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图片来源1987版《红楼梦》剧照

跟朋友聊起《红楼梦》,说我小时候最喜欢妙玉,因为她就是我少女时代的样子:又清高又敏感,又骄傲又自卑。隔着十几年的人生路回头望,如今再读妙玉,忽然感到心酸。

曹公给她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有一颗爱红尘的心,可又知道红尘的热闹与她无关;就连对宝玉的好感,也是隐秘的,卑微的;有时候故作高姿态,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感。

我写薛宝钗,说她是个可怜人,从没有畅快地为自己活过。妙玉又何尝不是呢?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妙玉是谁?一个没落的贵族小姐,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但是到了她这里,家道已经衰落。妙玉的身世其实很可怜的,父母早逝,自己从小体弱多病,买了许多替身也不中用,后来自己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才好了些。妙玉是她的法名。

正式出场的哪一回,是栊翠庵品茶。

那是整个大观园“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众姑娘丫鬟兴高采烈地玩乐了几天,好吃的好玩的都在这个乡下穷婆子面前展示过了之后,贾母又带着刘姥姥一行人来到栊翠庵喝茶。

“妙玉忙接了进去”。

宝玉对妙玉很好奇,悄悄留心观察她怎么行事。只见妙玉捧出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成窑五彩小盖钟,贾母说她不喝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泡茶的水也讲究,用的是“旧年黜的雨水”。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她悄悄拉着黛玉和宝钗去喝梯己茶,给她们俩用的杯子更是奇特而珍贵,是古玩级别,就不细细描述了。用的水也更高级,是五年前在寺庙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埋在地下舍不得吃,今年夏天才开了。

黛玉问这个也是旧年的雨水吗?因此被狠狠讽刺了一番,“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不得不承认,这里写得太妙了。妙玉不仅讽刺了黛玉,也打脸了贾母。原来她表面上对贾母恭恭敬敬,实际上并没有把她当回事,用隔年的雨水糊弄一下,反正她们也没有什么品位。(但实际上,贾母是个很有品位的老太太啊)

妙玉对刘姥姥更狠。只不过是一只杯子被刘姥姥用了,妙玉就要把那只杯子扔了,后来被宝玉劝了才答应送给刘姥姥。然后还放狠话说,如果是她自己用过的,说什么也不能给她,一定要砸碎摔烂了。

因此很多人讨厌妙玉,觉得她没有一丝怜悯之心,而且故作清高,孤芳自赏地过了头。我倒是有点理解她的,一个人表面多孤傲,可能内心就多自卑。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妙玉喜欢宝玉。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对两性情感最朦胧最好奇的时候。妙玉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她悄悄用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的杯子给宝玉喝茶。宝玉过生日,第二天收到她悄悄从门缝里塞进来的拜寿的帖子。对别人都爱答不理,说话带刺的,唯有宝玉去讨要几只红梅,就能满载而归。

妙玉的爱是谨小慎微,欲盖弥彰,甚至是绝望的。看看黛玉对她的态度就知道,黛玉一向对那些女孩子们很容易吃醋,但是唯独对妙玉是不设防的。为什么?因为妙玉对她根本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妙玉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和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比林黛玉尤甚。

黛玉虽然也自以为是“寄人篱下”,但她有宝玉的倾心,有贾母的疼爱,有紫鹃的不离不弃。妙玉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其实并没有把她视为真正的朋友。连她一向看重的旧邻居邢岫烟也说她,“一味的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成个什么道理!”

以前看没觉得有什么,现在看觉得妙玉真是惨啊,她真是应了那句“世难容”。世界之大,竟然容不下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身世飘零的孤女。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妙玉对刘姥姥的态度那么过激?我觉得是她自己内心恐惧的投射。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为什么刘姥姥激起了妙玉的恐惧感呢?因为她虽然表面很清高,其实内心非常清楚,自己只是贾府的一个寄居者罢了,她对自己的命运,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掌控能力的。

她和刘姥姥又何尝不是一样的身份地位呢?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她表现得越世故和卑微,妙玉就越感知到自己的弱小和无力。

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弱者,都是需要攀附强者才能生存下去——哪怕这攀附的姿态各不相同。

我只想为妙玉一哭。

《红楼梦》妙玉:她的骄傲和自卑

红楼梦点评系列:

《红楼梦》贾瑞为什么撩不到王熙凤?

为什么王熙凤和秦可卿会成为好闺蜜?

《红楼梦》:史湘云的世故与天真

《红楼梦》金钏儿告诉你,为什么玻璃心最致命?

探春:聪明有野心的姑娘,需要承受多少悲凉寂寞

薛宝钗:女孩子活成这样,其实很悲哀

林黛玉如果生活在当代,可能就是另一个王菲

晴雯:美丽有才华却结局惨淡,她给所有女孩的启示是什么

《红楼梦》里袭人的两次撒娇

END

本期作者:李娜,一个疯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爱美爱文艺,也非常独特非常清醒。已出版《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