。目前業務鏈還逐步延伸到智能配送機器人、電動摩托車以及電動自行車領域,這些產品即將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

其全資控股的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先後完成四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山資本、 英特爾投資、紅杉資本、順為資本 小米科技、中移創新產業基金、國投創新等等。

首家紅籌企業衝刺科創板獲得受理,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當前九號機器人全董事會成員包括聯合創始人高祿峰、王野,紅杉資本沈南鵬、小米生態鏈投資高級總監高雪、中移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杭國強、中科創達董事長趙鴻飛等人。

招股書顯示,2016年到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11.53億元、13.81億元、42.4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8億元、-6.27億元,-17.99億元,目前尚未盈利,且虧損持續擴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在2016年為-4513.85萬元,到2017年現金流轉正,為1.37億元,2018年進一步擴大到3.77億元。2016年、2017年、2018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9%、6.61%、2.90%。

而此次衝擊科創板,九號機器人選擇的上市標準為第二套,2017年7月C輪融資估值過後,公司估值為15.2億美元,約人民幣100億元,且2018年度營收為42.48億元,超過5億元。本次擬募集資金數額約20.77億元,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及主營業務發展所需的運營資金。包括九號科技的智能電動車項目、賽格威科技的年產8萬臺公路休閒車項目、納恩博的研發中心建設、智能配送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開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報告期內,九號機器人的營收來源主要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系列、智能電動滑板車系列、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及其他產品。其中智能電動滑板車的營收佔比從2016年的1.52%增加至2018年的66.46%,智能電動平衡車則從98.13%下降至29.14%,目前這兩項是主要的營收構成。

但與此同時,2016年到2018年三年間,公司和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交易金額分別為6.43億元、10.19億元、24.34億元,主營業務過於依賴小米,也成為九號機器人的巨大潛在風險。

此外,招股書中還提到。由於研發投入、人員規模、以及分銷網絡的規模和佈局擴大,未來的成本也將繼續增加,以及新產品和服務所帶來的前期投入增加,如果公司未來不能維持或增加運營利潤。

目前九號機器人也是唯一一家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的境外註冊的企業,隨著首家紅籌公司進軍科創板獲得受理,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此類企業在科創板受理隊伍中亮相。

另一方面,目前電動平衡車屬於輪式機器人的範疇,市場從2015年迎來需求爆發式增長,當時為193萬臺,到2018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333萬臺,預計到2022年市場需求將達到607萬臺。除C端用戶外,軍警安保、小區物業、機場地勤、高爾夫球場、旅遊景區、會展中心、大型娛樂場所、購物中心、工廠、物流、大型倉儲等B端場景也成為重要的市場。

而目前九號機器人主要的競品雲跡科技剛剛於今年2月完成了B輪融資,真機智能和YOGO機器人也在A輪階段,市場上還有更多企業瞄準家庭、教育等場景。而2017年、2018年商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初創企業數量都有所減少,整個市場目前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依託小米生態鏈的九號機器人將在市場上有更加活躍的表現。

首家紅籌企業衝刺科創板獲得受理,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首家紅籌企業衝刺科創板獲得受理,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明燈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