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唐太宗統治時期,人們晚上睡覺都不用鎖門,這是真的嗎?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從不輕易徵發徭役。他還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社會弊病,這些措施都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唐太宗還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人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事情都要以法為準。”他主張立法要寬,執法要嚴,量刑要慎重。

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社會治安情況很好。據記載:貞觀三年(629),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古代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了。

據說唐太宗統治時期,人們晚上睡覺都不用鎖門,這是真的嗎?

位於陝西西安貞觀文化廣場的雕塑群,描繪了唐太宗在大臣衛隊簇擁下前行的情景,展現了當時國家的繁榮強大。

此外,唐太宗很注重人才的選拔,並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他曾先後五次頒佈求賢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科舉可以使社會底層的精英通過考試參與到社會管理上來,對社會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還廣開言路,善於納諫,及時糾正政策和措施上的失誤。

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治理,唐朝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上都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此時,唐朝國力強盛,在對外戰爭中也不斷取得勝利,國際威望達到了頂峰。人們將這段歷史讚譽為“貞觀之治”。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

據史料記載,貞觀時期“海內昇平,人們在路邊看到別人丟失的財物也不會偷偷據為己有,晚上睡覺時外面的大門不用關閉,商人旅客可以隨意在野外露宿而不必擔心被偷竊”。這段描述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它顯示了當時社會的安定,百姓的豐衣足食,以及大唐王朝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